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第1课:我种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①回忆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体会它带来的感受。②运用不同绘画材料来表现经历和感受。③完成一幅记忆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多种绘画材料,如水彩笔、水彩颜料、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及相关用具。
导入:教师假以《拔虫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动讲述“那次”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讲述要真切。
欣赏:出示儿童画《拔虫牙》(放大图),画面与故事对照,欣赏画面是如何表现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的。
讲述与感受:指名(或同桌之间)各讲述一件自己曾经历的难忘事,体验当时感受:欣喜的、惊讶的、孤单的、热闹的等。
师生合作:以某一学生所讲述的难忘故事为内容,师生板演合作一幅记忆画。注意:在合作中教师要以儿童心理和稚拙笔法经营画面,着意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创作中来。
创作表现:在教师的创作启发下,学生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现成有主题的画面。注意:自由选用不同绘画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评述:同学互相赏评习作。有没有在习作中大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画面有没有感染人的地方(即表达出习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2课蔬菜、第3课水墨画蔬菜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与蔬菜相似的颜色。
2、学习蜡笔涂色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力度。
课前准备:蜡笔、图画纸、示范画、各种蔬菜。
教学过程:
1、观察与演示。
(1)请同学们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指导语: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人人吃了身体棒!今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菜?
(2)看图片,都有哪些菜?说说这些菜新鲜不新鲜?为什么?师幼总结:新鲜的菜水分多,颜色鲜艳。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涂色应该有一定的力度,着色均匀。
(3)教师示范,在画好的轮廓的边上涂上一圈,再在里面涂满涂浓,才是漂亮新鲜的蔬菜。
2、提出作画的创作要求。
着色均匀、掌握一定的力度。大胆表现丰富画面。
3、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的要点。
(1)画的蔬菜要大,画的品种要多。鼓励同学们大胆画各种图像。
(2)画的蔬菜要新鲜,颜色涂满,涂浓。
4、同学们自由评价同伴作品,引导说出作品的色彩是否准确,涂色是否均匀,鼓励鼓励着色均匀,有力度。
第4课买菜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欣赏图片,提高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2、通过练习说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
(一)重点:根据图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二)难点:怎样把买菜的场景现象的具体丰富.
(三)训练点:分步仔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录像,说说这是哪儿?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课堂指导。
1、整体观察。仔细看图片,说说菜场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部分观察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菜场的菜很多?具体的说一说。
(2)从哪儿又能体现菜场的.人很多?
3、看录像回忆上次买菜的情景4、说说你是怎么买的?
5、选一个主题进行描绘.6、生创作师巡视制导.
7.评一评,议一议
第5课.蔬菜的联想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蔬菜的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征,巧妙运用摆放、拼接、组合、切挖等方法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数码相机、蔬菜实物、纸盒、牙签、小刀、美术工具、小纪念品等。学具准备:
蔬菜实物、绘画工具、牙签、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大家看过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表演吗?他的表演怎么样?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魔术师,大家想看吗?
二、教师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让学生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打开纸盒,取出里面所装的蔬菜实物。
三、教师:这些蔬菜大家认识吗?请你挑选其中的几种说说它的外形、大小、色彩、气味以及触摸上去的感觉等。
四、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进行“表演”了,请大家注意观察,老师要把这些普通的蔬菜变成什么。
五、教师创作,并简要介绍拼摆、插接等创作技法,利用蔬菜,制作一条“金鱼”的造型。
六、教师:“老师的表演精彩吗?如果精彩的话,请同学们来点鼓励的掌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术第十一课:蔬菜的联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题)接下来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台,也来当回“小魔术师”,看看他把这些蔬菜又能变成什么。”
七、学生上台进行创作,其余学生做文明小观众,认真观看。
八、学生创作完,教师请他说说创作的构思。
九、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教育学生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切割蔬菜时,注意安全。鼓励学生要有创新,不要简易抄袭课本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将完成较快较好的作品,教师利用数码相机把它拍摄下来。
十、评选各种奖项,颁发各奖项纪念品。
第6课:木版画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版画艺术的情感2、了解版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木版画基本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木版画
二、讲授新课
1、版画是绘画的重要品类之一。它以板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以及其它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进行刻画,通过印刷可复印多份原作。后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即现代涵义的版画创作。
2、版画作品精炼、独物,易于保存和收藏、传播,深受人们喜爱。
3、版画创作极为重视工具和材料的处理,不同板材、技法的处理,创作出的版画风格也各有不同。
4、版画的种类
(1)木刻版画(2)铜版画、石版画(3)纸版画
5、木版画
(1)木版画知识
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木版画,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
(2)木版画作品欣赏
A《风景》水印套色木刻
B《痛苦的呼号》黑白木刻
C《祖孙俩》黑白木刻
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和处理。
(3)学生制作
在较软的木板上进行版画作业。教师指导
(4)作业评价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内容结构
①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二、新课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方法、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
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三、总结: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四、拓展:
结合文字和图片写篇关于园林的抒情散文。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培养对手指点画的兴趣。
学用不同的绘画方式画毛毛虫。
活动准备
毛毛虫的卡通图片。
水盆、手巾、调色盘、水粉颜料和纸。
活动过程
1、宝宝们看看这是什么啊?是不是可爱的毛毛虫啊?穿着绿衣裳的毛毛虫好看不啊?
2、宝宝们喜欢毛毛虫么?漂亮的蝴蝶就是毛毛虫变得,你们知道么?
3、我们美术课总是用笔画画,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绘画方法,用我们的手指来点画好不好?宝宝是不是没有用过手指点画啊?
4、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手指点画非常好学,就用我们的手指沾上颜料,往画纸上点出自己想要绘画的图案就行,现在就和老师点出一条绿绿的毛毛虫吧!
5、我们先认识点画要用的.美术材料,再进行手指点画。
6、我们可以先数数毛毛虫身上有几节,按节数点出来,再给毛毛虫添上眼睛。
7、看看图片上毛毛虫的身体形状有好多种,我们也点出来不同的毛毛虫身体形状。
8、点完的宝宝们要把手洗干净,以免弄脏衣服,共同欣赏宝宝们的毛毛虫。
活动延伸
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点出自己想点的东西。
美术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
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
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
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
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
(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
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3、游戏。
同学将自己手臂伸长伸短,用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
(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 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教学过程
一、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 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 欣赏花瓶
(1) 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
三.动手实践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对边折成双正方的方法。
2、学习看2―3步折叠图。
3、养成做事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折叠图、猪头的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猪头。观察猪的长嘴巴和大耳朵,引起幼儿叠猪头的兴趣。
2、出示折叠图带领幼儿学看图纸折叠。
3、教幼儿捏住猪耳朵拉开猪头,小猪就张开嘴巴笑了。
4、用折好的猪头配合说儿歌:小猪小猪哼哼叫,胖胖的身体鼻子翘。使儿童愉悦,或表演动作。
活动建议:
配合折猪头活动,听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小班幼儿的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而且随意性很强,于是我就让孩子先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发现折纸的奥秘,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再加于辅导、加深。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了解水与墨的相互关系。
2、在体验、探索、欣赏中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美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两幅幼儿水墨画作品;大师的水墨画作品一幅;
2、水墨画常规用具(毛笔、墨汁、抹布、洗笔桶、宣纸等);
3、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引出主题
1、出示两幅幼儿作品,对比:“这两幅画在墨的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
二、探究水墨
1、交代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杯水,请你让水和墨一起做做游戏,看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尝试、探究。
3、交流,小结。
三、欣赏水墨
出示大师的'画,讨论:画上画了什么?墨的颜色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表现水墨
1、交代要求:请你运用我们刚才调好的不同浓淡的墨去画画自己最想画的东西。
2、幼儿作画。
3、展示作品,同伴间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通过对水墨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幼儿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老师的照片
你们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谁呀?
你怎么看出是(王)老师呀?谁能说一说王老师长的什么样子?
2.教师:请小朋友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子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开
1.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一个忙好不好?你们能给老师画张相吗?
2.观察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
请幼儿描述老师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头发的长短,是圆脸还是长脸,眼睛是大是小)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绘画的步骤。
4.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在绘画前要注意仔细观察老师的基本特征,
观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笔画出形象,再动手涂色。
(2)在绘画时要保持画面的'干净。
(3)用色要大胆,美观。涂色要均匀。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掌握画画的正确顺序。
(2)指导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明显特征。
三、结束
布置幼儿作品“我喜爱的老师”展,请幼儿互相参观、介绍,并互评画的像不像。
活动目标
体验与老师间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初步培养幼儿临摹做画的能力,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引导幼儿初步学画人的上半身,简单画出人的五官,并表现出老师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老师的照片
幼儿黑色水彩笔,蜡笔,画纸。_ 儿童网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11-05
【经典】美术教案01-10
美术教案[经典]12-07
美术教案【经典】08-08
[精选]美术教案08-12
美术教案(经典)07-21
(精选)美术教案11-15
(经典)美术教案09-26
[经典]美术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