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5-08-28 10:13: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地理中国》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观后感1

  今年暑假,x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看《地理中国》。一开始认为老师布置看的东西都没什么好看的,只是与学习关于而已。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看了一次。不过,事实并不如此。它并不像我想得那死板而很有趣。一次便让我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在科考队员的带领下,我领略了神秘的幻彩奇湖;欣赏了美丽的沙漠的绿洲;了解了奇幻的湖底森林;神游了神奇的天神南北,一处处胜景都让我难以忘怀,这不只是地理的解说,它更是一本百科全书,有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最令我难忘的是《地理中国——武陵源之“幽潭魅影”》了,它一共分为两集。其实,所谓的“幽潭魅影”,就是指生活在溶洞中的大鲵——娃娃鱼,又名人鱼、孩儿鱼、狗鱼、啼鱼、腊狗等,它和恐龙同时繁盛于3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盘纪时期,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是世界级濒危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上集中,我跟随着科考队员,了解了王国兴的大鲵养殖基地,王国兴被尊称为“中国娃娃鱼之父”。他进行了人工养殖,目前数量已经达到了400多条。科考队员对养殖基地进行了检查,包含水中矿物质含量、温度、光照。随后,科考队员对泉河进行了科学考察,这可是大鲵野外生存基地。在下集中,王国兴突然告诉记者,说珍藏有一条完整的长达3.5米的娃娃鱼化石,科考队员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么长的娃娃鱼。他们走进大鲵生物科技馆,想要探求问题的真相。在这里,他们了解了无脊椎两栖动物的知识,并查到大鲵和蝾螈中的其它动物生活习性及骨骼化石的区别。蝾螈类的动物,骨骼并不是完全相接,可是,王国兴的这尊化石骨骼是相连接的,而且,颧骨有细微的不同,因此判定,这并不是娃娃鱼的化石。在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在大鲵生物馆里,还听见了导游介绍说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和娃娃相似,而并不是因为娃娃鱼长得像娃娃而得名的。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引起了科考队员的疑问,这真的是娃娃鱼的`叫声吗?它和婴儿的叫声区别?通过娃娃鱼叫声和婴儿哭声的频谱图对比,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两者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看似柔弱,行动迟缓,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动物,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异,是什么使大鲵不受伤害?是什么使大鲵停滞变异的呢?科学家又对此展开了系列的调查,在保证大鲵不受伤害的情况下,科学家找到了一块塑料当武器,戳了几下大鲵的背,发现大鲵背上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粘液,来导致袭击者行动变慢!大鲵的保护色与它生活的环境色融为一体,也为大鲵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经过第第四世纪冰川时,因为大鲵的新陈代谢十分慢,可以两到三年不进食,这也对大鲵的生存非常有利!

  看完这集后,我感触很深,大鲵这种和恐龙同时代的繁盛的动物,能延续至今,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随着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对大鲵的伤害,导致大鲵数量锐减,被列为濒危动物。多么希望世间的人能有意识地环保一些,节约一些,为这些珍稀的动物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生存环境!

  我对科考队员的求真意识与求真精神也十分钦佩!对他们那种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的做法非常欣赏,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已科考为证据的实事求是。特别是在科考的途中,还差点发生意外,我们要向科考人员学习。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努力一点就可以让世界跟美好!

《地理中国》观后感2

  今天的地质科学考察,来到一个神秘莫测的峡谷——贵州赤水。传说这里没有不在下雨的时候,这引起了地质专家邱小平教授的好奇,他带领科学考察队,准备到那里一探究竟。

  来到峡谷底部,一股强烈的气流出现,科考队艰难前进,几十分钟后,一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赫然出现在科考队的眼前。它的高度是78米,宽约80米,经过计算,这个瀑布的水流量为6m?/s,为何如此大?

  来到上游,科考队却发现这里的水量连1m?/s都不到,就在科考队绝望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了那股强烈的气流的秘密:气流随瀑布的水下降,遭到了对面岩壁的阻碍,只能上升。而科考队是与气流相反的方向前进,于是,他们就感觉到了气流。

  随着秘密不断被发现,谜团满满被科考队与邱教授解开:气流上升后温度骤降,所以凝成水滴落下,造成终年降雨的现象,而瀑布下方有一个岩石断层,说明亿万年前两块演示相互挤压,导致其中一块断裂,雨水汇集在断层里,为瀑布提供了如此大的水量。

  赤水还有一条神奇的瀑布,叫神女瀑布。但这条瀑布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它呈现“S”状,并且以标准的.45度角流水。这又一次吸引了邱教授,他带领科考队从赤水大瀑布所在的十丈洞来到神女瀑布所在的白龙潭。从下面看,45度角变成了90度角,邱教授认为,只有到瀑布拐弯最急的地方,到湍急的水流中间,才可以解开谜题。

  在当地消防官兵的帮助下,邱教授艰难地踩着长满苔藓的岩石,来到瀑布中央,邱教授终于发现了秘密:这不是瀑布,而是瀑布群,在水底下隐藏着无数个小瀑布,这些瀑布连在一起,有些稍稍偏斜,于是,造成了“S”形。

  经过进一步的地质勘探,最后结论为:这里本是湖泊的边缘,因为水底的流沙堆积形成了台阶型上升,经过高温高压作用,成了现在的样子。

  赤水峡谷可真神奇,这种完全没有受过工业污染的天然奇观让人特别向往,好想去那里看看呀!

《地理中国》观后感3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关于地理中国观后感。

  我说道胜春,你今天谈的的确精彩,这点不驳斥,而且呢,我冲百慕大也冲了很久了,不过使我无言的就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就是——百慕大天气很差劲,所有的“谜样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逊于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性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在我看来,百慕大一点都不谜样,我就就可以说道:百慕大的天气可以呀差劲啊,回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就是碰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故,这可能将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就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坏了吗?

  说实话,我不信服于这个答案,

  网上还暂时没下部,敬请期待。

  至于为什么不信,我想已够清楚。

  网上看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yuanzhiwo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讨厌这期节目的。讲诉了很多的龙卷风科学知识,而且还讲诉了怎样脱逃,还谈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喜。我讨厌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客交流,成为朋友。

《地理中国》观后感4

  今天,我观看了地理中国的蓬莱滩寻梦。

  这一集讲的是一位叫金玉秆的教授到蓬莱滩时被蓬莱摊上的重重叠叠的岩石吸引了,从此,他无数次的`来到这里考察。蓬莱滩上的岩石记录了两亿多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而解开这个事件的就是金玉秆教授。金玉秆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这些岩石,有几次,他病倒了,但是,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带病前去考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莱滩研究出了一个“金钉子”,从此,地质时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所谓“金钉子”,就是用生物从一个物种演化到另一个物种的时间点来标定地质时期的时间点。

  我们要学习金教授这种执著、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地理中国》观后感5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这些山脉阻挡着南来气流的北上和北来气流的南下,对中国南北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的`三条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就是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相对应的。其中,南岭为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天山-阴山是暖温带与温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级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0xx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

  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带的地理分界线。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

  《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地理中国》观后感6

  假如有人问你,八大行星是指那八颗行星中国的五岳指的是哪五岳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现一次这些地理常识你都能答得出来吗答案是不能,然而以前我也不知道这些地理常识,但看我这本书后,我的大脑里已经有很多地理常识了。这本书就是不可不知的20xx个地理常识。

  八大行星是指那八颗行星中国的五岳指的是哪五岳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现一次下面就让我为你一一解答。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中国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通古斯大爆炸是指。1908年6月30日,一颗流星飞向西伯利亚,引起一次举世瞩目的强烈爆炸,这颗流星陨石被称为通古斯陨石。

  我们大家都是河南人,但大家都知道河南的地理概况、是什么样的矿产资源是多么的丰富吗就让我来向你一一解答。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周边和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等六省接壤。河南古代位居于九州之中,又称为中州、中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并且,河南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107种。河南是中国既有煤、又有石油、天然气的少数城市之一。河南省得黄金储量位居全国第二。

  王晓梅,本书的主编。中央编译,本书的出版社。是他们改变了我的地理知识储存库。这可真是:去粗取精,纵览世界的锦绣山河,去伪存真,了解自然的神奇画卷!

《地理中国》观后感7

  作为一名地理人,最近有在看《中国地名大会》,看后感觉一些地理知识自己还是很有欠缺的,于是把蓝勇编的《中国历史地理》仔细的看了一遍,看后还是很有收获的。简单跟大家分享下。

  两个核心观念

  一是“尽全时空”,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确实不能只是关注“空间”,而不注重“时间”,二者应该是不可偏废的,任何一个事物的演变和发展都是呈现出时空耦合的状态,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客体,首先既要可能地占有历史时间符号,也要尽可能全面地占有历史地域信息符号,注重地域的静态分布,也注重地域的动态演变。

  如我们经常提及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仅仅是因为江西和两湖两广,两湖两广和四川毗邻嘛,按照现在的思维来说,江西相比这些地区,从经济、人口数量、文化生态等方面来说,应该是较之落后的,但如果从历史地理的视角来说就不一样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主要发生在明朝时期,因为在宋元时期,在四川、湖广地区为战乱重灾区,人口锐减,而江西自安史之乱以来便是北方人口迁移的重要地区,人口自然增殖和外来移民都比较多,经济发展好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形成了从东向西的人口推动力。此外,在宋元以前,广州还是一个海港城市,但明清以后三角洲河口淤积,海陆逆转,海水退出广州城下,广州演变为一个内河城市,对外贸易地位相对下降。这也让我联想到了之前一道关于天津的高考题,讲述贝壳堤演变的题目,随着时间的推进,海陆之间呈现“海退”的状态,贝壳堤也随之与海水的进行状态亦步亦趋,谈到这,我想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时空观念要渗透其中。

  二是“人地互动”,这里我最喜欢的观点是葛剑雄在其文章中提出的,从本质和总体上来说,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为人类社会保留着相当广泛的自由。

  但自由也是相对的,人类因为有思想、有创造力可以击败一切动物而成为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为所欲为,大自然一旦失衡,人类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次病毒的蔓延就是一个很好的'应证,对于地理学科来说,“人地互动”、“人地协调”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研究主题。

  七个重要的名词解释

  千里长沙:西沙群岛在宋代时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始于明朝中后期,是指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

  麦克马洪线:是由爵士亨利·麦克马洪(SirHenryMcMahon)命名的,其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独龙江流域,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一关隔断南北天:梅关关楼地处梅岭山巅,以一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耸立于梅岭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

《地理中国》观后感8

  今年暑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看《地理中国》。一开始认为老师布置看的东西都没什么好看的,只是与学习有关而已。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看了一次。不过,事实并不如此。它并不像我想得那么死板而很有趣。一次便让我爱上了这个节目在科考队员的带领下,我领略了神秘的幻彩奇湖;欣赏了美丽的沙漠的绿洲;了解了奇幻的湖底森林;神游了神奇的天神南北,一处处胜景都让我难以忘怀,这不只是地理的解说,它更是一本百科全书,有许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最令我难忘的是《地理中国——武陵源之“幽潭魅影”》了,它一共分为两集。其实,所谓的“幽潭魅影”,就是指生活在溶洞中的大鲵——娃娃鱼,又名人鱼、孩儿鱼、狗鱼、啼鱼、腊狗等,它和恐龙同时繁盛于3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盘纪时期,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是世界级濒危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上集中,我跟随着科考队员,了解了王国兴的大鲵养殖基地,王国兴被尊称为“娃娃鱼之父”。他进行了人工养殖,目前数量已经达到了400多条。科考队员对养殖基地进行了检查,包括水中矿物质含量、温度、光照。随后,科考队员对泉河进行了科学考察,这可是大鲵野外生存基地。 在下集中,王国兴突然告诉记者,说珍藏有一条完整的长达3.5米的娃娃鱼化石,科考队员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么长的娃娃鱼。他们走进大鲵生物科技馆,想要探求问题的真相。在这里,他们了解了无脊椎两栖动物的知识,并查到大鲵和蝾螈中的其它动物生活习性及骨骼化石的区别。蝾螈类的动物,骨骼并不是完全相接,可是,王国兴的这尊化石骨骼是相连接的,而且,颧骨有细微的不同,所以判定,这并不是娃娃鱼的化石。 在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在大鲵生物馆里,还听见了导游介绍说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和娃娃相似,而并不是因为娃娃鱼长得像娃娃而得名的。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引起了科考队员的疑问,这真的是娃娃鱼的叫声吗?它和婴儿的叫声区别?通过娃娃鱼叫声和婴儿哭声的频谱图对比,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看似柔弱,行动迟缓,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动物,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异,是什么使大鲵不受伤害?是什么使大鲵停滞变异的呢?科学家又对此展开了系列

  的调查,在确保大鲵不受伤害的情况下,科学家找到了一块塑料当武器,戳了几下大鲵的背,发现大鲵背上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粘液,来导致袭击者行动变慢!大鲵的保护色与它生活的环境色融为一体,也为大鲵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经过第第四世纪冰川时,因为大鲵的新陈代谢十分慢,可以两到三年不进食,这也对大鲵的生存非常有利!

  看完这集后,我感触很深,大鲵这种和恐龙同时代的繁盛的动物,能延续至今,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随着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对大鲵的伤害,导致大鲵数量锐减,被列为濒危动物。多么希望世间的人能够有意识地环保一些,节约一些,为这些珍稀的动物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生存环境!

  我对科考队员的求真意识与求真精神也十分钦佩!对他们那种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的做法非常欣赏,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已科考为证据的实事求是。特别是在科考的途中,还差点发生意外,我们要向科考人员学习。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努力一点就可以让世界跟美好!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

  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58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

  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许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地理中国》观后感9

  《江山多娇》节目运用直升机、多旋翼航拍器、水下摄影机、高速摄像机、手持无人机云台等多种特殊设备,极致化的画面表达、精良的制作设计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通过短视频、GIF动图、全景影像等手段,将极致画面推送到网络平台,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网友:

  刚看就激动的想哭

  网友“思念4186”说,“我们的国家如此美!!很喜欢央视的这个节目,在家就看了全中国的景色。”

  网友“爱我所爱”说,“感觉身临其中净化了心灵!看着大好河山还有什么值得烦恼和忧郁的!我们只是缺少去探索和发现的眼睛!”

  网友“galaxy-夕”说,“秋高气爽的早晨醒来打开央视最舒服的享受!祖国真的真的很美。”

  网友“安安安安安美丽”说,“ 真是看不了这些,每次刚看就激动的想哭,祖国太伟大,想踏遍祖国的大好山川!我爱你中国!”

  网友“3m25”说,感谢你们,举国同庆的日子,你们辛勤工作为我们带来国家发展、美丽中国的视觉盛宴,感谢你们,美丽的中国。一切的中华儿女为你拥有华丽的衣袍而骄傲。”

  网友:画面太惊艳了!

  网友“8spn”说,“美,艺术,自然,融为一体。”

  网友“Thomas_MC”说,“央视今年的.江山多娇制作水准很高!无论是拍摄还是解说都令人极其震撼,点赞!”

  网友“小A”说,“画面太惊艳了!”

  网友“云之端的blog”说,“同样的景色,央视拍出来怎么那么让我感动,背景乐选的也好,时而温婉,时而磅礴。解说词也好,时代主旋律。”

  网友“erw2”说,“美景与文学再加上背景音乐真实(是)叫人陶醉,很喜欢央视的文字解说,大爱江山多娇。”

  网友“馨香拂面”说,“能否把这几天的《江山多娇》编辑成纪录片(必须带原版解说词啊),单独播放。”

  网友:金山银山不如祖国的绿水青山

  系列报道《江山多娇》,分为“山岳”、“江河”、“大海”、“色彩”、“生命”、“中国梦”6大篇章,每个篇章不同的特点,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网友“嘘别说话是我”说,“色彩篇超有情怀,金山银山不如祖国的绿水青山。”

  网友“cl9h”说,“原来祖国的江山色彩都是如此娇美,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网友“818猪猪朱”说,“昆仑山脉好美,像矗立在祖国的英雄。敬畏。”

  网友:被祖国大好河山震慑住了

  网友“下雪不上班的日子”说,“在国庆的早晨,看着电视,祖国山川壮丽,背景音乐磅礴,两个年轻解说员的旁白也很大气,年轻的声音让画面充满朝气,让人心里自然就生出那么一丝的自豪感。”

  网友”平台上的栀子”说,“非常好,非常美的节目!我们的祖国太美了!如此有历史、高颜值的祖国能不引世世代代无数英雄竞折腰吗。我爰您中国!”

  网友”jay-joyce“说,“ 早上起床家里电视开着刚好就看到了这一段,没刷牙没洗脸被祖国大好河山震慑住了,各种骄傲自豪热血沸腾。”

  网友“winter022”说,“只想说这样的节目好棒,看完后心情明朗,虽然从头至尾没有讲到爱国两字,可是当你看完,有一种情绪会在心底蔓延,让你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踏遍祖国的锦绣山河,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国土的尺寸,爱上祖国的一草一木,不就是爱国最细微的体现么?”

《地理中国》观后感10

  大自然是美好的。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维护生态系统。昨天看了一个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

  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是一条集冰于一体的'河流,给河西走廊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这方面。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建立了第一个冰川研究基地。在不到1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透明的梦柯冰川,是专家的研究对象。这座冰川典型的冰川特征和地貌。对我国冰川动力学和大陆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

  但46年后,中国冰川学家又被杀了,一切条件都满足了,研究工作开始了。专家们发现头,专家们发现冰川融化了很多。经专家分析,从1958年到70年代末,大约20年,他融化了不到50米,80年代到90年代末,大约20年,他融化了100米,然后从90年代末到现在,十多年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50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透明梦柯冰川0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100米,融化时间越来越短。透明梦柯的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夏季出水口充满水,不断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处于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和作物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自然的杰作,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

《地理中国》观后感11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电视栏目《地理中国》。本专栏以地质科学研究为线索,以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传播科学知识,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相互依存的理念,同时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对于我们吸收知识和营养的青少年来说,它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拍摄与主持人工作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学考试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则。在工作室部分,主持人应介绍关键的科学知识和原则,并通过道具和实验展示地质地貌的结构、原因和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广阔的`土地包含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地理和地貌资源,这是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壮丽、壮丽的景观,也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渊博。《地理·《中国》专栏以探索自然现象为出发点,以地质科学研究为线索,揭示科学原则,普及科学知识,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知识心理,具有较强的知识。 第三,其他可视性强的行进式科研拍摄。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学考试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学考试中发现问题,核实问题,回答问题。既有科研问题验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力,又有行进拍摄的新奇吸引力,使节目具有很强的期待和可视性。看地理·中国是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了我对学习的兴趣,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支柱的理想信念。

《地理中国》观后感12

  即使是从小居住在中国的我们,也很难能从“高处”纵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全景,最近国家地理用航拍拍摄了一部《鸟瞰中国》的纪录片,十分壮美,一起感受下……

  不朽工程长城,到创新和独特的耕作技术,再到到一个巨大的泼水节,你会发现中国十年间如何改变如此多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却同时仍然保持其强大的传统,怎样将这些传统与现代强烈对比的景观,这些塑造了中国的景观一一表达出来,尤其是在空中,将给你代理极为震撼的视听感受。

  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我们每天都忙碌在“小我”的`生活中,却很少有这份闲心与眼界站在上帝的视角看看这个飞速发展又历史悠久的国度!

《地理中国》观后感13

  自然是美妙的,它之因此美妙,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

  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了解,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非常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xx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

  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很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xx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地理中国》观后感14

  在看了《地理。中国》后,了解了火山。

  谈的就是地理学家卢老师率领地理小组探究涠洲岛的事。在探究中困难重重。

  当我看到"在斜阳岛的海岸,到处是悬崖峭壁,探究小组……其中还有一位女性"时,我钦佩不已,想着:悬崖下面是一望无尽的.大海,若稍不留神或有恐高症,就一定会掉下大海。还有,一位女性竟然也有勇气来攀悬崖,一路一定困难重重,天下有几个女性能有这样的胆量与勇气,太令人钦佩了。

  当我看见"这就是火山灰,就是由火山火山爆发落在地面构成,在涠洲岛距离不远的地方,存有一……一幅千年的涠洲岛最小的火山口发生在眼前"时,我太钦佩卢老师了,钦佩卢老师的胆量和智慧了,竟然利用一丝丝平常人无法辨认出的线索,根据一点线索可以推理小说出来涠洲岛旁的斜阳岛的中心就是一个火山口,更令人我无法坚信的事就是在涠洲岛这个小岛竟存有两个大火山口,一个小火山口,而且最小的火山口竟然就是现在平淡的整个南湾。这样一个答案令人出乎意料。没想到这么个小岛除了这么多秘密。

  也许千年以前的地球会更难以想象,以后要多了解地理知识。

《地理中国》观后感15

  今天,我观看了地理中国的蓬莱滩寻梦。

  这一集谈的就是一位叫做金玉秆的教授至蓬莱滩时被蓬莱摊上的重重叠叠的岩石迎合了,从此,他无数次的走进这里实地考察。蓬莱滩上的`岩石记录了两亿多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小绝种事件,而__这个事件的就是金玉秆教授。金玉秆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这些岩石,存有几次,他生病了,但是,这并没打发他的意志,他母舒氏前去实地考察。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他在蓬莱滩研究出来了一个“金钉子”,从此,地质时期的研究中发生了中国人的名字。所谓“金钉子”,就是用生物从一个物种进化至另一个物种的时间点去标定地质时期的时间点。

  我们要学习金教授这种执著、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地理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地理中国》观后感09-11

地理中国观后感10-04

中国地理分区知识点总结01-02

辉煌中国的观后感02-24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11-26

中国机长观后感10-02

《中国机长》观后感10-18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10-18

《中国机长》观后感12-09

感动中国观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