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观后感

时间:2024-06-21 13:38:5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天宫课堂观后感范例(1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宫课堂观后感范例(15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1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简单介绍后,王亚平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如何生活以及工作时的场景。令天我惊讶的是,航天员门在睡觉时,都是飘着的!所以,航天员在睡觉时,有专制的睡袋。空间站里还有专门的卫生区域、个人睡觉区域以及和家人联络的'通讯设备,真是太有趣了!之后,三位航天员带我们做实验。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失了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发现跳动的心肌细胞,一闪一闪很神奇。王亚平老师又向我门展示了水膜实验,微重力下表面张力显神威,水膜注水变成了大水球,在这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像!

  空间站有眩窗,通过眩窗窗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地球和日月星辰。空间站看到的太空并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还有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所以航天员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呢!

  在空间站中,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走路吗?答案是不可以!还有在太空转身,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

  上完这一堂课,我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与不可思议。同学们,未来属于我们,现在我们要抓住学习的时光,努力奋斗!宇宙浩瀚,学海无涯,我门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天宫课堂观后感2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美俄晚十年左右,但发展平稳。

  当前中国的航天技术仅排在美、俄、法之后,领先英、日、印度等国,我们可以为此感到自豪。

  中国的航天技术侧重于实际应用领域,对于地外空间探测性质的航天器发射数量比较少。

天宫课堂观后感3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飞天梦。曾几何时,沉迷于科幻故事的我也幻想着自己能太空迈步,做有趣的太空实验,探索神秘的外太空。可是想当宇航员可没那么容易,宇航员不但要具备过人的身体素质,还要付出常人难以付出耐力和超人的意志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航天员们飞离地球整整五个月,在太空持续失重的.状态下,对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心里承受能力和知识技能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诸如航天器可能会排放或泄漏有毒和有腐蚀性的气体或液体,对航天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太空行走时安全带松脱;或者跟其他设备碰撞会造成航天服的损坏......万一出现危险状况,那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而航天员们却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驻扎太空几个月,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太空”小实验,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太空的影像,天地一体,共上一堂课,简直太让人兴奋了!

天宫课堂观后感4

  通过宇航员王亚平老师对太空的介绍,我觉得水在太空中真是有趣极了!因为失重,重力向上,把水倒出来会变成一个个漂浮在空中的水球,所以宇航员喝水必须用专门的袋子,可不能像我们在地球上一样,拿个杯子倒上一杯水,就可以痛快地饮用了。还从王亚平老师的`介绍里我还知道了他们在太空中一天一共能看到16次日出,因为他们每90分钟就会绕行地球一圈,其次,因为失重,人在太空中血液向上流,所以每个宇航员的脸看起来都是很浮肿的,同时我也能感觉到了他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不便。

天宫课堂观后感5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一听“天宫课堂”这个题目就让人很感兴趣,谁不想了解太空知识呀!

  天宫课堂很精彩。课堂里的主讲老师分别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她既聪明又美丽,是我们女孩子的偶像和榜样。

  在天宫课堂上,老师们给我们做了好几个有趣的`实验。有液体球实验,有无容器实验柜,有磁悬浮实验,有水油分离实验。

  其中,我最喜欢的也是让我最震惊的是液桥实验。

  液桥实验过程是:先准备两块塑料板,再在两块塑料板上滴上两滴水,然后竖过来,惊奇的现象出现了。把两块塑料板竖过来后,两滴水竟然没有流下来。不过,这可不是最让我惊奇的,让我惊奇的还在后面。老师将两块塑料板慢慢靠近,让两滴水重合在一起,它们汇成了一滴水,再将塑料板慢慢拉开,这时的两滴水好像被老师使了魔法,它们竟然被拉成了一座“水桥!”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观看着太空课堂传来的“水桥”视频,怕惊动了水桥,而断裂。

  上完“天宫课堂,”我“也好想亲手做一下”的想法又蹦了出来。于是,我和妈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两块玻璃,然后赶紧跑到卫生间去,怀着生怕错过每一滴水的心情跑了进去。

  打开水龙头,我小心翼翼地接了一滴水,然后也学着王亚平老师的做法,轻轻的把两块玻璃合在一起,再慢慢地拉开,哇!真的拉起一点点,只是趴在玻璃缝隙上看到的那一丝丝“水桥,”可是,一秒都不到,它就断裂开了。唉!我真想对它说:“能不能给点面子,我才要欢呼呢,你就断了!”

  虽然实验失败了,但我并不气馁,反而还很兴奋呢!

  今天的天宫课堂直播,让我不禁想起了,语文老师带我们刚学的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想到我们现在的科技多么发达啊!我希望将来我也能去到太空,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

天宫课堂观后感6

  今天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天宫课堂》。由神舟十三号中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三位老师运用了各种有趣的太空实验,向大家展示了宇宙无穷的魅力。

  这次一共有四个实验,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每个实验都让我看的目不转睛。

  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太空“冰雪”实验。先挤出一大滴液体,再用沾了结晶核颗粒的毛杆触碰一下液体球,液体竟迅速结晶,宛如一个美丽的冰球。打破了稳定的状态。真是不可思议!

  这节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认识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以后也能上太空旅行!

天宫课堂观后感7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员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必须通过离心力才能使水油分,还知道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的`观后感15

  今天观看了《天宫课堂》,我充分了解了我国科学的发展。在宇航员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问天实验舱里各个机器的用处,在各种实验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变“懒”的实验了,原来,在水球中放入一个空心钢球,就可以将水球的颤动减少。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一粒种子,经过七十多天的成长,他终于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开出了白色的小花。

  我觉得从现在起,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祖国的骄傲。

天宫课堂观后感8

  今天老师说神舟十三号要在太空上与我们直播,我们都很开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绍太空舱的结构和宇航员的休眠舱,然后又是太空中的小实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一个大水球。

  先是用一个放大镜放到水里面制作一个水膜,然后是用水袋往上挤水,把大水球变得很圆很圆,这样就像一个凹凸镜一样,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过来的。然后再往里面挤一点空气就变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宇航员,非常神奇。再往里面放一个泡腾片,泡腾片的泡沫动的心肌细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转身,当然,在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泡腾片实验。

  大家都知道,泡腾片如果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那么在太空中,它会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在这节课中“太空教师”王亚平老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经准备好的失重水球,为了让它更加明显,王老师还在水球中加进了蓝墨水。随着半片橘色的泡腾片被塞了进去,一种美妙的`现象出现了:水球变得膨胀起来,里面充满了泡泡,还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项奇妙的实验,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时间总是短暂的,仅一小会儿的时间,宇航员们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但是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亲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宫课堂观后感9

  在太空中,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宫课堂》探索太空的奥秘吧!

  瞧,叶老师是飘起来了吗?其实不是,叶老师在演示走路呢!原来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觉一样,横着的。这可与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没有一点要飘起来的样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来,我们再来看看太空中转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气向后转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手臂的力气,转身时,右肢要快速旋转,才能转过身来,在地球上转身,只要身子随着脚向后转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按压,乒乓球最终都会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王老师做实验吧。王老师先把一只黄色的乒乓球放进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后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没有浮起来,竟然沉在水里。真的好奇怪,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实验啊,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我感觉宇航员应该很辛苦,他们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做出了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样,他们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向这些宇航员们学习,将来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当神舟十三号成功到达太空时,与其一起上去的还有两位宇航员叔叔和一位宇航员阿姨。还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见的宇航员叔叔们的脸总感觉胖胖的,还以为是太空上的饭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脸胖胖的,哦!原来是因为在太空中人体里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还给我们表演了一些节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里开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水中乒乓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一样上浮,而是像石头一样下沉,这就是浮力消失的实验。

  这次的《天宫课堂》让我知晓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我也要向太空舱的叔叔阿姨们表达崇高的敬意:“感觉良好”队,您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长大之后,一定也要向您们一样效忠祖国,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观后感10

  今天我们全班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第二讲,让我们长了不少航天知识呢!

  在这一次授课中,分成了六大版块,分别是:天空中的“冰雪”、天空中的液桥、天空中的`分层、天空中抛物的速度和天空中的实验工具。

  在天上授课前,先进行的是地上授课。地上课堂分成一个主课堂和两个分课堂,主课堂在北京市国家航天馆,两个分课堂分别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

  在天上太空舱中授课时,首先用一种液体瞬间就变成了一颗"冰球”,虽说是"冰球”但它是热的;然后用两个玻璃热松板放上了一滴水,合到一起后再打开就形成了液桥,而液桥它竟不会断,太神奇了!之后又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一个小瓶中装上水和食用油,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油会浮在上面的,但老师又把它摇了一摇,水和油就混在了一起,如果在地面上是不会混在一起的。于是老师又把瓶子高速连转(是用着根绳子甩的)了起来,不大一会儿,油和水就分离了!之后还让我们看了一些实验用的设备,还知道了在太空中抛东西不管用多大劲,东西都是缓慢行驶的等等一些知识。

  航天知识太神奇了,宇宙中有着太多太多神秘而又充满奥秘的事情,我对宇宙中的奥秘非常感兴趣。我想,如果我们有机会到太空上看一看,瞅一瞅,去拨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该是一项令人神往的事情啊!

天宫课堂观后感11

  今日下午,我们收看了激动人心、非比寻常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这节课是由离我们400公里的舱中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x、叶光富老师们来授课。

  在课堂上,老师们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还向我们展示了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这次别样的课堂,让我了解到了许多高科技的实验设备、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x载人航天的发展事业的不易与艰辛,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才让我们站到了世界载人航天发展事业的巅峰,在这里我十分佩服我们的前辈们拥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长大以后,我一定要为祖国的发展事业奉献出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更上一个台阶。

天宫课堂观后感12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 篇11

  今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的课程,各个地区的人都在观看,有北京,济南,山东等地方。神舟十三号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水膜因为没有地球重力,水能飘在空中,用水冲一下又变成一个圆圆的水球。最有趣的是宇航员在里面滴几滴色素,从水球里面放一个橘子形的泡腾片。不一会儿就像吃了好多好多气泡。不一会儿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以前跟乒乓球那么大,现在都有手掌那么大了。

  叶光富叔叔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转身。他首先尝试了直接转身,可是转着转着他就飘起来了。然后他深呼吸一口气,他选择了深呼吸这个转身,结果他只是跳了起来,没有转身。他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转身。第1种就是借助工具转身。第2种就是把双手伸开。等转身完后再把双手伸回来。第3种是将右手旋转就可以转身了。

  这个实验太神奇了,向所有宇航员致敬。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即为信仰。

天宫课堂观后感13

  远望起航,神舟飞天。十年心血,筑就辉煌。凝望浩瀚的太空,中国空间站定是那颗最亮的星。那银白色的身影,在太空里翱翔。而身处中华大地的我们,正聆听着远自天际的声音,感受课堂的美好。天宫号上,信息在网络的传递下,走入千家万户,也深入了我们的心。又是一次天宫课堂。

  透过屏幕,我看到了空间站。它的那样白,是那样纯净,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三位航天员在舱中傲然挺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更充斥着一份热爱——对祖国的爱。十年积蓄,只为一朝绽放。看着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回想当年的岁月。一股热血在我心中奔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航天史上留下了中国的印记。在课堂里,精彩的水试验,神奇的超饱和溶液,先进的高失重箱都展现在我眼前。从基础科学到尖端科技,从民生日常到精密试验。一幕幕画面都深刻在我脑海里。它们是中国富强的'缩影,成功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看着绝美的空间站,谁能不感慨吗?谁又不为之感动呢?从零出发,奋力追赶。曾经落后者的我们,已迈向了世界前列。无数汗水与心血筑就了空间站,而一切的努力凝结成今日的中国。爱国之情在我心中涌动,我深爱这祖国。天宫课堂里航天员的谈笑风生、直播时前所未有的高清画质、低时延的5G网络。中国制造,中国科技,中国速度举世瞩目,它们是成功的代言词,更是人民心之所向。

  课堂虽然短暂,但征途格外漫长。中国,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拼搏,奋斗,一起向未来!在新时代的路上,我们定会怀着满腔热血,用汗水筑就美丽中国!我们的梦想,与天宫一同,在长空翱翔。

天宫课堂观后感14

  没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东西,都能有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实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把今天的太空授课录下来,要多看几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奥妙。

  星球巨大的`引力,没有挡住我们追梦天空的梦想;那些逆历史潮流的人,要想阻挡我们科技创新和追逐太空梦想人,显然也是螳臂当车,显然也是痴心妄想。众所周知,西方某些航天强国最不愿看到中国人追梦太空,竟然以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为借口,不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等项目。结果,仅仅短短十几年之后,神舟飞船接连升空,中国已经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套技术和设备,这就是中国的航天精神,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也刷新了全体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决心,更刷新了伟大的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观后感15

  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第二次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依然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各种科学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星辰大海未止步,物换星移,岁月如诗,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我们将以航天人为榜样,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相信我们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实现更非凡的成就。

【天宫课堂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观后感03-13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5

天宫课堂观后感范文10-31

学生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05-25

天宫课堂观后感15篇05-31

天宫课堂观后感[范例15篇]06-14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02-21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1-12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5-12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