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草原教案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草原上的舞会
活动目标:
1、能不受事物颜色,形状,大小,排列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感知5以内等量物体的数守恒。
2、能够幻灯片出示的图片,使幼儿摆出相对应的图案。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幻灯片、录音机、彩色吸铁石、不同图形的卡片
知识经验准备: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小朋友们,看看前面的大草原,漂不漂亮,今天在这片丽的大草原上要举办一场舞会,我们来看看都谁来参加了这场舞会。”,通过幼儿熟悉的音乐,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参加活动的兴趣。
(2)出示半张红太狼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来参加的这场舞会,幼儿猜出是红太狼之后,出示排列整齐的五张红太狼的图片,使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五,然后请一名幼儿将图片上红太狼排列出来的队形用红色吸铁石摆放在黑板上。然后用相同办法请出美羊羊,用黄色的的吸铁石将美羊羊的`队形摆放在黑板上。
(3)让小朋友用不同颜色的吸铁石,通过点数的方法得知,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4)接着将故事进行下去,红太狼和美羊羊得知自己和对方一样多之后,美羊羊将自己变大并且换了一个队形,红太狼也换了一个队形,让5只变了队形大小不同的美羊羊和变了队形的红太狼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是一样多还是谁多谁少,得出结果,他们虽然队形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5)结束故事:红太狼知道自己怎么变也没有美羊羊多,不高兴的回家了,而美羊羊在红太狼走后,自己跳的很开心,一直跳到天黑,也回家了。
操作活动:
(1)将幼儿分成四组,出示四组图片,请小朋友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只要答对就奖励幼儿装有图片的信封,第四组图片是老虎和松鼠的比较,比较完交幼儿《上山打老虎》的手指操,巩固知识。
(2)让四组幼儿打开老师发给他们的礼物,根据小组编号,按照幻灯片上出示的图片,摆出相应的图形,谁先摆好,将摆好的图片摆到前面的黑板上,四组全部摆完之后,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结束:让幼儿去外面寻找自己喜欢的数字五,进行比较: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延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双手,比较他们的手指是不是一样多。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静默草原教案设计。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用语言描绘自己的家乡,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所具有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一位蒙古作家对草原的情感是怎样的。(板书:静默草原)
二、 作者介绍: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教案《静默草原教案设计》。他和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草原三剑客”。
三、分析课文。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认识,走进原野的《静默草原》
1、教师范读
范读过程中,学生找出文章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 2、自读课文,分析草原特点及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
文中描写草原特点以及人们对草原感受的句子有哪些?(学生回答)
特点:辽远而苍茫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感受: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因而困惑。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师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草原特点以及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了草原的“静”,领略了作者笔下独特的草原风景,感受了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爱,以及草原给予作者的对人生的感悟。
《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文章时而描写时而抒情……运笔自如,其对生活的感受信手拈来,似散而不散,“形散而神不散”,文本始终贯穿“静默”,这一题旨。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文字,表达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
草原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解决课文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学习人情美这部分,在共同学习远迎客人部分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利用上段的学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去畅想。这样,所有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又为学生所解决,虽然学生的理解略显稚嫩,不够深入,但答案却是多姿多彩,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阅读体会,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走出教师烦琐提问、学生亦步亦趋被动应答、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并不影响他们对整篇课文的把握。相反,在老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深入地研读自己所选的专题合作学习,在讨论交流中升华认识;同时在倾听他人的见解时,对非自己所研读的内容也有所了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所有这些,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组织教学,这正所谓的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三、拓展学生思维,课外延伸课内
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设计要努力使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学生的学习是应该超越教材本身的。基于这一理念,在这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外搜集的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资料,再一次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发展变化,既为不断发展中的现代化草原骄傲又为被生态失衡破坏的草原而担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同时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广告词,这一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并且照应了课文的开头,让课外延伸课内。这样,一节课的学习看似结束,而学生一生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草原教案 篇4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12.《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
二、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初略地读了课文,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可以)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丽热情好客。
2.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6.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四、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教案。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4、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2、聆听器乐曲《挤奶舞》表演。3、编创与活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品(黄色小丝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 铺垫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2、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1、“比比谁的耳朵灵”:今天来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不急,先来听听他的歌声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2、多媒体: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教案》。小朋友来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并表演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览一下吧!(展示多幅草原图配上歌曲音乐),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样(图中配上歌词)聆听歌曲。4、作为朗读的奖励,老师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几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5、随着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分组编创。6、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唱歌曲。巩固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1、奇奇说:我们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还善于骑马、射箭、摔跤。听!(多媒体播放欢呼声)那是在举行那达慕大会呢!(播放大会画面)作简介。了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举行的“祭神节日”中举行的射箭、摔跤、骑马大会。2、举行我们的“那达慕大会”(媒体出示表示不同节奏的运动项目供选择)学生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分三组念节奏,打拍,然后三声部同时拍出。3、更热闹,要求为节奏配上象声词。4、比一比,哪组能拿到冠军。三声部同时读出。
五、聆听蒙古乐曲,欣赏、体验、表现。1、庆祝大家的胜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播放《挤奶舞》录象)说说他们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并且模仿挤奶动作。2、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学会的技能。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劳动的动作也编进了舞蹈中。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勤劳。3、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学生合着音乐跳一跳,表达快乐开心的劳动心情。
六、总结、拓展1、作为一名善琏小朋友,我们怎样感谢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多媒体出示家乡风景图片)2、 大家说一说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他也来江南小镇玩一玩3、总结:送一首诗给奇奇:草原是你们美丽的家;水乡是我们可爱的家;祖国是我们繁荣的家;我们都爱共同的家!(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4、宣布草原之旅结束,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回家吧!!(音乐《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草原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图、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认识新偏旁(二)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板:草原的早晨)领读:
师: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3、说能说说记住“原”学的办法。
(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读一节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②指名读第二小节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三小节
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业
1、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写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厂”字头 ( )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另写生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工 远处 飘动
(2)听写,说出“处”“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 新绿铺满草原)
时间 早晨 黎明
②口头填空:
鞭声打破 宁静。 草原醒来了。
(3)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过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了。一样)
指导: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②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 奔向 草原牧民们 ,追赶那 。
③交流:一只只:羊儿多
蹦跳着:羊儿欢快
无边:草原大
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④这一段写羊儿多,牧民欢乐,感情朗读。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话,谁会谁读
②写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③作者为什么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云都是白色的,并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观点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写新字词
完成有关练习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写好生字
三、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五、部诵指导: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来了。
②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③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练习背诵
写字指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11-10
《草原》教案05-17
草原教案范文06-16
《草原上》教案10-27
实用的草原教案模板01-08
草原的教案15篇11-19
草原上音乐教案11-27
《草原》教案15篇(推荐)11-08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10-24
《草原的早晨》教案14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