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案

时间:2024-09-27 04:36:5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识字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识字教案集锦6篇

识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中国美食)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

  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烧烤鸭肉炒饭茄鸡

  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

  “肉”两个人不一样写法,上面的“人”较舒展,下面的“人”的“捺”变成点。

  (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出示课件: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

  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

  看看谁摘的多?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课件出示9)复习词语: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串。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中国美食)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2.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红烧”的烹调方法。)

  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

  (红烧:中国美食中烹调方法的一种,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肉)

  (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调方法。)

  ②说一说,这两种烹调方法的具体做法。(可以借助查字典)

  (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烤制的'菜肴,由于原料是在干燥的热空气烘烤下成熟的,表面水分蒸发,凝成一层脆皮,原料内部水分不能继续蒸发,因此成菜形状整齐,色泽光滑,外脆里嫩,别有风味。)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比如说“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两种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爆、炖)

  了解“爆”、“炖”的烹调方法。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芜爆,葱爆,酱爆等。

  炖和烧相似,所不同的是,炖制菜的汤汁比烧菜的多.炖先用葱,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菜的主料要求软烂,一般是咸鲜味。

  (4)第四行: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里有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蒸炸炒)

  这三种烹调方法,比较常见,家里人一般用这些方法制作什么家常菜?

  (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炒土豆丝)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中国美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烹调方法吗?

  本文共介绍了10中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2.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佳肴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中国美食,了解了很多烹调方法,我们会用词串说句子。

  板书设计

  4中国美食

  凉拌、香煎、红烧

  中国美食烤、煮

  烹调方法爆、炖

  蒸、炸、炒

识字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复习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

  2.能认读所学的词语。

  3.能将词语组成句子,建立句子的初步概念。

  4.练习绕口令的朗读,能正确朗读翘舌音和卷舌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又要一起来做游戏了。

  2.出示课题

  (1)师板书:识字游戏5

  (2)齐读

  3.那么今天有哪些识字游戏呢?让我们一个一个玩一玩。

  二、开展游戏,寓学于乐

  游戏一:小猴摘桃图。

  1.学生回忆、复习声母和单韵母

  2.在正确、熟练地朗读之后,再出示图画要求学生帮助小猴摘桃。

  游戏规则:由两名学生手拉手做山洞状,一名学生手持生字卡片山洞前,一组学生排成长龙由“山洞”下穿过。只有顺利读出生字才能顺过“山洞”,如果读错或发音不标准,就将被困在“山洞”中。

  游戏二:拼读音节,给动物明星发奖。

  1、先创设情境,“吉尼斯世界纪录”

  2、请小朋友帮助找到动物明星,激发学生拼读兴趣。

  3、学生拼读音节,做倒人人动口。

  4、请学生上台扮演拼音娃娃,带领大家一齐拼读。

  5、老师随机指导翘舌音、三拼音、轻声的读音,并进行训练。

  游戏三:猜猜我是谁。

  1.教师示范。

  2.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宋理解游戏规则。

  教师准备两套词语卡片,一套出示在黑板上,另一套用来随意抽取一张贴在某一学生的'背后。例如:教师抽取“母鸡”卡片贴在一男孩背后。

  小男孩面,问:“猜猜我是谁?”

  一个同学说:“是不是青蛙?”

  小男孩说:“不是青蛙。”……

  一个女孩问:“是不是母鸡?”

  小男孩说:“对,对,是母鸡。”

  然后,小男孩背,展示卡片。大家齐读:“母鸡”、”母鸡”。

  3.学生进行一组训练。

  4.学生进行游戏。

  游戏四:连词(字)成句,走出迷宫。

  1.教师教学生方法。

  句子可以是“谁于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句子的开头是“谁”或“什么”。

  2.提醒学生叠词的走向可以顺着走,也可以逆着走。学生进行一组训练。

  3.讲清连词(字)成句的方法,生自由完成。

  游戏五:绕口令擂台赛。

  1.教师介绍什么是“绕口令”。

  2.学生明确这题是训练翘舌音和卷舌音。

  3.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整则绕口令的字音。

  4.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识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6、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四、畅谈春节,导入课文内容。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春节)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

  3、你还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贴倒福、吃年夜饭、守岁、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等)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五、品读课文,了解其余几个传统节日

  1、了解元宵节时间习俗(时间在农历的正月十五。)

  (1)元宵节:吃汤圆(元宵)、看花灯

  (2)赏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2、了解清明节。(时间在公历的4月3—5日)

  (1)清明节:祭祀、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3、了解端午节。(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1)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3)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读出喜庆的语气。

  4、了解乞巧节。(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

  5、了解中秋节。(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十五。)

  (1)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佳节。

  (2)请学生试着说出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说说你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6、了解重阳节。(时间在农历的九月初九。)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

  (2)请学生试着说出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育学生学会孝敬亲人、尊敬长辈。

  六、再读课文,感受传统节日。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八、拓展延伸。

  1、说说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能够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识字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会运用图配文线索图的形式,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认读文学作品中相关的汉字。

  2、能用指读文字的方法进行阅读活动,对阅读活动有兴趣。

  3、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大字卡若干,标记图《婴儿画报》30本,小字卡若干,白纸,浆糊,抹布,水彩笔。

  活动过程:

  出示故事名称的字条"萝卜青菜都爱吃",幼儿认读。

  教师清讲故事。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学认汉字。

  ——故事里有谁?(出示相应字卡、认读)——小猪到哪儿去?干什么?小白兔请小猪吃什么?小猪吃的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依次提问"小白兔、小山羊"到哪儿去,干什么?(出示相应的字卡)——熊奶奶请了谁?招待大家吃什么?(出示字卡认读)

  教师按线索图再次讲述故事。

  幼儿按线索图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的内容。

  幼儿阅读图书。

  ——集体认读故事名字。

  ——请幼儿阅读图书的第一页,指出不认识的汉字,幼儿之间相互学认。

  ——集体阅读第一页内容。

  ——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幼儿操作,发散阅读。

  ——请幼儿选择动物字卡,自制图书"谁到谁家做客,请谁吃什么?"——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图书内容。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采用课件的形式导入"爱"字,调动起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于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起诗歌来兴趣也比较浓厚,很快能够掌握诗歌内容。这个活动中,重点就是进行诗歌创编。我是采用一幅一幅图片让幼儿进行创编的,那么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一开始说的很多,越到后面就兴趣不太高了。说的也都是比较重复的内容。一幅幅图片呈现的方式太单一,也容易让幼儿产生疲倦。而且后来直接让他们看着图片把这首诗歌进行创编,没有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如果最后的创编环节采用开放式提问让幼儿选择一幅图来进行创编,给他们讨论过后,再完整创编诗歌。活动效果应该会更好

识字教案 篇5

  教学要求:学会生字4个,并能够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古代人很聪明,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图上画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样?(亭子上面有顶,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后鼻音。

  (3)、“亭”这个字的样子和亭子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动演示投影片:将“人”拉至“亭子”旁

  (1)、现在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个亭子的边上加了一个人,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来到了亭子边)人到亭子边干吗?(看到亭子想进去坐坐,休息休息)

  说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来(出示“停”)看看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读,注意纠正后鼻音。

  “停”和“亭”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读“亭”和“停”,并分别组词。

  (4)、象“停”这样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

  3、出示投影片:人在门中听

  (1)、那么这幅图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一个人在听)

  他在哪里听?(在门里听)

  你觉得他在听什么?(在听鸟叫声,在听人说话,在听歌声……在听声音)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尽量照顾全面,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生字卡片“闻”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门里听声音)

  指名拼读生字卡片。“闻”是前鼻音,注意纠正。

  齐读生字卡片,抽读。

  (3)指名用“闻”组词

  4、出示投影片:鸟鸣图

  (1)、这是什么?(鸟)一只什么样的鸟?(漂亮的、美丽的、可爱的……)

  (2)、出示生字卡片“鸟”和“鸣”。

  把这两个字和图对应起来,我请同学来连线。

  指名学生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连?(“鸟”字和鸟站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

  (“鸣”字就是小鸟张开嘴巴在唱歌)

  “鸣”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鸣”。

  (4)、指名学生分别拼读“鸟”和“鸣”齐读,抽读,分组读。

  指名分别组词。

  三、

  我们古代的人真聪明,想出那么多办法来造字,有些字的样子和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们就叫它们“象形字”(学生齐读3遍),像“亭”和“鸟”。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叫它们“会意字”(学生齐读3遍),像“停”、“闻”、“鸣”。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连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读卡片后词语,并造句。

  四、指导书写

  1、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习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鸟”注意笔顺。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

  4、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5、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

识字教案 篇6

  【课标解读】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智慧的,教学内容是生机勃勃的

  新课堂是学生自主的操作间,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在游戏中理解,在游戏中提升,课堂教学达到自然的氛围、自主的活动、自由的学习的三自理想境界。

  新课堂是学生生活的

  镜子。本课内容体现的是环境保护这一现实主题,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中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镜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简析】

  《识字》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学情认识】

  《拍手歌》是孩子们熟悉、喜欢的游戏形式,孩子的朗读兴趣很浓。充分认识到文本对孩子的吸引力,让孩子在快乐的朗读、背诵中感受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以及动物和人类的互相依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本课要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这是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地利用孩子生活、学习中识字的经验,在原有识字水平上展开教学,突破难点。

  【预设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初步掌握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形写法。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促进语言积累。

  4.激发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感,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预设流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游戏:小朋友们,老师在上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玩一种游戏,叫拍手歌,你们会吗?

  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做这个游戏?(指名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

  谢谢你们把老师又带回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咱们一块儿来做这个游戏吧!(同桌合作表演)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也是一首拍手歌,里边躲着好多可爱的动物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课文和它们交个朋友吧!

  【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形式,用这种方式导入,学生的兴趣容易被激发,有了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也就很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合作互动,学习字词

  1.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学习伙伴或者请教一下课文里的小桃子和小树叶。

  【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树,每张树叶还有名字呢!你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树叶上写有本课带有拼音的生字)

  合作学习:

  ⑴把生字读准确,不会认的字,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教师四处巡视,了解各组学习的情况,重点帮助能力相对差的学生。)

  ⑵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正确、响亮地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吗?(组长检查、反馈→全班齐读)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学生的识字经验,采用多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促进学生识字能力提高。】

  ⑶我们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就要永远把它们记在自己的心里。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自由思考→小组内交流→小组推介好的识字方法,集体交流)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小组选出代表,又促进小组合作识字的实效性。】

  ⑷咱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现在它们回到儿歌里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同桌互读课文,发现错的,帮助纠正;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的,给予称赞。)

  【同桌互读,既检查课文读通情况,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即认真倾听、善于肯定别人优点的习惯,这两方面都有利于合作学习者之间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三、自主赏读,朗读感悟

  1.小动物们可想跟你们交朋友了呢!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正等着咱们去认识。

  ⑴自由读儿歌,拿起笔划出小动物的名字,并读读相关的句子。

  ⑵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它们分别住在哪间屋子里呢?

  ⑶根据学生回答,把小动物送入家中:

  (若意见有分歧,如学生对百灵比较陌生,分不清是鸟类还是兽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再细读儿歌,从儿歌中找答案,相信学生能从黄鹂百灵唱不休等相关句子中明白黄鹂的类别。)

  【本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对文中的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又能让学生初步学习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方法,同时又是对本课生字词的再一次巩固认知】

  2.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就去读一读写它的句子吧,读出对它的喜爱。(自由读)

  3.我非常喜欢雄鹰,也想来读读写它的句子,行吗?(范读: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边读边表演雄鹰展翅飞翔。然后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4.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秘诀就是我一边读,脑子里就一边放电影一样想象句子所描写的画面,并配上动作。你们也想来试试吗?相信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得很棒。(学生再自由读,想象画面,并自由发挥演一演。)

  5.哪一桌好伙伴愿意把你们喜欢的小动物,用自己的朗读,自己的表演介绍给大家,让其他小朋友也都喜欢上它?(同桌互相拍手表演→集体评议、教师点拨)

  【儿歌2-小节,结构相同,语言风格相似,在教学中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稍加引导、点拨,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诵读文本,感悟语言,积累知识。】

  6.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小动物以外,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也很有趣,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同桌合作自编儿歌→集体交流)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让学生由模仿文本语言到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引发想象力,培养了自信心,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情境渲染,情感升华

  1.多聪明的小朋友啊!森林里的动物们想邀请你们做客了。让我们一起轻轻地,静静地走入它们的家。(课件展示动物们在大自然自由生活的画面)

  师话外音: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嬉戏。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2.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爱心来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来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吧!(随机板画:)

  齐读句子: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

  【画面的播放,加上教师语言的渲染,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优美、和谐的意境,使他们感悟课文的主题,感受重大责任,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激发保护动物的美好愿望。】

  五、发现规律,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本课要写的六个生字:拍

  护保物鸡猫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偏旁都在左边。)

  3.小结:像这样偏旁在左边的字,写的时候注意要左窄右宽。

  4.用已有的写字方法进行书写。

  (看看字形结构,以及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描边描边记住字形及笔顺

  写遮住例字,认真试写一个

  评自评或同桌互评,发现不足

  写再写一个,改正不足之处,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写字训练是二年级的重点,这一环节必须要扎实,先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上教师适当指导,学生练习才会有针对性。并能在相互欣赏与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字能力。】

  六、布置实践活动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课后,小朋友们可以跟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玩一玩,或看看电视《动物世界》节目,认识更多的动物朋友,把新认识的动物朋友用彩色笔画下来,写上名称,制成卡片,让我们大家一起享受识字的快乐。

  【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可以学汉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是要开放识字渠道,拓展识字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习惯和兴趣。】

【识字教案】相关文章:

识字教案06-23

识字的教案09-01

《识字》教案10-16

日月水火识字课教案识字课教案05-27

识字八教案10-30

(优)识字教案07-20

关于识字教案10-13

大班识字教案08-08

《识字2》教案08-17

《识字7》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