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别康桥读后感 推荐度:
- 再别康桥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再别康桥读后感(荐)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再别康桥》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先生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诗人曾于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在此留学。1928年秋,诗人重返康桥,诗兴勃发而创作了这首诗,并于同年12月10日发表于上海的“新月”杂志。
从“初别”到“再别”这6年光景里,诗人经历了诸多生活挫折与精神磨难,因追求婚姻自由而与发妻张幼仪离异并与心仪女人陆小曼联姻。以当时的世俗眼光,此举属大逆不道有伤风化,因而遭受家庭的反对与社会的非议,可以说诗人此时正处于精神疲惫,情绪低落,心力交瘁之际。曾有人评论此诗是“别景不别人”,我倒觉得:“诗中无人胜有人”。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在英国留学时正值有抱负、有理想、有憧憬的青年期,同时他还爱恋着同在剑桥学习的才女林徽因。旧地重游,必然会勾起其剑桥求学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的回忆。所以诗人是以描写康桥景色来抒发其对故人的眷恋之情。
诗以“轻轻的来,作别西天的云彩”至“悄悄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作为诗的首尾,前呼后应,浑然天成。诗篇构思新颖,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诗句朴实。诗人浓墨重彩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康河的景色,以云彩、垂柳、荇草、长篙、夏虫等景物点缀,勾勒出一幅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景。我以为,诗篇的精彩在于诗人将暮色康桥的幽境、低落伤感的心境、虚怀若谷的意境之巧妙结合而突兀出如歌如泣的诗境。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重读诗的尾句,我突发奇想,诗人是否已预感到“生命无常”,而留的诀别言呢!
徐志摩先生于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年仅35岁。从此,诗坛一颗巨星陨落。
《再别康桥》一诗发表至今已有九十年。诗作所表现的抽象与写实的完美揉合的艺术手法,这在近代中国诗坛尚无人企及。重温此诗我心怀景仰,点滴感言以缅怀先生!
【再别康桥读后感】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教案02-13
《再别康桥》读后感04-28
再别康桥读后感01-26
再别康桥读后感12-24
《再别康桥》读后感10篇11-22
再别康桥读后感范例(4篇)03-21
伊索寓言读后感_读后感01-10
《羽毛男孩》读后感-读后感02-15
培根随笔读后感-读后感07-06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