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1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几天前晚上,我在网上看了关于76年的《唐山大地震》,真情的演绎了当时的情景。以为只是单纯的危害片,看了才知不仅仅是表现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是着眼于这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影片以质朴的画面和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家庭、亲情的永恒依恋。。这部电影是讲述女主角方登在她5、6岁的时候,突如袭来的大地震让她的父亲过世,母亲在只能救一个孩子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弟弟,放弃了方登方,所有人都认为登方死了,但是,奇迹就是这么不寻常,登方在死人堆里爬了起来。后来被解放军救了,在一对解放军的抚养下长大。几十年后,在汶川大地震就在现场,弟弟与姐姐相认了,母亲见到了自己以为死去的女儿,下跪忏悔。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愈是时间的长久,愈能磨砺人的意志愈能看出爱的伟大,电影中的母亲亦是这样。
现在的我,想起我的母亲,她是多么慈祥,多么善良。在我中学的时候我看过以篇文章:主人公小时候,总埋怨父母爱我太少,。总以为他们在外面就忘记了对他的关心。每过几天,就只能在电话里倾诉,却不知道他们为他付出多少。两岁的'时候,主人公的鼻子大出血,跑遍了乌鲁木齐所有的大医院,医生的不愿接受像他一样的病人,但是他的爸爸背他着,***妈陪着他连夜乘飞机回到杭州。他得救了,却又让父母新生了白发,却又让父母为他担惊受怕。虽然我没有和他一样的经历,但是我却领悟了许多,就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写了篇文章,竟然在全校评比,成为十佳作文。
现在的我明白了,长大了,也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平平淡淡的,不是轰轰烈烈的。而他们希望的只不过也希望我们对他们有平平淡淡的爱,比如倒一杯水,洗一次脚,拿一块毛巾,这些都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机会,他们其实也在等待,等待我们的爱,等待我们对别人的爱,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让存折越来越多,让亲情占据它们。我相信最终,父母的守望会乘火车离开,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慢慢的离开我……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唤亲情的影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如果没那么长的夜,此刻怎会这么痛,二十三秒三十二年,让一生失眠,眼角有鱼尾的图案,时间压弯了躯干。二十三秒三十二年。月就没有圆被风吹乱的蜡烛,顶着火焰流泪哭当挖开记忆那一层土,就像经历没有麻醉的手术耳朵塞满了孤独,我听不见幸福……
——题记
1976年,在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原本美满的家庭,却在7月28日凌晨出现了一个可怕的转折,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当城市笼罩在夜幕中,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母亲得知女儿死而复生,内心的.激动与感情的纠葛,包饺子的双手颤抖着,低垂的头和不敢正视女儿的眼神。最后,母亲对当年自己的决定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下跪认错,此时的我再也无法控制早已湿润的眼睛,泪水夺眶而出,不光是我,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当我们在外面大吃大喝的时候,想过给家里的母亲带点回去么?我们有病时,父母请假抱着我们去医院跑上跑下,回到家,喂饭喂药。当父母终于被病痛折磨,病倒于床榻时,我们是否会像当年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去照顾好他们。还是为了业绩,把受病魔折磨的母亲独自留在家中。
你是否会因儿时的一件小事而记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经忘记了你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过错,在他们的眼中,你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日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努力前行……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李元妮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我总是自以为,是一个行将成年的人,其实在我生活过的短短十六年光阴中,我可以说是毫无阅历,至少,我总是不懂得珍惜的含义,而这部电影却第一次让我懂得,珍惜拥有小盆里的蔬菜,鱼缸里的热带鱼,恩爱的'夫妻,和睦而快乐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事都可以随着大地小小的抖动一次身体而成为过眼云烟,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后,我们可以指责老天的不公,痛惜失去的一切,可是在这一切牢牢握在我们手中时,我们可曾如此地珍视他们?
李元妮在片头给过女儿一个承诺,“明天,妈再给你买西红柿。”明天,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我们的口中不也是有很多明天吗?——“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 “今天累了,明天再做这些题。” “孩子,明天我再陪你玩。”,有时,我们确实是因为太累了,太忙了,把事情暂搁到了明天,可有时,我们是否是在“明天”真正解决了这些事,我们也许在明天来临时,以另一个理由将事情推到了更遥远的明天,然而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其实就像是那只“明天再垒窝”的小猴子,今日复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个猝不及防。
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恰便是这个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树,看似枝繁叶茂,充实繁密,然而秋风一打,树上的叶子便随风飘零了,往往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一看,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我们往往太过熟悉,熟悉到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他们永远都会陪在我们身边,不会消失,然而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上帝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往往这时,我们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贵,因为没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很多人总是恐惧着世界末日的到来,然而恐惧又有何益,我们既然无力对抗自然,还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学一些知识,多陪陪父母孩子。我们不是圣人神仙,不可能解决人生中每一个未了心愿,但我们至少可以,多珍惜一下身边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
漫天的蜻蜓从川流的人群身边飞过,嗡嗡的声音像一架架小型战斗机震撼着人的心灵,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这座繁华温馨的城市。这是昨晚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出场场面。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许多感人的场面让我的眼泪不知不觉的往下流,不过还没我想象中的多,准备了两包纸结果用了一包,呵呵。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终于谢幕,走出电影院时心里感动之余有些沉重的感觉,于是头一次想到回来写篇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感人场面很多,在我心里最为震撼的有两个场面,一个是方登怀孕悄然离开十年后回来看养父,帮陈道明穿上羽绒服后,陈道明坐下拍沙发时的场面,那一拍,那一喊一下就把观众的心揪了起来;另一个是离开32年,女儿方登回到唐山,与母亲见面的场面,那几个通红的西红柿一下就揪起32年前的那个晚上的回忆,徐帆的那一跪一下就把观众的心灵震撼,那一句“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就让我的'眼泪也一下夺眶“冒出来”。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无价,亲情的伟大可以包容一切。让陈道明(拍沙发)伤心的不是女儿犯的过错,而是女儿的离开,但当女儿回来之后,这十多年的错过一顿哭诉和责怪就完事了,除夕打的那个朋友电话,就知道陈道明有多开心了。相反,女儿方登32年对母亲责怪“不是忘不了而是记得清楚”就显得太不应该了,最后在墓地的“对不起”就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对于母亲来说,这句“对不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离开32年后女儿回家了。
这部电影还让我想到的是活着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相比死亡,人活着就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责怪、甚至仇怨在生命的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32年的怨恨32年的内疚何苦来哉。人生活应该豁达一点,开朗一点,偶尔的不快,争吵就当随风而去,谁知道明天会是怎么样!
两人只能救一个,在那种情况下其实救谁都没有错,活一个总比死两个好。但在当时,作出那个决定,母亲的心是痛苦的,女儿的心是悲凉的。亲情和生命你会如何比较?当一个人和她的一个亲人(父母或兄弟姐妹或子女),只能活一个,那个人会怎么想呢?作父母的肯定会将活命的机会留给子女,做子女的会不会也是这么想呢?要是兄弟姐妹之间呢,会不会为了亲情将自己活命的机会让给别人呢?若一早女儿方登就这么想,我想也就没有这个电影了。其实人的思想和精神是随着生活年龄而不断升华的。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爱情,珍惜现在拥有的,好好生活。各位共享!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
《唐山大地震》上映了2天了,今天是周末终于有空去电影院探个究竟了。听看过的朋友说影片很感人,但我事前做足心理准备,要硬撑着不哭。
因为冯小刚说过:“只要是正常人看了这样的故事都会感激,除非他是一个混蛋。”开场前工作人员更送来一包纸巾,冯大导很有信,观众必哭,结果证明不是混蛋,撑了半个小时,眼泪已失控流下,完场时双眼哭肿了,但仍肯对着电视镜头讲观后感,只因此片值得推荐。
看此片记紧准时,否则便错过开场时十多分钟的大地震场面,特技效果做得十分逼真,很震撼,看罢电影后随即访问冯小刚,他形容:“这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灾难片。”
冯大导所言非虚,该片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的确1976年的.23秒唐山大地震,给片中饰演母女的徐帆和张静初带来32年的余震,32年来一直活在23秒的噩梦中,影响一生的抉择。令人感到无奈苦涩的是天灾,不单带来身体的伤、财物的损失,还要迫灾民做无情的决定,两个只能活一个,要儿子还是要女儿?宁愿女儿死,还是截肢保命?活着又比死更难受。
编剧落笔很到位,完全拿捏到角色的感情,冯大导拍的电影多以男性元素,原来导女性电影功力不遑多让。
冯小刚说:“我初看剧本,已觉得徐帆很适合演这个角色,但又担心被指夫妻档,于是跟各单位开会,研究哪个女演员最适合演这个角色,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徐帆是最佳人选,我便顺水推舟。”
徐帆把角色演活,感动人心,她说:“很多时拍哭的剧情,都要酝酿情绪才哭得出,可是拍此片,剧本对白令我完全投入了角色,根本不用培养情绪,眼泪自然而然出来了。”
我预言女主角徐帆是今届金鸡百花影后大热,她演外柔内刚的母亲,能牵引观众的情绪,难怪冯小刚不怕外界指他捧老婆做女主角,假公济私,环顾内地女星名单,当红的范冰冰、李冰冰、赵薇、章子怡、巩俐都不适合。
张静初演女儿,由18岁演至40岁,游刃有余,她告诉我:“我是个很喜欢问问题的演员,很多时,在剧本以外,导演会给我一大叠资料,让我更了解贯通角色情感的起承转合,但跟冯导演合作,完全不需要。”果然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分钟。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陈道明,留意他在处理岁月催人的细微变化,属锦衣夜行,却不可或缺。
《唐山大地震》不单带来视听的震撼,更带来IMAX以外人心的震撼。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
吃午饭的时候重温了遍《唐山大地震》,刚开始便是震后满目狼籍的景象,心里难受的要命,觉得饭也变得难以下咽。周沫和雅菲都不在家,我一个人看着电影,很快便投入剧情。
元妮为选择救哪一个孩子而痛苦挣扎的时候我的眼泪也跟着流下来,奶奶要把方达接走元妮看着车离去我掉眼泪,奶奶于心不忍让方达下车我流泪,方凳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我哭,后面母女相认时妈妈洗好了一盆西红柿对已经中年的女儿说:“妈没骗你。”的时候,难过的喉头哽咽,简直想放声恸哭。还有最后打开女儿的墓地,里面放着给她的从小到大上学的课本。
影片写实又残酷,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爱。但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她总是更偏向儿子。只有一个西红柿了,两个孩子都想吃,妈妈却直接拿给了弟弟,并对姐姐说:让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但殊不知以为的明天却是32年后。所以,当一块水泥板一头压着一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时候,最后会被救的那个人是弟弟是早已经注定的事情了。但是,在妈妈面临选择的时候,姐姐还是充满了希望,她一动不动的'睁着眼睛在水泥板下等妈妈做那个决定,这个时候她在想什么呢?应该是想活下去吧,小孩子都是自恋的,她会觉得妈妈其实是爱自己更多一点的,妈妈应该会选我的吧。可是,妈妈说,救弟弟。姐姐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人到底是什么啊?人为什么而活呢?生物书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应该是主要以生存为目的吧?可是,这么说好像很对,但是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一个人也可以生存啊,可那样的生存还不如去死。人类还需要爱啊。我们辛苦奔波,痛苦挣扎,只是想要证明自己是更被爱的那一个。
可是不是,自己不是更被爱的那个,妈妈选择了弟弟。我被抛弃了。
从此,这便成了方登一生的梦魇。
但是,她还是活了下去,带着被遗弃的恐惧活了下去。被一个没有孩子的军人夫妇收做养女。他们待她很好,都很爱她,但养母是一个精明但却不那么有安全感的人,她总是疑心这个领养的女儿长大了会不会离开,也担心自己丈夫和这个养女会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感情。方登知道养母在想什么,所以某些时候她也要小心应付。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
1976年7月28日的那个夜晚,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23千米,范围多达14个省、市、自治区。整个唐山市在23秒后变成了废墟,共造成24。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人民币,地震罹难场面为世界罕见。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地震前的幸福融洽。但地震爆发后,面对即将倒塌的楼房,丈夫方大强与妻子元妮抢着去救被困的龙凤胎方达与方登。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自己却在营救时不幸遇难。这一切都发生在妻子元妮的眼前。震后人们发现了废墟下的龙凤胎方达与方登,但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若要营救,必定会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元妮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救弟弟”。而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姐姐的心中,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方登在被王德清夫妇收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喜欢说话,因为方登拥有一段痛苦的记忆,并不是她不记得,而是她忘不掉。方登高考后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杨志产生了感情。
方达虽然被救但却失去了左胳膊,元妮以母亲无私的爱抚养方达成人。成年后的方达去杭州打拼,干出了一番事业。
32年后,汶川地震让这家人再次相遇。
在国外定居的方登听说汶川地震,作为一名医疗志愿者只身前往。身为企业老板的方达也带领员工参加了救援队。在救援现场,姐姐在一旁听弟弟与救援人员的述说后,姐弟终于相认。身为人母的方登在救援现场亲眼目睹了一位母亲,不忍心看到救援队员再次受伤,忍痛锯断了女儿的双腿。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救弟弟”三个字的痛苦与折磨。地震的23秒拆散了这个家庭,却让压在水泥板下的女儿方登怨恨了母亲32年。
影片的结尾,叙述母亲得知女儿死而复生时内心的'激动与感情的纠葛。当女儿踏进家门时,母亲低垂着头不敢正视女儿的眼神,包饺子的双手不停地颤抖。方登看到了自己儿时照片下依旧摆着几个硕大的西红柿,想起了地震前一夜母亲答应第二天买西红柿给她吃。而这一天却足足等了32年。母亲最后对自己当年的决定给亲生女儿下跪认错。
所有的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子女,将最无私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哪一位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生命呢?很多时候,父母所做的决定不一定是正确的,但绝对是最无奈的。
《唐山大地震》,是在诉说生命的真谛。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8
嶙峋的怪石夹杂着呼啸的北风坠入了山涧,无数鲜活的生命成为了过去。余震接踵而至,毫不留情地制造了一幕幕残酷的景象。唐山变为了血山,无数鲜血洗涤着溪旁的茵茵绿草,残阳如血,染红了同样鲜红的河流,那是对无数生命的无限哀思。
片中的母亲缓缓抬起头,满目苍夷的街道与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映入了她的眼帘,令她恍若隔世。她回过头,在她旁边的是已目光涣散的丈夫,凄厉的呼唤在空旷的山谷里格外响亮,不时传来的回音在一片血色中增添了几分悲壮。曾经的天伦之乐变为了满腔的忧思。膝下的两个儿女不知身在何处?
曾经的一幕幕在母亲心中流淌,然而此时她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伤。她涌动着情感的热血。终于在救援人员和她的共同努力下,儿子被救出来了,女儿却依然生死未卜。我想,她对丈夫、女儿的离去可以融合进一句“老天爷,你是个王八蛋”里。后来她微笑着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你姐、你爸都在这儿,我不走”是否也暗暗隐藏着无限痛楚?是否她的坚强中,是痛并微笑着?
母亲,好一位伟大的人物,好一个伟大的名词!
我不禁暗暗钦佩起那个母亲,钦佩起那个名词。如同氤氲雾气无法消散,母亲无时无刻的牵挂让我为之动容。铅华洗尽后是母亲在山谷嚎哭的身影。母亲如同一杯淡淡化在新泉间的香茗,用甘霖滋润了儿女的心田。正如片中的'母亲一样,爱并痛着,在无限的苦楚与思念中守望着永别的丈夫与天各一方的女儿。或者,像片中的母亲一样始终如一地希冀着亲人地到来,一生伴莲子清如水,也未偿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在母亲的心中,应该有“天堂”。
“天堂”二字,其实也不妨理解为充满爱的心中圣地,理解为母亲的伟大之处与对爱的执著。如同虔诚的麦加朝圣者一样,每个人都充满敬意地向这人性的最光辉之处走去。始终不忘记保持自己心底的那份圣洁,用最耐心的动作和最纯洁的思想呵护那件圣物或这片土壤是任何一位母亲应有的举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它,它是人类最简单又最复杂的真理之一。这片心灵的天堂、爱的天堂,孕育了无数光辉的生命,它是母亲执著与力量的源泉,给了母亲活下去的勇气。它是人性的光辉,是真正的净土。人生中若没有这片“天堂”,实在是乏味透了。
于是细细想来,母亲的力量好强大。因为支撑她的是一个真正的“天堂”,纵使地晃天摇,又如何?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9
同学们,你们经历过灾难吗?你们经历过地震吗?你们看见过大地震吗?
今天,是影片《唐山大地震》公演的日子,当我满怀激动的心情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思绪已经久久不能平静了。头脑里首先觉得应该感谢导演冯小刚,感谢他为全国人民奉献了又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好电影,感谢他把34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的悲烈地情景又一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地震撼和教育。又使我们面对当今的太平盛世有了一种更加强烈地忧患意识,面对着影片中两次大地震,我们还不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今天的生活吗?
在影片中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当年那场大地震的场景。由于导演和剧组人员高度的敬业和真诚,使整个影片无论是演员感人的演技,还是用高科技展现出来的恢弘的场景,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巷,还是返扑归真的家庭院落,拟音是那么的震撼,道具是那么的真实,尤其反映那些年代的生活,都是那么贴切可信。
影片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到那朴实无华的生活当中。使我们不得不跟随着电影又回到了当时的中国,人们的正常生活由于大地震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到了超常的升华。灾难改变了人们的命运,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活更加地热爱。《唐山大地震》将两场巨大的灾难——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放入了一部电影之中,在灾难面前,人性和亲情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正是中华民族面对强大地灾难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不怕困难,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作为一部反映灾难的影片,导演并没有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望而生畏,而是从人们面对着灾难而表现出来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真挚,让我们从影片中得到了又一次的人性教育。……
总体来说,影片《唐山大地震》对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一次很好的警示。它让我们更加懂得了怎样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近期发生在全国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破坏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水土流失的最有力地回报。如果我们再不珍惜生态,再不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影片中的灾难必然会再次发生。人类必然会受到大自然应有的惩罚。
为了和平的生态环境,请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
这几天在电视上一直听到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消息。二爷爷说今天带姑姑、我、表妹一起去看《唐山大地震》。我们2时37分从家出发到电影院,爷爷买过票后进去看了看时间才2时50分,没办法,等呗!总算等到3时了。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这是我看之前在网上了解到的影片简介。
开播前,全场肃静,都准备好全心投入的状态,我心跳也加速,死死盯住屏幕,担心错过每一个镜头。
影片放到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时候,这一刻,现场隐约传来了抽泣声,也带动我积累多时的情感一下爆发,在眼圈打滚的`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影片随着时间,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带到了另一个场面。收拾了一下心情,从归平静,偷偷看了一眼身边表妹,她比我还要坚强,竟然对视微微笑了一下。
中间一段就跟看情感连续剧一样,讲述大学期间女儿方登和读研究生的师兄恋爱怀孕,因方登不愿意打胎而导致分手,方登把孩子生了出来。而弟弟方达背上行囊外出打工,后来,自己开了公司,还开上宝马,带回了媳妇。
影片放了毛主席逝世的场面,我在想,影片是讲述大地震,关毛主席他老人家什么事了?接着放到了姐姐和弟弟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最后在汶川地震,同时参加救援队而相遇,却没有发生任何故事就姐弟相认,让我很莫名其妙,影片怎么可以忽视了这个过程?本来还抱有期待姐弟相认的感人镜头,最终都没有出现,直接就转换到弟弟带着姐姐回家见妈妈。
在电影放到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电影里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已的女儿活命而同意把女儿的脚据掉,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弃舍!做这样的决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这一秒,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再次在眼中打转,我的泪水掉下来。
在姐姐方登和妈妈元妮相认的场面里,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影片让我非常满意,特别是那句“亲人,永远是亲人。”在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亲人,正是这些人间真爱让场面感动,让观众落泪。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不知让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就在教师节的这天下午,我们集体观看了这部电影。
感动一生命的馈赠
故事中的父母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地震发生后,他们首先想到了孩子,地震威力巨大,所到之处,全部成为一片废墟。母亲看到两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便向楼上冲去,父亲深知危险,便用力地将母亲向后一甩,冲进楼里,“哗”的一声,无数瓦砾压到他的肩膀上,楼房倒塌了。
生命在地震中十分脆弱,大自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一个生命结束,而生命又是顽强的,一个男人,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自己的爱人。大自然虽无情,可人间处处是真情,是爱的源泉让他这么做,是心的的颤抖让他心爱的人活了下来,他将自己的爱化作生命的清泉,遗赠给了自己深深爱着的人。
我不禁热泪盈眶。
感动二艰难的选择
母亲已经失去了丈夫,而幸运的是他的孩子还活着,但又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一块水泥板下压着的是姐姐和弟弟,但她只能救一个,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命运就是这样无情的捉弄人。就在一番犹豫和挣扎中,母亲选择了弟弟。一旁的`姐姐听了伤心极了。
人生处处面临着选择,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母亲选择了弟弟。如果生命可以交换的话,母亲宁可拿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面临那样的选择是,又会怎样呢?为人父母,那个不想让自己的儿女好好地活着?我想起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失生而取之者也。我为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感到同情,感到伤心。“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鲜活的生命就那样枯萎了。
感动三深情地拥抱
造化弄人。地震中,姐姐并没有死,她的心中充满了委屈,不想回家。而母亲心中自始自终都是一片废墟。23秒,32年,母亲从头到尾都是守着废墟过日子。然而,在汶川的地震中,姐弟相认姐姐最终选择了回家。母亲乌黑的头发已变得发白,青春的脸庞也变的满是皱纹,桌子上还摆着姐姐要吃的西红柿。32年,女人一生中有多少个30年。姐姐懂了,失声大哭,与母亲抱在一起,多年的恩怨化为一个深情款款的拥抱;姐姐懂了,母亲懂了,我们也懂了,放声痛哭。为了亲情,为了理解,为了原谅。
一个瞬间铸就了32年的永恒。影片展现了人性,展现了亲情,展现了理解,展现了原谅。《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部成功的、非常感人的电影,愿在地震中逝去生命的同胞们安息,人们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
小小的屋子里挤着幸福的一家子,一对兄妹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有说有笑的。此时,夜是如此的平静,平静的令人有些恐慌,它似乎在酝酿着什么,等待着爆发的最佳时机。“妈妈我想吃西红柿。”弟弟突然嚷道。“我也想吃”。姐姐也插了一句。妈妈连忙转向厨房,捞起浸在水中的最后一个西红柿,递给了弟弟。“登,妈妈明天给你买啊!”姐姐显然不开心了,但是还是睡了下去。
爸爸妈妈悄悄地出了门,在大楼底下乘凉。夫妻间浓密的情话还没有说完,之看见天空瞬间变成一片紫红色,酝酿了许久了灾难终于爆发了,顷刻间地动山摇,面前的这座大楼在紫光的笼罩下摇摇欲坠。人们的`脸上一脸的惊恐与茫然,迟钝几秒,才知道一场大地震在唐山席卷而来。妈妈发了疯似的往楼里跑,爸爸见楼马上要塌了一把拉出了妈妈,自己被压在了废墟下,随着紫光渐渐的退去,他的呼吸渐渐变弱、心跳渐渐停止。当天空恢复了原来的色彩,黑夜也就带他去了远方……丢下了妻子、儿女。独自一人去了远方!!
之后,妈妈在别人的帮助下就出了弟弟——这是她用姐姐的命换来的。姐姐和爸爸弃在了丟尸车上。没想到之后一场大雨使姐姐醒了过来,她奇迹般的活了过来,想必是与死神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之后,她被一对军人夫妻收养了。一养便是32年。这32年中她不敢回去找自己的亲人。因为她恨这个狠心的妈妈,当初选择救弟弟而不是自己。她恨她,她真的很恨她!但是这种恨中,还是包含着爱的……
2008年到了,又是一次大地震。学医的姐姐和当了老板的弟弟都赶赴灾区抢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了他与别人的谈话,讲起1976年唐山的经历,讲起了一个母亲艰难的抉择,讲起一个母亲对父亲和姐姐的爱。她哭了……认了他。认了那个“狠心”的妈!
回到唐山,一间斑驳的小屋,两鬓似霜的母亲在厨房里准备着。一双已经老花的眼睛露出了久违的惊喜,但其中夹杂着一丝悔恨……她走进母亲的房间,爸爸与自己的遗照挂在了最醒目的一睹墙上。38岁的她,看着父亲的黑白容颜,一阵心酸。目光移至下边,惊讶的发现——一个铁盆里装了几个西红柿,也是浸在水中。不禁愣住了,思绪又回到了1979年的那个夏天……母亲在这个时候跑了进来,跪在门口,声嘶力竭的说道:“登啊!妈妈没有骗你,西红柿都给你准备好了……!”她走过去搀扶起了母亲,泪光闪闪……
这时,一个母亲的承诺,真正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3
这是一部能让你体会生命的好处、体会最深的母爱的纪录片——《唐山大地震》,在那里,有爱,有期望,有宽恕,有感动…… 蜻蜓迁徙,灾难就要上演。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紫色的光环出此刻宁静的唐山市上空,地震随之而来。一家子,姐姐惊醒后趴在窗台上喊妈妈,墙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母亲冲上去救孩子被父亲一把拉住,自己去了。短短几十秒,唐山变成了一座废墟。父亲被压死了,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方。“只能救一个,只能救一个!”母亲选取了弟弟。在另一边的姐姐哭了,正因她早就知道母亲会选取弟弟。弟弟截取了一只胳膊,姐姐在几天后奇迹般醒了过来,却怎样也找不到妈妈,被军人收养了……
在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中,姐弟相遇。姐姐宽恕了母亲,体会到最真挚的母爱!
父亲救了母亲,正因他知道:孩子是不能失去母亲的,以及他对母亲的爱。父亲走了,舍得把母亲一个人和孩子扔在人间。
母爱是伟大的,但在姐姐面前,为何又消失了呢?可能母亲是想姐姐就应让着弟弟,因此先救弟弟。也可能是母亲偏爱弟弟……但我最想坚信的就是母亲只看到了弟弟,没看见姐姐,只听见弟弟说话,没听见姐姐说话。以为姐姐生的期望不多了。只有这种说法,对姐姐才公平一点点。想到这儿,我早已泪如雨下……
弟弟有愧于姐姐,正因要是先救姐姐,弟弟有可能已经掩埋在废墟里了。姐姐有愧于母亲,正因她发现母爱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让母亲苦苦的坚信她死有32年了。母亲有愧于父亲,正因当时要是母亲没被父亲拦住,就不会是父亲离开了……此刻,他们都已经互相原谅了,这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此刻,想一想,我们的母亲对我们付出了多少爱:想起母亲为我准备的每一顿丰盛的饭菜;想起母亲为我洗的每一件衣服;想起母亲在我遇到挫折时那充满爱意、期盼我站起来的眼神:还想起母亲在我生病时守在床头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我却总是说妈妈对别人比对我好、嫌她做的.饭不和我的口味。此刻想起来,真是惭愧极了!
妈妈会用一生去爱我,我也会用一生去爱妈妈!
《唐山大地震》这部纪录片反映了在地震时、地震后的母爱以及亲情!提醒着天下的子女们:要照顾好你们的母亲,至少也要对得起她给你完美的童年!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4
在那张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唐山大地震中,死神冷酷无情的带走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坍塌的房屋,远远近近连成了一片废墟;往日和谐宁静的唐山变成了人间地狱,地上堆满了尸体,血流成河;幸存下来的人们身上雨水、泥水、泪水、血水混在一起,用双手拼命挖掘者被掩埋的亲人、朋友,烟雾弥漫中,“哭声,喊声,嚎叫声,声声入耳”……唐山大地震那悲惨的一幕幕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主人公原本是幸福快乐的一家四口。地震残酷的带走了爸爸方大强,龙凤胎姐弟方登、方达又被同时压在了一大块水泥板上,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否则两个孩子都活不了,我的心不禁被揪了起来。妈妈元妮迫于无奈选择了救弟弟方达。然而姐姐方达也奇迹般的还生。当本来漂亮可爱的方登肿着一只眼睛、披头散发、浑身泥土、衣衫褴褛的从满地尸体中苏醒过来时,很多人被这悲惨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地震啊,你为何如此无情!!!而另一边,妈妈元妮紧紧搂着失去了一只手的方达,她喃喃的念着:“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很多观众擦了擦红扑扑的眼睛。而幸运的方登被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整整三十二年,方登都没有去找妈妈和弟弟。因为她清楚地记得,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妈妈选择了救弟弟,她以为妈妈只爱弟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再次震惊了全中国。已是大老板的`方达和身在加拿大的方登都去救援……一家人终于重逢,方登也终于理解了妈妈当年无奈的选择。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唐山大地震》的导演冯小刚说过:“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亲人永远是亲人,血缘关系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这一家人早日重逢该多好啊!
地震是无情的,而爱的力量是无穷。亲情的爱让很多人坚强的活了下来,全国上下对受灾人民的关爱让唐山很快走出灾难,如今的唐山焕然一新,到处耸立着高楼大厦。但那1976年死去的242769人和受重伤的164851人、受轻伤的544000人,时刻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同样惊心动魄,如今汶川正在重建,或写灾难后的人们更强大。
我希望人们对地震的自我救护意识更强一些。科技也越来越发达,房屋越来越结实,在地震中的损失越来越少。梦中的我还惦记着《唐山大地震》,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
昨天晚上,我和父母一起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让我禁不住流下一排排热泪。
爸爸打开了百度观看这部电影。一会儿,电影开始了,主角有“方大强”“元妮”“方登”“方达”。里面讲了,在1976年里的一天,方大强和妻子元妮在夜里去工作,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感觉有点不对劲,车子竟然动了起来,下车一看,原来是地震,元妮一看,就吵着要去救孩子,但是方大强阻止了元妮,自己却跑进了倒塌的楼房内,到了早上,方大强的尸体才被清理出来,元妮很伤心,不过她一想,还有两个孩子呢,还要救他们那。于是,便找了起来,就在她绝望的时候,有人喊:“元妮,方达和方登在这里,快来看一看那。”元妮一看,正是她的两个孩子,可是,当人们发现,如果,撬方达那边的话,那方登就会有事,如果,撬方登那边的话,那方达就会有危险,当人们告诉元妮的时候,她的心里又落上了一块大石头,人们再三询问元妮的时候,元妮犹豫地说:“救弟弟,救弟弟!”可当时,姐姐方登是清醒的,这话她听到了,她哭了。当人们把姐弟俩拉上来的时候,元妮抱着方登哭了,几分钟后,元妮跟着一辆车走了,过了一会,天空下起了雨,方登被雨水一浇,奇迹般的醒了,她被一个武警送到了一个集中营,随后就被一对好心人领走了,她在忧伤中长大了,她去学了医。方达从一个拉小车的工人,干到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达,都去了救灾现场,他们偶然相遇了,并相认了,方达带方登回了家,他们的妈妈一看方登回来了,就忍不住跪了下来。
方登和她妈妈相认了相认了,带她去了墓地,看了方大强的墓地。方登伤心的哭了,她后悔自己折磨了妈妈32年,32年中连一封信也没给妈妈寄。
其中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她视如已出,培养鸡成才,把养父养母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始我感到爱的伟大。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无情。爱是多么的伟大。
所以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珍爱生命,好好活着!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相关文章: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15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9-25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07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8-23
【荐】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5
【热】《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18
【精】《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15
【热门】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30
【推荐】《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06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热】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