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教案

时间:2022-09-11 17:06:45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幅画》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幅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幅画》教案

《一幅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

  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

  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写了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侧重描写了绿树;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两旁的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等进行描写,其中抓住了小溪动态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附:板书设计

  一幅画

  远: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近:小溪、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美

  观察有顺序

  有想像

  画面美、活

《一幅画》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画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自由发表意见

  看板书课题,读课题

  提出疑问,听老师归纳有主要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自学要求。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照学习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按自学要求读书:

  (1)(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读词:

  蔚蓝苍翠覆盖中央木屋辽阔飞溅景色迷人勃勃生机乡土气息令人陶醉昂首挺胸千年不化无边无际

  色彩鲜艳阵阵花香清脆悦耳

  奇形怪状令人向往

  (3)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4)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曳、悦耳、奇形怿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画面上,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

  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好像一片绿海。

  在这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学生读文、讨论

  理解词语意思

  找句子。

  交流: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山的高大挺拔。)

  (把山野比作绿海,突出了树的苍翠茂盛。)

  (这段话从上到下地写出了天空、大山、绿树的特点。有详有略,详细写了绿树的苍翠茂盛。)

  2-4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二部分,描写远处的景物,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天空大山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5-7自然段是文中的第三部分,描写近处的小溪、小溪旁的野花、笔直的石铺小路、奇形怪状的石头。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里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美地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美读课文。

  想象。

  学习观察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采用了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由你自选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交流。

  选画

  习作

  作业

  1、摘抄佳词佳句。

  2、习作。

  附:板书设计

  总写(1)山乡春景勃勃生机令人陶醉

  天蓝山雪厚

  远景(2-4)树绿草中花

  草地辽阔木屋小

  小溪欢快

  近景(5-7)野花起舞

  石头多姿

  总写(8)山水花树令人神往

《一幅画》教案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⑴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

  ⑵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

  3、学生质疑,随机解决一些问题。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1、《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哪些行业的人物?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

  3、北桥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交流问题。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一幅画》教案4

  【教材分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好,特别愿意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本课来说很有益处。因为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深远,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但本班优等面少,中下等面多,在教学中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用有意思的教学环节去吸引住每位学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读准“都、乘、笼”3个多音字。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难点】

  1.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策略】

  1.默读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带着问题去默读。教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默读课文时,带着问题默读,在默读中明白《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另外,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文字想象画面。这是一篇如实描述民俗画的文章,文中还有两幅插图。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以读促理解。

  2.关注表达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习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学习,如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了形态各异的人,从中感悟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艺术宝库中还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理解“名扬中外”。“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世界闻名)

  板块二感知大意,检查生字词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语读正确。

  2.检查本课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新词)

  都(dū)城

  汴(biàn)京

  故宫(ɡōnɡ)

  摊(tān)贩(fàn)

  官吏(lì)

  形态(tài)各异

  毛驴(lǘ)

  一寸(cùn)

  悠(yōu)闲

  溜(liū)达(dɑ)

  马笼(lónɡ)头

  拽(zhuài)住

  栏(lán)杆

  风貌(mào)

  惊扰(rǎo)

  一乘(shènɡ)轿子

  (1)男女生轮流读。

  (2)对比识记“吏”与“历”。

  (3)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摊贩、都城、溜达。

  (4)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官吏、一乘轿子。(课件出示图片)

  (5)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

  3.小组合作,梳理内容。

  (1)和小组内同学交流你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2)合作填写《清明上河图》资料卡。(课件出示资料卡)

  课件出示:

  《清明上河图》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

  __________________

  距今年数:___________________

  保存地:___________________

  尺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反馈所填的资料卡。

  4.交流反馈,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集中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第2~4自然段)

  (2)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3)指名交流。

  (4)教师适时归纳: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总体情况。第5自然段总结这幅画的历史意义。

  (5)总结学法:像课文这样的结构叫作总—分—总结构。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结构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自主构建。

  板块三

  交流反馈,体悟文情

  1.认真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说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

  (1)学生自读圈画后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抓住句子“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感受画的特点。

  (3)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画面内容。(板书:人物众多、街市热闹、情景传神)

  2.作者是怎样把《清明上河图》介绍清楚的?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

  (1)聚焦“人物众多”。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众多的特点的?

  ①请用横线画出总写人物多的一句话。(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②圈画出作者介绍的几种人物。

  ③体会省略号:图画中只画了这些人物吗?

  ④小结学法:围绕中心句展开,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具体介绍,这样才有血有肉,又不啰唆。

  (2)聚焦“街市热闹”。作者是怎样写出街市热闹的特点的?

  ①指名交流。

  ②出示课件。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

  ③小结学法:作者选择街上挂着招牌的店铺,选择形态各异的人来再现街市情景,并合理安排画面上人的大小,表现了街市的热闹。

  (3)聚焦“情景传神”。作者是怎样写出画面“传神”的特点的?

  ①选择桥北头的情景来写,写得活灵活现。

  ②引导学生抓住“撞上”“拽住”“惊扰”等关键词体会。

  3.指导朗读第2~4自然段。

  板块四

  对照欣赏,拓展延伸

  1.欣赏名画:大家想看看这幅古画吗?你能从画中找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吗?(配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1)看后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不愧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拓展延伸:如果你是故宫博物院的解说员,你将怎样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呢?

  (1)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内容,介绍《清明上河图》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2)小组内练说,教师点拨指导。

  (3)解说员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对照课文欣赏名画,带给学生视觉及内心的震撼,使课文内容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扮演解说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口头表达上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注重略读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教学应“重其所重,略其所略”,因此教学时我重整体感知,略字词教学;重学法迁移,轻品读析句;重学习能力提升,轻课文内容讲解。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填写资料卡梳理内容,并通过交流梳理结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2.边读边欣赏古画。

  在学生初步感知古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圈画交流、抓关键词的方法感受画面内容和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法,并以扮演解说员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起到了检验学习效果、加深印象的作用。另外,学生在阅读、整体把握内容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升了鉴赏能力。

《一幅画》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biàncúnchēnɡtānfàn

  汴梁保存撑船摊贩

  lìyōuzhuàirǎo

  官吏悠闲拽住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都城作坊溜达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

  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节)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行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哇。(板书“人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2.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生: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画出来。所以能名扬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起读读。(生读句子)

  (3)师: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师: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读,抓住动作,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板书:“艺术价值”)

  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画画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请你细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生齐说)

《一幅画》教案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学习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习方法指导:

  看看、读读、说说。

  知识链接:

  张择端相关资料: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相关资料: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以及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艺。

  自主、合作、探究:

  1、由读题导入,理解“名扬中外”的含义。

  2、例举一些名扬中外的人或物,以便更好地体会其“名扬中外”广泛的影响力。

  3、说一说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张择端的了解。

  4、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5、交流一下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我来闯关:

  A、名扬中外的近义词可以是(),还可以是()。它是形容()。

  B、抄抄背背

  欣赏风景来来往往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形态各异古都风貌

  C、我来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一幅画》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拓展阅读(36-44页)

  1、闲谈《清明上河图》

  2、马踏飞燕

  3、金镂玉衣

  六、小练笔

  自己画一幅画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七、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幅画》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一幅画》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4.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准备】

  1.搜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3.抒情音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解题

  1.完成填空,复习旧知。

  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的孔子,认识了一个()的盘古,还认识了一座()的赵州桥,感受了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幅古代的绘画作品,认识一位杰出的画家。

  2.揭题解题。(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全世界都有名;换词(举世闻名、世界著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等)

  二、初读,感知大意

  1.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生自由地读课文。

  2.指名逐段读文,读后大家评价,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理解词语“作坊”:手工业工厂。

  “一乘轿子”: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3.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呀?画上画了什么?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请同学们认真对照图画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认为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教师巡视)

  4.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528厘米的画有多少长?谁来比画一下?五张桌子这么长。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课文的其它段落还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

  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

  师:(板书:情景)对,课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对,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板书:历史价值)

  三、精读,赏画感悟

  1.全景赏画。想看看这幅古画吗?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呢?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赏读第二、三、四段。

  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请你们再细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汇报:(指着相应位置进行解说)

  (1)生:画面上的人物很多,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板书:人多)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根据这些人物的外貌动作猜猜他们是干什么的?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指名读)

  想一想,还有哪些人?

  小小的一幅画,承载着三百六十行的人,那画家得下了多大功夫啊!这幅画真了不起!

  有感情的齐读“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2)生:这幅画展现了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并读第3自然段(板书:热闹)

  师:街市上有各种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语气放慢,引导学生继续想像)

  师:街上的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还有什么样的?(生进行想像,交流)

  这可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师:这五百多人,这热闹的街市都浓缩在一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纸上,会是什么样?(与自己平时画画进行比较,谈感受)

  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出示局部画课件:学生详细观察人物细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

  师:如此内容丰富的画卷,张择端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再有感情的读这句话。

  (3)桥北头的场景非常有趣,读第4自然段

  老师补充:连生活中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都被张择端描摹的活灵活现,趣味十足,画家的技艺真可谓“高超”。这幅画真可堪称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升华,情读积累

  1.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生: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观察收集各行各业的形象,街市热闹的场景、趣事。

  生:张择端真令人佩服,画中的人物、景物-------无论大小都是那么传神。

  生:从他的画中我们看到了北宋时期繁荣的景象,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生:它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相信我们的祖国将会更繁荣昌盛。

  生: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古代建筑、绘画等,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自豪。

  2.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全文。(生自由读文)

  五、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在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请继续去了解它们,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2.布置作业

  (1)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2)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总体介绍:行业——人多

  具体介绍: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

  艺术价值

《一幅画》教案10

  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

  2.想像画的情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

  重点难点

  1.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边读边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准备

  课文CD,几幅风景名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知题意(3)

  1.揭示课题。齐读。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什么(8)

  1.提出自学要求。

  ⑴读能课文。

  ⑵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勾画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2.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互相帮助解决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7)

  1.指名读课文。分组读课文。

  2.说说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内容。

  3.提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其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7)

  指导阅读2——7段。

  1.学生朗读这几个段,边读边想像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将一个个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图片按顺序拼成一幅画。

  4.小组探讨。这几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体会感情,知道为什么写(10)

  1.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

  2.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有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蓝天下——大山

  一幅画高山前——草原美景

  (美景令人陶醉)草原中央——木屋令人向往

  小溪旁——小路

《一幅画》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总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去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六、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幅画》教案1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传神,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具准备】

  课件:《清明上河图》摹本

  【环节设计】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将从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摘取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她熠熠闪光的风采。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交流资料,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2、师相机板书与第一自然有关的知识。

  3、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在预习中把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许多内容学懂了。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观图激情,感受画面的精彩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展卷让学生观赏。

  2、师配乐解说画面部分精彩内容。

  3、老师激情: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四、明确学法,合作学习

  1、自由读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画面上的内容?

  2、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提示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交流经常运用的学习方法。

  3、师小结学法:质疑解疑 借助资料 朗读感悟 图文对照 表演体会

  4、小组合作学习:选用学习方法从而2~4自然段中选定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感悟。 随机2~4小节:

  ⑴ 汇报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⑵ 汇报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⑶ 汇报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师小结学情。

  五、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再现画面,激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生动有趣的课文,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中华文化真叫绝!

  六、自选作业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长528厘米 宽24.8厘米

  八百年前 汴梁 热闹的场面

  【课后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制定目标上只要求学生了解画面内容,初步感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张扬祖国灿烂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融如其中。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课文。目的是体现现在语文课堂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近十分钟的小组合作活动中老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虽然只有两个小组做了汇报,但我认为我们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成果的展示。让老师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在提高。在本堂课中也暴露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小组汇报的组织形式要加强,倾听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发言语言不够规范,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条理性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些方面都是要着重培养的。

《一幅画》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其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初步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品味性的精读:

  绘画传神

  一、初读感知

  历史价值高

  二、解决疑难

  三、品读批注

  四、摘抄积累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看课外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看不同的文章,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就要进行品味性的精读(板:品味性的精读)。今天,我们就以20课为例,来学一种看课外书的方法(板: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读题。

  二、尝试阅读

  1、课外,拿到一篇文章,你第一件事是干什么?(把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看看讲了写什么。简单说就是初读感知。)板:初读感知。

  ——提醒:默读,眼看、心想、嘴不动。生默读课文。

  ——一遍看下来,你读懂了什么?睡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保存时间久却完整、人多、人小、传神等)

  三、解决疑难

  1、初步浏览了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生提问)

  2、梳理、解决问题:

  ——对于词语、句子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比如“官吏”一词,可以查字典解决。师生一起查字典。

  ——对于内容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联系全文,也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比如:读完这篇文章后,很想看看这幅画,就可以上网。(教师演示搜索)师生共同欣赏《清明上河图》。

  四、品读批注

  1、仅这样看书,只是初步地解决了疑难问题(板:解决疑难),还比较肤浅,还要抓住某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品读。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抓住名扬中外去细细品读。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从这段看,你觉得这幅画为什么会名扬中外呢?

  (1)生读语句: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2)示范作批注。

  ——比划“一寸”、“黄豆那么大”是多大。

  ——虽然人这么小,但是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投影仪示范批注:人小,很难画,一般的画家达不到这种水平,画得精细、精致,画技高超、技艺精湛。)

  (3)刚才,我们一边看书一边在书上写下自己看书的感受,这种做法,我们通常把它称为批注。(板:批注)当然,别人的书或图书馆借来的书是不好作批注的。

  3、接下来,请同学们选一段细细品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4、交流。

  (1)语句: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批注:八百多年、完整地保存,不容易,珍贵,历史悠久。

  (2)语句: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批注:人多,行业多,画在同一幅画上,了不起,全世界恐怕也仅此一幅。

  (3)语句: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批注:人物栩栩如生,非常逼真,使人如临其境,传神。

  (4)语句:《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批注:历史价值高。(引导:从这幅画中,你看到八百年前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吗?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等;就说画中的虹桥,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知道古代的能工巧匠还有这样高超的智慧。

  5、小结: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人那么小,那么多,画出了人物的形态,画得逼真、传神,让我们感受到他画技的高超;这幅画画出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画出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板:画技高超历史价值高)。

  五、做读书卡

《一幅画》教案14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己理解回答)说的真好,“名扬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国外都很有名气。(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发言)(这是一副怎样的画?画上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今天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1、通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了解这幅画的画名、作者、年代、大小。

  2、出示阅读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阅读要求:知道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3、自由阅读: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后,四人小组内交流。

  4、初步感知: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1)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

  (2)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

  (3)介绍了北桥头的场景。

  (4)我们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人物丰富、街市热闹、情景传神(相机板书)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小结:难怪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一个小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从画卷中看到宋代各种各样的行业,还能看到热闹的街市、有趣的场景,仿佛置身于八百年前的的古都,了解到当时的民俗、民风和人民的生活场景,真是画中瑰宝,《清明上河图》不愧为(齐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再赏美图,抒发情感

  1、再现画面,激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2、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名画,现在你最想说什么?你会怎样它,赞美它!(学生自由表达)

  3、(出示小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课堂练习作业安排

  4、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家长朋友,与大家共享。

  5、搜集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口语交际》作好准备。

《一幅画》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积累多音字“都”“作”“乘”“笼”。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

  2、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小组交流)

  3、赏读,展开想象。

  (1)张贴挂图或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边读边做批注。

  2、选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行业的人物?(通过读句子,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再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功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板书:人物多)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内容丰富。板书:街市热闹)

  (3)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板书:情景传神)

  四、看图交流,内容拓展

  1、《清明上河图》中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谁能看图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2、教师小结: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的内容看到北宋人民生活的情景,所以它被称为“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为什么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搜集资料,在下节综合性学习课上交流分享。

  [教学板书]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人物多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紧扣阅读提示,半扶半放地进行本课的教学,努力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借助视频拉近距离,用图文对照、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这样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一幅画》教案】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案09-08

我们的画教案09-06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07-19

线条想象画教案09-05

《画杨桃》教案通用15篇09-05

《画》说课稿06-10

小学作文:画08-09

《画》教学反思08-09

《画》课件教学设计01-30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