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时间:2025-11-09 11:30:3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照相馆》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内容简介

  在《南京照相馆》的故事里,1937 年 12 月,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日军的铁蹄下沦陷,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彼时“吉祥照相馆” 成为了一群普通百姓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避难所。邮差阿昌(刘昊然饰)因机缘巧合,冒充照相馆学徒,在日军翻译王广海(王传君饰)的胁迫下,开始冲洗日军摄影师送来的底片。

  原本只期望能在乱世中苟活的众人,却在冲洗过程中,意外冲印出了记录日军屠城暴行的罪证照片。这些照片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让他们看到了日军的残暴与罪恶。白天,阿昌与演员林毓秀(高叶饰)假扮夫妻,巧妙地迷惑日军,在危险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周旋;夜晚,阿昌则向藏身于暗处的照相馆老板老金(王骁饰)刻苦学习冲印技艺,他们深知,这些照片是揭露日军罪行的关键,必须想尽办法将其运送出去,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日军妄图掩盖大屠杀的真相,对南京城进行了严密的管控。但随着一张张照片的显影,底片上那些惨绝人寰的暴行愈发清晰,这不仅让日军的罪恶无所遁形,更点燃了照相馆中众人保存证据、传递真相的坚定决心。他们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凭借着勇气与智慧,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罪证保卫战”,在至暗时刻,为民族的记忆留存下了不容篡改的铁证 。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历史,让身为初中生的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影片以一家小小的南京照相馆为切入点,视角独特。南京沦陷后,照相馆意外成为临时庇护所,邮差阿昌、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一群平凡人在此相聚。他们原本只想在乱世中求生,却因冲洗出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而被卷入了一场关乎正义与真相的生死较量。

  电影中,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发指。他们一方面用相机记录血腥屠杀,另一方面又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妄图掩盖罪行。而照相馆里的普通人却在绝境中逐渐觉醒,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人性光辉。阿昌从最初的胆小怯懦,到拼死守护底片;林毓秀一个柔弱女子,也能与阿昌默契配合,在日军眼皮底下勇敢周旋;老金一家沉稳坚毅,为守护真相出谋划策。他们的转变,让我看到了良知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老金拉动照相背景布,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等画面一一闪过,大家一起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即便身处至暗时刻,这份情怀也从未熄灭。

  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悲剧。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无数同胞遭受的苦难。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因为这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初中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