购物的教案

时间:2022-12-04 16:03:40 教案 我要投稿

购物的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购物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购物的教案(通用15篇)

购物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使用购物袋的经验。

  2.乐于演唱歌曲,并能即兴表演。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塑料袋带到幼儿园。

  2.不同款式的购物袋。

  3.歌曲《购物袋》(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出示带来的塑料袋,一起讨论:

  这些塑料袋是从哪里来的?

  家人怎样处理这些塑料袋?

  你有什么方法减少使用塑料袋?

  2.出示不同款式的购物袋,请幼儿互相分享与家人用购物袋购物的经验。

  3.播放歌曲《购物袋》,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4.再次播放歌曲,请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

  活动评价

  能与小朋友分享使用购物袋的经验。

  能演唱歌曲《购物袋》。

  活动建议

  幼儿做的动作可以是在活动8中创编的动作,也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节奏和旋律即兴创编适宜的舞蹈动作。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购物的教案2

  教材分析: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日常的购物活动,应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他的流通。孩子们对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每个小朋友都有过和家长购物的经验,但是能实际完成购物过程和付款过程的,可能只有个别小朋友。而我们每天进行的区域游戏,其实就是我们社会现实生活的一小步分缩影。其中有很多都涉及到人民币的计算。在游戏过程中,我常发现小朋友会遇到没零钱找时引发的游戏的暂停或矛盾。因此,学习一些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及计算购物后所剩的钱币等,会减少游戏中发生的矛盾,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购物时要付钱,学习10以内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能清楚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学习用10的加减算式记录购买物品的过程。

  3、喜欢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过人民币,有过跟父母购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

  操作人民币若干,记录单。

  一、谈话导入师: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游玩怎么样?出去游玩,我们可以买点东西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你准备买什么呢?(请几个小朋友说说)。

  师:那好我们去一家超市,看看里面有没有你想买的东西?它是几元钱的。我们从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请你来说说,你想买什么?它是几元钱的?

  师:我也想买瓶冰红茶,谁愿意帮我去买?给你10元钱,记得做一位文明的购物者,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最后别忘了付钱。我还想买盒糖,谁愿意帮我去买?给你10元钱。

  这家超市有点特别,他没有收银员,是一自助超市,买完东西直间把钱放入投币箱中就可以了,它也不会找钱喔。那该怎么办呢?

  我也帮你们准备了每人10元钱,你可以先去银行兑换一下。

  二、兑换钱要求:

  注意遵守排队秩序师:先取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兑换的。

  师:都兑换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换的?

  根据幼儿回答板书:

  5元5元=10元5元=10元=10元你们的这些办法都很好,我们一起来说说。

  三、购物

  1、师:零钱都准备好了,我们准备去购物了,老师有个要求:

  (1)、记得做一个文明的购物者

  (2)、你用10元钱买了什么,它是几元的,还剩多少,用一个算式怎么记录?你把10元都用完的话,算式还可以怎样记录。

  幼儿购物并记录算式先购买好的小朋友可以轻声的和好朋友或客人老师交流一下,你买了什么商品,是怎样记录的?

  2、活动评价把记录纸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孩子根据记录纸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请你说说,你用10元买了什么商品,你是怎么记录的。

  四、结束活动:一起去游玩物品购买好了,那我们一起出发去游玩吧。

购物的教案3

  活动意图

  大班的孩子即将幼儿园毕业,他们将无可选择的面临人生的下一站,走进一个更加独立自主、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如何让孩子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的生活?是老师和家长们都在共同关注的话题。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却相对欠缺。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及时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地去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只要与幼儿生活有关,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到课程中去。在我们幼儿园小区附近有一家购物超市,平时孩子们都是跟父母一起去购物,却从来没有独立购物的机会,对自己能够独立进行购物活动充满了期待,为此我们设计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为别人购买物品,培养幼儿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之情。

  2、通过购物活动,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所需物品的差异,学会看物品的价格标签。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与超市做好联系工作

  2、购物袋、手表、每人准备十元钱、水壶

  活动过程

  一、了解父母与自己所需物品的不同

  谈话活动:

  老师针对即将进行的购物活动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孩子们,请你仔细想一下,你的物品都是谁给你买的?爸爸妈 妈的物品是谁买的?你想不想为你的爸爸、妈 妈买一件礼物?

  现在请你们仔细想想,你的爸爸妈 妈都需要哪些物品?

  你想给你的爸爸妈 妈买什么?

  你和爸爸、妈 妈喜欢的物品都一样吗?

  小结:此处主要是帮幼儿加深对父母的了解,知道自己与父母所需物品的差别,培养幼儿对父母的关爱之情。从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转化为关爱他人。

  二、讲解活动规则及注意事项

  活动规则:

  1、每位小朋友不论买什么,最后都要留出一元钱来坐车。

  2、每位小朋友只有半小时的购物时间。

  小结: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明确此行的目的,而且不论买什么物品,最后一定要留出坐车的钱来,锻炼幼儿的计算能力。同时又要求必须在半小时之内买够三件物品,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

  三、所有小朋友进入超市进行独立购物活动(教师进入超市监控室,从监控录像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超市里,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不停地从一个购物区转到另一个购物区,选择合适的商品,完全没有受到其他顾客的影响。有的孩子能够认真查看商品的价格标签和生产日期;有的一会拿起这件物品,一会拿起那件,权衡一下又放下了,一看就知道是在慎重选择;甚至有的孩子还参加到了超市的食品制作活动当中去。

  蒙蒙:一边认真地选择物品边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但是当她买了两件物品之后,却计算不出再买一件多少钱的物品才能让自己剩下一块钱。于是,蒙蒙找到了超市的工作人员,请她们帮忙找一件,(她从所有的钱中扣除一块钱来,然后把剩下的钱拿给阿姨看,请阿姨帮忙找一件同价位的物品。)

  轩轩:自己觉得钱不够花,于是在为爸爸、妈 妈买了两件物品之后就去参与超市的“做汉堡赢赠品”活动,为自己赢得了一份礼物……

  小结:孩子们在超市中的表现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本以为老师们跟着进超市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对老师的产生依赖心理。但是经过实践发现,他们完全没有受到其他顾客的影响,甚至是老师从超市监控室进入超市,孩子们都视若无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老师们的介入,完全沉浸在购物的过程当中。

  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小朋友在参加超市的食品制作—“做汉堡赢奖品”活动时,完全沉浸在了操作的快乐中,而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幸好有其他“顾客”的提醒,他们才记起来。

  四、结帐

  大部分孩子选到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之后,开始陆续结帐。有的结完帐后,常常的吁了一口气说:“我有钱坐车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

  寒寒:第一次他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选择的物品,没有考虑价格问题。等到结账的时候,超市工作人员告诉他:“一共十一块二”。他拿出钱来一看,发现钱不够,立即就跟收银员说:“阿姨,我的钱不够,月饼太贵了,我需要调换一下”。然后就拿着月饼去换了一件相对便宜一些的食品。再去结账,结果发现自己剩了两块钱。

  鑫鑫:他结完帐之后,发现自己的钱是剩下了,但却不够坐车的。站在那里犹豫不决,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跟超市的工作人员商量一下,看能否换一件便宜点的物品。但是根据超市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以退换的。小鑫鑫难过的哭出了声,这时老师的协调之下,超市的工作人员决定“借”给他坐车的钱。

  小结: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了,所有小朋友都是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的购物活动,没有出现拖拉的现象。但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遇到问题时需要在成人的引导及帮助下,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五、坐车

  所有购物的小朋友都陆续到了站牌前,拿出钱来准备坐车回幼儿园,这时有幼儿发现子涵小朋友的钱不够坐车的。

  师:子涵,你的钱坐车够吗?怎么办呢?你是自己走回幼儿园呢?还是借大家的钱坐车回去?

  子涵(很坚定地):“自己走回去”。

  这时寒寒决定陪子涵一起走回幼儿园。

  师:“你为什么决定陪她一起走回幼儿园呢?”

  寒寒:“我想省钱!”

  师:“你不怕热吗?”

  寒寒:“怕!那我还是坐车走吧!”

  车来了,寒寒要走。但是又犹豫了,他决定借钱给子涵,大家一起坐车回幼儿园。可是子涵却坚决不借,坚持要自己走回幼儿园。眼看着一辆辆公交车开过去了,寒寒特别着急。

  于是他跟子涵说:“你再考虑考虑吧!我给你五十秒的时间”(寒寒开始数数)

  子涵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寒寒又说:“我再给你五分钟的时间,你再考虑考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寒寒和子涵的脸上都渗出了汗珠。但是子涵坚持自己走。

  无奈之下,寒寒把钱扔在了地上,嘴里喊着:“捡钱了,捡钱了…”可是子涵依然不为所动。

  最后,寒寒坐车离去。子涵自己步行回幼儿园(老师悄悄跟在后面),路上显得有些紧张。

  回来后,子涵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立即哭出了声音。

  小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善良与固执,特别是寒寒小朋友,他的心理波动很大,从一开始为了省钱陪子涵走,到后来因为怕热,想让子涵一起坐车走。遭到子涵拒绝后,为了能让子涵和他一起坐车走,更是想了各种办法。但是不论寒寒怎样劝说,子涵却又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遇到问题能够千方百计的寻求办法帮小朋友去解决,但是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经验。

  交流讨论购物成果

  师:“你买了几件物品?你为你的爸爸、妈 妈买了什么?”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此次购物的成果,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喜好或者生活需要来买物品。只有极少数幼儿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给所有家庭成员买的物品都是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浩浩:给妈 妈买的是肥皂,他的理由是妈 妈不喜欢那些“垃圾”食品,买肥皂可以让妈 妈拿来洗衣服。给爸爸买的是雪碧,而自己的则是糖果。

  天宏:给爸爸、妈 妈和自己买的都是糖果,只是不同种类而已。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师以开放的心态,注重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带领孩子们真实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了经验。此次活动教师只是孩子们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孩子们真正的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应变能力更是出乎老师的预料。

  1、时间观念增强

  平时孩子们在班级里活动时,总是拖拖拉拉,但是这次却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物活动,时间观念明显地增强了。

  2、计算能力,

  孩子们在购物的过程中,不论想买什么,都会先权衡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买了这个还能再买点什么?剩下的钱还够坐车吗?孩子们每买一件东西,都要进行一次“精确”的计算。

  3、快速应变能力

  当出现的费用超额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时,孩子们能够进行快速调整,而且能够快速估出是因为哪件物品太贵了,以便及时进行调换,这对孩子们来说既是能力的锻炼又是很好的挑战。

  4、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遇到问题时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能够主动找超市的服务人员,请求超市人员的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二是别人遇到问题时,自己能够千方百计的寻求办法帮别人去解决,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

  5、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家人的关怀与了解,也划分为两种情况。在问及孩子给家人买的物品以及原因时,大部分孩子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只有少数孩子依然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家人的了解比较模糊。孩子们能够设身处地从父母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需要的物品,这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换位思考”锻炼。

  6、具备了初步的节约意识:

  在购物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够积极参与到超市的活动中去,通过劳动为自己赢得一份奖品。既省钱,自己又有了礼物,对节约花钱有了初步的概念。

购物的教案4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

  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促销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学生自学

  2、交流

  (预设)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师:请对这三个商店的促销方式进行一下比较分析,谈一谈各有什么优势?三家店都适合怎样购物呢?

  (这里不需学生能精确计算每个商店的优惠额度,但大体上能了解每个商店更适合

  2 怎样购物。)

  (二)提出问题(1):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2袋、3袋呢?

  1、思考

  2、全班交流

  (预设)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

  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 袋或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问题(2):买7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8袋、9袋、10袋呢?

  1 、自己独立思考、计算

  2 、全班交流

  (预设)

  师:现在如果想买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板书: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按以上方法交流买8、9、10袋的结果)

  10袋情况预设:

  甲店1、1.5×9 =13.5(元)

  13.5÷10=1.35(元)

  甲店2、1.5×10=15(元)

  10+2=12(袋)

  1.5 ÷12=1.25(元)

  乙店:

  1.5×10×90%=13.5(元)

  (这里面甲店的第二种购买方法,虽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较便宜方案,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应按错误定论。)

  (四)提出问题(3)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学生计算后汇报

  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五)提出问题(4)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预设)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 袋,20×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 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继续探究: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

  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叫“合理购物”。

  活动二:有奖销售

  (一)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81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了解广告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有奖销售”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

  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 万元的商品。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四)提出问题(3)

  师:很好。如果这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继续探究: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红光小学准备买28台电视机。甲、乙两个商家每台电视机原价都是500元,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两个商家做出如下优惠

  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

  甲:一次购买20台以上(含20台)的,按七五折优惠

  乙:“买十送三”,即每买10台另外免费送3台同样的电视机,不满10台仍按原价计算。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购物的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一些购物的策略,会根据购物的多少选择比较优惠的。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估算购买物品的总价,选择比较优惠的购物方法。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材料。

  教学准备:写有问题资料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三家商店为促销一种饮料分别推出的优惠:

  甲商店 买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 一律九折

  丙商店 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1、要买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2、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3、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他回去那个商店?

  4、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毫升饮料,如果参加联欢的同学共有35人,去那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学生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商讨答案

  1、讨论交流三个商店推出的优惠的意思,理解:到甲商店买1小瓶饮料不能享受优惠,到乙商店享受九折优惠,再到丙商店不能享受优惠。

  2、说一说要买1小瓶饮料到三个商店各用多少元,比较到哪家去买合算。

  3、交流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合算。

  4、交流第3个问题。

  5、计算第4个问题,先要学生确定买多少大瓶,多少小瓶。再算出到三个商店去买各用多少元。

  三、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题目。

  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教学反思:

购物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购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

  2.具有辨认“三无”产品的能力,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购物时不一味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

  1.根据购物设计并填写好购物卡和友情提醒卡。

  2.自带一件商品,收集购物票具、商品标签和包装袋。

  教师

  1.大头娃娃图(配解说词)。

  2.多媒体课件制作、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老师在休息的时候,最喜欢逛街了,总喜欢到街上、商场到处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东西买。咱们班上是不是也有像老师一样喜欢逛街的同学呀?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购物的经验了,今天,就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的辨别物品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谈话导入,交流购物心得

  1.谈话:上周末老师布置小朋友与爸爸、妈妈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家庭购物活动。你们都买到了哪些东西?教师随机板书:食品、日用品、学习用具、衣物、家电等。

  2.小组交流:通过这次活动,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购物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3.召开“家庭购物交流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类来谈谈,你认为买东西该看什么?购物时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随机板书:看质量、价格、功能、外观、售后服务……

  4.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可知道:原来购物的学问可真多!买东西得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才能买到又便宜又实用的.商品。

  三、实践操作,了解“三无” 产品

  1.出示“大头娃娃”的图片

  师:在“家庭购物交流活动”中,不少小朋友都提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请听这则新闻(课件出示):大家看到的这名婴儿,是一位重度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导致他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这些劣质婴儿奶粉曾一度泛滥在安徽阜阳农村市场,已残害婴儿六、七十名,其中至少有八名婴儿已经死亡,这给当地贫困的农民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

  2.联系生活实际让小朋友谈感想:你身边有谁受过这样的伤害?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开展“我是小小质检员”实践活动:

  (1)谁了解什么叫“三无”产品?(请小朋友自读课本)

  (2)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请小朋友拿出课前搜集好的商品包装袋和标签,仔细检验这些商品是否合格。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发现的“三无”产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拓展知识,辨认商标:除了辨认“三无”之外,从商标上你还懂得什么?还能看出什么?(请学生带着商品到台上说)(实物投影)

  4.独立思考: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然后现场采访老师、同学,获取更多的好办法。

  5.小结:

  A.我们购买物品,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商家购买。

  B.买东西时要仔细辨认是否为“三无”产品。

  C.不小心买到了不合格的商品可打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D.开具发票。

  四、创设情境,加深明理

  1.多媒体创设教科书P23看广告购物情境:听了小明和妈妈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过小明这样的故事吗?

  2.小组交流、汇报后,师小结:是呀!广告里介绍的商品有些确实名不虚传,但也存在着一些虚假广告,只有我们亲自比较、选择,才能知道商品的好坏。

  3.创设教科书P24情境二,召开小小辩论会: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谁说的话有道理呢?让我们实话实说!

  五、活动延伸

  设计一张购物友情提醒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购物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超市、了解超市的特点。

  2、感知超市购物的过程,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

  3、通过购物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懂得超市购物的规则,启发学生做文明小顾客。并渗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家校沟通:请家长支持这项活动,给孩子准备10元钱。

  2、 与孩子讨论购物目标及购物规则。

  3、 向学生提出安全出行的要求,及做文明小顾客的号召(穿校服)。

  活动流程:

  一、课前收集

  1、 有关超市的资料(超市购物卡、超市专用口袋、收银小票、价位标签、宣传单)。

  2、了解超市的特点(1、超市内的环境整洁。2、物品可以自己随意挑选。3、超市里的物品价格比较适中。4、种类也很多5、明码实价。6、服务员讲普通话也很热情)

  二、组织讨论

  1、在超市入口处要做些什么?(避免与超市内的东西混淆。避免自带物品太多、太重不便于携带,在入口处首先应将自带物品寄存在服务台。领购物车或购物筐。)

  2、在超市里如何挑选购买物品?(先购轻便物 再购沉重物 讲求物美价廉 注重实用性 拿不到时请服务员帮忙)

  3、购完物之后应该做些什么?(主动排队付款 购物筐不乱放)

  三、体验购物

  四、活动总结

  活动延伸:

  写一篇数学日记。

购物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2、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操作练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3、初步尝试计划购物,萌发合理消费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钱币(自制)(1元、2元、5元、10元)若干;收集水果、蔬菜、玩具、饮料、学习物品、零食若干(保证物品的卫生)并贴上标签(价格为10元以下);收银机4台。

  2、六类物品分类标志,超市货架12个;购物篮每人一个,自制奖品10个。

  3、购物计账单、水彩笔、幼儿答题卡,幼儿每人一套。

  活动重点:

  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得出正确结果。

  活动难点:

  正确进行购物记录。

  活动过程:

  1、以超市经理招聘员工的形式,复习物品分类及10以内的加减法,并布置超市。

  (1)教师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正确将超市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按标志将物品放在货架上。

  幼儿按要求快速布置好超市,动作又快又好的幼儿可聘为优秀员工。

  (2)招聘收银员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出示加减法答题卡,幼儿抢答。根据幼儿答题情况招聘4~5名收银员。

  2、邀请智慧顾客,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条件:会记录购物记账单,能遵守超市规则,文明购物。

  总经理讲故事“马大哈买西瓜”(自编),引导幼儿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3、游戏:超市购物乐。综合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将幼儿分为收银员和智慧顾客两部分,每位顾客发10元钱购物。每次可购1~2件物品,顾客选好物品后,收银员和顾客一起计算一共用了多少钱,收银员将正确钱数找补给顾客。每次购物后,顾客要记录购物记账单,才能第二次到超市购物。

  4、交流讨论:我的购物记账单,评选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1)组织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记账单,根据幼儿记账情况,了解幼儿的加减运算情况。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用10元钱买的物品样数多,有的小朋友买的物品样数少?

  看看小朋友购买的物品种类是否单一,说说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从而引导幼儿了解计划购物的意义,萌发合理消费意识。

  (3)根据记账单的交流展示引导评出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5、组织幼儿分享自己所购物品,充分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6、师生共同整理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超市作为幼儿学习的环境,以10以内的加减运算练习为主线,孩子们充分运用有生活经验进行模拟活动。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基本上每位幼儿都融入活动中,并且在真实的生活游戏情境中解决问题,在算账、找零钱,记录账单等各种新的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新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巧妙地将幼儿设在不发展水平层次上,每个层次都有新的挑战,随机指导。在分析幼儿记账单时,引导幼儿合理消费、计划购物,自然地将社会与科学两个领域相互渗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将玩学合一,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体验成功前后的情感。

  活动评析:

  模拟超市购物可以重现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选择它作为学习的载体,是一种聪明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既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将数学教育与社会性教育有地统一起来,从而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购物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2、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重点幼儿学习运用货币。

  难点幼儿能说出要购买的物品与数量。

  活动准备

  玩具卡,教室中的小东西,价格牌,骰子,分类表。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各拿一张分类表。第三人开银行,将钱币摆在桌子中间。

  --幼儿轮流掷骰子,按骰子上的点数拿出钱币。

  --请幼儿将自己的钱币分类放在分类表上。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购物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社会人们使用的新型的购物方式,(刷卡、快递、网上购物……)。

  2、有尝试接受和运用新事物的愿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过年时你们家里买了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

  怎样去买的?

  (幼儿自由发言)

  2、老师今年过年时买东西可省力啦,根本不用自己去劳累,很轻松地等在家里就有人把我要的东西送来了,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对了,我是在网上购物的。

  二、讨论各种新型的购物方式

  除了网上购物,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新型的购物方式?

  (刷卡、快递、网上购物等)

  这些方法与以前的购物方法相比好不好?为什么?

  你喜欢哪种购物方式你想来试试吗?

  三、尝试活动

  以超市为背景,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购物游戏。

  活动延伸:

  在社会性游戏中继续开展新型的购物方式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幼儿作出选择尝试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常识、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超市的购物、快乐分享时,相信他们会从中获得思考、交流、合作、认知等很多很多,更会体会到购物带来的成功喜悦。

购物的教案11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一”。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出自:屈老、师!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购物的教案12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购物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图!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数一数:

  2.买铅笔

  3.实际应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购物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并会灵活运用。

  2、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产生购物的兴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超市购物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情

  2、投影仪1台

  3、人民币学具每个幼儿1套

  4、实物若干、标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进入活动室随音乐“卡通之。

  师:“宝宝们,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嘟嘟超市的门前,你们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吗?(幼儿:卖东西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超市吧!

  (激发幼儿购买的欲望。)

  二、幼儿进超市购物

  1、师:“宝宝们看,超市里摆放的东西多整齐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是什么(教师指向文具区)(幼儿会说:“这里有铅笔、棒棒胶、橡皮、尺子”等),这里是卖学习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区。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绍生活用品区、图书区、食品区。

  (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2、师:“宝宝们看,每排物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签,它表示上面的物品是多少钱,我们在卖东西的时候要看好价格和手中的钱再买,下面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钱包,自己去卖东西好吗?

  (分发钱包,幼儿自己去购物)告诉幼儿买完东西要到收印台去交钱。买东西时不推、不挤,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保育员老师扮演收印员)

  3、幼儿在卖东西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是旁观,不给予帮助。

  4、师:“宝宝们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看看你们买到什么东西了?”

  幼儿围到教师身边,师问:“你买到什么了?”“你为什么没买到东西?”

  有的幼儿没买到东西可能活说:“我不认识钱。”“我不认识上面的字。”“我不会花钱。”等,这时教师让买到东西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到东西的。

  (此环节让幼儿认识到不认识钱不会花钱是买不到东西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欲望。)

  步骤2

  三、交流比较

  请买到东西的幼儿到投影仪前演示并说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怎样付的款。

  如:用1角钱买了一根铅笔。就在投影仪上摆出一根铅笔、1角的标签和一个1角的硬币,从而让幼儿认识1角钱。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及1元的硬币,并了解5个1角和1个5角一样多,2个5角和1个1元一样多,10个1角和1个1元一样多。

  (在幼儿叙述的过程中不认识人民币的幼儿学到了本领,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怎么使用,他们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四、再次去超市购物

  师:“宝宝们现在认识钱了吗?知道怎样买东西了吗?我们现在再次进入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如果不小心把东西碰到了地上该怎么办?(幼儿:“把它捡起来”)对,捡起来放回原处。好,现在出发吧!

  幼儿自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收印台交款。

  师:“宝宝们快开告诉老师这次你买到什么东西了?用了多少钱?”

  幼儿个个会非常兴奋的向老师说自己买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幼儿的本领得到了展示,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

  五、教育幼儿不乱花钱

  师:“宝宝们手中还有钱吗?(幼儿:“有”)我们剩下的钱不能乱花,应该把它积攒起来留到以后有用的时候再用。今天我们学会了购物,以后我们要做家长的小帮手,帮他们去买东西好吗?(幼儿:“好”)现在宝宝们把剩下的钱放在存钱罐中吧!”

  收学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只是让幼儿初步了解人民币,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来认识人民币,幼儿兴趣颇高,求知欲强烈。但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估计得过高,导致幼儿在第一次购物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购物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同时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

  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

  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活动反思: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

  过去,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购物的教案(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购物的教案11-30

超市购物教案11-24

购物的教案15篇12-01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2-01

购物中心活动策划12-01

购物狂欢节活动策划12-02

第一次购物小学作文10-31

小学体育教案(通用15篇)11-29

中班安全教案通用15篇11-26

中班安全教案(通用15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