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青蛙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青蛙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井、急、象、传、奇、怪、谁、因、为、困、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认识“井、急、象、传、奇、怪、谁、因、为、困、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并区分“谁”和“难”,区分“因”和“困”。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先看看我们班谁是猜谜高手,出示猜谜语:(1)学狗坐,没狗高,又没耳朵又没毛(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揭题,读题。
今天,一只快乐的小青蛙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请同学们快乐地与他打打招呼,齐读。
3.小青蛙悄悄地跟我说,他喜欢和为集体争光的'同学做朋友,我们班有四大组,他想看看谁能为自己的组争光,他不希望有同学拖后腿。你们想和他做朋友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小青蛙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对故事感兴趣,能跟着老师一起活动。
2、练习跳跃动作,发展大肌肉。
3、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行动。
二、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成一个池塘,地面上有荷叶、小虫。
2、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小蝌蚪游呀游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到池塘:“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
(1)初步练习双脚跳跃的动作1、引出青蛙跳我的小蝌蚪变成青蛙啦,呱呱呱,这么多的小青蛙,一起叫叫看:呱呱呱,呱呱呱。小青蛙会跳吗?和妈妈一起跳到荷叶上去玩一玩吧。
(2)自由练习跳跃的'动作看那边,也有一片很大的荷叶呢,我们也跳过去玩玩,好不好,但是要从这些小荷叶上跳过去,不能跳到水里哦。先到的小青蛙,就坐在荷叶上等我们吧。
(3)再次练习跳看,我们跳过了那么多小荷叶,来,给自己鼓鼓掌――我真棒,刚才小青蛙都跳的很好,谁愿意来给我们表演一下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下。(这里特别强调有没有都跳起来,特别是要双脚一起跳起来,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应变)我们再一起跳到那片大荷叶上去吧。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观察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1)游戏练习跳跃:小青蛙捉虫(一) 第一次游戏坐下休息,谈话引出:小青蛙累了,肚子也饿了,要吃虫子了。好,妈妈先去找虫子,你们坐在这里等我。
(2)老师示范抓、吃虫子:(儿歌)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小青蛙,跳跳跳,抓虫子,本领大。
(3)呱呱呱,好大的虫子呀,呱呱呱,瞧,吃到肚子里去了。(把虫子贴到衣服上)。看,小荷叶上有很多虫子,你们也来抓虫子吧。注意,每只小青蛙只能捉一条虫子。
(4)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
3、再次游戏
(1)荷叶上还有很多虫子,我们也把它捉回来。评价第一次游戏的情况,提出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提问:你抓到几条虫子了?数数看。
4、放松运动1、小青蛙玩得真开心,呱呱呱,到水里去游一游吧:(儿歌)小青蛙,水里游,游呀游,真快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青蛙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础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使用3种乐器为歌曲《五只小青蛙》配伴奏,并能较连贯地演奏。
2.能借助对"数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讨论,了解为歌曲配器与记录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乐时,能进行协商、共同尝试,体验合作演奏带来的挑战与成功感。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谱:《五只小青蛙》第一段歌词图谱(见文后)、压好膜的空白底版1个(见图1)。
2.3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1支黑水笔、1张幼儿用的小图谱(与教师图谱相同)。
3.乐器:木鱼(6个)、沙球(6个)、小铃(6个)。
4.幼儿事先学过《五只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动过程:
环节一:回顾、重温阶段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顾歌曲中"递减式数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节奏。
环节二:集体讨论配器方案阶段结合所提供的乐器(木鱼、沙球和小铃),集体讨论、交流适合的配器方案,学习记录配器的方法,为幼儿分组创编提供工作模型。最后,教师在大图谱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画出相关乐曲的标记,目的是为幼儿后续记录配器方法提供示范(见图2)。幼儿尝试使用协商好的乐器(如木鱼)演奏"数青蛙"处的节奏,验证配器方案。
环节三:小组合作阶段1.教师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配器活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共同合作,用这3种乐器来为歌曲配伴奏!
师:用几种乐器?
幼:3种。
师:老师给每组都提供了一只笔和一张小图谱底版,小底版和老师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来记录你们大家共同讨论的配乐方法。
师:今天合作配乐记录时有3个要求。第一,每组必须有这3种不同的乐器,每人手里只能拿一种乐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谁先去拿乐器;第二,选好乐器后,还要商量怎样用这3种乐器来伴奏,并且要确定由谁记录配乐方法;第三,最后要能将你们设计好的配器方案跟随歌曲演奏出来。
(教师提出上述3条要求后,还要通过反问,引导幼儿复述这3条要求,帮助幼儿强化小组合作配乐的任务意识。)师: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幼:商量好谁先拿乐器。
师: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幼:推选一个人来记录。
师:第三个任务是什么?
幼:听着音乐自己演奏出来。
师:你们画的时候,我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倒数10下时,你们的方案就要设计好。哪组快,哪组的方案就会先被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6人一组,分成3组,分别围在相应的桌子旁进行协商与配乐活动。)
2.教师围绕上述3条合作要求,督促每组幼儿明确分工,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
师:想一想,先商量什么?谁来拿乐曲?
幼:我拿!
师:检查一下,你们组是不是3种乐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乐器了?
师:赶快商量一下哪里可以配乐?由谁记录?
(教师通过语言督促,引导幼儿学习快速合作,并记录配器方案。)师:我要倒计时了110、9、8……1。
3.教师连续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边观察各组配乐情况,一边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小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环节四:反思与评价阶段教师将每组幼儿的配器方案图贴在黑板上,分别邀请3组幼儿轮流尝试跟随音乐合作表演本组设计的配乐方案,并反思小组合作演奏中的困难。
表演组1师:刚才第三组最快完成!先请他们组表演,看他们能不能听着音乐,按照他们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师邀请第三组的6位幼儿各自拿着相应的乐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横排,并提示他们持相同乐器的.幼儿站在一起。)师:"你们准备好了吗?需要看图谱吗?"幼:需要!
师:看清该怎样演奏了吗?检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乐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师引导此组幼儿再次对照图谱,重温配器方案"木鱼、木鱼、小铃、沙锤、沙锤、小铃",为即将的合乐演奏做好心理准备。)师:看他们能不能把每个配乐的地方都演奏出来!
(教师刚一放音乐,此组幼儿就没有衔接上,于是教师中断音乐,引导大家反思。)师:他们在前奏就遇到困难了?怎么回事?幼:没准备好!
师:前奏该谁演奏?幼:我!(手持木鱼者)师:木鱼是吗?需要再试一次吗?幼:要!
师:能准备好吗?幼:能!
(第三组幼儿演奏结束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大家反思小组合作的情况。)师:这次,他们组演奏的怎么样?幼:不太好!
师:还有什么问题?每个地方都演奏出来了吗?幼:他们老是停顿,不连贯。
师:你们发现是哪个乐器在演奏时出现了停顿、不连贯?幼:小铃。
师:小铃怎么回事?幼:没有敲!
活动反思:
曾经错过了几次听歌唱活动《五只小青蛙》的机会,今天上午聆听了王春霞老师的大班歌唱活动《五只小青蛙》,感觉这是一首情境性较强的歌曲,王老师动情优美的演唱,有趣的动作,简单的活动设计却深深吸引了孩子。整个活动除了图片几乎没有其它道具,显得很轻松自然。
歌曲的内容是这样的:
五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四只小青蛙
四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三只小青蛙;
三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二只小青蛙;
二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还剩下一只小青蛙;
一只小青蛙,站在池塘边,捉虫子做美餐,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里,青蛙都回家找妈妈。
给活动的一点建议:《五只小青蛙》共有五段几乎一样的歌词,所以在范唱时可以舍弃几段,就从两只青蛙唱起。五只小青蛙富有童趣的图片没有演示,可以在演示中让幼儿感受歌曲中表现的五只小青蛙在池塘边捉虫子,一只一只跳进池塘里的情景。歌曲的节奏中有两处有趣的念白,可以进行置前处理,在完整范唱时让幼儿在念白处进行互动。让幼儿在完整感受歌曲时体验合作曲的乐趣,避免歌曲长而造成的枯燥。
小青蛙教案4
大班体育教学活动:小青蛙捉害虫
活动目标:
1、能协调地完成双脚立定跳远的动作。
2、会自由灵活地躲闪,体验游戏的快乐。
3、引导幼儿知道青蛙是益虫,应该保护它。
活动重难点:能协调地完成跳跃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2、材料准备:音乐磁带、不同宽度的“小河”、“稻田”若干、提前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做运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2、带领幼儿玩游戏,练习灵活的躲闪能力。
(二)分散活动------交流与探索
1、设计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鼓励幼儿交流怎样双脚立定跳过“小河”,并乐于向小伙伴介绍自己的'经验。
3、启发幼儿自由练习,跨过不同宽度的“小河”,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集体活动-----《小青蛙捉害虫》1、设计捉害虫情节,同幼儿一起讨论游戏时应注意的规则。
2、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开始游戏:
第一遍游戏,鼓励小青蛙勇敢跳过“小河”到田地里捉到害虫并跳着带回家中,游戏结束时,启发扮演“虫子”的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躲过小青蛙,提高幼儿灵活躲闪的能力。
第二遍游戏,增加游戏的难度,添加跳过“田埂”等情节,培养幼儿连贯、协调跳跃的能力。
4、随音乐做放松活动,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带孩子出活动室,鼓励幼儿继续玩“小青蛙”到“菜地”里捉害虫的游戏。
2、饲养区中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爱护益虫的积极情感。
小青蛙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看懂舞蹈录像的内容,理解舞蹈所表现的故事。
2、根据舞蹈情景运用较完整的句式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舞蹈录像《小青蛙的.早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故事的角色
嘘,看看谁在睡觉?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在睡觉呢?
小青蛙会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舞蹈故事。
二、幼儿看1—2段后提问
1、故事里除了小青蛙还有谁呢?
(幼儿每说出一个贴出相对应的图片)
2、还有一群穿绿色衣服的是谁?
3、荷叶宝宝最先醒来,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他们一起干什么呢?
三、分段欣赏
(一)幼儿看第1段后提问:
1、荷叶宝宝看到小青蛙还在睡觉是怎么说的?
(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说:荷叶宝宝叫小青蛙起床:小青蛙,小青蛙该起床啦。小青蛙和荷叶宝宝一起快乐地跳舞唱歌。)
2、集体说与分角色对话。
3、小青蛙和荷叶宝宝一起唱歌舞蹈,我们也跟着音乐来学一学,唱一唱。
(二)幼儿欣赏第2段。
1、小青蛙和荷叶宝宝跳舞后觉的肚子饿了,他们要找虫子吃,他们发现了谁?
2、有人认为是苍蝇,有人认为是蜜蜂,你们说一说为什么你认为是苍蝇,你认为是蜜蜂呢?(幼儿分两组不同意见辩论)
3、我们再仔细看一看,认真地听一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看录像)
4、你现在认为是苍蝇还是蜜蜂,为什么?(它说自己喜欢去垃圾堆,所以是苍蝇)
5、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蜜蜂呢,我们接着看。(看录像)
6、苍蝇为什么要说自己是蜜蜂?它是怎么骗小青蛙的?
7、那苍蝇还想骗小青蛙干什么去呢?
(三)幼儿欣赏第3段。
1、苍蝇想骗小青蛙去被蛇吃掉,如果是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帮助小青蛙?
2、你会对小青蛙说什么呢?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被蛇大王吃了,会是谁帮助它的。(看录像)
4、谁帮助了小青蛙,它们想了什么办法?
6、荷叶宝宝是怎样对小青蛙说的?
四、完整欣赏一遍
1、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
2、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呢?
3、老师也很喜欢荷叶宝宝,因为他们很动脑筋,帮助了小青蛙,也喜欢小青蛙,它很爱劳动自己捉虫子,虽然开始上当了,但听了荷叶宝宝的话,吃掉了害虫。真为他高兴,我们也来和他们一起跳舞唱歌吧!
五、跟着音乐舞蹈结束
小青蛙教案6
活动名称:《小青蛙找家》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图谱的.形式,(教案:)学习2/4拍的节奏型。
2、感受律动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荷叶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二、进入主题,教幼儿学习青蛙跳跃的本领。
1、引导幼儿学习第一种本领。
2、幼儿练习青蛙跳。
3、学习第二种本领。
4、幼儿练习青蛙跳。
5、将两种本领合在一起,带领幼儿跳跃。
三、游戏活动。
1、分组让幼儿练习跳跃。
2、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跳跃。
四、活动结束。
小青蛙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
活动流程:
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 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
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
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3、大家折好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她是怎么折的?你们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把小手伸进去试一试,能不能一张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经做好了,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小朋友们一定要一边看好图示,一边摆一摆,想好了,再粘贴。看看谁做的小青蛙最可爱。
5、注意粘贴的时候浆糊不要粘太多,要涂均匀。
四、体验成功
1、小朋友来试一试手里的小青蛙会说话吗?(呱呱)
2、如果你是一只小青蛙,你会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青蛙呢?(幼儿回答)小青蛙们再来说一说美丽的春天。
五、延伸活动
1、春天真美丽,小青蛙出来玩了,看看还有那些动物也来了?(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制作)
2、这些小动物和刚才做得小青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原来它们的嘴巴都可以一张一合,好像会说话。回去再做更多会说话的小动物,这样表演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设计思路:
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所以起这个名字——会说话的小青蛙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意思。
小青蛙教案8
青蛙与蟾蜍是两个外表相似而个性迥异的好朋友,他们时刻都为对方着想,共同分享着成长中的点滴欢乐与忧伤。作者洛贝尔在形象塑造是,把青蛙和蟾蜍塑造成两个充满孩子气的大人,它俩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傻、很可笑的事,可是它们做出的事却让人觉得温暖且感动。《讲故事》和《等信》这两个小故事就是两篇充满了幸福友情的幽默小故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使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他们。
重点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
难点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采集蛙卵,青蛙和癞蛤蟆图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
引导幼儿观察蛙卵。
--说说蛙卵是什么样子的,是哪儿来的.?它会变吗?变成什么?应该怎样喂养小蝌蚪?
请幼儿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变化。
2、引导幼儿回忆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青蛙和癞蛤蟆是怎么变的?
出示青蛙生长图片及幼儿的记录本,引导幼儿回忆讲述。
3、引导幼儿讲述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性和生活习性。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图片。
--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青蛙和癞蛤蟆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4、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它们。
小青蛙教案9
教材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标试验教科书第一册
课 题:
《小青蛙找家》
课 型:
学唱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小青蛙找家》,体会小青蛙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
2、学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做个环保的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力度的声音、不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表现出小青蛙找家前后的不同神态和心情,表达歌曲意境。
2、能积极的与人配合,参与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磁带、背景图、小青蛙头饰、其它小动物图片
教学内容:
1、有节奏的学小动物的叫声。
2、欣赏有污染的池塘图片,学会爱护环境。
3、演唱、表演《小青蛙找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小蜻蜓》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复习《小蜻蜓》
二、节奏训练
1、模仿小动物有节奏的叫声(小猫、小狗、小鸭、小青蛙)
2、按节奏 X X | XX X || 来念
3、每组学一种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三、导入新课
教师讲故事:今天,在森林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了。它们玩的很高兴,音乐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高兴的往家走,可是,在静静的夜里却传来了一阵阵哭声,小动物都在找这声音来自哪里?原来,是小青蛙在哭,它只对小动物们说“我回不去家了!”
师问:小朋友们想想:小青蛙为什么回不去家了?
1、看图片回答(小青蛙生活子阿水塘里,可是水塘里的水都被人们的脏水、废物给侵占了,所以小青蛙回不去家了。)
2、动手帮帮忙(让小朋友们到前面治理水塘的`脏物)
3、漂亮的水塘挂图(小朋友们打扫的又快又干净,小青蛙很高兴找回了家,大家学一学小青蛙愉快的叫声)(呱)
四、学唱歌曲
1、游戏中互相配合:老师把它编做一首歌曲,但是需要小朋友们用青蛙的叫声来配合老师 a.我用手一指你们,你们就说一声“呱” b.我说几个“跳”字,你们就叫几声“呱” 试一试:(师)跳――跳跳――跳跳跳 (生)呱――呱呱――呱呱呱
2、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完成歌曲。
3、反过来听老师唱青蛙的叫声,学生唱主要。
4、听音乐,体会完整的《小青蛙找家》。
5、跟琴唱。
6、纠正。
7、分两组配合着唱。
8、随磁带完整的唱。
五、创编、表演
1、贴图片(水塘又美丽了,小鱼、小鸭、小蜻蜓、小蝌蚪又来聚会了,请小朋友上来把小动物贴在适当的位置。)
2、表演:戴上青蛙头饰,表演小青蛙找回家高兴的样子。
六、小节
师:我们以后怎样做小动物们会更加高兴呀?
生:保护环境 师:同学们要养成从小爱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学会美化环境,你们听,小青蛙在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做客呢。
(放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
小青蛙教案10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19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三、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没有说教,适合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理解本课设计的意图。学习本课,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设计思路:
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利用歌曲《小青蛙找家》激趣整合于本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阅读,合作识字,探究自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小青蛙找家
1=bE24
天真地
(5i5i│5i5i│3523│555│5i5i│5i5i│3523│110)│
3523│50│3563│50│××│××│××│××│×××│×××│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000│0000│00│
跳跳跳,呱呱,呱!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最好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
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小青蛙教案11
活动目标: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创编2/4的节奏。
2、能创编2/4节奏型、并用音符摆出。
3、初步体验合奏、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青蛙头饰、池溏背景图、音乐、音符卡片、浆蝴
泡沫板
活动过程:(一)1、听2/4拍律动,来到草地上。
2、带上小青蛙头饰,听音乐自由玩耍。
提问:小青蛙在哪?干什么?
请幼儿根据音乐来讲述、想象
(二)3、复习歌曲《小青蛙》
4、进行分声部合唱。
(三)5、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节奏。
提问:妈妈唱的'呱呱歌有几句?
谁能把它的节奏型拍出来?
请你们来创编呱呱歌。
(四)6、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呱呱之歌。
自己摆节奏型。
(五)7、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节奏乐谱。
8、进行合奏表演(拍手、唱呱呱歌)。
9、去捉虫子吃,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进行打击乐演奏。
小青蛙教案12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准备:
1、拴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快乐的一只小青蛙》
4、小池塘图片、稻田图片。
5、彩虹伞。
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呀,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师:小青蛙的小脚可喜欢在荷叶上跳啦!我们的身体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小青蛙在哪里啊?哪个小朋友找到了?
师:现在我们去找一个虫子吃吃吧!(教师再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咦?这次我们吃到了一条什么虫子呢?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小结:虫子和青蛙都隐藏在小池塘图片中,露出身体一部分方便幼儿寻找。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
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到田里去捉虫虫了,农民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了,要请青蛙宝宝们去帮忙啦!虫虫到底长在绿色的田里还是黄色的田里,我也不知道,我们等下来找找看吧。
(游戏4遍,每次结束请一位幼儿上去找一块颜色的田反过来看有没有虫虫。)
师:原来虫虫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绿色)六、放松。
师:农民伯伯说要奖励你们一朵五彩田田,我们到五彩田田上来捉虫虫。请宝宝们起立,站到五彩田田的边边上。
师:现在请青蛙宝宝们轻轻跪在五彩田田上。(游戏1遍)师:捉到虫虫高兴吗?
师:虫虫捉完啦,请宝宝们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
实录:
一、引入
T:呱呱,我是谁啊?
S:小青蛙。
T:对了,我是青蛙妈妈,你们是?
S:青蛙宝宝
T:今天啊,妈妈要带你们到池塘里去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最后我们还要捉虫虫。最后我们要干什么啊?
S:捉虫虫。
T:对了,最后我们要捉虫虫。
T:青蛙最喜欢的一个本领就是跳,对不对?那现在我们的小身体就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哪里跳?
S摸摸肚子
T:哦,那我们就在肚肚上跳一跳。
二、律动(师带幼儿共同游戏一遍。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T:刚我们在哪里跳啊?
S:肚肚。
T:那你们还想不想在肚肚上再条一遍啊?刚刚妈妈跟你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啊?
S:捉虫虫。
T:哦,捉虫虫的游戏,在这个之前还玩了一个什么游戏?(提示:教师做躲猫猫的动作,"躲"、"呱")
T: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
总结:T:妈妈带你们出门,先跳,然后玩了一个躲猫猫的.游戏,然后又捉虫虫了。那我们再去捉虫虫好不好?再去吃好多好多虫虫。(师带幼儿第2次游戏。)师带领幼儿强化第三段音乐的动作,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T:妈妈说,这个池塘里藏着我家青蛙宝贝呢,你们找找它藏在哪里啊?你们怎么发现的?
S:大眼睛。 T:青蛙宝宝,来玩躲猫猫,捉虫虫了。
T:除了肚肚上,还可以在哪里跳?
S:胸口 T:胸口,可以吗?
(师带幼儿第3次游戏)
T:吃吃看,香不香。我要请一个宝贝来帮我捉虫虫了。
师请1名幼儿上来找虫虫(隐藏在图中)
T:你怎么发现这个虫虫的?虫虫露出了什么?
T:虫虫露出了触角。取出毛毛虫。
T:那你吃吃看香不香,你在请其他小朋友都来吃一吃。
T:刚才我们是在胸前跳的,你们还想在哪里跳一跳?
S:腿上,肩膀上。
T:那我们先在腿上来跳一跳吧。(师带幼儿第4次游戏)
T:谁来帮我找虫虫?(请1名幼儿上来找) T:你怎么发现它的?
S:头露出来了。
T:这是什么啊?这是蚯蚓,弟弟你吃吃香不香?
S:香。
T:从那边开始,给别的小朋友也吃一吃。
三、乐器加入
T:青蛙妈妈说,宝贝们,你们捉虫虫的本领真棒!马上我们要去田里帮农民伯伯的忙啦!弄明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啦!可是它的虫虫会长在黄色的田里还是绿色的田里呢,我也不知道。我们要请出一个捉虫虫的神器!
出示乐器,T:这个是什么?
S:铃鼓。
T:哦,那这个铃鼓啊,今天变成捉虫虫的神器了。你看啊,妈妈把它挂在脖子上。这个小铃鼓的鼓面对着哪里啊?对着妈妈还是对着宝宝?
S:对着宝贝的。
T:那你等下带的时候让这个鼓面对着妈妈好不好?去带吧!
幼儿自己佩戴铃鼓,教师个别帮忙。
(师带幼儿第5遍游戏)游戏完,请1名幼儿上来选择一块田,看看是不是青蛙宝贝爱吃的虫虫。
T:我们来看看,是黄地里还是在绿地里?(翻开黄地,面包)面包是不是青蛙爱吃的啊?
S:不是。
T:好,那我们再来找找。(师带幼儿第6遍游戏)幼儿翻开绿地,
T:这是什么?哦,这是一只小苍蝇。是不是小青蛙爱吃的?
S:是。
T:我们再去找找哦!(师带幼儿第7遍游戏)幼儿翻开黄地,
T:是什么?是个大苹果。这是不是小青蛙爱吃的?
T:这么多的地里,你们觉得小青蛙爱吃的虫虫躲在哪个颜色的地里啊?我们来找找看哦。先看这块绿色的地,好不好?(翻开绿地)这是什么?哦,是一只小蚊子,青蛙爱不爱吃?
T: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块绿地好哇?(翻开绿地)这是什么?小蚯蚓。(翻开所有绿地)
T:那黄地里有没有青蛙爱吃的?
S:有,没有。
T:那我们来看一看哦。(翻开一块黄地)原来青蛙爱吃的虫虫都在什么颜色的地里?
S:绿色。
四、放松
T:农民伯伯说,我要奖励你们一块五彩田。我们到五彩的田里去捉虫虫。(出示彩虹伞,铺在地上)
T:妈妈说,青蛙宝贝轻轻起立!站到五彩田的边边上。
T:妈妈现在说,小青蛙宝贝,轻轻跪下来。(师带幼儿第8遍游戏)
T:捉到虫虫,高兴吗?青蛙宝贝们给自己鼓鼓掌!
T:虫虫捉完啦,请每个青蛙宝宝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来。
引入 1遍律动 3遍乐器 4遍
小青蛙教案13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对颜色的认知。
2、提升幼儿身体协调能力。
3、增进幼儿大肌肉发展。
活动准备:
红色和绿色垫子若干、律动和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热身操
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一起做一段律动操。
主题游戏:青蛙跳
故事引导:
池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天最喜欢跳在荷叶上呱呱叫,幼儿请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青蛙,荷叶(垫子)的`颜色就是你的颜色。
游戏方式:
听口令,当教师叫到什么颜色的时候,该颜色的小青蛙起身站立于地垫,举手示意并叫“哟”;
听口令,当教师叫到什么颜色的时候,该颜色的小青蛙起身跳跃并叫“呱” 。
注意事项:
幼儿需在地垫上完成各环节的动作
变化游戏:大家来过河
故事引导:
刚刚每只小青蛙都很健康,不仅跳得又高又好,叫声也很宏亮,现在小小青蛙要过河去觅食了,幼儿要用什么方法过河呢?
游戏方式:
幼儿用跳跃的方式通过排列好的两列垫子。
注意事项:
跳跃落地时,双脚尽量不要踏地。
升华游戏:蛇出来了
故事引导:
当这群青蛙玩的正开心时,有一只蛇出现了,青蛙们要怎么办呢?
游戏方式:
游戏场地内摆放若干垫子;
请幼儿们在除地垫外的地面上跳跃,当老师说蛇来了,每个幼儿要赶快跳至垫子上,两个幼儿要抱在一起。
最后把所有的垫子拼成一块大“荷叶”,当老师说蛇来了,所有幼儿要跳至大垫子上,并抱在一起。
教师参与:老师可扮演大蟒蛇与幼儿共同游戏。
小青蛙教案14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技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章,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温暖的友情,同时,作者的创作手法高超,可引导学生体会优秀作品的表达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
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班里你和谁是好朋友?你曾经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或者好朋友为你做过什么?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读一对好朋友——青蛙和蟾蜍的故事。(出示青蛙和蟾蜍的图片)问:你能认出谁是青蛙,谁是蟾蜍吗?
二、默读故事、体会友情
1、两个故事中,青蛙和蟾蜍分别为好朋友做了哪件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两个故事
2、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哪个细节给你感受最深?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3、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
4、如果青蛙和蟾蜍来到你的身边,你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体会,在生活中,朋友不一定要很聪明、很优秀,待人真诚、甚至愿意为你做些看似很傻事情的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5、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三、体会写法
两个好玩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朋友。我们再读读故事,其实作者写故事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1、出示文字:
青蛙望望蟾蜍窗外的信箱。蜗牛还没有到。
“蟾蜍,”青蛙说,“说不定有人会寄信给你呢。”
“不可能,不可能的,”蟾蜍说,“绝对不会有人寄信给我的。”
青蛙又望望窗外,蜗牛还没有到。“可是,蟾蜍呀,”青蛙说,“也许今天就有人寄信给你呢。”
“别傻了,”蟾蜍说,“以前从来没有人寄信给我,今天也不会有人寄信给我。”
青蛙望望窗外,蜗牛还是没有到。
(1)请学生分角色来读。
(2)问读“青蛙”学生,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着急”?
我没看到一个“急”字,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老师点拨:作者很高明,从一次次地写青蛙“望望”这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青蛙着急的心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日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
2、在《等信》的.故事中,青蛙和蟾蜍等了四天,蜗牛才迟迟把信送到。如果换成让兔子来送信,故事的结局会很不一样,你喜欢哪个呢?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会体会作者让蜗牛送信的用心,进而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体会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四、介绍作者和《青蛙和蟾蜍》的系列作品
1、介绍作者:
这两个的作者是美国当代最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艾诺·洛贝尔(Arnold Lobel)。他1933年5月29日生,1987年12月4日离开这个世界。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
艾诺·洛贝尔曾经说,创作对他而言非常不容易,但是想到每天在这世界上,都有人坐在那里读他的书,欣赏他的故事,他就非常地高兴,他热爱为孩子做书
2、《青蛙和蟾蜍》系列共有四册,分别是: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荣获1971年凯迪克银奖
《青蛙和蟾蜍──好伙伴》,荣获1973年纽伯瑞银奖
《青蛙和蟾蜍──快乐时光》、《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荣获197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奖
每册书各有5个小故事,总共有二十个小故事。
五、结语: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青蛙和蟾蜍,也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艾诺·洛贝尔。如果,你喜欢他的故事,想知道青蛙和蟾蜍还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请你自己找来这些书来读读吧。
小青蛙教案15
引言:在乡下的老老家,小糊涂看到好多小青蛙奔奔跳跳,小糊涂也学着跳起来,呱呱呱呱呱——
活动目标:
理解荷叶上“单脚印”和“双脚印”所代表的意思。
练习单脚、双脚交替跳。
3、体验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带有单、双脚印的“小荷叶”若干。
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
师:听着教师的口令,和老师一起动起来。(动动手来动动脚,扭扭屁股,扭扭腰。。。。。。
(二)练习单、双交替跳。
双脚跳:
师:请小朋友双脚跳,自己找个位置试试看。
请幼儿示范讲解:
师:哪个幼儿愿意来示范下双脚跳。(讲解:两腿并在一起,准备起跳的'时候,手向后摆,落地时,手向前摆。)
3、单脚跳:
师:请小朋友单脚跳,自己找个位置试试看。
4、请幼儿示范讲解:
师:哪个幼儿愿意来示范下单脚跳。(讲解:一条腿站直,一腿弯曲,紧贴在一腿的旁边,手的动作上。
5、单、双交替跳
师:单、双我们都会了,那么现在试试交替跳(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时候要注意了,要保持身体平衡。
(三)游戏:小青蛙跳跳跳
师:小青蛙们在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请你们帮它们来想一想。有的荷叶上有两个脚印,有的只有一个脚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师:哦,小朋友都知道了该怎么办,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当小青蛙,一起去旅行吧!
师:一个脚印的地方代表用单脚跳,两个脚印的地方代表用双脚跳。
(四)放松运动:老狼老狼几点钟,结束游戏。安静入教室。
【小青蛙教案】相关文章:
《小青蛙找家》教案11-23
中班音乐教案:小青蛙09-06
小青蛙听故事教案11-07
小班小青蛙听故事教案08-10
《小青蛙捉害虫》小班教案09-22
小青蛙跳荷叶教案范文09-15
中班游戏教案《小青蛙捉害虫》10-24
《小青蛙》教学反思09-05
《小青蛙找家》教案锦集8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