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案

时间:2024-08-21 14:30: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舞蹈教案范文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舞蹈教案范文汇总10篇

舞蹈教案 篇1

  教学课题:快乐的舞蹈

  教学内容:《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用具:道具、多媒体电脑、钢琴、课件、奖牌

  奖项设计:个人、集体最佳表演奖、最佳纪律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努力奖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用幸福的表情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和表演的自信心及表现力。

  2、通过音乐律动和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能够用动作体现音的高低。

  3、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荣誉精神。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1 5 5| 1 5 5| 5 4 3 2 | 1 -|

  同学 们 好 ! 您好 您好 闫老 师您 好!

  师:看这是什么?今天表现出色的同学就能够获得最佳表演奖、最佳纪律奖和最嘉创意奖,最佳努力奖,今天要看看谁最出色就把这些奖颁发给他。

  二、 进入教学

  A、《加沃特舞曲》(为《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情绪铺垫)

  师:听一听这段音乐你熟悉吗?曾经在哪里听过呢?(播放音乐)

  (1)聆听音乐(节选)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

  (2)简单的律动(2次)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

  (跟着节奏有规律的拍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学生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B段用另一组动作)

  设计目的:此律动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曲式A+B+A的结构)

  B、《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图片展示问:看老师手上拿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用动作做出来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来试一试看能不能有节奏的跟着音乐来做卡片上的动作,看看你的反应够不够快。

  1、玩一玩

  (1) 用卡片训练学生有节奏的对卡片的图示做出反应。

  师:现在你来听!(不带伴奏慢速范唱)

  (2) 教师范唱并在音乐休止时做出夸张的提示,帮助学生记歌词。

  师:这次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好吗!(跟音乐原速范唱)

  (3) 学生跟音乐节奏在老师的提示下做出动作反应。

  (4) 学生逐渐脱离老师的提示能够自己看图片做出反应。(教师把卡片放在胸前换而不必夸张提示)

  师:游戏玩得高兴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唱一次好吗?

  2、唱一唱

  (1) 看着歌词歌谱跟着钢琴伴奏(慢唱)边唱边做动作反应。

  (2) 看着歌词歌谱跟着音乐(原速)跟唱

  3、跳一跳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3、编一编

  (1)启发

  师:如果你高兴的时候你还会怎么样?(启示:唱唱歌、拍拍屁股)

  (2)把统一新编的歌词配合卡拉OK伴奏再唱一次。(叉腰、唱、跳、拍屁股)

  师:现在能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歌曲唱一唱跳一跳呢?

  三、复听《加沃特舞曲》

  师:刚刚我们一起听了《加沃特舞曲》,舞曲是给人们跳舞用的音乐那我们也来一起手拉着手跳一跳吧?

  (1) 围着桌子绕圆圈进行律动

  师:音乐后三拍在原地做,其他跟着节拍走动,一句左右的换一个方向最后音乐结束后可以摆个造型,你可以自己来做造型,也可以和别的同学一起摆一个造型。

  ① 先围圆圈左右走动

  师:刚才我们是边听音乐边走路,我们既然可以用脚合着音乐走路那一定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其他的动作。

  ② 启发怎样用各种动作表现。

  师:想想你怎样把你高兴的时候做的动作加到前三拍动作里去呢?(请学生合作示范)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次吧!

  四、颁发奖项(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刚才全体同学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现在颁奖仪式现在开始!

  五、结束

  带上课本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突出每一句的后三拍离开教室

  师:我们向这些表现出色的同学表示祝贺!好啦!现在请同学们带上课本用你喜欢的动作跟着《加沃特舞曲》的节奏走出教室吧!

舞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雨中曲》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体验踢踏舞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脚尖、脚、脚掌等部位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

  3、初步了解踢踏舞轻松活泼、节奏感十足的基本特点,感受《雨中曲》音乐与舞蹈的配合。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雨中曲》,剪辑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有在雨中玩耍的经验。

  活动过程

  1、玩游戏“脚的律动”,感受用脚舞蹈的`趣味性。

  2、欣赏“雨中曲”视频,初步感受踢踏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

  3、再次完整欣赏《雨中曲》视频,了解新的舞蹈形式。

  4、分段欣赏《雨中曲》片段,尝试模仿几个典型的动作。

  5、尝试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进一步了解踢踏舞的特点。

  (1)玩“带头人”游戏,在集体舞蹈中自由探索、创造快乐。

  (2)合作表演踢踏舞。

舞蹈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天生是好动的,就拿跳韵律操来说,即使每天都要跳上两回,可是每当一听到音乐就“热情高涨”。可能他们的动作并不是很到位、舞姿并不是很优美,可是他们喜欢跳、喜欢模仿各种舞蹈动作。

  一次在电视中看到一个舞蹈《千手观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由很多残疾姑娘表演的舞蹈,她们克服聋哑的残障,经过刻苦的训练,把一个千手观音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她们的表演生动活泼,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技艺精湛,更感染人的是,她们身上的那股强大生命力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当孩子们看到这个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点点滴滴时,都为舞蹈的美而鼓掌,为表演舞蹈的人而感动了。

  活动目标

  1、欣赏舞蹈,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舞蹈“美”的感受。

  2、尝试合作、整齐地表现舞蹈动作和造型。

  3、学会感动、学会尊重,懂得关心残疾人群。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幼儿欣赏舞蹈的“美”。

  2、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动作的模仿、创编,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欣赏乐曲、聋哑手语,了解残疾舞蹈演员有关的知识。

  2、教师准备:律动《手腕转动》音乐,舞蹈《千手观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律动《笑眯眯欢乐在一起》,感受同伴间团结友爱的感情。

  2、讲述《千手观音》的传说,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二、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1、欣赏《千手观音》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叫“千手观音”?

  2、完整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带着问题欣赏舞蹈,然后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舞蹈“美”的感受。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阿姨们是怎样来模仿‘千手观音’的,请小朋友边看边想:舞蹈中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问:她们手的动作一样吗?

  不一样在什么地方?(伸出来的时间、方向、高低、角度)

  这些手一起拼成的造型象什么?(孔雀开屏、一条长龙、慢慢打开的扇子、开放的花朵等)

  帮助幼儿认识舞蹈动作和造型的整齐、对称的美。

  除了动作和舞蹈造型,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音乐、服装道具、背景、灯光等)

  小结:舞蹈可以从演员的动作、舞蹈的造型、服装道具、音乐、背景、灯光等多方面来欣赏。

  三、欣赏并模仿创编动作

  1、片段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你喜欢舞蹈中的什么动作和造型,像什么?

  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认识手型:兰花指,理解造型的含义。

  欣赏舞蹈片段,鼓励幼儿边看边模仿。

  2、合作表演

  “这么好看的动作,想不想试一试?”

  “三个人一起做这个动作会是什么样的造型呢?”

  “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动作和造型?”

  “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吗?”

  3、第二次欣赏片段

  “跳了一会舞蹈,让我们来休息一下吧。”

  欣赏《千手观音》舞蹈片段,“看完后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很美、宁静、感动)

  “你知道这些阿姨是怎样练会这个舞蹈的吗?”

  个别幼儿介绍。

  老师小结:你们知道吗,原来她们都是听不见音乐的聋哑人,她们只能靠互相团结,看手势来达到整齐,要反复的练,要不怕苦不怕累,比平常人付出辛苦的训练才行呢。他们真勇敢,我们要更加尊重和关心残疾人群。

  4、边欣赏边模仿

  “残疾的阿姨都能跳得这么整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跳得又整齐又优美呢?”(队伍要排整齐、喊口令、数数字,还可以给自己打扮打扮)

  边欣赏边合作模仿

  四、总结,结束。

  总结:今天,一群残疾的阿姨用整齐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用精美的服装道具,用五彩缤纷的舞台和灯光,让我们获得了一次美的享受。

  引导幼儿在以后音乐游戏时间,大家一起探讨其他的造型,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舞蹈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八组课文的第一课,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学情分析

  小学低段重在积累字词,本课所涉及的生字词数量比较大,也偏难。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蕴含科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科学知识介绍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 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抓住人物的表现,再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从读中受到良好的教 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9个生字(撒、玉、仰、傻、距、组、楚、衡、汉),会写12个字(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12个生字(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张衡从小善于思考、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0分钟)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课件演示(夜空、闪动的星星、《小星星》乐曲)。师生随着课件演示,共唱歌曲。启发:同学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美丽的夜空,闪烁的星星,动听的音乐,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星空图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人物介绍(2分钟)

  资料交流:(出示人物图片(张衡)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他有关,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全班交流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人物之一,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交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提供了一个舞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成功心理。同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了准备。)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四、识字写字教学(15分钟)

  (一)识字

  内容:撒、玉、仰、傻、距、组、楚、衡、汉

  1.检查识字情况,重点进行生字的正音和识字记字的方法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体验,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字音和结构上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扩词和必要的识字方法的提示和指导。

  (识字是阅读和协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尊重并激发学 生的创造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大胆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的巧妙的方法来识记生字,活跃了思维,丰富了积累。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 时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

  2.组内互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二)写字

  内容: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勺、斗、玉、组、数、睡”。

  指读,组词。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找出难写的部分,交流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3.教师示范书写“数、睡”两个字。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如:“数”字左上方的“米”字最后一笔的变化;“睡”字右边几个“横”笔画的长短变化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全班评议。

  (写字教学的作用在低年级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扎扎实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合作探究,理解内涵(15分钟)

  (一)

  1.分组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推选出“阅读小能手”,准备在全班朗读。

  2.组间朗读比赛,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评,交流体会。

  3.读书交流:在读书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朗读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赛读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彼此的交流利于同学间的互相促进,同时在交流中教 师也能有效地捕捉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 时教学)

  第二课时

  五、继续合作探究,理解内涵(5分钟)

  4.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节:通过读书,请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

  5.启发学生在读文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句子进行深入地体会。

  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引导学生理解“珍珠”和“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一颗,两颗,一直数 到几百颗,”通过“闪”和上文的“撒”字,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 (读书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实施有效指导的过程。读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训练意识,在尊重学生对课文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提高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六、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启发学生分组学习,合作读书。研读课文2-4自然节。重点从人物的对话入手,体会张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研读问题提示: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

  3.学生分组研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各组发言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学生领悟读书方法,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如要学会提问题:“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赞成哪种看法?” 要抓住人物的表现:“奶奶为什么笑着说?”“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醒来看星星。”从这些表现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着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读书方法、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七、品位语言,朗读赏析(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星空图”。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当时的情境,了解爷爷告诉张衡的天文知识。如:认识北斗星、北极星。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果然的意思。

  (情境朗读,加深感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了朗读水平,在情感上与课文内容产生了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拓展延伸(5分钟)

  1.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因为??长大后??,所以??”和“张衡成了??是因为??”。

  2.从小张衡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在练习与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小张衡优秀品质的影响和熏陶。)

舞蹈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

  2.学习看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变化分段学习舞蹈内容。

  3.感受树精灵之舞的喜悦,体验与同伴舞蹈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存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

  难点:学看图谱,根据图谱的变化分段学习舞蹈。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音乐、幼儿用的圆点、人手一朵手花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熟悉AB段音乐、认识枫树和杏树叶子的`特点、幼儿已有基本的队形变化的经验发挥。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

  师: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吧。

  请你和哆川』j友手拉手,一起出发吧o(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进场)

  二、看劁晰,学跳舞蹈

  1.谈订≯入活动

  师:美雕Ⅲj大森林到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吧。瞧!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

  (播放T -芴舞)

  师:原卷它们在跳树精灵之舞呢。

  师:瞧,红色的枫树精灵和黄色的银杏树精灵上场了(播放A段分解第一画面)它们站J。!。■7什么队形呢? (圆形)(播放第二画面)

  师:树寸.fi炙好可爱哦,我们也来变一变,变变变,我是枫树精灵<带手花的小朋友)。变7竖变,我是银杏树精灵。

  师:枫㈠誓lli灵、银杏树精灵它们是按什么顺序站的呢?(一个隔一个)请我们的

  小朋友c'f’着图谱也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吧。(幼儿自己一个隔一个站在圆上)

  2.完)1/ '’i欠赏舞蹈播放舞f j图谱全过程:(完整欣赏)

  师:树j'i灵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你i i‘到树精灵是怎么跳舞的?有些什么动作?

  幼儿说-i自己的发现,教师梳理

  师:小;J友看到有的牵手了,还有的转圈了。

  师:那你知道里面的图形都代表了谁呢?

  幼:红色是枫树精灵,黄色是杏树精灵。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男女生分角色介绍)我是枫树精灵,我是杏树精灵。

  3.看图谱学跳A段舞蹈

   师:看,精灵又跳起来了o(播放A段完整)

  (1) 幼儿尝试练习队形1、2(A段分解第3画面)

  师:我们一起来跟跳舞吧。

  师:你发现了什么?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来吗?(幼儿用完整的话尝试说一说,教师做最后梳理)

  师:是枫树精灵先走,杏树精灵在原地踏步,接着是杏树精灵走,走到枫树精灵的中间,枫树精灵在内圈原地踏步。

  师:既然你们都发现了这个秘密,那老师唱谱,你们来试一试吧。

  师:刚刚我发现有的真聪明,是听着音乐节奏慢慢走的,我唱完了就正好、走到圆上。

  师:跟着音乐一起来跳吧o(听音乐练习两遍)A1(提醒前奏点头)

  (2)练习队形3

  播放视频队形3:

  师:这段音乐枫树、杏树是怎么跳的呢? (提手部动)

  (杏树把手放在枫树精灵前面拉好,举到上面。枫树再向前走一步,手拉手举到上面)

  师:大家真聪明,都会跳了,跟着音乐来一遍吧o(音乐A2)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

  ☆(3)练习队形4(继续播放A段分解)

  师:谁看懂这图谱了? (幼儿讲述)

  师:没看懂的没关系,我们再看一坎。(不超3遍)

  师:我把这些动作编成了一个口令:转,牵,走走,面对面

  师:你能和好朋友来试一试吗? (提醒杏树、枫树该往哪边转身)(循环播放队形4)一一另一段视频

  师:遇到困难了吗?请你提出来。(幼儿提出问题,一起解决并练习)

  师:老师发现有一对跳的特别好,请他们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怎么样很好的配合的? (请成功的小朋友介绍经验)

  教师和幼儿示范:边嘁口令边走(转牵走走,面对面)

  听音乐练习数遍(音乐A3)

  (4)完整练习A段舞蹈

  师:我们来听着音乐,看着图谱,看树精灵舞一遍吧o(幼儿休息看A完整)

  边看教师边说:枫树先走,再是杏树,杏树拉手向上举……

  师:我们把这些好看的精灵之舞的动作连起来吧,和精灵一起跳舞了!(2-3遍由慢到快)

  4.看图谱,学跳B段舞蹈

   (l)播放第二段舞蹈图谱:看,又是怎么跳的?

  (2)幼儿自由回答看到了什么?

  (3)点击播放大的图谱:师:再来仔细看看

  师:他们是伸出哪只手7.(带花的右手)o拉拉手,向前走(教师示范)

  (5)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位置换了,背对背,手放开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起立,和好朋友面对面(教师喊口令)

  师:找到新朋友了吗?位置交换了吗?看看你的好朋友变成谁了?和你的新朋友再来跳一跳。连续做几遍。

  (6)完整做B段动作:我们来跟着音乐跳一跳吧。(播放B反复)站在现在的位置上不动,和你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再来一次。

  5.完整跳《树精灵之舞》

   师:精灵舞会要开始了,我们一起来跳树精灵之舞吧。

  第一遍提醒幼儿留在该位置上不动和新伙伴继续从头跳(前奏要点点头,认识新朋友)第一遍结束后稍微提示。

  第二遍后若发现幼儿行,那继续往下跳,若不行再提要求。

  笫三第四遍连着放。

  (播放爹右手循环)

  三、听音乐,愉快的退场

  师:树精灵们,树精灵的舞会结束了,天快要亮啦,我们要回家啦。(播放退场舞)

舞蹈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

  活动准备:场地、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练习。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舞蹈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愿望。

  2.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形象,感知歌曲雄壮有力。

  3.启发幼儿创造性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并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合音乐节拍。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在感知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

  2.鼓励幼儿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合音乐节拍地表现“小兵”形象。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初步欣赏和感知歌曲。

  2.物质准备:小椅子有间隔的.摆放、红色五角星头饰若干、图谱、解放军图片或录像课件、录音机/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愿望并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头戴“军帽”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手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图片或录像课件,提问:这是谁?解放军叔叔有什么本领?他们在打敌人时表现得怎样?你们想不想当小兵一起学习解放军叔叔?教师当指挥员发出口令:请小兵们起立、稍息、立正、敬礼、礼毕;全体自豪地说:“我是小兵”。

  3.导语:小兵要练什麽本领呢?请听歌曲《这是小兵》。

  二、倾听音乐、熟悉旋律,感知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

  1.在教师适当的体态和面部表情感染下,安静的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及动作节奏。

  3.随音乐合拍有力的拍手,进一步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

  三、启发幼儿创造性的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配合音乐节拍,动作有力、情绪饱满。

  1.启发提问,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并从跟随教师唱歌词练习每个创编动作,逐步过渡到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随音乐节拍,教师带领幼儿动作有力、精神抖擞的完整表现舞蹈。

  3.分男兵、女兵上前“操练”,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兵还有什么本领呢?用什么动作表现?走,咱一起到操场上练练吧!随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继续创编小兵练本领的动作。

舞蹈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刮蜡画的技法表现秋叶的舞蹈,并注意画面构图。

  2、欣赏、感受秋叶的动态美。

  活动准备:

  刮蜡画作品,自制刮蜡画底板,牙签、发夹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师:(1)小朋友,你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叔叔阿姨跳舞?

  (2)你觉得好看吗?哪里好看?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教师适当引导或补充。

  3、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动作、服装、舞台、灯光都很美。

  二、创设情境,感受秋叶的动态美

  1、欣赏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

  (2)它们在跳什么舞?

  (3)一片小树叶在跳舞,它的单独的舞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独舞。

  (4)那你来猜猜两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什么舞?

  (5)三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什么舞?

  (6)一群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什么?

  2、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3、教师小结:一片小树叶跳的舞我们叫独舞,两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双人舞,三片小树叶跳舞我们叫三人舞,一群小树叶跳舞我们叫群舞。

  4、再次分段欣赏课件,感受秋叶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美。

  三、尝试刮蜡画,表现秋叶的动态美。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2、教师讲解示范用刮蜡画的技法表现一片树叶的舞蹈。

  3、请个别幼儿来示范表现两片树叶、三片树叶的构图。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四、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请幼儿欣赏“独舞”的作品

  2、欣赏“双人舞”的作品

  3、欣赏“三人舞”的作品

  4、欣赏“群舞”的作品。

  5、师: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6、请2—3个幼儿回答。

  7、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

  效果分析:

  今天的刮蜡画活动《秋叶的舞蹈》活动,幼儿分外感兴趣,活动的一开始教师通过与幼儿的谈话“舞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认识,很多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舞台的美、有的说服装的美、有的说动作的美。教师利用课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秋叶的舞蹈”的'情境,让幼儿通过亲自的欣赏,感受舞蹈的美以及初步了解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的舞种。在观察教师范图的时候,幼儿更是能够大胆的把自己对范例的看法与大家分享,在示范的过程中,在幼儿原有的刮蜡画的技法认识基础上,我主要是让幼儿掌握画面的布局,让幼儿感受一片树叶、两片树叶、三片树叶和许多树叶的各种布局的视觉美感。不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范例太小,以致许多坐在后排的幼儿表示看不清,这一点需要老师好好的进行反思。在幼儿的操作中,能够体现幼儿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在操作时,教师的语言指导还是太少了,没有及时提醒幼儿把树叶画大点,所以大部分孩子画的树叶还是较小的,画面不够充实。

舞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舞蹈资料的查阅,让学生初步掌握有关舞蹈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

  2、通过对音画舞的'欣赏,了解舞蹈来源于生活,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接受)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赏析舞蹈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氛围。

  (配音乐及画面,师作Dj带领学生舞起迪斯科。)

  二、舞蹈欣赏

  A,舞蹈片段《酥油飘香》,欣赏后提问:

  姑娘们在干什么?

  哪个民族的舞蹈?你怎么知道?(有学生回答:从服装上可以看出是藏族的)

  (打酥油,生随音乐画面动作模仿,引语:舞蹈来源于生活。)

  B,欣赏及讨论

  出示各民族服装

  师:既然舞蹈和服装有关系,接下来我们看看还有什么于舞蹈有关系。

  舞蹈——(有关系)动作、服装、灯光、音乐、队形、道具

  三、创编

  1、欣赏三个有关水的片段《小溪》《江河》《大海》,让学生为它们取名字。

  问:为什么这样取,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答时进行模仿和体会。如:没有明显的节奏,动作很快等。

  师:除了动作和队形,你还从哪里看出来小溪、江河、大海的特征?

  引导学生从舞蹈元素进行分析。

  队形——漩涡

  大浪——引出道具沙巾,学生使用沙巾进行模仿波光粼粼的水面、流水、大浪

  2、试一试,模仿“海宁潮”

  学生八人一组进行讨论,个别组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3、展现:海宁潮,合成作品

  4、小结

  四,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舞出教室。

舞蹈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画出雪娃娃不同的动态并合理的安排画面,注意构图的平衡。

  2、体验冬天雪景的美丽,培养幼儿不怕寒冷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具、演示文稿、蜡笔(白、灰、橘红、桔黄、咖啡)、颜料(紫色、白色)、毛笔、棉签、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重点:感受冬天的美丽雪景。

  活动难点:表现人物不同动态,注意构图平衡。

  设计思路:

  前几天的一场雪,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于是大家都知道冬天已经来临了。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了幼儿亲近雪花、玩雪花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从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对漫天飞舞的雪花充满了好奇,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象雪花一样只有飞舞,飘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在孩子这样的经验基础以及情感基础上,我选择了这样一个绘画教材。活动从欣赏名画开始,感受冬天雪景的美丽,然后再让幼儿尝试绘画,颜色的对比调来使幼儿更好的感受体验冬天雪景的美丽。

  活动流程:

  【情境感知】——【交流讨论】——【欣赏理解】——【体验创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多媒体中的.三幅雪景。

  2、讨论:你看到的三张画天气都怎么样?

  3、三张画都是雪景。他们一样吗?

  ①刚下雪②雪停了,厚厚的积雪③雪将要融化了

  4、让幼儿观察其中的一张画,说说是什么样的雪

  5、师小结:冬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冬天下雪一下白了,地上变白了,树上白了……变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

  二)讨论:

  你们喜欢下雪还是下雨?雪和雨有什么不同?

  三)欣赏一段音乐,问:你听上去感觉怎么样?象什么?

  四)今天我们就请雪花娃娃到我们中间来跳舞

  1、教师演示

  1)雪花娃娃飘呀飘,身体斜斜,穿着连袜裤。

  现在雪花娃娃跳的是独舞还是集体舞?为什么?

  2)雪花娃娃现在表演独舞,先化好妆

  2、雪花娃娃表演的好不好?接下来表演第二个节目。

  3、第三个节目

  4、第四个节目(依次画出四个娃娃)

  四个人跳舞叫群舞,欢迎小朋友参加群舞

  五)幼儿活动

  1、先用灰色画轮廓

  2、再把雪花娃娃化好妆

  3、有雪花妹妹跳舞,也有雪花弟弟跳舞

  4、让更多的雪花来跳舞

  六)涂色

  用紫色来涂背景,用白色来画雪花和被雪盖住的东西。

【舞蹈教案】相关文章:

舞蹈的教案07-13

《舞蹈》教案09-26

舞蹈教案06-14

舞蹈的教案05-30

舞蹈教案范文09-29

中班舞蹈教案12-05

幼儿舞蹈教案05-17

高中舞蹈教案11-17

幼儿舞蹈的教案10-17

舞蹈教学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