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狼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狼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故事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大胆猜测、讲述故事情节。
2、理解狼大叔的前后转变原因,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体验美好的语言和友善的动作可以让人感到开心、快乐。
活动准备: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狼和鸡的图片,引出故事主题。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
2、出示"鸡"的图片:这是谁?
3、看图猜测:狼和鸡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
4、出示封面故事名字:"狼和鸡碰到一起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狼大叔的红烧鸡》。
二、仔细观察故事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大胆推测、讲述故事情节
(一)找鸡。
教师有感情讲述前部分故事:"从前……他想:"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只鸡再胖一点,我就能多吃几口肉喽。"提问:狼大叔会想什么办法让鸡长胖点呢?
(二)养鸡
1、展示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问:狼大叔来到了哪里?狼大叔为什么来到了厨房?他准备做什么呢?
2、出示送各种食物的画面:哦,原来狼大叔来到厨房是要做好吃的,看看狼大叔做了哪些好吃的?给谁吃呢?
3、教师继续讲述狼大叔送各种食物时对母鸡说的话,并引导幼儿说说做做。
4、提问:狼大叔为什么要给母鸡做这么多好吃的?
(三)捉鸡。
1、继续讲述,看图说说:"狼大叔来到了哪里?它在干什么?"
"狼大叔为什么要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呢?它可能会看到什么?"
"如果这时候母鸡知道狼大叔在门外,它会怎么做呢?"
3、观察母鸡画面:"母鸡有没有把门关紧?看看母鸡的表情是害怕狼大叔吗?"
4、出示狼吃惊害怕的画面:"仔细看看狼大叔是什么样的表情?狼大叔为什么要害怕、大吃一惊?"幼儿相互说说。
小结:狼大叔不明白母鸡怎么一点也不害怕,还对它说好听的话。
(四)感化。
1、继续讲述,观察狼害羞的'画面:狼大叔听了母鸡的话这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讨论:狼大叔为什么会难为情?
2、看图说话:小鸡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亲吻狼大叔?狼大叔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3、教师简述故事结尾,讨论:狼大叔这时候还会抓母鸡做红烧鸡吃吗?为什么不会?体验狼大叔前后想法的转变。
4、小结:因为母鸡和小鸡对狼大叔很热情、友好,狼大叔被感动了,改变想法不吃鸡了。鼓励幼儿生活中待人相处也要热情友好,做个友善的孩子。
三、完整听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四、活动结束,请幼儿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朋友听。
狼教案 篇2
老狼教案音乐:跟着老狼走出森林
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拨弦波尔卡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把握音乐活泼跳跃的性质和特殊的乐句结构。
2、学习用独立思考、观察的方法来寻找音乐进行和教师活动之间的规律。
3、享受游戏的快乐,体验有克制的按规则游戏。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老狼头饰、布袋偶各一个、图形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入活动主题:(附后)
今天老师准备请小朋友欣赏一段音乐,在欣赏之前先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聪明孩子和笨老狼》。(讲述故事)故事里的孩子可真聪明,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当一个聪明的孩子呢?(想)想当这个聪明的孩子之前,我们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谁学会了这个新本领,呆会儿我们玩《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的游戏的时候,他就可以当一个最聪明的孩子。
二、幼儿欣赏音乐
1、幼儿连续欣赏两遍音乐,同时观看教师用指偶演示,重音处“大灰狼”做明显回头看的动作,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趣。
2、提问:老狼都在音乐怎么样的时候回头?每次回头中间隔的时间是不是都一样长?
3、幼儿第三遍欣赏音乐,教师请幼儿伸出自己的'食指与教师共同跟音乐做动作,注意重音处用明显的眼神和身体动作预先提示幼儿在重音处击掌,让幼儿再次感受和熟悉音乐。
4、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谱,让幼儿跟着图谱自己欣赏乐曲两遍,并用手部动作表示乐曲的特殊结构,教师可用轻微的提示动作。
四、教师戴上大灰狼的头饰,与幼儿玩“走与停”的游戏。
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都学会新本领了,我们可以开始跟着老狼去闯黑森林了。老师先当笨老狼,在前面拍手的音乐时我要回头,你们就要马上蹲下。谁要是没有蹲下,或是动了,就会被老狼发现,你们就走不出黑森林了。
1、第一遍游戏教师在做回头的动作之前先做一个明显的停止动作,重点让幼儿寻找“大灰狼”回头的信号。
2、第二遍游戏教师重复游戏规则——跟在笨老狼后面不能发出声音。
3、第三遍游戏,加入幼儿讨论并创编的吓唬老狼的声音。
4、最后可以请一幼儿当老狼玩一次游戏。
五、分享游戏的感受
结束语:我们都是勇敢的孩子,相信你们学会了老师今天教的新本领,就可以勇敢地、安全地跟着老狼走出黑森林!
附故事:
从前,有一座黑森林。那里面很黑很黑,路也很难走,进去的人很容易迷路。 但是,在这黑森林里面住着一只老狼。因为他整天都呆在黑森林里,呆了好多好多年,所以呀,对那里面的路非常熟悉,就是闭着眼睛它也能在黑森林里走进走出。
因为这样,住在黑森林两边的孩子们就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想走出黑森林就跟在老狼的后面,让老狼把他们带进和带出黑森林。可是有的小朋友会问:“跟在老狼后面,就不怕被他吃掉吗?”啊哈,这可不要担心,因为老狼的眼睛很不好,只要你跟在他后面,不发出一点声音,而且他回头看时你马上蹲下,他就根本发现不了你。
爱唱歌的雨点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的渐强和渐弱。
2.能用乐器参与到故事情节中。
3.增强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圆圈舞》、《爱唱歌的雨点》动画和乐曲、砂蛋、串铃。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播放《圆圈舞》,带领幼儿一起跳舞。(可分为两组)
2.集体活动:
(1)将音乐的情节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有一个美丽的山谷,它叫音乐谷,今天呀,音乐谷里飘来了几朵乌云,大风呼呼地吹,吹呀吹呀下雨了。开始呀,小雨悄悄地落下来,声音“沙沙沙”的真好听(用砂蛋轻轻摇动)。不一会,小雨就变成了大雨(用砂蛋摇,从轻到重)。不一会,大雨就慢慢变成了小雨。(用砂蛋摇,从重到轻)音乐谷里的太阳出来了,小雨慢慢地停了??
(2)带领幼儿跟着故事情节操作砂蛋和串铃。小雨就用砂蛋,大雨就用串铃。(先练习分组操作,也可以把这个环节单独作为一节课来练习,渐强和渐弱的效果要出来) 砂蛋一共分成八组,八个八拍。第一个八拍第一组砂蛋演奏,第二个八拍第二组砂蛋和第一组砂蛋合奏,第三个八拍一、二、三组砂蛋合奏??
串铃一共分成八组,八个八拍。第一个八拍八组一起合奏,第二个八拍七组一起合奏,第三个八拍六组一起合奏??
(3)播放《爱唱歌的雨点》动画,让幼儿熟悉乐曲和歌词,要求幼儿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3.游戏活动:把两组乐器伴奏到歌曲中。
让幼儿跟着音乐唱歌,到演奏环节时,要按照要求进行演奏(此环节是难点)。
4.评价和总结。
活动延伸:
播放卡拉OK版的音乐,让幼儿熟练之后进行表演。
狼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型及课时:
阅读探究型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读准字音,读顺句读,发现疑难问题,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准备抢答)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狼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屠夫:机智、勇敢
恶狼:贪婪、凶狠、狡诈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狼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情节,感受回旋音乐种AB短的不同音乐性质,并初步学玩音乐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
2.能够创编不同的小羊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羊胸饰人手一个;灰太狼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主题
你们认识他吗?(喜洋洋)有一群小羊在草地上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这时候大灰狼来了,小羊们怎么办?我们赶快躲起来!怎么躲呢?大灰狼什么也没发现就走了,小羊出来玩了……
二、感受音乐
1.师:今天来时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讲的就是这件事。听一听哪段音乐是小羊出来了,哪段是狼出来了?
2.边听音乐边提醒谁出来了。
3.谁先出来了?小羊是怎么走路的?
师幼学小羊走路。
4.小羊在羊村干什么?
跳舞——是怎么跳舞的?——教师示范,幼儿学习。
捉迷藏——师幼做动作
拍皮球
5.师幼听音乐做相应动作。
6.听音乐,谁来了?(听音乐)
灰太狼来了,小羊怎么办?怎么蹲?
7.听音乐做游戏。
提醒孩子:大灰狼出来的时候能动吗?千万不能动,不然会被大灰狼抓走的.?
三、角色扮演:请一名幼儿当大灰狼,幼儿继续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家长开放日我班选择了动静结合的两个活动,一个音乐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另一个是绘画活动《毛毛虫》,分别从音乐感受表现和构图表达出发,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表达表现能力。
一、根据目标,创设有趣的情景
我组织的《喜洋洋和灰太狼》意在达到这样的目标:根据《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情节,感受回旋音乐种AB短的不同音乐性质,并初步学玩音乐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能够创编不同的小羊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于是我根据“喜欢动画片的形象和情节,乐意模仿……”这些小班幼儿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以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为原型,选用合理ABA结构的《槟果》音乐,创设“小羊玩耍——大灰狼来了,幼儿躲藏——大灰狼离开,小羊又再次出来”的音乐游戏情景,通过感受故事——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三部曲来开展活动。
二、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想象热潮
在活动中,原本以为小班的音乐感受、想象能力较弱,我预设了相应的动作已备幼儿学习。但在活动发现孩子们思维活跃,他们不仅能第一遍音乐欣赏后感受出小羊来了,大灰狼来了的音乐,还能用各种动作表现小羊走路的动作,虽然小班孩子的动作比较幼稚、滑稽,但他们非常可爱、投入。活动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当我提示“小羊在走路,还在干什么?”他们有些说在跳舞,有些说在游戏,有些说在锻炼身体……
三、教师示范,促进幼儿积极表现
开始第一、二遍,孩子的表现“平淡、羞涩”,我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并配合生动、富有节奏的语言,如大喊、跺脚“大灰狼来了”,并作侧耳倾听状,又如“小羊和同伴快乐的舞蹈……”等等,来激发孩子的表现表达,孩子们非常投入,玩了数次都不舍得停下来!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
狼教案 篇5
[创新设计]
一、创新角度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2.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
三、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四、教学结构
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三说: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说——说译文。(15分钟左右)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 苫 倚薪 暇 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理解词意:去( ) 股( ) 盖( ) 耳( )
③理解词意:少时( ) 顷刻( ) 变诈 ( ) 几何( )
④辨析词意:目似暝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6‘老师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说一遍译文,说完之后老师检查。
(三)读——读顺;说——说描叙文。(约12分钟)
1.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其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飞层写人,——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4.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同学们自找内容,就某一部分说描叙文。
5.教师点拨:为了展开铺叙,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展开想象。
①设置环境 ②添加动静 ③加上声色 ④安排远近 ⑤配上衬景 ⑥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6.同学们思考、准备,有表情地说“描述文”。
(四)读——读美;说——说评析文。(13分钟左右)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一屠晚归”写出了人物、时间。又如“一屠晚归”表现了特定的时间,表现了屠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4.同学们发言。如: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5.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五)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创意说明]
我悉心研究过《狼》的教学,曾有《微型教案八种》刊发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8种教学设计的角度。它们共同表现出课型设计新颖、课堂教学生动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创意正在于此。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新的教学设计。
它新在“课型”——文言文教学中的“说读课”。在这样的课中,老师倒没有多少内容要“说”;所谓“说读”,只是学生既要朗读课文,又要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要求“说”课文。请看:在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读美的教学过程之中,有机地穿插了“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的活动,学生在“读与说”中实实在在地进行着自己的学习。这种课型一反那种老师主讲、逐字串
讲、只讲不读的陈旧课型的设计,显现出明朗的课型改革倾向。
它新在“活动”——学生在有序而生动的课中学习活动。课堂上没有机械的串讲,没有零碎的分析,没有单调的答问,没有枯燥的练习,有的只是学生的朗读活动与说话活动。其活动的有序性,表现在“读”与“说”教学要求的层层递进之上,其活动的生动性,表现在“说描叙文”的活泼多姿与“说评析文”的新鲜细腻之上。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何必总是那样一副平板、机械的脸孔;给学生一点浪漫,给学生一点畅想,给学生一点说笑,给学生一点表演,恐怕老师自己也快乐一些吧。
狼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狼 。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狼 教案示例二》。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狼教案 篇7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3.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二)出示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3.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过渡语) 同学们,本文倾尽了作者毕生精力完成的《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
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的理想。《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郭沫若同志称赞这部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自学
(一)自学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顺畅,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二)自学检测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川人。清朝著名小说家、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给加粗的字注音:
缀行(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隧入( )
弛担持刀()眈眈相向( ) 目似瞑() 狼亦黠矣( )
3.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课文情节。
(点拨: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过渡语)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与狼生死搏斗的故事。
三、后教
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1.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
(点拨: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从文中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
(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挖掘主旨。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点拨: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轶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启示: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
四、当堂训练
1.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 一狼得骨止( 停止)
意:意暇甚(神情 )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打算 )
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方 )
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方 ) 狼不敢前( 向前)
乃: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才 )
之
① 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 ② 久之:( 助词 ,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其补充音节的作用 )
③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的 ) ④ 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
以
① 以刀劈狼首:( 用 )
②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以便” )
③ 以诱敌:( 介词, 用来 )
其
① 前后受其敌:( 代词,指狼 )②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打麦场 )
③ 乃奔倚其下:(代词,指柴草堆 )
④ 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柴草堆)⑤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夫 )
⑥ 屠自后断其股:(代词,指狼 )
2.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名次用作动词,打洞 )
前:狼不敢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次用作动词,钻洞 )
犬: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
敌:恐前后受其敌( 名次用作动词,攻击 )
3.翻译句子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之爱及生灵第216页蒲松龄的《狼》其一与其三。
板书
蒲松龄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狼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葱郁(cōng
zōng)
凶恶(è
wù)
猎捕(bǔ
pǔ)
疾病(jí
jī)
承载(zài
zǎi)
几乎(jǐ
jī)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
“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狼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够用上合适的方法理解“陷阱、诅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羊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识破狼的诡计。
3、初步认识像狼一样的坏人的伪装,不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4、随文学习“不但……而且……”“一……就……”这两个关联词。
5、尝试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说说狼想告诉老山羊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谁会读课题?
(生读)
师:(动画演示)一只狼掉到陷阱里,陷阱就是猎人为了捕杀猎物而做的一个深坑,上面还铺了草。(出示陷阱一词)
(生读词,并书写“陷”的右下部)
二、初读课文
师:看呀,狼在陷阱里怎么也爬不上来,这时,一只老山羊从这儿路过(板书:老山羊)狼会对老山羊说些什么呢?找到狼说的话,读读。
(生自由读文)
师:老师读老山羊的话,你来读狼的话,谁愿意?(师生互读)
师:狼说的话里有好几个生字,一起读读。
(出示卡片:忠诚)
师:请你来读。(一生读)
师:一齐来。(齐读)
师:老师把忠诚放进文中的句子中,谁再来读读?(指读)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词。(出示:赌咒虱子)
(生读)
师:把这些生字也放到文中,来读读狼说的话。(生读)
三、重点感悟与体验
师:小朋友们,狼对老山羊说了那么多的话,那在他摇尾巴之前做了什么,读读课文的1—4小节,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说?(生自由读文)
(出示狼说的三句话)
师:这就是狼在摇尾巴之前说的话,它想告诉老山羊什么呢?
生:它想让老山羊帮忙把它救起来。(板书:帮忙)
生:想告诉老山羊我是狼狗。
师:把“我”变成“它”再讲一遍。
生:它想告诉老山羊它是一只狼狗。(板书:狼狗)
师:还想告诉老山羊什么?
生:它想告诉老山羊,它是一只善良的狼狗,为救一只掉进陷阱的小鸡,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
师:把“毫不犹豫”去掉就更简洁了。(板书:救小鸡)
师:谁能把这三块内容连贯而有简洁地说说呢?
(自由练说)
生:狼想告诉老山羊,帮忙把它救出来。
生:狼想告诉老山羊,它是为救小鸡而掉进陷阱,想让老山羊帮忙把它救出来。
师:狼说的这些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对,狼是想让老山羊救它而说的假话(板书:假话)
师:怎样才能把狼的假话读好呢?同桌小朋友练练,注意提示语
(同桌练读)
师: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读,谁愿意?(一生上台)
师:现在我就是老山羊,你怎么和我打招呼?
生: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声音很轻)
师:你掉在哪儿啦?
生:陷阱里。
师:是呀!你叫得那么轻,我怎么听得到,再读读。
(生再读)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停下来,还要问你问题吗?
生:老山羊有点半信半疑。
师:所以呀老山羊要问,你应该读得像一点,谁再来试试?(指读)
师:哦,让我感动了!咱们也一起来读读。(齐读)
(师生继续往下读)
师:你是不是已经感觉到猎人的脚步了?那就读得再急一点吗?
(生再读)
师:哎,急了,你为什么还要摇尾巴呢?
生:因为狗在表示忠诚时会摇尾巴。
师:狼摇尾巴为了向老山羊证明它是狗,但它有为什么不停地证明自己呢?
生:因为狼在不停地打量它。(板书:看)
师:羊越来越来不相信狼了,谁也来读读狼的'话。
(一生读)
师:你太冷静了,你来。
(再请生读)
师:你要注意猎人已经出来了。
(再请生读)
师:哎,我觉得你恶狠狠地看者我,怎么看都不象狗,课文中的狼怎么是怎么做的?
生:半闭着眼睛。
师:半闭着眼睛又是怎样的?(生表演)
师:狼为什么要半闭着眼睛呢?
生:老山羊就不会看见恶狠狠的眼光。
师:说的真好,请你再来读读狼说的话。(生读)
师:读了狼的话,知道了狼不但说它是狗,还说是一只怎样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善良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驯良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会摇尾巴的狗。
生:狼不但说自己是狼狗,还说是为了救一只鸡才掉进陷阱的狗。
师:文中,狼说完这段话后又是怎么做?一起读。(齐读)
师:我怎么没看到狼的硬尾巴呢?谁来读好这段话。(指读)
师:不管狼怎样掩饰,老山羊还是盯着它的硬尾巴认出了它,老山羊知道狼的本性是——
生:不会改变的。
师:怎样的本性是不会改?
生:狼吃羊吃鸡的本性是不会改。
生:狼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得。
师:变得怎样?
生:变得温和。
生:变得驯良。
生:变得善良。
师:这也是老山羊心里所想的,现在你能读好老山羊想的一段话吗?(出示心里话,生读)
师:这两个“不会”读得真好。一计不成,狼又生一计。(出示狼的话)
师:“赌咒”是什么意思?
生:发誓。
师:发誓什么?
生:发誓自己是狗。
师:还发誓什么,说它一出来就会——?
生:就会帮老山羊咬咬虱子。
生:就会帮老山羊舔舔毛。
生:就会报答老山羊。
师:你们看,狼说的话多漂亮!(板书:漂亮话)谁再来读读狼说的话。(指读)
师:想报答我呀,咱们一起来!(齐读)
师;可是尽管如此,老山羊还是识破狼的诡计,狼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读——
(生齐读狼威胁的话)
(板书:威胁)
师:老山羊对狼所说的不管是漂亮话,还是威逼,他还是——(读老山羊说的话)
四、揭示寓意
师:同学们,狼为取得老山羊的信任,狼先说——(假话),再说——(漂亮话),最后又——(威胁)。而老山羊呢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判断,识破了这是一只会摇尾巴的狼。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老山羊或狼说些什么?或对自己说什么?把它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狼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学校评语]
1、本课教学目标内容全面,有“过程与方法”的,有“知识与能力”的,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立得准,教学就有的放矢。
2、本课在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本课能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课外结合,书面文字和多媒体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教师询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并谈谈对狼的印象。再如让学生想象遭破坏的森林之面目并录像呈现,师生互相介绍生物界相互制约的例子,教师适时补充《塞翁失马》及当前环境保护现状等。
最后,希望你能搜集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设计、反思及个人宣传资料,学习她的主题教学,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教坛新星”的选拨通知,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三课——《鹿和狼的故事》。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达到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今天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狼教案】相关文章:
狼教案08-05
狼教案模板11-26
《狼》教案模板11-05
关于狼教案08-08
有关狼教案12-06
《狼和小羊》教案12-19
狼和小羊教案09-17
小羊和狼的教案10-02
《狼和小羊》教案08-08
小兔和狼的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