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3-11 11:38:35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合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合集7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进行简单推理,初步理解二维座位号的意义。

  2.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乘飞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飞机场景(图一:第一排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其他每排在一个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中间走廊地板上贴排号,每张小登机牌对应的座位下藏验证号),飞机机舱图(图二),大登机牌l张,小登机牌l2张(座位号各不相同),饮料推车,饮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登机牌

  1.师:你们坐过飞机吗?要凭什么才能登机?

  2.师:这里有一张登机牌,我们来看看上面这些信息代表什么意思。

  二、认识机舱图

  1.师:这里有一张飞机机舱图,图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

  2.师:你能找到这张登机牌上的座位4A吗?为什么觉得在这里?(根据孩子给出的答案和解释,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数字、字母各代表什么。)

  3.师:我给你们每人买了一张机票,我们一起坐飞机去北京吧!

  三、尝试寻找座位

  1.师:看看自己的座位号,你能在机舱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2.师: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找自己的座位并向大家解释。

  提示:此环节并不要求每个幼儿在机舱图上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而是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理解同伴的想法,尝试将自己的座位号与机舱座位建立关系。

  四、参观飞机,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飞机模拟场景中。师(戴上绶带):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员,我带你们参观本次航班的飞机,你们看到了什么?

  2.师:各位旅客,欢迎乘坐本次航班!飞机还有30分钟就要起飞,请您在登机口依次排队,准备登机,登机时请出示登机牌,对号入座。

  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间互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

  师:各位旅客,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尽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系好安全带。

  3.自我验证并调整。师:请低头看看椅子下边的座位号,你坐对了吗?

  小结:恭喜各位旅客,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都成功找到了座位。

  五、体验乘飞机

  1.起飞前。师:请您保管好登机牌,下飞机后凭登机牌领取行李。飞机马上起飞,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教师扮演乘务员坐在第一排,也系好安全带。

  2.飞行中。师:飞机已经飞上天,现在很平稳,请您放下座位前边的小桌板,我会为大家提供饮料,请坐在座位上不要离开。喝完饮料后,可以按座位旁边的服务按钮,我会走到您身边收回杯子。

  3.飞机降落。师:飞机已经在北京上空,马上就要降落,请您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带。飞机已安全降落,谢谢大家乘坐本次航班。请您依次排队下飞机,再见!

  重点关注: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安全教育。

  活动反思

  通常,幼儿园都会在中班进行有关二维位置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常见的做法是借助平面的材料来进行,如在平面的楼房上找相应的房间号。也有使用看似立体教具的,如将玩具送到对应号码的橱柜里,但在我看来,这也是平面的材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途径符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吗?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吗?便于幼儿将经验迁移到其他生活情境中去吗?我认为,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强的中班幼儿来说,让他们作为活动主体,在立体的、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对他们有意义的问题,更有利于他们感知空间方位,积累寻找二维位置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不断地思考、探究。“登机牌上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机舱图上,我的座位在哪儿?飞机场景中,我的座位在哪儿?”幼儿为了能玩“乘飞机”的游戏,为了能顺利登机去北京,必须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是用灌输的方式告诉幼儿如何理解、推理,而是利用幼儿希望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富有个性地探究,提出可能的解释,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后自我检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这个活动让我深深认识到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对话合作对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幼儿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如何让数学的集体教学也走进幼儿的生活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是一条最基本的途径,可以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加强感知,突破难点,激活思维。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2.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3.进一步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寻找不同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各类时令水果若干(苹果、梨、猕猴桃、提子等)分放在两只箩筐内。

  2.“↑”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教师介绍活动中要用的水果,幼儿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他吃多了浮在水面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

  师:“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他们就要拉肚子,今天我们来帮他们把水果分出来,看看哪些水果是浮在上面的,哪些是沉在水底的?”

  教师分别出示‘↑’和‘↓’的标记。

  3.师:“小朋友,你们先来猜一猜,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昵?”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请幼儿讨论哪些是沉、浮的水果,教师给予补充。

  4.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水果,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或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还是浮。”

  请幼儿分别在两只箩筐里选择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沉浮。

  5.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自己实验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实验。

  6.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l:“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7.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和↓”。

  8.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沉浮兄弟找到了他们爱吃的水果,现在我们一起来将这些水果按照‘浮上来↑’和‘沉下去↓’分开放在两只箩筐里好吗?”(请幼儿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分放。)

  教师将标记“浮上来↑”和“沉下去↓”分别贴在两只箩筐上。

  9.师:“沉浮兄弟为了感谢我们,把这些水果送给了我们,我们一起来尝尝这些好吃的水果吧!”请幼儿自己选择一样水果,并与他人互换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探索、发现生活中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分类。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 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小百科: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以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2.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小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

  幼儿可以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 来。

  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老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知道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1)师:老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幼:老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

  老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知道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1)师:老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幼:老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老师我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

  老师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里冰不见了,变成了水。······

  (2)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总结出冰化的快的方法。

  (3)通过比较,让幼儿学会几种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块的方法,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4.玩游戏:冰中取物。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带来了好多的小礼物,藏在冰里了,请小朋友们用你刚才学过的方法,把礼物取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拿到礼物。

  好,预备——开始。

  幼儿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热水以及操作工具时注意安全,如果水洒了提醒幼儿及时地用抹布清理干净。

  (幼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都想第一个把礼物取出了,有的幼儿就很快想到了刚才使用过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气上,静静的等待冰的融化过程,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就在专注自己的融化过程。

  取到小礼物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欣赏一下小礼物,并向小伙伴讲讲自己是怎样取到小礼物的。

  活动延伸

  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请幼儿讲讲在生活中是怎样储藏冰糕及融化冷冻食品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的小礼物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小鸡小鸭的动态,并描述动态,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一级对小动物的热爱。

  2、了解小鸡小鸭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吃小石子帮助消化,小鸭尾部有油管等)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若干个,阳仔大型积木围成的圆圈里。供小鸭游泳的大脸盆和水。幼儿自带小鸡小鸭的事物。关于小鸡小鸭出生的录像带。小鸡小鸭的各种动态贴绒教具和结构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鸡小鸭的动态

  1、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介绍自带的食物:你给小鸡小鸭带来什么东西?

  2、幼儿自由地去给小鸡小鸭喂食。要求幼儿:仔仔细细地看小鸡小鸭在吃东西的时候,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小鸡小鸭的动态)

  3、幼儿集中介绍小鸡小鸭的有趣的事。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好听的词来积极表达,根据幼儿的表述,出示相应的小鸡小鸭的动态贴绒教具,并自然丰富小鸡小鸭嘴巴里没有牙齿,需要吃点小石子帮助消化的知识。

  二、比较小鸡小鸭的外形

  1、幼儿自由观察小鸡小鸭外形的不同之处。

  2、幼儿集中表述观察所得。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一次贴出小鸡小鸭的身体部分的结构图,最后贴出完整的小鸡小鸭。

  三、观察小鸭游泳的情景

  1、出示大脸盆,情小鸭游泳,幼儿自由观察和讲述小鸭游泳的趣事

  2、教师自然丰富小鸭尾部有小油管的知识。

  四、观看小鸡小鸭出生的录像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小鸡小鸭是怎么出生的吗?”引导幼儿观看录像。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桔字的颜色匹配,感知桔子的颜色差异。

  3、尝试由外向里剥桔子,感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桔子(桔色和绿色的)、一个布袋、桔色和绿色的软垫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出示袋子)瞧!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来告诉大家。

  (打开袋子)桔子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了,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桔子宝宝。2、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感知桔子。

  (1)看:桔子宝宝穿着漂亮的外衣,看看你的桔子宝宝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外衣。(请幼儿说一说,认识桔黄色。)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桔子宝宝是圆圆的,有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有的是桔黄色的。

  桔子宝宝想回家了,桔子宝宝说:“我的家是和我的颜色一样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你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你的桔子宝宝是桔黄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

  瞧!那边就是桔子宝宝的小家,快去帮桔子宝宝找家吧!找到家后就坐下来。 (2)摸:桔子宝宝真可爱,我们来摸一摸桔子宝宝,在摸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汇: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小结:桔子宝宝摸上去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3)闻:桔子宝宝真香呀!我们一起来闻一闻,有没有闻到桔子香呀?

  (4)尝一尝:桔子宝宝里面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的外衣脱了来看一看。

  找到小肚萕,挖个小洞洞,脱下小外衣(一边念一边拨),来我们一起为桔子宝宝脱外衣吧。

  分开来看看,和老师一样一瓣一瓣分开来,有多少瓣呀?(许多)原来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把一瓣桔子举起来看看象什么?(月亮、小船……)说得真棒,奖励你把桔子吃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合集7篇】相关文章:

1.【必备】科学活动教案9篇

2.关于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3.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5.【精品】科学活动教案六篇

6.【热门】科学活动教案7篇

7.【推荐】科学活动教案4篇

8.【热门】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9.【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