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区别。读准字音“lìnɡ”。
福:应读作“fú”,不能读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记忆字形。
敬:左宽右略窄。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宽,中间的“廴”,不要写成“辶”。
寿:半包围结构,寸字底,上面是“丰”字竖变成“丿”。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3、复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
熟读全文。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讲讲有关周总理或有关傣族人民的故事。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卡片认读生字(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不是“w”;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2、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品读领悟
、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注: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8、通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一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
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练习:
1、填空
()的杜鹃花()的身影()的镜子
()的山谷()的歌声()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的特点。
(2)泉水流过()、()、()、()。
(3)、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4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别这4个词。
3、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
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4.延伸
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名言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
《泉水》的教学反思
《泉水》是一篇文辞皆美的小散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读起来富有音乐感,让人心情舒畅。这样一篇美文无疑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而教师恰到好处的范读更是能把学生引入那欢快的泉水边,和泉水一路欢歌,一路洒下爱心,享受奉献的快乐。因此,在设计这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好几处自己亲自参与的、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朗读过程,有范读,也有引读。我希望自己能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这篇美文,和他们一起在品读词句中感悟课文内容,接受课文思想的熏染。
终于等到上这一课了,然而,因为感冒,我的嗓子嘶哑,几乎发不出声音,更不用说读出泉水“丁冬丁冬”的那份清脆、悦耳与欢乐了。焦急的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放松,再放松,试图借助电教媒体和比较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他们带到泉水边上,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如此启发,学生终于进入了情境,在互读互评中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读这篇文章的感觉,读起来有了一番神韵,让我稍稍感到欣慰。
课后细想,我觉得真是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这篇美文。假如我的嗓子不是这番不中用,我一定会让学生从我的范读中切身体会到读书的美妙,使课文内容如清泉般流淌进学生稚嫩的心田,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和表达,一定能给学生更具个性化的朗读指导……为了学生,为了这一篇篇美文,为了不再愧对“范读”,我得珍惜自己!
水教案 篇3
一、研究目标
1.科学知识
引领学生经历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分辨冷水与热水的不同;让学生通过触摸几杯不同的水,根据温度的不同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几类。
2.科学技能
通过学生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设计实验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能运用身边的材料展开实验研究;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认识冷水与热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热水会烫伤皮肤的生活经验整理,提高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的科学意识;经历生活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引领学生自主参与有关冷、热水的探究活动。
二、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经历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并让学生经历根据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
研究难点:经历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三、研究准备
小瓷人、瘪的乒乓球1只、冷水、热水
分组:一次性杯5只、烧杯1只、茶叶、盐、红墨水、滴管、药匙
四、研究过程
(一)激趣引入,直切重点
老师出示一杯水。
上学期我们研究过水,发现水有什么特点?今天老师也用水来做一个实验——
1.小实验
(1).小瓷猪身上倒1号杯水,观察有什么发现?再倒2号杯水,有什么发现?
(2).什么原因呢?
(3).师生交流。
两杯都是水,就是冷热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现象,看来冷水与热水也值得咱们去研究。出题。
2.研讨冷水与热水的不同
(1).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一样?
(2).再观察,你还发现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3).联系生活想一想,冷水与热水在生活运用中有什么不一样?生说师列(有热气、泡茶、泡药、溶糖、溶冰、滴红墨水等)如果用冷水会与用热水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可以怎样证明?
3.选择问题,研讨实验
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材料,有茶叶、红墨水、糖、盐、热红水等。小组讨论,选择问题去研究、实验,讨论一下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好分工,科学记录。
(二)引领学生观察、实验、操作
给大家十分钟左右进行实验,注意做实验的时,一定要将研究材料同时放进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里才能比较。
(三)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
请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实验情况,其它小组注意你们组与他们研究发现有什么不同,等会补充。
(四)联系生活,了解冷热不同的四杯水
其实,生活中冷水与热水还有很多的不同。看,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想还原它,怎么办?试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1.出计策
生活中并不是就只能到冷水或热水,有时冷水太冷,热水太热,怎么办?如果只给你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你能调出四杯温度不同的水吗?
2.实验 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操作。
3.交流
你是怎样做的?调出了四杯怎样的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遇到比这还冷的水吗?比这还热的水呢?
碰了很烫的水我们的皮肤会怎样?生活中,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烫伤?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
好,冷水、热水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只要留心注意,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会时刻被你发现。
水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小洁看到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她坐在船头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所以觉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读读下面的`词语,再读读带点的字。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坡()披()
盼()粉()纷()
赏()堂()
境()镜()
2、学写句子。
1)、()的树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⒊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小洁心灵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教学难点
朗读中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出示插图,师范读
⒉提问:当我们荡舟湖上,看到这些美景,你的心情如何?
⒊师激情揭示课题: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7课
⒋板书课题,启发思考:先板“湖水”,让学生提示是什么样的湖水?再板“清澈”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⒉你发现哪个字比较难读呢?(学生汇报,师出示相对应的卡片,强调重点字音。如:“侧”是平舌音,“卷”要读圆唇,“演”要读前鼻音,“扔”的后鼻音要读到位等。)
⒊小组学习: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在小组里一起拿来学习,大家共同解决困难。
⒋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生认读——打乱顺序读)
三、细读感受,赏读体会
⒈课件演示清澈的湖水以及周围的美景: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⒉这么美的景物,书上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读一读。
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⒋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⒌配上音乐,指名朗读写美景的句子;齐读写美景的句子。
⒍这样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小洁的感觉如何?
⒎引发想象、换位体验: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鱼或是岸边的景物,你的感受会怎样?
⒏小结:小洁在企盼什么呢?她手中的面包纸会扔在何处?她为什么那样做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找答案吧。
四、指导书写
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是怎样来记住这些字?
⒉指导示范
⑴复习提手旁的写法并指导学生写好“扔、掉”二字。“扔”字的右边可借鉴以前学过的“奶”字右边的书写方法。
⑵引导学生注意“舟”和舟字旁的区别。
⑶“觉”字要侧重引起学生注意下面是“见”不是“贝”,练习写好最后一笔竖弯钩。可联系字义帮助记忆:想想为什么“觉”字下面是看见的“见”呢?
⑷重点学习目字旁的.写法。本课有两个带目字旁的字:眼、睛。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区分“目”字旁和“木”字旁,把目字旁称为“眼目旁”,把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记忆。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注意带目字旁的字一般要写得左窄右宽。
⒊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生字词
⒉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二、指导朗读(1—4自然段)
⒈读读说说
⑴出示句子:
湖水像一面镜子。
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⑵指名读句子
⑶引导学生说说文中还有哪些景物“像”什么?
⑷用“像”来说一句话
⒉自己试着有感情朗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⒊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⒋配乐朗读课文1—4自然段,比一比谁能把美丽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三、学习课文
⒈启发思考:小洁在企盼什么呢?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⒉学生质疑:小洁在企盼什么?下了船的小洁飞快地跑向何处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⒊学生与老师讨论交流这些提出的问题。
⒋课文几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
⒌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⒍从这儿你体会到什么?
⒎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重读“紧紧地攥着“)
⒏出示句子:
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
小洁手里还是紧紧攥着面包纸。
指名读这两句话。(教师随机指导)
⒐小洁回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⒑想象讨论:为什么小洁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她跑哪儿去?
⒒创设情境:如果你现在就在湖边,你分别会对那个小孩子和小洁说几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四、自主学习,背诵课文
⒈说说你喜欢课文哪部分,把它背诵下来。
⒉师: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面包纸是本文的线索。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扔香蕉皮的小孩与小洁行为的对比,湖面的变化是文章的含蓄表现手法。
五、扩展交流
⒈交流课前收集的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广告。
⒉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您注意您的脚。”
⒊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附:资料袋
⒈《母亲河,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对不起,过去是我不懂珍惜,
才让你伤心,不再清澈见底。
不要哭泣,多少人依然爱着你,
这片土地因为你变得如此神奇。
如果你失去往日容颜,
就像夜晚不再出现月亮与星星,
每个人每颗心都将会痛惜。
母亲河,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让你在这片土地上奔腾不息。
每滴水支持着生命的跳动,
每条河支撑着生命的延续,
不息的流淌滋润着大地的生机。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永远永远保护你!
⒉词语
清 澈—清而透明。
欣 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展翅欲飞—张开翅膀想要飞翔。
变 幻—不规则地改变。
企 盼—盼望。
张 望—向四周或远处看。
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有限的资源。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的现状。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风景对照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
1.观看反映九寨沟风光的录像或照片以及戈壁的大漠风沙的录像或照片。
2.学生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自然环境!
二、水知识大比拼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有关水的资料,现在把你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三、假如没有了水
1.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停水后的情景,设想停水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人们的生活会受到的影响。
2.教师小结: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是离不开水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人不喝水,最多一周就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四、夸夸家乡水
1.教师: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小河、湖泊、溪流、井,都在无私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着生命之水。水给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哪些贡献?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说说水为人们做出的贡献。(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出示相应的照片,可参照教科书第36页的图片)
3.教师小结: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可是今天,她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五、舞水河的故事
1.呈现舞水河(此河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教师可查找当地河流的照片)的录像或图片。可以根据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分别出示三张照片或三段录像,让学生感知舞水河流经不同地区后发生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条河叫舞水河。它的源头是清清的山泉。山溪汇成小河,流向远方,它还能保持这份清澈吗?让我们随着镜头看看河流中游和下游的模样。
2.在此过程中将教科书第37页的`学生日记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向往与现实形成
反差,引发学生对舞水河变化的感慨。教师提问:看到原本清清的舞水河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观看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是呀!从同学们的感想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也在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条溪流,每一条小河,在关注着家乡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让我们带着对家乡水的关爱,去调查、研究,去了解家乡的水环境吧!
六、课外拓展活动
调查家庭厕所、厨房、洗衣机等生活污水的去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舞水河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变化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产生了太多的疑问:我们家乡的水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去想办法走近家乡水,去调查、去研究。
二、关注家乡水
1.教师:同学们最想了解关于家乡水环境的哪些问题?可以将自己关注的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关于家乡水的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呢?
3.学生交流:
可以到河边观察,可以去找长辈了解家乡河流的过去,可以查阅有关水污染的资料,等等。
三、我们的考察计划
1.指导学生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结组,小组讨论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2.交流汇报各组的考察内容和方法。
(1)有的小组去访问环保局的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河水污染的数据。
(2)有的小组去实地考察,拍摄一些照片。
(3)有的小组去寻找污染源。
(4)有的小组去参观污水处理厂,把有关照片带回来。
3.指导制定考察计划。
(1)教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非常好,但是要使我们的考察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要在考察前制定好考察计划。
(2)课件呈现考察计划范例。看看制定计划应考虑哪几方面。
①确定考察内容。小组要先商量考察的内容,这是制定考察计划的关键。
②做好考察的准备工作:本小组考察的项目、地点,要准备的考察工具,考察的方法及考察的步骤,拟订水环境调查表,等等。
4.选出小组长,小组商量制定考察计划。
5.学生交流、讨论、评价小组考察计划。教师可从中选出几份完整的计划供学生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考察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考察注意事项
1.教师:为了让我们的考察能顺利进行,在考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
(1)小组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要做好记录。
(2)考察时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去。
(3)在访问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课后拓展活动
出一期主题为“水——生命之源”的黑板报。
水教案 篇7
师:你们喜欢《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吗?(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原因是这只乌鸦聪明能干,面对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郑原安:
“不喜欢!”(我愣了一下,问他,为什么呢?)“这只乌鸦不爱清洁,本来是一瓶很干净的水,他却把脏石头放进去,把水弄脏了,这么脏的水喝了会生病的。”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看来你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让这变脏的水再变干净吗?“
林建华:有,过一会儿泥沙会沉到水底去,泥沙上面的水就干净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我们刚才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去的时候,我看见水变脏了,现在石子上面的水又变干净了”。
师:噢,你观察的`真仔细。可乌鸦为什么不过一会儿等水干净了再喝呢?
黄雯赢:“这只乌鸦到处找水喝,说明它已经很渴了,他不想再等了。”郑原安反驳说:“乌鸦喝了脏水生病怎么办?”
黄雯赢说:“动物喝脏水是不会生病的,我经常看到我家的鸡喝脏水,可它从来不生病。我还看见我家的鸡吃泥沙呢!”
许多同学一起说:“是呀,我们也看见过鸡吃小石了呢!它们为什么要吃小石子呢?”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只要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这样的科学现象很多,有些前人已经找到了答案,有些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发现。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看课外书,做一个的有知识有本领的人。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7-19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30
水是宝教案09-16
《水的秘密》教案12-07
《认识水》教案12-17
水教案模板11-14
“奇妙的水”教案12-15
水世界教案07-25
水小学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