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新工具》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新工具》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17世纪英国的国务活动家,是在哲学、散文、历史、法学、教育学、心理学诸领域都有所建树的著名学者,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1561年出生于英国贵族官宦家庭。1573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他博览群书,获得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他反对当时三一学院所崇尚的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主体的经院哲学体系,认为这种哲学徒事思辩,无补于人生任何实际问题,立志对当时的学术风气和内容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革新。1576年,培根前往法国,从事于外交活动。在这段时期,他撰就《欧洲政情记》一书。1579年,培根在英国主攻法律。1582年成为律师。后来跻身政界。1613年任首席检查官,1617年成为詹姆士一世(JamesI)的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1621年,因受诬告,被判徒刑,并被处以罚金,但他只被关押了两天就被释放了,罚金也得以豁免。至此,培根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转而从事著述,开始了他全部生活中最有价值的历程。1626年冬,培根在雪原中试验用冷冻防腐,因身患重感冒,不治而亡。
培根一生大部分时间付诸于政治生涯,然而他却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他的主要著作有:《论说文集》、《论人类知论》、《论学术的进展》、《论古人的智慧》、《新工具》、《新大西岛》等。
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培根要求解放思想,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的呼声。他决心冲破经院哲学的束缚,立志改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手段,以使科学来一次“伟大的复兴”。在批判经院哲学的同时,培根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和英国唯名论的传统,提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们为了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自然,面对事实,通过观察,取得感觉经验。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自然的规律,而具有伟大理智力量的人类只有掌握了自然的规律,才能拥有征服和驾驭自然,获得行动上的自由。
总之,正如赫尔岑认为的,“培根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像哥伦布一样,在科学上发现了新世界,人们自古以来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但是由于他们沉湎于经院哲学而把它遗忘了。”培根动摇了人们对独断论的盲目信仰,结束了以神学为依归的经院哲学的旧时代。他使人们不仅在思维的内容上从天国回到地下,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尊重感性现象、重视经验和实际也都成为一时的风尚。这对从根本上扭转上千年来传统的经院哲学思维方法,对于科学的确立和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大学生《新工具》读后感】相关文章:
交通工具教案08-18
小工具教案11-09
社会小工具教案09-21
现代通讯工具大班教案08-29
小学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11-14
大学生心理协会招新策划书范文11-12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初中作文10-22
新的一年新的小学作文10-19
《交通工具》幼儿园大班教案01-03
《新参者》读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