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水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 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 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 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 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 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 复习巩固
二、 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 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 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 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 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 布置作业。
水教案 篇2
活动名称: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汽,遇冷会结冰。
2、能用语言表达已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电吹风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水变成冰的过程。
1. 小朋友,你们昨天把水放进冰箱里里吗?那你们今天看到放进去的水有什么变化吗?(结冰了)你们知道放进去的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吗?(幼儿说:放进冰箱里了)
冰箱里的温度很低,当水在温度降到0度的时候就会结成冰。
:原来水就是这样变成冰的。
2、你们说说水和冰有什么不同?(幼儿说、讨论)谁能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水的流动的,冰是一块一块的。
3、水能变成冰,冰能变成水吗?(能)那你有什么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呢?(好朋友说一说)并请幼儿说
:小朋友都很聪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变成水,有的说可以用太阳晒、有的说可以用、、、、、,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使冰变成水。
老师也想了很多跟你们不一样的方法,也能使冰变成水,我们一看吧!
4、教师操作各种方法使冰变成水。
: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其实太阳晒、开始泡、吹风机吹,用火烧这些方法都是在给冰块加热,原来冰块加热就能变成水。
二、水变气。
1、我们给冰块加热变成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说了给水加热会变成什么?那我们一看吧!
2、教师操作将水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小朋友,你们要仔细的观察热水壶,告诉老师你看见了什么?(水壶上面冒气了)水壶上面冒出来的.气就是水蒸气。
3、想想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呢?(水经过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
:原来给水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
三、气变水。
1、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那水蒸气还会变吗?那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镜子: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镜子摸起来怎样?(很光滑)但是摸起来还感觉是冷冷的。老师把水壶放在冒气的水壶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老师操作镜子放在冒气的水壶上面,引导幼儿观察。
2、小朋友,看看现在镜子上面有什么变化吗?(有水)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水?(水蒸气遇到冷就会变成水)
:水蒸气遇到冷就会变成水。
今天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实验,知道水遇冷后能变成冰,冰加热后后变成水,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又会变成水,原来水是这样循环变化的。
四、游戏:我是变化的小水滴。
1、介绍游戏规则。
小水滴能变来变去,我们也来想小水滴一样变冰、变水、变蒸气,等下游戏开始的时候老师说“结冰”的时候小朋友就站起来不动,当听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样在活动室里东流西窜,自由地做各种动作。到老师又发出“结冰”的信号时,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表示结冰在一起。当老师发出“水蒸气”的时候,你们就轻飘飘地飞舞起来,飞出教室。
2、幼儿游戏。
水教案 篇3
一、 挑水之“难”——水之珍贵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充分地阅读了《水》这篇课文,感受了“挑水之难”,知道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齐说)作者为了说明水的珍贵,向我们描绘了两个画面,还记得是哪两个画面?
生:我们在雨中洗澡和妈妈用一勺水为我们四个兄弟淋浴。
(师板书:一场雨、一勺水)
(评析: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中“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二、 洗澡之“乐”——水之珍贵
师:好,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两个画面,感受水的珍贵,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节,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用简要的词语写出你的感受。
(评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求学生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轻声读课文第二节。)
师:刚才书声琅琅,现在我们凝神思考。
师:同学们学得很投入,看得出来我们班同学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学们画的虽各不相同,但老师觉得都有道理。愿意说出来大家分享分享吗?随便说,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生:我画的是:“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我的感受是: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洗澡,因为他们缺水。
师:他说得多有条理啊!先说书中的句子,然后说自己的感受。我看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
(投影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生齐读。)
师:(请刚才发言的同学)你圈了哪些词?
生:只有……才……
师:我们把“只有……才……”去掉读一读。
(生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这个词,他们平时也能洗澡;有这个词,说明他们只有下雨的时候,才能洗澡。
师:他们很少有痛快洗澡的机会。我们再来读这一句,想想应该怎么读?
(生再读)
师:想想这一句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生:“痛痛快快”,只有下雨的时候才能有这样舒服的感觉。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再来读,强调“痛痛快快”。
(生读)
师:还有吗?就像他这样,说出来交流交流。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有人们对水的无限的渴望。
师:你能把这种渴望读出来吗?
(生读)
师:听她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这节中,还有哪些句子你感受比较深?
生1:第一句。人们对下雨天是多么期盼啊!
生2:“在雨中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我的感受是:水不仅给我们解渴与清凉,还有快乐。
师:你说的就是我们在雨中的情景,你要突出的是哪些词?
生: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师:他们会怎样奔跑跳跃,会呼些什么?叫些什么?
生:他们会尽情地。
师:说得不具体。假如是你,你会怎样的跑、跳?会呼些什么?叫些什么?
生:我会把手张开,边喊边跑:“下雨了,下雨了!”
师:真快乐!
生:我会张开双臂,享受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师:想得好!还有谁说?
生:我会仰起头,张开双眼、尽情地、快乐地奔跑,大声喊:“下雨真好!”
生:我会像疯了似的在村子里绕圈,把自己的力量都发挥出来。
师:尽情地表现雨中洗澡的(板书:痛快),那么,课文中还写他们做了什么?
生:他们还仰起头,张大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看。
(生仰起头,张大嘴巴)
师:什么味?
生:甜的。
师:为什么?因为水——
生:很珍贵。
师:叫你一个星期不洗澡,有没有过?两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是一年?
生:没有,没有过,没有。
师:现在终于下了一场雨了,怎样去享受雨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呢?你就是雨中的孩子,再来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
师:注意加点的词,你会读出更深的感受。齐读——
(生齐读雨中写孩子的一段话。)
师: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大人们也加入到这雨中来了。
(生齐读写大人们的一句话。)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正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三、 淋浴之“爱”——水之珍贵
师:一场普普通通的雨,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但是雨中洗澡毕竟是短暂的,也是很难得的。人们更多是处在对水的渴望中。下面我们走进第三幅画面,一起去感受水的珍贵。请同学们轻声读3、4、5三小节,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把它画下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3、4、5小节)
师:好,我们来交流。
生:我画的是:“我们四兄弟……”我的感受是:天很热,我们对水的渴望很强烈。
师:“晒干了的狗尾巴草”什么样的?
生:羽毛。
师:(图示:滋润、饱满的狗尾巴草和焦干枯黄的狗尾巴草。)我们兄弟四个就像——
师:前面课文中还有一个“干”。
生:风干。
师:说说感受。
生:身体没有水,黏乎乎的。
师:身体风干时感受怎么样?嘴唇怎么样?
生:干裂、紧绷。
师:喉咙怎么样?
生:发干、沙哑、想喝水。
师:难受啊!一起来读。
生:(读)在骄阳下……
师: 还有哪些地方感受深?
生:一勺水从我们兄弟四人身上流过,我的感受是:母亲就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洗澡,写出了水的珍贵。
师:哪一个词。
生:一勺水。
师:几个人洗?
生:四个。
生:“啊啊”大叫可以看出水的珍贵。一勺水就“啊啊大叫”是因为缺水。
生:“缓缓”可以看出水的珍贵。“缓缓”可以看出水流得很慢。
师:“缓缓”倒下的水线各是什么样的?
生:一点点。
师:能打个比方吗?
生:像线。
生:雨丝。
生:缝衣线。
师:水太珍贵了,流得快就没了。我们再来读这一节。
(生读)
师:(屏幕显示)我们来看,四个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母亲呢?
生:在笑。
师:母亲为什么在笑?
生:看到孩子高兴地笑,她也笑。
生:看到孩子如饥似渴的样子,她笑了。
师:母亲为了这一小勺水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她还怎么做?
生:扇风。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从母亲给我们扇风这个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母亲很爱我们,想让我们感到快乐。
师: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不但体会到母亲对水的珍爱,还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再读,把这两层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还有其他感受深的地方吗?
生: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倒抽了一口凉气。水是没有味道的,可是对我们这些缺少水的孩子来说,水是无比香甜的。
师:这感受真深刻。
生:还有,因为我们忙碌一天之后,是非常需要水的,所以我们感觉水是非常甜的。
师:她是用心在读课文啊!
生:“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我的感受是: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水的珍爱,也表达了水的无比珍贵。
师:好,说得好。
生:我感受深的地方还有:放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是象征了权威、幸福和痛快,“权威”说明水是珍贵的。
生:像一条小溪流,可以看出我们很高兴。
师:是啊,一勺水要给四兄弟洗澡,但是带给我们的感觉却像小溪流。
生:知足者常乐。
师:哪怕是一点点水,他们都感到很满足,感觉像是小溪。
生:如果是我们洗澡,不会那么痛快,这反衬出他们那里水的可贵。
生:一勺水,却给我们带来快乐。
师:(出示文字: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明明不可能听到毛孔的吸吮声,但是我感到这种感觉很舒服,是一种久违了的感受。作者在这里用了联想。
师:会不会听到声音?
生:不会。
师:但是作者分明听了,应该怎样读出来?
(生读)
师:血的流动在加快,要把这种快乐、幸福迅速传遍全身。再读。
(生再读)
师:(屏幕出示)接着读这句。
(生读:水,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水,不多不少,哪些地方写了“不多”?
生:没有一滴被浪费掉。
生: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
师:每一寸皮肤都浇到了,少不少?一勺水不少,母亲的技术多高超啊!又“刚刚能够润湿脚板”,真是不多不少,多么美妙啊!再读。
(生再读:水不多不少……)
师:(板书:美妙)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现在已经站在母亲的面前。
(在音乐声中,老师描述“淋浴”的美妙过程。)
师:自己再来默读体验,不出声,细细地品尝。
(生默读)
师:请同学到前面来读。
生1:配乐朗读。
师:她是在用心朗读,掌声送给她。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几个环节的着力点,就是放在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提升学生阅读感悟“境界”上的。)
四、 “物力”有限——珍惜拥有
师:缺水苦,可作者为什么重点写水带来的“乐”?
生: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的。
生:更让我们懂得要珍惜水资源,这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除了拥有水资源,还拥有什么?
(生答: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童年、朋友、亲人)
师:拥有这些宝贵资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过珍惜?
生:我们平时用水几乎毫无节制,应该节约用水。
生:和作者相比,和缺水地区的人相比,我们用水毫无困难,我感到无比幸福。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共同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师:说说你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主意。
生:注意保护环境;不要奢侈浪费。
(评析: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有话要说,要表达自己心中的一份感动。只要是同文本交流,与文本、生活结合的感受,就是一种学习后的可贵收获。)
师:我们想说的话可以这样概括为:有莫忘缺时。
(生练习说上面的话)
水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 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水教案 篇5
一、 主题:我与水
二、 审题:
1、原点:儿童与周围世界中水的关系。
2、延伸范围:水是什么、水的作用、特点、历史文化中的水、艺术中的水、节
约保护水资源。
三、 课程理念:
1、历史生态观:历史现象与文化、科学息息相关,相互依存,人们需要关注生存环境,强调环境,强调人类在消耗和保护地球资源中所扮演的角色。人类影响他们的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因此我们设计了关于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历史责任感。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想已有充分发展,数理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因此让幼儿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的,因此我们在课程中通过幼儿感官去认识水的特征。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活动中起着鹰架作用,主要是教师给幼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能力的情境,提供给他们材料,并和幼儿以平等身份一同去探讨。如水中的沉浮现象,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和幼儿一起或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有探索困难的时候,教师才指导一下。
4、我们的理念:我们相信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幼儿有能力通过探索,自我表达和社会性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生成课程和项目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时是计划好的,有时是偶发的,但都源于幼儿的观点、活动和好奇心。
四、课程目标:
活动范例:沉浮小实验
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沉入水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可以悬于水中;(知识的'学习)
2、通过观察去比较证实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学习方法的学习)
3、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小实验。(社会性的培养)
五、课程内容:
1、 认识水中的沉浮现象;
2、 了解周围生活中水污染的现状,初步了解一些水净化方法;
3、 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4、 了解并欣赏大禹治水的故事;
5、 创作水贴画;
6、 知道如何节约水,爱护水资源。
六、课程的结构:
第一层次:幼儿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第二层次:我身体里的水、日常生活的水、水的资源、水的分布、水的特征。
第三层次:水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具有的非结构化的性质可以鼓励这个年龄的幼儿进行富有想象力和自信心的探究,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活跃,也因为水常见,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放松。该课程以幼儿为中心,提供给幼儿另一种体验世界的方法。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30
《水》教案07-19
好玩的水教案06-21
水优秀教案10-08
水世界教案07-25
关于水的教案11-28
《水的游戏》教案11-07
“奇妙的水”教案12-15
水教案模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