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

时间:2024-09-06 07:39:1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

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1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来,我校初中部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一年来,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尽管学校的经费紧张,学校都能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概往的支持。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交两篇论文,两篇教学反思,和两篇说课稿。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只要有:

  1、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一年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

  2、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也是每人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在教师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3、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

  充分利用海南教研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人教网、园丁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

  四、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在学校的组织下,尝试全面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努力创建全新的“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等等。

  1、从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从几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第一就是教师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次就是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学得一些创新方法,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课程标准“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新要求;再次就是要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实现社会—课堂—社会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和研究,在教学中,努力从新的教育理念、和“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的全新教学格局,使课堂成了真正开放的、鲜活的、发展的、互动的课堂。

  2、开展情景教学,发动质疑问难,形成“互动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在教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老师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大力鼓动学生质疑问难,使课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语文课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掘生活中的语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课文,并从生活中和课文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沿着学生的发现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形成生成教学。

  数学课从生活开始,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以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把数理逻辑的繁琐讲解变成有趣的课题讨论和实验,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英语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突出了语言情景的设置和语言的交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自由交谈,使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身边的生活现象、身边的工农业生产为切点,创设情景教学,实现理化—生活—理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争论问题,学生思维在探讨中得到发展,知识体系在探讨中逐渐建构,交流与合作意识在探讨中不断增强,不但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意识,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为了促进教科研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加强了评价督导,以促进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我校教导处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把三维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掌握和实施,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反对教师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研组的活动和校本教研,改变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使我校教育教学在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推动下,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1、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

  2、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回顾一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更大的突破。

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教科研工作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将教研、科研、校本培训融为一体,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根据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按照“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课题研究及实施新课程,以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益为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的原则,我们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途径,踏实有效地开展了科研和各项课题的研究活动,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提升了我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教育质量。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1)教研是科研的基础,本学期,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活动:(1)评优课,(2)说课,(3)教学设计,(4)教学经验交流。

  2)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二、科研活动。

  1)制定学校的科研计划,并开展校内科研活动。

  2)推荐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3)做好“十一五”课题的开题工作,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让教育科研紧贴地面行走,努力做好小课题研究的工作,完成了课题的申报工作。

  4)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本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完每一节课都要及时的思考,把本节课情况做一个总结。及时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环节进行反复推敲。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时记录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思考解决方法。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充分让教科研活动能够有效地辅助我们的教学,同时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成果展示

  1、教师中有多篇文章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2、本学期共上交市级、区级参赛论文32篇,获奖24篇。获奖率75%

  3、批准三项区级“十一五”课题

  题目分别为: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精心设计教学预设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教研室深入不够,特别是对一部分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一部分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没有长远规划,无针对性,从而不利于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3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随着日历上最后一页被彻底翻过去了,_年裹挟着无穷的希冀已然到来了,站在年头岁尾的分水岭上,回首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心头沉甸甸的,既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欣喜,又有怅然若失的惆怅。

  经历了假期长途往返的奔波,开学环境变化的不适和角色转换的痛楚,忙碌的双脚踩着悠悠岁月,在摸爬滚打中披荆斩棘,虽然茫然又忙碌,但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一学期以来,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班级管理为抓手,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地规范、探索、提升课堂教学。

  一、加强理论学习,完善教学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课堂的生命在效率。如何提升课堂效率,靠的是学习雄厚的教育理论,靠的是博采众家之长。为此,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大量涉猎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诸如《陶行知教育文集》,于漪的《岁月如歌》,《36号教室的奇迹》,《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等,常年订阅《初中语文教学通讯》。点点滴滴的积累,养成了自己做事踏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不仅提高了业务理论水平,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钻研教材教法,优化课堂结构。

  教无定法,这法那法不研究教材就没法。所以,每课必小心翼翼走进教材,仔细挖掘,力求做到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备学生。反复探求哪些是学生的已知区域,哪些是学生的未知区域,哪些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哪些是学生深入理解的,以哪种方式呈现更受学生欢迎,哪种剖析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凡此种种,反反复复。直至深入浅出,才轻松走出。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经历了教材、教法、学情、考情的由迥异不同到逐渐适应的蜕变,但在很短时间里,还是迅速接受并适应了,在中途更换为班主任、接任语文教师的情况下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赞誉。

  三、勤于总结,精于反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后进生的转化、学生的德育管理等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之后进行认真的反思。为此每天都写教学、管理日记,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抓住每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鉴借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探讨有争议的课堂模式……一学期下来,连外带内听课量达48节次。“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每一节课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赞可叹之地。边讲课边总结反思,边听课边反思总结,感觉收益多多,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语文教师,别让你的课堂缺失朗朗的书声》等十几篇豆腐块文章自我鞭策。

  四、团结全组,形成合力。

  备课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的拳头组织,是落实教育教学的最基层单位,作为备课组长,在学校发展中心和教研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主持召开日常的备课组教研活动、制定并统筹教学进度、组织学科命题、复习和考试工作等。不怕苦不怕累,以极强的主人翁意识挑起责任和使命的重担。团结并带领全组,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纲,以优质的教学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家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望来路,感慨颇深,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教师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教师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12-09

教科研工作总结11-14

教科研工作总结范文10-11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05-20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11-24

教科研工作总结13篇03-08

关于教科研工作计划03-23

教师工作总结01-07

教师的工作总结03-24

教师工作总结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