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读后感

时间:2024-10-08 09:17: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战争论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争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战争论读后感

战争论读后感1

  战争的目的是让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敌人必须无法抗拒。如果敌人无法反抗,就必须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必须在感情的范围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斗争中。理论上人无法抗拒,他们必须摧毁他们的国家和人民的抵抗意志。理论上,至少是这样。它的.表面特征可以是签署和约,要求同意。这些特征至少表明敌人目前承认失败,未来会发生什么。

  在概念分析中,使敌人无法抵抗将使斗争趋于极端,但在现实中,必须完全有必要纠正它。因为人们有感情,他们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偶然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发挥要作用。

  人们不可能在战争中涵盖一切,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所以任何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过程的变化(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相比)。这也是偶然的。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战争的始终存在着政治目的。也许战争过程对原来的政治目的有影响,甚至更大。但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影响一般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原有的政治目的或极其有限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当双方对感情和意图不强或力量相对称时,政治目的往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影响战争的进程。即使在一般情况下,政治目的也会极大地影响战争的进程,或严格控制其规模,或无极扩大其规模(即使没有真正的敌意和目的)。其规模通常得到严格控制。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比战争更理性、更聪明。战争本身往往充满了意外和暴力。人类的感情是关键因素。

  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是否会被敌人消灭,敌人的防御比进攻更强时间歇,这样战争就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所述,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情况,战争进程可能会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似乎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事实也表明,在许多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双方的真实撕裂)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真正的战争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事调整和集结。二是真战,真撕。当一方意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自己的力量时,就会自动放弃抵抗。这也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即使敌人无法抵抗战争的目的,这种不确定性也不目的发生冲突。因为当一方不为消灭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占领而有积极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做出了消极的决心,而不判断对方不进行决战,所以他在战争中必然会慌乱,无法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力量。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可悲的。

  因此,虽然战争的目的不是每一场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它自战争开始以来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因为政治目的或其他原因而得到缓解或遏制。

战争论读后感2

  战争的起源或萌芽从哪里开始?战争这个词会从我们的字典中消失吗?读完《战争论》后,我只得到了一些答案,有些答案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战争是敌我斗争无限放大的结果。在战场上,为了生存,我会尽力打败敌人。战斗技巧和武器状况可能决定我的生死。无数像我这样的士兵去战斗和击败敌人,也就是说,一场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武器状况、士兵的整体素质、阵型和战术。因此,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清朝的木船具有绝对优势时,大刀片自然会赢得战争。

  那么战争起源于哪里呢?在古代,人很少,不可能有战争。只有两个野人为一个雌性野人打架或决斗。就像动物一样,它们实际上是为了生存的延续。随着人口的增长,部落和部落、种族和种族、国家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战斗。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为了一个目的,一个更好的发展和生存。例如,日本的扩张是为了适应人口的增加。所有的战争都逃不过这样的目的。从原始征服到现代政治。都是为了获得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就没有人愿意战斗,战争是两败俱伤,从来没有赢家。胜利只是把自己的损失加给敌人。因此,战争是一种政治手段,一种获得利益和流血的过程。

  人存在于世界上。如果他们不克制自己的欲望,总会有斗争,从国家内部的'阶级利益矛盾到国家的生死。战争将与人们的思想境界有关,人类一直在向自然和有能力征服的国家索取(所以有殖民地和奴隶)。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能力,但人们有无限的欲望。

  因此,战争萌芽于人类的欲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政治制度,战争已经成为统治者获得更大利益的工具。从秦灭六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以民族强大复兴的旗帜强行夺取其他民族发展的权利(殖民要求、租界、关税、巨额战争赔偿)是多么可耻啊!!而战争则成为政治手段,成为其他国家干预其他国家的工具。

  战争能否消失,取决于人类社会能否真正团结在一起,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歧视,让教育真正发挥作用,认识到我们都是地球人。这样,战争就可以真正从字典中消失。

  从政治角度看,《战争论》认为政治主导战争,战争只是手段,政治是目的。这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更有力地把握一场战争。我们不需要考虑“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格言,记住政治目的就能深刻理解战争,美伊战争就是这样。人类的最终目的地应该是大同社会,我希望我们都能认识到战争的本质。

  中国人喜欢和平。我们不想战争,但如果你认为我们容易被欺负,你有能力征服它,来吧,我们接受挑战。如果你用你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个世界,我会把你的价值观还给你。那些犯了我大汉的人会受到惩罚。

  同时,不要忘记一句话:士兵,国家大事,生死之地,生存之道,不可忽视。——孙子兵法

【战争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战争论读后感07-03

战争论读书心得05-17

战争论读后感13篇[合集]08-25

《羽毛男孩》读后感-读后感02-15

伊索寓言读后感_读后感01-10

培根随笔读后感-读后感07-06

最新劝学读后感 《劝学》读后感09-21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稻草人读后感 读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