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课文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课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课文读后感1
由于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再加上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所以抒情上显得深沉婉转,语言上淳朴清丽,成为本文的另一个特色。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高中课文读后感2
《囚绿记》讲述作者在北平的一间房后,想把圆窗外的常春藤“占为己有”。但结果,他却了的自私,让绿恢复了自由的。
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绿的切特性使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了,精神上的激励。,他地爱着绿。爱绿心切,“囚绿”,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自私之爱”。绿被囚禁,它的尖端,总朝着的。固执,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到,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从中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
绿叶,一枝常春藤,其实“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绿友,是阳光的孩子。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当作者次遇到鲜艳的绿色时,心里充满了喜悦。作者的脑海里便了“囚绿”的念头。,决定却是错误的,常春藤能够在房间里舒展着柔软的枝条。作者能够细细地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这其实是享受。,当常春藤在房间里伸长的,你可曾有想过,它像这阳光伸张的不快。
不过,当作者它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柔绿,嫩黄;细瘦,娇弱的样子时,作者的过失感到难过。,作者便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他也恼怒常春藤的`固执、无亲热。
当他下定决心放走“绿”的,它的产生了一丝丝的祝福之情,它也怀着美好的心情,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作者离开北平一年后,它的心,却依然怀念着圆窗和绿友。并且,它还期望着有机会的话,能够与在见面。
【高中课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课文台阶的教案07-23
课文《秋天》教案08-07
课文美丽丹顶鹤教案04-15
落花生课文读后感04-14
《窃读记》课文读后感11-03
课文《四季》教案07-26
课文《顶碗少年》教案08-28
小学课文葡萄沟教案07-21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