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教案

时间:2022-09-06 10:19:01 教案 我要投稿

《电能》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能》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电能》教案

《电能》教案1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电能的概念与计算,难点在于电能表参数的应用。根据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电能的计量仪器电能表,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电能表没牌上各种参数的物理意义及电功的概念与计算。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并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组织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想、多媒体演示实验、讨论等环节,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小组太多,控制、检查、指导难。由于本次班级活动时分成久个小组,教师要掌握课堂,了解各组活动的情况、解决各小组活动时出现的情况,都有一定难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只是在各组中进行巡视,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但也达不到所有的问题都能发现。

  2.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3.小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合作能力,导致效果不佳。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电能》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铁丝2. 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2. 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1. 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2)风车利用了风能(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2. 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3. 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4. 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1. 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2. 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3. 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4. 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5. 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6. 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7. 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电能》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会使用电能表正确读数,能结合实例理解电功。

  2.经历对电功的探究,体会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提高思维变通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功的概念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场景:思考家庭中一个月需要交多少电费?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交多少电费的依据——供电部门通过电能表来计算电费。提问学生对电能表了解多少,由此引出课题——电能表与电功。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介绍电能表的概念,并实际展示电能表,引导学生思考电费的多少表示什么?电费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结合电子式电能表,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思考表上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教师介绍含义并强调额定电压和基本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电能表的读数,介绍电能表的计量单位,学生总结供电部门计算电费的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家庭中交的电费不一样,引出电功。教师可以列举点亮的小灯泡、给电热器通电、给小电动机通电、给电视机通电等例子,让学生思考电能转化为哪些能。学生总结是因为电流做了功,所以才有了能量的转化,即电能的消耗,得出电功的概念。

  教师讲解电功的表达式,强调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并补充它的推导公式,即通过欧姆定律得到的变形公式,注意使用范围。

  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在一定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越多,灯泡就越亮)

  设计并进行实验:1.将两个电阻不等的白炽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和两只电压表的示数;2.将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和两只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分析:串联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电阻较大的电压越高,灯泡越亮;并联时,通过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电阻较小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

  介绍电功的单位:

  国际单位:焦耳,符号为J,1J = 1VAs;常用单位:千瓦时,符号为kW·h,1kW·h=3.6×106J。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教材中习题,小组内完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课后思考电功已经会算了,那如何计算电功率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

《电能》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理解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充分理解 ; ; 中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和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和电压损失.

  5、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2、通过例题板演使学生学会规范解题及解题后的思考.

  3、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我国远距离输电挂图展示,结合我国行政村村村通电报导及个别违法分子偷盗电线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的介绍,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合格公民.

  2、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

  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人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只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人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3、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面 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里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否则会事倍功半,形快而实慢.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l)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的电能损失.

  (2)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难点:远距离输电原理图的理解.

  3、疑点: ; ; 的对应关系理解.

  4、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教师讲解例题分析、实验演示来逐步突破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设计方案

  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3、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高压输电的道理.

  教学用具:电能输送过程的挂图一幅(带有透明胶),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是通过电线输送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出示:电能输送挂图,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作介绍.

  板书: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

  输送电能的过程:发电站→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 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提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板书:(高压输电的道理)

  分析讨论的思路是: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能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所以,输电时,必须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3、提问: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 ,减小发热 ,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 ,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 ,三是减小输电电流 .

  4、提问:哪种方法更有效?

  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用价值.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从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了也是很有效的.

  板书结论:(A: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讲解: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板书:(B:输电功率必须足够大.)

  5、提问: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分析:根据公式 ,要使输电电流 减小,而输送功率 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

  板书:(高压输电可以保证在输送功率不变,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小输送电的电能损失.)

  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讲解:在发电站都要安装用来升压的变压器,实现高压输电.但是我们用户使用的是低压电,所以在用户附近又要安装降压的变压器.

  讨论:高压电输到用电区附近时,为什么要把电压降下来?(一是为了安全,二是用电器只能用低电压.)

  板书:(3.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三、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我国输电电压,知道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四、课堂小结:

  输电过程、高压输电的道理.

  五、作业布置:

  某电站发电功率约271.5万千瓦,如果用1000伏的电压输电,输电电流是多少?如果输电电阻是200欧,每秒钟导线发热损失的电能是多少?如果采用100千伏的高压输电呢?

  探究活动

  考察附近的变电站,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电学知识和用电常识.

  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调查生活中的有关电压变换情况.

  调查:

  在电能的传输过程中,为了减小能量损耗而采用提高电压的方法,可是在提高电压后相应的对一些设备的要求也会提高,请调查在高压输电和低压输电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

  物理教案-电能的输送

《电能》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丰富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的原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正负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会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水果电池。

  (4)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初步认识传统干电池、二次电池及常见的新型电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2-4(改进)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电学知识生成跟原电池相关的概念(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等)。

  (3)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2-4的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并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验和已有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常见化学电源,学会用基本理论指导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化学电源的发展和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识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构成及应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五.教学主线:(第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引导】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同时了解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而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又是如何转化,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过渡】通过图2-7,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中,火电仍居榜首。结合图2-8燃煤发电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回答】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提问】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有何弊端?

  【小结】环境污染,转化步骤多、损失大。

  【提问】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必须要选择合适类型的化学反应。电流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引起的,在前面学过的哪种反应类型有电子的转移?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要想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使其间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实验2-4改进)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

  ①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表面有何变化。 Cu和稀硫酸能反应吗?

  ②将锌片与铜片并排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锌片表面有何变化。 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③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次观察铜片、锌片表面有何变化。 以下问题依次展开:

  ①铜片表面的气泡可能是什么?

  ②该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③电子从何而来,如何流动?

  ④该过程有电流产生吗?如何证明?

  ④在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电流表(或小灯泡) 以下问题依次展开:

  ①这个过程实现了哪些能量之间的转化?(引出原电池的概念)

  ②如何判断该原电池的正负极?

  ③如何用式子表示正负极表面的变化过程?

  ④在内电路中,溶液离子的流动方向如何?

  实验改进: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改成“小试管+锌粒+铜棒+稀硫酸”原电池,现象更明显,而且能明显观察到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速率的变快。

  【过渡】原电池的'发明实现了化学能和电能的直接转化,怎么判断一个类似的装置能否组成原电池?(能否有电流产生或使用电器能够运行)

  【学生活动】P41“科学探究”,学生自行从给定的用品中选择组成原电池,画出电池装置示意图。根据小组画出的示意图进行实验,讨论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使学生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实验用品:锌片、铜片、铁片、石墨电极各两套,导线、金属夹、灵敏电流表、果汁、酒精、250mL烧杯。

  【讲解】根据学生实验结果Cu-Zn、Cu-Fe、Cu-C、Cu-Cu、Zn-Fe、Zn-C、Zn-Zn、Fe-C、Fe-Fe、C-C等可能组合进行分析,得出可形成原电池的装置。

  【思考与交流】通过以上实验,原电池应由哪几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构成一个原电池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原电池应由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电解质溶液作反应介质,提供离子移动;导线,使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课外作业】

  1.制作水果电池,并画出水果电池的构造示意图,下节课作交流展示。

  2.从课本、商场、网上等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了解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下载相关图片、录像、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以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引导】将上节课介绍的原电池真正应用到生活中是很不方便的,但是真正要改造成化学电源给予应用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种有代表性的化学电源。

  【展示】一粒锌锰电池

  【投影】图2-11(省去电子转移方向)

  【提问】①图片中几种物质的作用;②电子移动方向;③负极电极方程式

  【学生回答】

  【思考与交流】P42“思考与交流”,分析锌锰电池为何失效,如何改进?

  【过渡】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的最大弊端是什么?(一次电池,电池垃圾,引出二次电池)

  【投影】图2-12(略去正负极的标注)

  【提问】①图片中几种物质的作用;②电子移动方向

  【学生回答】

  【过渡】现代社会对耗电量高的便携式电器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更加青睐。

  【投影】展示一系列新型充电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

  【讲解】每种电池优势

  【过渡】燃料燃烧的本质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直接燃烧转化成的热能再转化成电能时转化率不高,燃料电池的面世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投影】图2-15(略去电子移动方向、正负极标注和H+移动方向)

  【提问】①判断正负极;②电子移动方向;③负极电极方程式;④H+移动方向;⑤该电池总反应;⑥与干电池或蓄电池的不同之处

  【小结】化学电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第二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制作的水果电池,并分组讨论,推出最优秀的作品。

  【学生】交流与展示自己作品,并讲解制作过程。

  【教师】原电池转化成技术产品就是化学电源,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干电池。下面请我们的同学展示有关三种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演示文稿。并讲解。

  【学生】交流与展示。(①干电池:锌锰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②充电电池: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③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要回收废电池?废电池如何处理?

  2.为什么说燃料电池是绿色能源?

  【总结】最新一年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学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电能》教案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 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课题: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 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 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 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

  2. 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 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

  5. 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 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 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 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 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 介绍三峡发电站

  教学反思

《电能》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2.知道什么是电网和了解我国电网的大致分布。

  过程与方法:

  3.让学生经历阅读、交流讨论的过程,应用阅读、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知道我国既是电力生产的大国,已是电力消费的大国。在认识国家发展电力工业意义的同时,认识节约用电的意义。

  重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难点: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教法:阅读、交流与讨论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我国的电力工业

  1.我国电网建设成就显著

  从农村电价大幅度下降到城网线损逐年降低,从百分之百国产化的灵宝换流站到翻山越岭的贵广直流输电工程,从东北电网“大扰动”试验到西北750千伏示范工程,在“十五”的五年时间里,我国的电网建设业绩辉煌。

  (1)两网改造圆满收尾

  从“九五”末到“十五”初,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从1998年开始,共投资5000多亿元,对269个城网和2500个农网进行改造。在广袤的农村地区线损高、损耗大、电压合格率低等问题,曾经让农民饱尝“高价电”的苦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具体措施,“十五”期间电网企业组织实施的两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近2900亿元,农村居民生活电价平均每千瓦时约降低0.23元,每年为农民减轻电费负担约420亿元,惠及全国1759个县市27068个乡镇5.4万个行政村2.2亿农户。

  在农村电网焕然一新的同时,城市电网也日益坚强。经过“十五”期间的改造和建设,目前,绝大部分城市都已形成了220千伏环网,220千伏变电站深入市区负荷中心。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已在城市外围形成500千伏环状或链状网架。电表功率变大了,入户线变粗了,各种大型家用电器不再成为摆设,城市居民用电量快速增长。

  (2)全国联网初步形成

  20xx年7月,河南灵宝换流站投入运行,西北电网和华中电网实现联网。这标志着我国主要电网实现了全国联网。全国联网是电力工业发展水平越高,电网规模就越大。20xx年,按照“十五”计划的总体要求和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网发展战略确立。根据这一战略,将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建设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联网和送电线路,三峡成为全国电网的中心。向东:20xx年12月三峡至常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极l系统开始送电,20xx年三沪直流开工;向西:20xx年5月川电东送工程实现了川渝与华中联网;向北:20xx年9月华中与华北联网工程投产,南北互供通道初步打通;向南:20xx年5月,三(峡)广(东)直流线路工程双极投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电网建设在“十五”期间进入了空前的高速发展期。西电东送北、中、南三条线路均取得巨大进展。除以三峡为枢纽的中部通道外,南线通道:20xx年,贵州至广东+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双极建成送电,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提前一年实现了新增1000万千瓦的目标;北线通道:20xx年8月,西电东送北通道7个项目同时开工,20xx年已投产,新增向京津唐电网送电180万千瓦.向河北电网送电120万千瓦。伴随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还有电网科技。直流输电、电触发和光触发可控硅阀、可控串补、固定串补、高海拔紧凑型线路、超导电缆等大量的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所建设的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输变电工程——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已于20xx年9月26日建成投运。另外,输变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十五”期间大大加快。以直流输电技术为例,在最早建设的三常线工程中只有30%的国产化率,随后的三广线达到了50%,在三沪线工程中达到了?o%的国产化率,到灵宝换流站工程和葛南直流二次系统改造工程已实现100%国产化。“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战略的初步实现,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电网调峰、错峰以及水电、火电调剂.为战胜从“十2E”中期出现的 “电荒”以及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三峡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820万千瓦,至三峡工程全部完成后,三峡电站年平均发电量将达846.8亿千瓦时,主要供电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地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3.家庭节约用电的几种方法

  对普通老百姓家庭,介绍以下节电方法,可供参考:要养成节电习惯,做到人走灯灭,避免“长明灯”;随时关闭无用空转的电器;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电器;充分利用自然光等 等。要掌握各种家用电器的节电方法。外出时家电不要待机。每台电器在待机状态下都需耗电。

  二、小结:由学生概述本节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练习:

  四、布置作业:

《电能》教案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 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课题: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2. 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3. 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1. 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2. 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3. 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4.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5. 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6. 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7. 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1. 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2. 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3. 介绍三峡发电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电能》教案9

  教学目的:

  1、理解电解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电解电极反应式书写及电解产物的判断。

  3、通过电解食盐水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深化离子放电顺序的应用。

  4、了解电解精炼铜和电镀的原理,会设计简单的电镀池。

  二. 重点、难点:

  电解的基本原理及离子的放电顺序

  三. 知识分析

  (一)电解的原理

  1、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解池:

  (1)定义: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构成条件:由直流电源、固体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等组成。

  (3)两极的确定:

判断方法



阳极



阴极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子得失



失电子



得电子



电子流向



电子流出



电子流入



与直流电源的连接情况



与正极相连



与负极相连



  3、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电极上物质的变化情况及电子的转移情况用电极反应式来表明。

  在电解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两个电极上分别进行的,每个电极上只发生一个方向的电子转移,相当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半,称为半反应。这种在电极上进行的半反应叫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有两个,每个反应总是涉及同一元素两种价态的物质,一种处于较高价,另一种处于较低价,通常用单箭头表示这种有确定电子流向的电极反应。

  以石墨做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为例:

  阳极:2Cl-→Cl2↑+2e-

  阴极:2Na++2e-→2Na

  电解总反应:2NaCl

  2Na+Cl2↑

  4、离子的放电顺序:

  当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多种阳离子或者多种阴离子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在两极上得失电子是有一定顺序的,称之为放电顺序。在离子浓度相同时:

  阴离子的还原性:S2->SO32->I->Br->Cl->OH->(SO42-、CO32?D、PO43-等)>F-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主要有工业上应用电解食盐水溶液的方法制取烧碱、氢气、氯气;电解精练铜、电镀等。

  1、电解食盐水制取烧碱和氯气

  (1)原理:

  阳极:2Cl-→Cl2↑+2e-

  阴极:2H++2e-→H2↑

  2NaOH+H2+Cl2

  (2)产物检验:氯气用湿润的淀粉KI溶液检验;氢气用收集后检验爆鸣声的方法;碱液用酚酞试液。

  2、电解精炼铜

  用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含铜离子的水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电解。通电后,因为阳极主要成分是铜,故阳极的主要反应是:Cu→Cu2++2e-,当铜表面出现活泼金属(如锌、铁)时,活泼金属优先失电子进入溶液,此时由于其阳离子氧化性弱于铜离子,故不能在阴极析出,在阴极的反应是Cu2++2e-→Cu;而当铜表面出现不活泼金属(如金、铂)时,该金属不会优先失电子,而当周围铜反应完毕后,该金属会落到阳极的底部沉积。这样电解就可在阴极获得纯净的铜,从而实现粗铜的电解精炼。

  3、电镀

  (1)定义: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2)构成条件:镀层金属做阳极,镀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形成的盐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3)结果:阳极质量减轻,阴极质量增加,电解质溶液成分几乎不变。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电解池中形成的闭合回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仅是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的

  B、金属导线中电子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C、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D、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例2. 写出下列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并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答案:

  阴极:4Ag++4e-→4Ag(还原反应)

  阴极:2H++2e-→H2↑(还原反应)

  例3. 在25℃时,将两个铂电极插入到一定量的饱和Na2SO4溶液中,通直流电电解并不断搅拌,在开始较短的时间内,测定当阴极收集到xg气体的同时,溶液析出mg结晶水合物Na2SO4?10H2O,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所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C、71m/161(m+18x)×100% D、71m/161(m+36x)×100%

  2H2↑+O2↑,当阴极上得到xg气体时,溶液中消耗水为9xg,电解后仍为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和消耗的水恰好构成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可表示为:142gm/322(m+9x)×100%,化简后可看出B选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知识和饱和溶液知识。

  例4. 在500ml 0.2mol/L的CuSO4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通电电解(不考虑水的挥发)

  (1)若两极均为铜片,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若阳极为锌,阴极为铜片,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阳极为锌,阴极为铜片,若不考虑H+在阴极上放电,当电路中有0.04mol电子通过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阴极增重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变(2)Zn→Zn2++2e-(3)Cu2++2e-→Cu;1.28g

《电能》教案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以人教版必修教材《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的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本节课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化学原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动手探究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造,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和理解本节核心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重建,并让学生感受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等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火力发电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这对学生学习本节知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学生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及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本节设计为:“互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利用边讲边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三、设计思想

  1.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师鼓励学生从事积极的实验活动和思维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如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知识是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构建、自我发现的,而不是从外部传递给学生的”的认知目标。

  2.以学生亲自设计、亲身体验水果电池为教学情景,并在一系列合作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原理相结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思考可能产生的物质及发生的变化以完成本节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初步了解化学电池—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水果电池”为主线,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及分享探究成果的愉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的理解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的探究。

  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六、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围绕“生活即化学、科学就在身边”的思想理念,采用“指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以“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都是通过学习小组对“问题情景”的讨论、探究、实验、评价完成的,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七、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1.视频:将很多橙子分别插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给手机充电。

  思考:橙子手机电池利用了化学中的哪方面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及蕴含的知识。)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交流后得出结论——原电池。

  2.提出问题:化学能否转化为电能?指导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题。

  (1)铜片、锌片同时插入水果(学生提前准备好的水果:苹果、橘子、橙子、西红柿等),并与发光二极管相连。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亮?(2)铜片、锌片同时插入水果,并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3)用小刀将水果切割分开,使铜片和锌片分开,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再将水果合拢,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思考:(1)上述实验过程中看到什么现象?你想到什么?(2)特定条件下的水果电池会产生电流,你还联想到什么?(3)再仔细想一想:电子从何而来?电子如何移动?水果味道怎样?离子如何移动?

  交流讨论: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师倾听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当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水果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能直观地看到?由水果是酸的味道,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选择盛稀硫酸的烧杯替代水果,探究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能看到什么?

  学生实验:(提醒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铜片和锌片的导线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2)用导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3)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铜片和锌片不能互相接触)。

  交流讨论:(1)实验1的灵敏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电子从何而来?电子如何移动?(2)实验2和实验3的实验步骤有何差异?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为什么当锌片和铜片连接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在铜片上看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却都是无色的?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各发生了什么反应?(4)1、2、3实验中锌片的质量将有何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离子如何移动?

  课件展示:播放微观和动画课件,让学生感受到现象与对应的微观变化的本质,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锌与溶液中的氢离子之间是怎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怎样产生电流?了解化学能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的。

  因为电子的定向移动而产生了微电流,从本质上说,这种微电流是在化学反应(两级分别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归纳、板书:(1)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的构成——用导线连接两块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极,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思考: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但是在原电池中,铜片并没有参加反应,那么,铜片的作用是什么呢?

  交流讨论: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当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电解质溶液时,由于两种金属的原子失电子能力不同,会在两者之间形成电势差,当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时,便会产生电流。

  学生实验:(1)将锌片和铁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2)将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归纳小结: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

  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利用水果电池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由于开始时学生用一个水果做电池连接发光二极管时不发亮,但连接灵敏电流计时指针偏转,说明一个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较小,不能对外做功,因此二极管不亮。为了呼应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推向高潮,设计这一教学环节。)

  (1)实验准备:用水果(西红柿、苹果、橙子、橘子等)和金属片制作电池,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两个干电池串联能使灯泡更亮的道理,设计将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后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参与活动并适时点拨,鼓励引导。

  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设计的方案及实验成果,交流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实验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活动情况,展示有创新的小组的实验成果。

  提出问题:原电池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具体应用?

  探究:探究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的原理:

  新旧知识衔接:在《化学1》中已经接触过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里很容易生锈,今天用已学知识深入了解腐蚀的原理。

  视频: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边交流讨论,从原电池的角度探究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阅读《化学1》和《化学2》资料卡,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方程式。

  迁移思考:在水闸、水下钢柱、船舰的尾部、船锚和锅炉内壁,通常将锌块镶嵌在钢铁的表面,为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类比钢铁生锈腐蚀原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倾听的同时,指导完善。

  讲授:由于锌比铁活泼,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变成Zn2+发生腐蚀,保护铁不受腐蚀。锌充当腐蚀的卫士,锌块不断地锈蚀而消瘦,以至于最终被新的锌块替换上去,却保护了它相邻的钢铁安居乐业,这是多么可贵的自我牺牲品格啊!

《电能》教案1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铁丝

  2. 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 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 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 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 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

  4. 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 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 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

  3. 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 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5. 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 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 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教学反思

《电能》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l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l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l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l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1、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2、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1)、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

  1kW·h=3.6×106J

  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读数: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1)符号:W

  (2)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3、达标练习:课本后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能的概念,其他概念要围绕电能的概念进行。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会判断使用的电能。

《电能》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录像资料:风车田的风车发电或者请同学们看章首图。让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将同学们带入意境,引入本节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师]风车田的风车是用来发电的。哪位同学能简要地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

  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

  风力发电有什么好处?

  [生]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于风吹动风车转动)由风能转化来的。

  [生](经过讨论)风能利用起来简单,主要是没有环境污染。

  [师]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生]还有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都是利用水力发电的。

  [生]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生]太阳能发电。

  [生]潮汐也能发电。

  [生]电视上还讲过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

  [生]各种各样的电池。

  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演示]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一位同学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演示2]电风扇通电转动。

  [演示3]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生]还有城市里的电车、电力机车,最近流行的电动自行车…

  [生]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

  [生]工厂里机器运转要用电,农村的抽水机、磨面机也要用电才能工作。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方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说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怎样量?

  2。电能的单位

  [师]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听见家长说过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吧。

  [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

  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可以炼钢1。6 kg

  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

  可以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

  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3。电能表

  [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所以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鼓励同学这种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学所说的电表就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师]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家里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生]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得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注意观察、关注身边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家的学习、生活会很有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大家可以大胆地发表你自己的见解。

  [生]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 千瓦时(kWh)”为单位的。

  [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是不是类似小数的写法,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

  (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

  [生]圆盘的两端有箭头,指示圆盘的转动方向。在圆盘上有一段涂着颜色,是为了电能表转动时能看得清楚、醒目。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很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确实如同学们分析的,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般可以不读。

  [投影例题]

  例1:几个同学家电能表的示数如下,请你将它们的示数读出来。

  例2:如果一个月后,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示数分别变为如下图所示,则这三位同学家这一个月分别用了多少度电?

  [生]甲同学家用电23 kWh

  [生]乙同学家用电23。6 kWh

  [生]丙同学家用电58 kWh

  [师]哪位同学能讲讲他们是如何知道这样的结果的?

  [生]用某同学家电表现在的示数,减去一个月前电能表的示数,就是该同学家这一个月的用电量。

  例3:例1中如果电工师傅按50度的电收取丙同学家的电费,该同学家电表的示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生] 原来的表盘示数加上这一月的用电量就是现在的示数。

  [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表现)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电能表,了解几个重要参数。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看书P31帮助了解这方面知识。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让学生观察或投影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 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

  例4:例2中,如果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上分别标出600 revs/kWh、1200 revs/kWh、1500 revs/kWh。则这三位同学家

  (1)用电器均消耗1度电的时候,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多少?

  (2)电能表均转一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

  (3)一个月电表分别转多少圈?

  学生讨论,演算,三名同学板演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情况。

  解:(1)三同学家用电器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600转、1200转、1500转。

  (2)电能表转过1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分别是:

  甲: =6×103 J

  乙: =3×103 J

  丙: =2。4×103 J

  (3)一个月三同学家电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

  甲:600 revs/kWh×23 kWh=1。38×105 r

  乙:1200 revs/kWh×23。6 kWh=2。832×104 r

  丙:1500 revs/kWh×58 kWh=8。7×104 r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32了解另外一种电能表。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新式的电能表?

  [生]IC卡电能表有许多优点,比如说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省许多人力,还能避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麻烦。

  [生]IC卡中的金额用完后,电能表便能切断电源,能完全杜绝少数人光用电不愿意交电费的现象。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手中制造出来。

  在本节课的开始,同学们看到电灯发光,感觉了灯泡发热,已经知道电能转变成了光能和热能。看到电风扇、玩具车通电后运动,已经明白电能转变成了动能。电能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转变成其他形式能的,请大家关注“电功”。

  4。电功

  [师]同学们看书后,说说你的理解。

  [生]电能是通过电流做功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生]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生]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焦耳(J),也可以是 kWh。

  例5:例2中,甲、乙、丙三同学家一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电流做的功分别是多少?(用字母表示出来)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分别是多少?

  [生]一月内消耗的电能,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完全一样。

  W甲=23 kWh=8。28×107 J

  W乙=23。6 kWh=8。496×107 J

  W丙=58 kWh=2。08×108 J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及电功。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节练习侧重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并不太大,学生一定要亲自完成。强调在观察电能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电能》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味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电能有多少,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教材最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的角度给出功的概念。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结果很自然的得出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一样。

  在新教材中是第一次单独列一节来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能。新教材中“能”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它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内容的一条主线。“能”的概念在声学、物态变化等内容中有提及,但都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新教材在处理“能”这一知识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仅仅把“能”作为新教材一条鲜明的主线,在内容安排上更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能”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这一实际,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的作用,光学习能量,然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定义功,这样一来把功定义为“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量”,这样比旧教材对功的定义,就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体现了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而旧教材在处理能和功上,在学习能的知识之前,先从机械功给出功的概念,此时只能生硬的把功定义为“功等于力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即“W=F·L”,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来计算功,教材再没有解释和说明。学生更是觉得非常突然而难以理解和接受。新教材作了光电学后力学的安排,而且在电能这一书里给出了功和能的关系──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这样安排以后在后面的力学部分学到机械功以及做功与内能的改变的时候,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②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

  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电能》教案15

  【要点导学】

  1.本节内容重点是:输电线上损失电能的原因和输电线上损 失的电能的计算。本节内容难点是:输电系统的“输电电压”、“用户 得到的电压”和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2.远距离输电电路图如图5-5- 1所示:

  若输电线电阻R,输电功率为P,输电电压U1,则输电导线的电流I2=P/U1,

  输电导线上的电压降(电压损失)U损=I2R=PR/U1,

  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耗P损=I22R =U额2/R=P2R/U12

  【范例精析】

  例1、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220V,输出功率为44W,每条输电线电阻为0 .2Ω,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是多少?如果发电站先用变压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经同样输电线路后,再经过10:1的降压变压器降压后供给用户,则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又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输送电路原理图如图5-5-2。

  发电站输出的功率P出是一定的,当以220伏的电压输出时,输出电流应该是:

  I=P出/U出=44000W/220V=200A

  两条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0.4Ω,则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P损=I2r=(200A)2×0.4Ω=16W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P出-P损=44W-16W=27W

  在导线上损失的电压为: U损=I2r=200V×0 .4Ω=80V.

  用户得到的电压为:U=U出-U损=220V-80V=140V

  如果用1:10的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2200V后再输送出去,则输出电流为:

  I=P出/U出=44000 W/2200V=20A

  P损=I2r=(20A)2×0.4Ω=160W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P出-P损=44W-160W=43.83W

  在导线上损失的电压为: U损=I2r=20V×0.4Ω=8V.

  加到用户端变压器上的电压为:U=U出-U损=2200V-80V=2192V

  经过变压器降压后输送给用户的电压为:219.2V.

  例2、一个小型水力发电站,发电机输出电压U0=250V,内电阻可以忽略不计,最大输出功率为P=30W,它通过总电阻R线=2.0Ω的输电线直接向远处的居民区供电。设居民区所有用电器都是额定电压U用=220V的白炽灯,总功率为P用=22W,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1)当居民区的电灯全部使用时,电灯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 ?发电机实际输出的电功率多大?

  (2)若采用高压输电,在发电机端用升压变压器,在用户端用降压变压器,且不计变压器和用户线路的损耗。已知用户变压器的降压比为40:1,当全部用户电灯正常发光时,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多大?

  解 析:(1)如图5-5-3,

  P用=U用2/R用=2.2Ω,

  I=U0/(R用+R线)=250/4.2=5 9.5(A)

  U灯=IR用≈130.9V≈131V

  P输=U0I=14880W≈14.9W

  (2)如图5-5-4,P用=U4I4, U4=220V, I4=110A

  I3/I4=n4/n3, I3=I4/40=2.5A

  ∴P损=I32R线=12.5W

  拓展:关于电能输送问题,应详细作出输送原理图,分析电路特点,认真仔细解题。

  【能力训练】

  1、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若输送的电功率一定,则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ACD )

  A.随输电线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B.和输送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C.和输电线上电压降落的平方成正比

  D.和输电线中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2、输电线的电阻共计r,输送的电功率为p,输电电压为U,则用户能得到的电功率是:(B )

  A. P B.P-(P/U)r C.I2R D. (P/U)r

  3、用6600V和220V两种电压输电,若输送的功率和输电线的电阻相同,则低压输电线与高压输电线上损失功率之比是(B )

  A. 1:900 B. 900:1

  C. 1:30 D. 30:1

  4、一个小水电站输出电功率为205 O

【《电能》教案】相关文章:

《故乡》教案08-13

鲁滨逊教案08-12

《秋思》教案08-10

蒲公英教案09-05

《背影》教案09-05

《掌声》教案09-04

《口技》教案09-03

社戏的教案09-03

《母鸡》教案09-03

《春笋》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