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4 13:58: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根据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进行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两项:

  一是学会从地图与图表获取信息,

  二是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单元综合探究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还引领学生挖掘本土教材,分析客家文化。

  我所面对的学情是: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探究活动具有可行的基础。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过分依赖他人,责任意识淡薄,影响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因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案。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行为。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

  1.知识目标:掌握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区域的差异性及区域间的交流与互补,理解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共进、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在学法上,我采取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

  本课采取的教法主要有五种: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欣赏点评法、实例调查法、教育美育法。

  下面,我侧重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

  因为本课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课,所以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宜详细而具体。总的准备有2个,其中学生的准备按互补原则又具体分为三个小组:摄影组、地理组、经济组。每组各有主题、任务、成果展示和评价四个目标。每个小组再进行具体分工。

  摄影组:网上查找深圳、郑州、西安和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观图片及风土人情图片,下分设4个小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主持组。

  地理组:负责分析所经地区地形与气候的特点及南北与东西的差异,下分设地形组、气候组、南北组、东西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地形组:负责的问题有:

  我国地形区有哪些?2.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气候组:负责的问题有: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秦岭—淮河有哪些地理意义?

  南北组与东西组:

  1.本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2.分析差异的原因。

  展览组:

  1.负责评选所有图片,选取精华打印,张贴。

  2.负责本小组的成果展示与讲解。

  经济组:负责查找我国在协调区域发展上的政策措施及成就。下分设政策组、工程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既可以在学校电脑室,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老师通过qq群随时指导。在每组特意设一个展览组,对优秀作品进行及时鼓励与宣传,活动结束后对小组与个人又进行及时评价,这样就极大调动起了小组与个人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保障了活动的有效进行。

  导入新课时,我选取了本土文化深圳的客家遗址──鹤湖新居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1.深圳有着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吸引着远方游客,你能说出她的芳名和方位吗?

  2.客家人来自哪里?他们的故乡和深圳在地理环境上存在哪些差异?

  意图:联系本土实例,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能迅速进入主题。

  下面是学生的成果展示与师生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图片欣赏——感受美

  操作:在摄影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图片欣赏过程中,展开学生活动一分钟演讲比赛:七嘴八舌话感受。

  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第二环节:探究根源──鉴赏美

  操作:地理组的同学成果展示后,引导学生进行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

  意图:通过现象探究根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

  探究一:找原因

  操作:个人抢答赛

  1.我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两个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地形与气候图。

  2.概括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气候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

  3.我国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图中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影响因素。

  意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明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探究二:找差异

  操作:

  情景一:南北差异

  分析我国南北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让学生展开填写表格比赛。

  学生:填写表格比速度。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情景二:东西有别

  学生:展开小组竞赛活动──找差异,小组成员由前往后说差异,比速度比流利。然后迅速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意图:通过个人与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三:找联系

  操作:我国的地形和气候与对我国的区域差异有什么影响?开展画简图比赛。

  学生:动脑思考画简图。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优秀作品表扬。

  意图:学生通过画图,能加深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前者影响着后者,一目了然。

  探究四:找优势

  操作:小组PK──东西部资源大比拼。

  学生:全班分成两大组代表东西部,找本区域资源优势,对方劣势。

  小结: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意图:通过擂台赛制造高潮,让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点,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探究五:找对策

  操作: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意图:在学生探讨中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交流互补——创造美

  针对区域差异,怎样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智慧的创造与探索,从而体现了美育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去创造美。

  操作:在成果展示中进行探究六——找问题。

  小结: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问题进行集锦、解答。

  意图:通过新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创新火花,轻松突破难点。

  第四环节:和谐共进──追求美

  操作:由于时间关系,对南北文化的交融——客家文化的探究,作为知识拓展,放在课后。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家乡,借鉴客家精神,培养学生一种追求美的情怀,团结奋斗,和谐共进,为推进和谐深圳、和谐社会而努力!

  最后,让学生完成评价表格,评选各种奖项,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小结:整个教学过程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成果展示为主线,以知识点拨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以问题驱动,层层递进,通过小组竞赛找原因、找差异、找联系、找优势、找对策活动的开展,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并达到课堂以外的延伸。不仅引领学生开发了本土教材,而且把美育的四个阶段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与知识探究进行了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共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画感觉》,感觉看不见,却可以体验,不同的感觉可以用鲜艳或灰暗的色彩,轻盈或沉重的点,松弛或强劲的线,整齐或怪异的形来表达.在这里就《画感觉》一课分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个版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画感觉》是2年级第3册第14课,本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低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课件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认识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领域:能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大胆作画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画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范画等。

  学具准备:颜料、毛笔、油画棒、牙刷等。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自然、语文、音乐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通过玩、唱、看、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画而且能画得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快乐之旅

  1.先和孩子们一起玩“画鼻子”, 游戏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能画得如此准确?玩得很开心吧?你怎样把这种开心的心情告诉给别人呢?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各种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两幅作品,说说看他们是如何表现各自心情的。学生开始从触觉、视觉等多方面初步体验“感觉”一词,作品欣赏使感觉由抽象表现转为具象表达。)

  2.初步了解这种表现形式后,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游戏时的轻松心情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吧! 把口袋里装满喜欢的色彩和线条,开始出发!(学生铺好纸张,备好毛笔,油画棒等准备即兴发挥)

  3.我们穿过了公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一片草地上,(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如手势引导低年级学生充分想象)小脚丫踩在小草上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会说痒痒的、刺刺的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突然电闪雷鸣,(声效)雨点打湿了衣服(好冷),怎么办?让我们请来光芒四射的太阳吧,(师生齐喊)雨过天晴,太阳露出了笑脸,花儿也散发出甜甜的清香。(虽然是涂鸦,作品还是在学生们的想象中新鲜出炉)

  4.这次的快乐之旅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啊?(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对线条、色彩的不同感受。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快乐;因为我开心,所以我用了粉蓝色、嫩绿色,因为我兴奋,所以我用了红、橙、黄等等色彩。这些作品及作品解读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单纯可爱质朴的心田。快乐之旅开启了想象的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点、线、面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到了揭示课题的时候了: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但我们依然可以把它画出来(板书:画感觉)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旅游之后让我们放松一下,来听一首爱的主题歌(师生合拍共唱)。在这充满爱的世界里,爱会是什么颜色?有的说:爱是红色的,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我们会骄傲地大声呐喊:“祖国我爱你!”。爱是白色的,因为新娘穿着圣洁的婚纱。爱是黑色的,那是大地母亲的颜色。爱是绿色的,大树和小草都显得那么可爱。爱是蓝色的,当夜幕降临,母亲亲吻孩子的额头,轻轻地道声晚安:“我的宝贝!”,我说,爱是五彩的,就像好吃的波板糖,甜甜蜜蜜。没有声音的爱又是如何表达?在学生思考交流的时候,老师走到座位前轻轻拥抱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感的交流瞬间得到升华,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表达爱的感觉:这不是牙刷吗?原来废弃的牙刷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呢,吹画好玩又漂亮,揿手印的吹泡泡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

  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喜怒哀乐,冷热酸甜,人类正是拥有了这些感觉,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操作练习)

  多次的体验和感受交流使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三、多维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把自己的画给好朋友或周围的同学看,自己说说较精彩的地方,再请看的同学谈谈对画的感觉。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作者对自己的感觉各种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点,线,形元素组成的画给观者的感觉,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你的画别有特色”、“我看到你的画从心底里感到了甜丝丝”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总结拓展:感觉不但能画出来还能表现得很美、很有艺术感,瞧这些大师们的作品精彩之作。(图片欣赏)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热爱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感受,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你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吗?

  课外拓展让学生积极地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两次作业的设计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优美的诗句也在告诉我们,感觉无所不在。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学习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2、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由《三国演义》主题曲,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设计话题引出叹世、怀古是散曲流行的题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怀古的名篇。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

  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

  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 峦(luán) 踌(chóu ) 蹰(chú ) 阙(què) 兴(xīng)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文言的习惯。(具体操作: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教师点拨总结后,课件出示译文:

  华山的山峰像赶集一样汇集一方,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峻.抬头望西都长安,心头感慨万千.我从秦汉故都旁经过,看到成千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泥土,不禁感伤无限.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二、四边互动

  课件出示:

  我朗读、我发现、我感悟、我赏析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笔圈出你最喜欢句子?并说出理由。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请谈谈你的感受。

  (设问意图: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新课改的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学生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是写景很有特色,我很喜欢。

  学生2:我觉得“聚、怒”字应重读, 它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气势。

  师:“峰峦如聚”是以动写静,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 “聚”字表现了山峰的众多与动感。“波涛如怒”句,以“怒”来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它倾注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所以要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诗歌赏析,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3:“望西都,意踌蹰。”我很喜欢,它可以让我想象出作者此时神态和心情。

  学生4:我觉得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痛心的感觉。

  师:踌蹰的本义是犹豫不决的样子这里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的样子。作者面对西都长安,今非昔比,心情非常沉重。

  学生5: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都荡然无存了,曾经是何等的奢华,何等的昌盛,现在只是一堆堆黄山,突现作者眼前。读到这,我也非常伤心。

  学生6:从这句诗中,我仿佛看到了战乱中阿房宫那烧了四十天的熊熊大火。

  师:这诗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流露出一种昔盛今衰之感。

  学生7: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味最浓,从这句中,我好象看到关中逃难的饥民,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奔走着。

  师:翻开历史的画卷,朝代的兴衰造成的最终结果是百姓的苦难。(出示课件)一想到这个事实,诗人的情感充满了悲愤,充满着对老百姓的同情。

  三、拓展深化积累

  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

  (学生先搜集,再出示课件)

  附: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⑤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这些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体现了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请同学齐声朗读,感受诗人们这片赤诚之心。

  总结

  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朗读实践

  1.学生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三个部分的语调、语速变化。

  明确: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着笔,意境开阔,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要表达“踌蹰”“伤心”情绪,语调沉郁,语速稍缓;议论部分是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应读出悲愤难当的语气。

  2学生个别表演朗读。(课件出示一组画面)

  3.播放《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新唱,让学生想象诗人那种沉痛、愤慨之情。

  4、当堂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文档的修改(一)文字的插入与删除》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制五年级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排版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Word排版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重点是利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修饰文档,体现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其中一种操作方法,一半的学生能掌握多种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

  难点:学会在实例当中运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

  四、教法阐述

  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

  任务驱动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巩固知识,发挥动手能力,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小组讨论法: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学习,解决在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在探究中找到乐趣。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两个学习任务:

  任务1:三个分别需在首、尾、中、插入词的句子及一个需删除词且插入另一个词的句子。

  任务2:四个分别需在首、尾、中删除词的句子。两个需删除词且需插入新词的句子。

  任务3:一个需把词与词的位置相互调换的句子

  七、教学流程

  (一)将课堂中学生所用到的两个任务传送到学生机上。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分钟)

  1.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段话。

  让学生去观察这段话,有什么发现。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一个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一个缺憾,引导学生发挥观察能力、运用语文所学知识引出课题1——插入文字。

  (三)新课授知

  a、插入文字

  1. 教师演示插入文字的操作方法。(3分钟)

  2. 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并操作练习任务1。(教师巡视并进行辅导)(10分钟)

  3. 总结任务1,提炼特点,引出课题2(1分钟)。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句子插入文字,并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在句子中插入文字的运用,在任务1在最后一个例子引出说明课题2——删除文字。

  b、删除文字

  1. 教师演示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3分钟)

  2. 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操作练习任务2,并带着是否可以有其他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完成任务2。(教师巡视并进行辅导)(10分钟)

  3. 收集学生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并独个演示操作(2分钟)

  4. 让学生用不同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重新做一次任务2,并讨论哪一种删除方法去方便。(5分钟上)

  5. 完成任务3(2分钟)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句子中删除多余的文字,并学会多种删除操作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在句子中删除文字的运用,在任务3引出下一课时的课题——剪切与复制

  (三)归纳总结、结束课程(2分钟)

  (1)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 展示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 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2、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自己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主导的指思想。

  4、 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渔童》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学”为主题。几篇课文篇幅虽长,但都情节曲折生动,情感丰富动人,都会给学生幼小心灵中烙下真善美的印记。《渔童》作为本单元开篇主体课文,结合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它承载着速读,想象,旁注,复述,续说等任务。为落实单元知识目标,在教学《渔童》一课时,我把同类文章整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探讨,达到巩固单元训练重点,获得写法知识的目的。如何在教学中整合处理这些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读中想像,用旁注表达体会,在复述中内化情节,在续说中深化理解。

  教学目标:

  1、 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续 编故事。

  2、 通过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用正确的善恶观评价故事中的人物,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

  续编故事。

  二、说教法

  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读中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让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质疑问题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悟,把对词语的理解内化。把文本知识内化,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在感悟中读。在读中放飞个性,使他们充分、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在多元评价的氛围中交流、思索、提升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提问激趣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如: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

  2、这一单元的民间文学你都读了哪些故事?

  3、能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吗?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给下面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速读浏览,我采用速读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体会大意。让学生善于从段落的关键句子中把握整体意思。要在最短时间内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把故事的梗概说清楚。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

  3问题质疑,深入领悟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老渔翁的命运是怎样的?读了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为什么能把渔童的天真活泼顽皮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作者运用排比句式有什么好处?文中的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课文多次用到了分号,能不能用逗号或句号代替?体会分号与逗号句号在用法上的区别。你能用分号也说一段话吗?

  4复述课文 创造性加工

  小组内—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通过复述 锻炼口语表达 加深理解

  5、续说故事

  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把故事继续想象下去,续说渔童和老渔翁走出衙门以后的事。 通过学生的续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写作水平

  6、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民间故事,知道民间故事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外,还有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集合九篇

2.【精选】说课稿集合9篇

3.精选说课稿集合8篇

4.精选说课稿集合9篇

5.精选说课稿集合八篇

6.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7.【精选】说课稿集合10篇

8.精选说课稿集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