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2-26 13:29:19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活动教案

数学活动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数学活动教案2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大班数学绘本《树叶尺子》是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你好,数学、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中的一本。这个绘本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图画颜色鲜艳,动物形象可爱,是班级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动物们运用树叶测量尾巴的情节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为了更好的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自然物测量的方法,我借助灵活、可控的“未来教室”多媒体软件创设绘本情境,探索游戏材料与多媒体的有效互动,设计了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树叶尺子》,引导幼儿在绘本情境中感知首尾测量、标记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

  二、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对测量活动有兴趣。

  能力目标:借助故事情境,能用常见的测量物(如树叶)测量动物尾巴的长度。

  知识目标:感知首尾测量、标记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首尾测量、标记测量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探索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四、活动准备:

  1、未来教室课件、绘本资源。

  2、幼儿人手测量操作材料。(动物、树叶图片)

  3、记录卡、笔。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讲述绘本故事情境,引出问题。

  师:你觉得谁的尾巴长?

  小结:意见不统一,是因为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师: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知道谁的尾巴最长呢?

  2、教师介绍标准测量工具——尺子。

  尺子是最方便、最准确的测量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同尺寸的尺子。

  3、讲述故事情境中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对用自然物测量的兴趣。

  师:我们来试一试熊奶奶的方法能不能测量动物尾巴的长度,好吗?

  (二)基本活动

  (价值分析:通过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验。)

  1、为幼儿提供许多相同大小的树叶,幼儿操作测量。

  (1)幼儿分组动手操作,用“树叶”测量动物尾巴,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4人一组,选择一个要帮助的动物,用我们的树叶尺子为它们测量尾巴吧。注意,今天我们测量用的树叶是一样大小的树叶。量量看,小动物们的尾巴有几个树叶长呢?

  (2)幼儿操作后分组推选代表在电子交互一体机上的记录表格进行记录。

  师:哪些小朋友是帮助松鼠测量尾巴的?松鼠的尾巴有几片树叶长呢?(猴子、袋鼠、小猫)

  (3)出示河狸,师幼一起巩固多片叶子测量尾巴的方法。

  师:我们忘记给河狸量尾巴了。谁能来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为河狸量一量尾巴?教师引导幼儿在一体机上操作,总结方法。

  请幼儿演示,教师小结测量方法。

  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排成一条直线

  2、出示一片树叶,幼儿操作测量。

  (1)出示长颈鹿,幼儿分组交流探索测量尾巴的方法。

  师:还有长颈鹿没有量尾巴呢,只剩一片树叶了,一片树叶能量吗?怎么量呢?大家分组试一试,并把自己的结果记录下来吧。

  (2)幼儿分组操作探索,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3)幼儿分组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当我们只有一片树叶时,我们也要从头量到尾。我们可以用笔做好标记,一边量一边数。

  (4)个别幼儿运用电子交互一体机进行标记测量演示。

  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首尾相连(做好标记)、一边量一边数。

  三、结束部分(经验拓展)

  1、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师:没有树叶怎么量?

  2、师幼一起讨论,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小结。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自然物可以用来测量?”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区角游戏中继续开展游戏,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可以测量的工具,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数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活动准备:

  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座位表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 说说小学课堂1、大家一定参观小学吧!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相同,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 看试题找座位导语:我们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小学生,玩一个模拟小课堂的游戏。

  1、观看PPT:这是在上什么课?你怎么猜出来的?(音乐课)2、提问:音乐课的座位可以怎么坐?(弯弯月亮形)3、交代任务:每人拿一张座位号,看清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请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提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小结:找座位的方法就藏在这些式题里,先算一算自己身上的数字是这些椅子上哪道算式题的答案,只要算对了就能找到座位。

  三、 看图示找座位

  (一)图示一导语:看看这里有张座位表,你能猜猜这次该怎么坐吗?

  1、出示座位表:这张座位表你看懂了什么?这次座位怎么排?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2、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需要根据黑板,分清左右前后。

  (二)图示二1、提问:

  1) 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们进行一些讨论)2) 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座位表上还有些什么呢?

  2、交代任务:计算相应的式题,分清前后左右,找到自己的座位。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数学活动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数学活动教案5

  活动准备:

  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活动过程:

  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p为pairing(配对)的代表符号。

  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教师很少用语言告诉孩子该如何操作,而是用慢而精确的动作示范来让孩子了解操作步骤,这一点是符合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趋势的。同时需要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观察。)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

  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径,尽兴配对工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三段体的教学方式是经典而有效的。首先老师具体让孩子了解工作的名称(例:"这是插座圆柱体"。),接着让孩子理解工作(例:"插座圆柱体在哪里"?),最后让孩子运用工作(例:"这是什么?")。孩子们通过三段体的学习,真正掌握了工作的名称。)

  4、请小朋友试试看。

  师:你想试试看吗?

  幼:好的。

  5、将教具、地毯归位。

  (评析:蒙氏教具最终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用眼睛观察,用思维来控制操作,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每一个提示和所需的时间都要考虑到幼儿的思考。

数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分,会有不同的答案。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八个花片(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若干,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变魔术。

  ——教师询问幼儿平时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通常都是在哪里看到的?

  ——教师表演魔术,将纸盒打开给幼儿看,请幼儿确认里面是空的,然后将纸盒的另一个口子打开,竟然掉出来了八朵花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出主题“花片”

  2、看花片。

  ——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数一数,盘中有几个花片。

  3、撒花片。

  ——教师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文.章出自教.案网)

  4、相互交流。

  ——请个别幼儿(2-3人)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幼儿对照自己的分合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相同的记录出现了几次。

  5、寻找规律。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

  ——幼儿重新排列,左边从小到大排列,右边从大到小,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我们都知道,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上起来比较棘手,但如果上的好的话,幼儿们还是很感兴趣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拿到一个题材时,先要反复的阅读思考这堂课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撒花片》看似只要让孩子们撒一撒、记一记、学学8的组成,而中间还有更深的目的。如:记一记,是让幼儿记录不重复的结果呢?还是重复了也可以呢?如果不可以重复靠幼儿撒出来那幼儿玩的难度就大了,因为撒是随意的,当7种分法都显示出来谁也不知是何时。如果改为分花片的话那就好操作了,那样的话不就变成要修改题目了吗?所以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8的分成。学8 的分成,在这节课程中,我在一下三点做的还不够好:(1)幼儿以有经验的体现。我对7以内组成的教学目的还处于表面,由此幼儿也只是了解数的几种分成。(2)专业术语的提炼,如:互换规律,我们必须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讲叙。我在给幼儿讲评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让幼儿相互检验”孩子们一时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思。(3)评价的价值,数学的评价是体现孩子在课堂中学到的实在的经验,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节课中虽然我也重视到了最终目标,但语言的提炼不是很到位。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一节课的细节很重要,特别是在操作时,由于引导者的不注意,有时往往会让幼儿无法进行操作。如:我在撒花片时有几片叠在一起,就应该提醒幼儿把花片分开便于查看记录,也就不会出现幼儿点数撒的结果时数错。在讲评时幼儿的记录单没有直观的展示,让幼儿凭空的听是很难得记住。还有未考虑到大班年龄特点,目测就能知道撒的花片数,无须点数及数学的正确点数方法。总之我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数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2、3、4让幼儿了解最后一个数代表所数物体的总数。

  2、会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树、小鸟、长颈鹿、小狐狸、小熊的电脑课件。

  (图片、幻灯片、展示仪均可)

  2、小鸟、小狐狸、小熊,长颈鹿头饰若干。

  3、木珠,糖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用食指点数并回答以下问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大数爷爷要过100岁的生日啦!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都有谁呀?(小鸟、长颈鹿、小狐狸、小熊)

  (1)有几只小鸟(点数)

  (2)有几只长颈鹿

  (3)有几只小狐狸

  (4)有几只小熊

  2、游戏 :包糖

  (1)把木珠当糖,做包糖游戏

  师:请每个小朋友包4颗糖送给大树爷爷,祝贺树爷爷生日快乐。(包好以后放在桌子上,请幼儿相互点数)。

  3、音乐游戏:

  幼儿带上头饰配上数字卡表演唱歌(生日快乐歌)。

  可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数量是4。

  教师课前用报纸包好糖,木珠,玩具放在玩具架上或角落里,请小朋友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并数一数物体的数量。

数学活动教案8

  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数学活动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数学活动教案10

  教学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物品中的排列规律。

  2.能按排列规律推理被遮挡的事物。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花环两个、小舞台教具一个、布置舞台的各色气球图片、小动物图片若干、操作材料(帽子人手一份、装饰用的各色花朵、圆形、心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动作进入场地,通过音乐律动引出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的舞蹈跳得太棒了!快坐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下!(幼儿坐到自己想坐的位置上)

  师:这个舞蹈你学会了吗?刚才我是怎样做动作的?(幼儿回答)

  师:拍一下手,跳一下脚,再拍一下手,跳一下脚。一直按规律重复这两个动作,舞蹈就学会了。

  二、森林列车准备舞会礼物

  师:孩子们,你们的舞蹈跳得真是太棒了!所以森林王国的国王想要邀请我们去参加舞会。你看,森林小火车也来了!它正在为舞会准备礼物。好多的礼物袋啊!我们打开礼物袋看看都是什么礼物吧!

  1.好吃的水果

  初步了解按照不同种类和数量排序

  点击第一个礼物盒,通过苹果和桃子的排序,初步学习ABAB、AABB的排列规律。

  2.美丽的花环

  初步了解按颜色的不同排序

  师变出从电脑屏幕上的真实的礼物盒,拿出第一件礼物(排满红色花朵的花环)幼儿观察后说出花环是什么颜色的。师继续出示第二个有规律排序的花环),让幼儿观察后说出花环的花朵是几种颜色的?怎样排列的?如果后面再排列会放哪种颜色的花朵?出示三种颜色的花朵图片,让幼儿学习用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序,同时得出有规律排列的花环更漂亮。(此处学习颜色的排列规律ABAB、ABC)

  三、小动物去旅行,参加舞会

  观察推理排序规律

  师:小火车准备的礼物太好了!可是它还要去迎接参加舞会的小动物!已经有小动物在路边等待小火车了,是谁呢?有几种小动物?最先上车的是谁呢?然后是谁?小动物们都坐上了车,可是有一棵大树挡住了其中一个小动物,是谁呢?(ABAB)

  出示后两张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根据排列规律推理出被遮挡的小动物是谁?(AABB、ABB)

  师:小动物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你看有漂亮的彩旗来迎接它们了!(出示彩旗图片,幼儿推理被遮挡的是哪种颜色)

  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

  师:小动物们真高兴!小火车带着它们继续往前走!(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幼儿寻找规律,并欣赏规律带来的生活之美。)

  四、操作练习

  师:小动物们已经来到了舞会现场。可是森林王国的舞台还没有布置好。我们快来帮帮他们吧!(请幼儿到舞台上布置气球)小动物的队形也乱了,谁来帮助它们有规律的站好队伍呢?(幼儿到前面帮助小动物排好队形),我们也要准备出发了。让我们好好打扮一下自己吧!(幼儿人手一顶帽子,用教师提供的各色花朵、心形、圆形按规律装饰帽子。)

  五、参加舞会

  师:孩子们,森林火车来接我们了!让我们戴上帽子,坐上小火车,出发吧!(师幼排队随音乐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反思: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并且对规律排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观察出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出被遮挡的物体是什么。但是,不足之处很多。比如在给幼儿观察物品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提供至少循环三次或以上的物品排列。以便让孩子能够更好更准确的观察出物品的排列规律。还有在操作环节中,操作材料提供的没有层次,应该体现出富有层次的难易程度。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种颜色的不同形状的物品,或者是两种颜色的同一种物品。再难一点的可以提供给孩子三种物品或者三种颜色,让他们进行规律排序。而我在给孩子的操作材料中,忽略掉了物体种类不同的材料排序,而是单单只是体现到了三种颜色的排序,内容单一。导致这个地方孩子操作起来效果不是很好,结尾部分也比较仓促。另外小舞台在这里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单单只是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完全可以用图片来代替。讲完这节课之后,我的最大感触就是:1、自己本身对这节课的内容没有完全吃透。2、对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不够了解。备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先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可能会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说。只有这样根据孩子发展现状制定目标,才有可能会备好一节好课。才能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这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成为这节课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我在牵引着孩子。

数学活动教案11

  目标: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手势图人手一份。

  过程:

  1、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1)说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学得很好。你们有信心吗?

  师:请举起手说:“我最棒!”

  师: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想你举的是哪一只手?

  师: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靠近左手这边的是左边,靠近右手这边的就是右边。

  (2)说说身体上和身边的左右。

  师: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是一对好朋友呢?

  (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师:那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师:想一想,你的左边还有什么?右边还有什么?

  (左边有电脑,右边有窗户……)

  (3)听口令做游戏

  师:哇,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左边和右边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和身体上的左右玩个游戏吧。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2、在操作中区分左右。

  操作活动:左右手

  师:“你们做得真好,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动作,他想请你们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上的手势是左手做出的还是右手做出,并将图片按左手、右手归类摆放。

  (1)出示手势图,辨别前四张。

  师: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张是哪只手做出来的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图片上的手势动作来区分左右)

  那老师就把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左边,把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右边。

  (2)幼儿两人为一组,合作将手势图按左、右手归类摆放。

  师:下面还有两排,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摆一摆。不过要先听清楚我的要求:“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将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在操作板的左边,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操作板的右边。摆好后马上面朝老师坐好,比比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

  师: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们的正确性怎么样?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看一看你们做得对吗?做对了就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势图放进盘子里。

  3、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一个人独自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1)听口令摆几何图形

  师:同样,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们听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给图形宝宝排排队。

  要求:请在操作板的左边摆长方形,操作板的右边摆圆形,长方形的左边摆三角形,圆形的右边摆正方形。摆好的幼儿马上面朝老师坐好。

  (2)集体验证

  “所有小朋友的眼睛看着大屏幕,我们看看自己摆得正确吗?”教师点击课件,集体验证。

  (3)答题竞赛:老师报题,幼儿抢答。

  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是什么图形?从右边开始数,第三个是什么图形?从左边开始数,第一个图形是什么?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是什么?正方形在哪里?还可以怎么说呢?操作板的左边有什么图形?右边有什么图形?

  4、在游戏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那现在请小朋友将操作板转一下(180°),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操作板的左边有谁?操作板的右边有谁?三角形变到哪里去啦?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2)游戏

  师:现在我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形宝宝,每一组的四个人合作,按大屏幕上的队伍站好,听到我喊“立正”,就要马上站好,眼睛看着我。

  “看看你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你是从左边开始数的第几个,从右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师随意问一两个幼儿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进行游戏。

  A、从左边开始数第二个小朋友蹲下,从右边开始数第一个小朋友往前走一步,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小朋友举起手,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B、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向后转,面对着客人老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5、联系实际,结束活动。

  正确认识左右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

数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 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个1。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 一4, 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 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 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小鸡练本领: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小鸡听鸡妈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发出1声叫声,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鸡捉虫:初步感知4的形成。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3.鸡妈妈捉虫:讲解演示4的形成。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 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 就是4 。"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 理解4 里面有4 个1 , 4 个1 合起来是4 。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数学活动教案13

  设计思路:

  中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中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整节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用彩旗装饰活动室、“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动作和声音”、“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上花纹排列的规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排序。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规律排列的美。

  活动重点:

  发现排列规律。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表现排序。

  活动准备:

  PPT,各种幼儿常见的彩色插塑、进餐用的小碗,勺子等;绳子,红黄蓝三色彩旗。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请小朋友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播放太阳的图片:你们看这是谁呀?(太阳公公)今天的天气很好,太阳公公也出来了,太阳公公的光芒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一根长,一根短有规律的排列)

  播放栅栏图片:这是什么?(栅栏)栅栏的排列有没有规律?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一根红色,一根白色)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按2个一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

  播放项链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条项链上的珠子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一颗大珠子,两颗小珠子的规律排列的)

  播放小花的图片:小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按3个一组,1个2个间隔排列的。

  二、幼儿用生活中的活材料开展排序。

  教师出示孩子们平时玩的积塑和进餐用的餐具,让幼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排序。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玩的玩具或餐具,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进行排序,看谁排的种类多还有规律。

  老师提出要求:

  第一次:无论选什么材料,都必须按2个一组1个1个(ABAB式)间隔排列的规律。

  第二次:无论选什么材料,都必须3个一组,1个2(ABB式)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第三次:增加难度,只用一种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这次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排序,看看你们怎样来排序。

  老师检查孩子们排的是否对,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

  三、利用身体开展排序,能不能不用材料,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排序呢?现在我们什么材料也不用,就用我们的身体,来进行排序,你们准备怎样排呢?

  幼儿尝试,现场互动。(有的幼儿是用动作:站立、蹲下、站立、蹲下;前边拍手,后边拍手;举手、放下;还有幼儿是用拍手的声音大小来排序、、、、、、)

  四、快要到元旦节了,我们准备把我们的教室打扮漂亮点,今天老师制作了三条彩链,请小朋友们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我们接着排下去,元旦节时把这些彩链挂在我们的教室里。

  五,幼儿有序排列队伍,出活动室到户外找一找幼儿园里哪些是有序排列的,活动结束。

数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7以内的序数,并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门牌号码的作用。

  3、能够认真地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学习,并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房子(有七间房子的平房一座:每间房里分别贴好七种小动物图片,七张动物图片<后面写好1-7的数字>;高七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七层、每层有四间房子的高楼一座、其中一间里面贴好老师照片);。

  2、幼儿学具:1-7数字卡若干、空白卡片(后面贴好双面胶),一张写好门牌号码的大卡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很高兴,因为它们都搬新家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小动物们的新家去看看呀?

  2、游戏:“小动物们的新家”,理解7以内序数(从左往右)出示七间房子的平房图片

  师:这幢房子里一共有几个房间?(带领幼儿一起点数)这七个房间里分别住着七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都是谁吗?(出示动物图片,图片后有相应数字)小兔子住在从左往右数的第一间房子里,是哪一间呢?请幼儿上来找,并敲开房门,检验结果。(用同样的方法逐一敲开房门,发现里面的小动物。)

  3、游戏:“你家住几楼”,继续理解掌握7以内的序数(从下往上)

  师:刚才我们到小动物家去看了看,老师也想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欢迎吗?那你们要先告诉老师你家住在几楼?

  (出示七层楼的高楼图片)师:这是一幢高楼,一共有几层呢?(带领幼儿一起点数)

  (出示写好1—7的数字卡片,后有双面胶)请幼儿拿出自己所住楼层的数字卡片,并贴在相应的楼层里。

  幼儿贴好后带领全体幼儿一起检查结果,错的及时更正

  4、游戏:“找找我的家”,引导幼儿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同时了解门牌号码的意义

  师:你们想不想到刘老师家去做客呢?(出示高七层、每层有四间房子的高楼图片)这幢房子和刚才那幢房子有什么不同?(带领幼儿一起点数楼层数及每层的房间数,注意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数)

  (出示写有房号的卡片)师:这是刘老师家的门牌号码,你们能找到刘老师的家吗?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探索后教师小结: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的是第几层,后面的数字代表的是第几间,如702就是第七层的第二间。所以,如果我们想到别人家去做客,就要问清楚他家的门牌号码,这样我们很快就能找到他的家了。

  5、巩固从不同角度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师:小朋友们看,我们后面坐着这么多的老师,你们还想到哪位老师家去做客,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家的门牌号码,好吗?

  听课老师说出来后,教师将房号记在卡片上,并请幼儿寻找相应房间并贴好

  6、师: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我们中二班的门上也有一个门牌号码,你们想知道是多少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跟老师们再见!(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数学活动教案15

  目标:

  感知4以内的数量,会给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黏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准备:

  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见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3——14页)

  事先从活动材料中剪下的轮子,胶水。

  过程:

  1.学念儿歌。

  首先上课时老师先拿出幼儿的活动材料,翻到上课的那一页,用投影仪让幼儿看书。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上面有什么啊?(生:有车子,又汽车,自行车……)

  师:好,那你们又有没有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呢?(生:它们都有轮子)

  师:好,那今天老师和你们就一起来数数轮子,现在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食指和老师一起数轮子。(1,2……)

  师:那老师问你们自行车(汽车,三轮车等)有几个轮子啊?

  师:好,那老师今天就教你们一首有关轮子的儿歌,好吗?(生:好)

  师:念儿歌……现在老师问,小朋友们来回答好吗?( 生:好的)

  师:小朋友们念得非常好,那现在老师吧你们分成两组来问答,这一组小朋友来问,这一组小朋友来回答,老师来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很熟练。(生:儿歌)

  2.模仿游戏。

  师:小朋友们念得非常好,老师为了奖励你们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现在啊,你们听好老师说的话,我来说有些什么车,比如老师说一个轮子什么车,那每个小朋友独立站在一边并且要回答老师说一个轮子独轮车,如果老师说两个轮子那你们就要找一个好伙伴和他手拉手站在一起并说两个轮子自行车,三个的话就找两个好伙伴哦……好吗?(生:好)

  3.数数车轮。

  师:恩,最后老师要请小朋友完成一个作业(先为小朋友示范一下把轮子贴在相应的车旁边)把这些轮子贴在相应的车旁边好吗?(生:好的。)

  最后完成作业时老师要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附:轮子歌

  一个轮子什么车?

  一个轮子独轮车。

  两个轮子什么车?

  两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

  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

  四个轮子是汽车。

  许多轮子什么车?

  许多轮子是火车。

【数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1.数学教学教案

2.数学课教案

3.小学数学三年级活动课教案

4.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5.中班数学思维教案

6.体育活动教案

7.公开课数学教案

8.重阳节活动教案

9.小班体育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