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8 08:00: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一、课文介绍

  《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课文集中笔墨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开篇,整体介绍了庐山的景色到底秀丽在哪里。点出“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飘飘悠悠的感觉。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庐山云雾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给我们充分说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词语的意思。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了庐山的云雾整体给作者的印象是“云遮雾罩”让人“流连忘返”。

  二、教学设计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孩子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庐山的美景。因此,开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庐山的美景,然后引申到庐山云雾的学习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首先我主要抓住了庐山“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句,抓住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说明庐山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比如:“云雾笼罩山头时,像绒帽;缠绕山腰时,像玉带??;刚刚、转眼间、明明、??”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仿写练习和词语积累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这两自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我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集体朗读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最后,通过欣赏庐山云雾变化多端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和祖国河山的秀丽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三、自我评价

  在此次的教学设计中,令我满意的是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消除了紧张的情绪,课上的比较流畅,与学生配合的也比较好。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令不清晰;段落的学习中过渡的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口语化语言比较多等等。因此,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充分说明我离一名好老师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这无疑给了我继续虚心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一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课标,争取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2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对文章的解读,感知语言文字和渗透写法,我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开头用古诗文《望庐山瀑布》导入课题,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庐山云雾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庐山云雾的美,然后在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时,在教学中,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齐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让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另外在使用PPT时,我将我在课堂上所提问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展示了出来,放大了PPT作为一个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将教师的主导性有所忽略,虽然问题是我提出来的,但不应该在PPT上将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展示出来,应该展示出教师的要求和文本段落,通过教师的语言提问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众多的讲课模式中,要选择相对灵活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在对问题的提出时,要有指向明确的目标,不要询问学生无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在此次教学中,在重文本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理解、积累、运用字词句,通过对感情的把握,让学生升华感情、陶冶情操。同时也要超越文本,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不同层次得到发展,有所收获。最后语文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把握文本的同时也应给孩子培养多种审美能力,我更应该不断督促自身,在日后的教学中多思考、勤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3

  这几天,心里一直想着周一被听到的那节语文课,每每想到,总是觉得无名的失落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幸运。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享受那节课的教学,孩子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些许的幸运是,得到了老师的帮助,让我真正懂得了,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该是一种让人很向往的心境吧!

  《庐山的云雾》,听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备课的时候,产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则,如果尽情的让孩子去看图去欣赏去达到那种美的意境,

  那课堂上的气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赏去感受那种美,是否学不到语文知识?想来想去,还是将两者结合,于是乎,也做了课件,图文并茂,这样,孩子该算是能体会到美的同时,也能学到本课要达到的语文目标吧!并且在备课的时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语言在里面,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美!可是,在上课的时候,自己根本没有进入到那种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语文知识培养,把本来很美的文章上的一点不美了,连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学生达到那美的意境呢?

  课后,反思着的同时听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师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她首先让自己说说,如果再上这样一节同样的课,现在又会怎么去上?当时说了许多,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许多的不尽人意。自己的一番话说完,汪老师开始了她的点评: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课文,淡化知识教学,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美。在让孩子体会美的课文内容时,可以通过老师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语言和图片去绘声绘色的描述,这样孩子同样可以感受到美。当然,汪老师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但是,从她的点评中,我切身体会到,感受美,是这课的关键所在。从各方面去感悟课文内容,想尽方法去让孩子体会到美。曾经自己好像写过关于教师带着怎么样的情绪上课会影响到孩子情绪的反思,今天同样要进行反思,如果当时自己带着一种美的心境去上课,也许课堂上的孩子会享受到美;如果当时自己享受着教学的快乐,也许孩子也会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如果的如果……那一节课,已经结束了,可反思没有结束,恰恰是另一个阶段反思的开始,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去享受着课堂上的学习,包括课堂外的学习?!教师享受教学的同时孩子享受学习,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种课堂氛围,努力着!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4

  周二全校老师听了我讲的《庐山的云雾》一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神奇。如果有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向学生展示庐山云雾的美,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自己的简笔画能拿得出手,讲到什么姿态时,及时的画在黑板上,效果也会很好。但这两种情况都不行。我只好选择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

  这篇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用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让同桌一起根据学习提纲(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2、作者围绕中心句作了哪些介绍?3、这段是什么结构?4、把这一段分成两层。)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明白该段的总分结构之后,再自学第三自然段。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总分结构的`特点。

  整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由于我本人的语言缺乏感染力,整节课都是老和尚的帽子————平铺塌,没有起伏跌宕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回答问题的老是那几个。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吸取教训,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习,力争能给学生一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5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本课第二段的'教学中,我发现要想 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了“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了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6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的说像一尊女神。课件画面的展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在感性的画面、音乐声的刺激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油然而发,喜爱之情全部融入朗读之中。另外,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文的图片,让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师: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云雾。它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学生自读第二小节,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

  生:(边读课文边画。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的不同,所展现的云雾也有所不同。)

  师:(教师巡视,同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云雾的一种姿态。)

  (黑板上的学生和下面的同学都在绘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呀?(教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好像一条条的玉带,系在了山腰间。

  生2: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这些山顶上的`云雾好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顶白色的小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同学们,他们画的好吗?

  生1:他们画得都很好,看着他们的画,我仿佛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三位同学都露出了笑脸。)

  生2:老师,我觉得半山腰的云雾还要再画上面一些,那样就更准确了。

  (老师点头同意,并请那位同学上来修改。)

  生3:老师,书中还写了两种云雾的姿态,他们没有画出来。

  师:你读书真仔细,老师就请你来画。

  生:上黑板快速的绘画。(这位同学的绘画水平较好。)

  师:请你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不至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生:(学生积极举手)

  师:选了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动手画。

  师生共同点评所画的内容,想象合理就行。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7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本文中曾现了几个教学亮点: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不够丰富、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8

  《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向学生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云雾“瞬息万变”的这一特点呢?教学中,我抓住“瞬息万变”一词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瞬息万变”这个词的?

  生:是说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师:是的,“瞬息”是说变化快,“万变”是说变化多。那课文写了哪些变化呢?

  生:一缕轻烟变成了九天银河,一匹白马变成了一座冰山。

  师:是的,文章提到了4种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着读后半句,要读出变化之快。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转眼间”,多快啊,这几个字要读得快一些。再来试试。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快速地接):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很好,这样读能让我们体会到庐山云雾变化之快。下面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学生对读,气氛很热烈)

  师:同学们用朗读的形式表现了云雾的“瞬息万变”。这一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你们知道省去的是什么吗?

  (生纷纷举手)

  师:这样,我们来试着加上。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正在奔跑的老虎——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四处张望的小老鼠。

  (生笑)

  师: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辆威风凛凛的大坦克——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架小巧的玩具飞机。

  师:明明是一顶巨大的绒帽——

  生: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就变成了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对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有不一样的了解了吧?我们再来读这一自然段,一起走近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生又一次投入地齐读课文)

  对于词语教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词语对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实际的词语教学时,常常无法将词语真正融入学生心灵。我们经常看到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解词的课堂教学场景。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虽然下了很大工夫,可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甚至越听越糊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也就是说,词语只有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拥有鲜活的生命。

  “瞬息万变”这个词非常容易理解,学生也能大致说出它的意思,但仅仅停留在这种浅层次的理解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对词语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在这则片段中,我以师生对读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朗读中形象地感受到云雾的变化之快,又结合对省略号的想象拓展,感受云雾的变化之多,把学生思维的练习、语言的实践与词语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感性,让学生一步步领悟“瞬息万变”的内涵,进而鲜明而深刻地感悟出庐山云雾的特点。这样的词语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让课堂学习充满情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朗读、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9

  近日,我上了《庐山的云雾》这一课,全班师生收获颇多。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我用课件呈现多幅庐山云雾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的感受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马上来到这里,感受你的瞬息万变。”

  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亲自站在大天池畔,伴着夕阳,欣赏绚丽多彩的云海。”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下你壮观美丽的身影。”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0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1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作者借景抒情,全文的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运用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体学生对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二、读说结合,感悟云雾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理解来展开教学。学生们理解了“瞬息万变”就是指云雾变化快而且多,然后到文中去找表示云雾变化快的字词,从字词中理解快,并重点理解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对于体现庐山云雾变化之多,作者又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比喻只有四种,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不仅仅只有这些变换,还有更多更多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用“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的句式来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朗读水平,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而美。

  实践证明,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想象,促使学生萌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广阔的时空中个性得到了张扬。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2

  课文的2、3自然段是中年级非常典型的总分结构段落,形象的比喻、大胆的想象更是这两段语言的鲜明特点。

  教学第3自然段中“笼罩山头”“缠绕半山”的云雾时,让学生在我的简笔画上添上云雾,孩子们一读就形象地画了出来,“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的轻柔之美跃然眼前;而教学“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云雾时,让孩子们看文中插图,那“茫茫大海”“巨大天幕”的磅礴气势令人震撼。在孩子们形象感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入情朗读,并引导他们关注标点——为什么要两处用上句号和分号?孩子们再次品读课文,明白一类姿态的云雾结束处用句号,并列的一类云雾用分号,引导孩子们精细地关注了文章的表达。

  教学第4自然段的“云雾瞬息万变”时,还是从形象入手——云雾是怎么变的'?

  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先让孩子们朗读这些词组,感悟想象云雾的轻盈及壮观,然后抓住关键词“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感受云雾的变化之快!

  在上述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语言的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努力做到让课文成为孩子们学习语言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好多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云雾变化的快,在省略号上大做读写结合的文章,让孩子们想象还有哪些形态变化的云雾。我觉得这样做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在教学时,保留了文本的留白,反复让孩子们朗读作者写出的两种变化,让孩子们讨论:作者为何只写这两种变化?通过这样教师的不为,让学生自己品味到文本语言的精妙——作者有意不写,把云雾变化的多、快都融进了简单朴素的表达里。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3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很容易并且乐于学习新知识,具备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够丰富。

  在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认识课文生字,熟悉课文内容,本课学习中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庐山云雾的美。

  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3、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重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过程和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2、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出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写法指导: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法。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4

  《庐山的云雾》是我初次面向全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我对这次公开课非常重视,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听了全国的优质课,借鉴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是上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分析反思。

  一、我的课堂教学借鉴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是我忽略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问题较难,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学习内容太多。《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重点是

  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虽然也对这两段进行了重点讲解,但也讲解了一、四自然段,这使得我要讲的内容太多。

  三、教学内容多,学生无法一下都吸收接受,同时为了能上完课,缩短了师生互动的时间,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我讲授的时间过长。

  四、问题设置太碎,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五、教学最后的微课展示,时机把握的不好,如果放在第二段讲完后放就更好。另外微课的内容程度有些深,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不易理解。教学过后,我深刻反思了,相信在以后的讲课中我能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讲出更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让读者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教学时,吸取了前面2课的经验,我找了份庐山云雾的课件,然学生观看,利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感到自己就好像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我觉得对于这类写景的文章,给予学生视觉冲击还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本课二、三自然段总分句式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圈圈画画,划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又划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同时让学生学会阅读短文的方法。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云雾变化的快,我让学生把这些能体现云雾变化快的词换成“一会儿”,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书上的词更恰当,对“瞬息万变”理解得更到位了!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8-05

《庐山云雾》教案06-29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09-01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03-07

庐山小学作文09-22

庐山之旅小学作文07-14

陀螺教学反思09-24

《翠鸟》教学反思09-25

音乐教学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