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4-06-23 13:00: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色故事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色故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色故事读后感

红色故事读后感1

  夜里静得出奇,就连一丝虫鸣、鸟叫都没有,在耀眼的灯光下坐着一位小姑娘,小姑娘手中捧着一本书《渣滓洞的故事》。讲的是在渣滓洞监狱中,各位共产党是如何顽强不肯交出党组织的信息,并有着为中国共产党随时牺牲的心理。

  渣滓洞位于重庆西北郊区,西北郊区有一座山,山上浓荫覆盖,绿树苍天。每当风雨来临,林涛轰响,万籁齐鸣,像绵延不断的歌声和乐曲。古人因此将这座山称为歌乐山,而渣滓洞监狱就是在歌乐山的'中央位置渣滓洞监狱曾关押了300名革命志士在这座人间地狱里。被捕共产党人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以压倒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打工无私的牺牲精神和始终如一的革命乐观主义,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的知识。比如在男牢中,共产党员有何雪松、蓝蒂裕、许建业,唐虚谷……其中令我最佩服的许建业同志,当他在刑讯室被皮鞭打时,没有交出组织;当他昏死过去,被迫灌下辣椒水时,没有交出党组织;当一箱子金钱摆在他眼前,还是没有交出组织而被枪毙的时候,只是大声喊了一句:“中国共产党万岁!”

  看到这里,我眼泪从眼眶中争先恐后地滑下来,看看我自己,再看看别人,我自己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说我一句我就要顶回去,受了点小委屈就总是掉眼泪儿,中国共产党员不落泪,不背叛不投降,有问题想办法解决,我深深地低下了头!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

红色故事读后感2

  这个暑假,妈妈为了让我在姥姥家多待几天,也为了让我能在暑假沉浸在书香中,就从书店买回来了几本书,有两本是曹文轩的;有一本是《卫斯理》系列的;还有一本是《红色经典?海迪姐姐的故事》,虽说两种书都很好看,但从《红色经典:海迪姐姐的故事中我受益相比略多一点。

  曹文轩的《野风车》和《狗牙雨》都是经典的美文,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描写景物的。而《卫斯理》呢,是科幻系列小说,最近正在写科幻系列的小说,这个对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当我看到《红色经典?海迪姐姐的故事》时,想起以前王老师说过的张海迪,这是不是那个自学针灸、自学课程的海迪姐姐呢?想到这里,我便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当读完三遍之后,我对这本书有了大体的.认识,也能感受到海迪姐姐的艰辛。虽说我也是一身的病(别管大病小病,反正一身病),但没有像海迪一样坚强,在海迪自己一个人住院时,妈妈也没有陪在身边,自己度过了漫长的几个月。我看到张海迪事例后,不禁想起了自己,这个暑假快结束了,虽说妈妈出差在外,从6月最后一天开始,直至现在妈妈都没回来,虽说中途有几次回来过,但都没到1天就又走了。我以为自己很厉害了,但比起海迪姐姐,我自愧不如。

  当一个老师难!当一个让同学们喜欢的老师更难!当一个既让同学们喜欢又让家长喜欢的老师难上加难!可海迪姐姐就做了这既让孩子喜欢又让家长喜欢的老师,但这些在海迪姐姐面前都是浮云,缝扣子、医治一些发烧、拉肚子的同学在海迪姐姐看来都是一个老师应做的,这样的老师,能不让同学和家长喜欢吗?

  另外,海迪姐姐还是医生呢!她自学了针灸,医好了很多人的病,但这些都不收费,村民们也很喜欢海迪。海迪姐姐不仅能治小病,那村里的耿大爷,患脑血栓后遗症,六年不能说话,瘫痪3年,海迪姐姐为他针灸,还查阅资料,与此同时,她还要鼓励耿大爷,不让他失去信心,在海迪姐姐的精心治疗下,瘫痪了3年的耿大爷能够直立行走了,也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了。就这样,“张大夫”的名气越来越大,十里八村的人都慕名赶过来。

  读完书后,我受益匪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向海迪姐姐那样,一切困难都是浮云!

红色故事读后感3

  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把狱友们省下的草纸订在一起,当做本子;把从囚衣上剪下的小布条七拼八凑,千缝百衲,缝成了一个小书包。这一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暑假里,我读了《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小英雄的故事,有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坚强不屈的雨来我还在书中与同龄人小萝卜头再次相遇。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听见慈溪诵读大赛。不知为什么,妈妈为我选了一篇写给小萝卜头的.文章《永远的九岁》作为参赛作品。经过那次比赛,我朦朦胧胧地了解了小萝卜头凄惨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小萝卜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刚满周岁的他住的是狭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的牢房;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和烂白菜梆子,以至于长成了头大身小的孩子,大家都称他为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七、八月的重庆是个大火炉,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不知疲倦地在地上用树枝写呀,算呀,复习功课。

  有一次,小萝卜头的老师黄将军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对他说:只要你能用俄语和我说一句话,我就把铅笔送给你。小萝卜头多么渴望得到这支铅笔呀!白天,他在监狱的角落里咿咿呀呀地说俄语;晚上,他借着窗口透进来的一丝光线,默默地记忆。终于有一天,小萝卜头能用俄语和黄将军交谈了。他捧着心爱的铅笔,久久不愿放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在他九岁时却被敌人杀害了。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找到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支已经腐烂的红蓝铅笔。

  读着九岁的小萝卜头的故事,再看看十岁的自己,我不禁感到羞愧。比小萝卜头大一岁的我,对待学习却没有小萝卜头那样刻苦,那样如饥似渴。学习上,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当妈妈让我做一些课外练习时,我总是推三阻四;当妈妈让我练字时,我也是草草了事;当妈妈让我背英语单词时,我没背几个就想要放弃。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说到底,是我身上缺少了像小萝卜头那样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呀!

  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下定决心:我要像小萝卜头一样,刻苦学习,珍惜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革命精神,在我的身上永远地延续下去!

红色故事读后感4

  历史就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长河,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流过,经典的魅力就蕴含在这些河流中,翻开书页就能领略到无限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进《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是个英雄的时代,他们中既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个体,也有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英雄集体,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年仅13岁的刘胡兰是一名党员,但是不幸落入敌人的魔爪,在严酷审讯时她守口如瓶;在上刑场时她视死如归,在面对冷冷的铡刀时她大义凛然……敌人百般无奈中残忍的杀害了她。为什么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为什么面对死亡能视死如归?因为她心中有不灭的信念——热爱祖国。这信念如钢铁般坚硬,如坚石般顽强!年轻美丽的刘胡兰牺牲了,她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

  舍己为人的赖宁一天,14岁的赖宁和他的'伙伴发现森林着火了,他急忙跑去救火。赖宁用自己的衣服来扑火,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救火,他就是想帮助人们把火扑灭,但是火势太猛,大人们先把他们孩子送回去。但是在途中,赖宁又来到火势最猛的地方救火,结果壮烈牺牲。赖宁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用舍己为人的品行书写了一篇英雄之作。

  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深思!正因为有这些少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取了我们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正因为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才换取了我们今日自由快乐的童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催人奋进!生活中处处有“敌人”,就如我现在就面对一个强悍“敌人”——粗心。那么,我们有没有像那些先烈们一样勇敢战胜“敌人”呢?我深深知道,学习先烈的品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誓言,而是每一天每一时的行动与坚持。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学习少年英雄们的勇敢精神,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虽然讲述的是少年故事,但是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高尚的品行,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这些少年英雄的勇敢无私和志向高远的胸襟永远激励我前进!

红色故事读后感5

  我在学校订阅了《当代小学生》杂志,这本杂志内容丰富,不仅有“伙伴的作品”、“数学大观园”、“英语冬令营”等很多帮助学习的文章,还有催人上进的“红色故事”。在今年1-2月《当代小学生》中就有一篇介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的`文章,讲了瞿秋白身上发生的几个小故事。这篇名为《正义在心瞿秋白》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小时候的瞿秋白十分善良,富有同情心,他遇到乞丐,只要身上有钱,他都会拿出来帮助他们。在冬天有同伴因为穿的衣服单薄而流鼻涕时,瞿秋白会毫不犹豫脱下自己的衣服递给同伴,别的小孩子还不相信这是真的呢。瞿秋白从小追求正义,抗击反动政府。他在第一个辛亥革命纪念日挂出一个白灯笼,并且写上了“国丧”两个大黑字,以表达他对当时的腐朽政府的不满。

  成年后的瞿秋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次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被捕后,敌人用尽办法想要他叛变革命,他宁死不屈,最后高唱《国际歌》、《红军歌》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36岁。

  我们小学生就要像瞿秋白那样从小心怀大志,不仅要学习好,还要有一颗追求正义、维护公平、保护弱小的红心。要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好人。这就是《当代小学生》的红色故事给我的启示。

红色故事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一本红色经典故事书《小英雄雨来》。读完之后,我就喜欢上文中的小雨来,他是一个头脑聪明,活泼可爱,从小就喜欢游泳,他用机智赶走了日本鬼子,小雨来“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英雄啊”!

  其中最喜欢文中一篇,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最终,他在快要被敌人枪毙的危急时刻,跳进河里游走了,他不仅保护了李大叔,也保护了自己。

  小雨来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多动脑,勤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红色故事读后感7

  一连几天,我都在读一本书《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战争年代里的中国孩子,机智英勇的保卫家乡。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威武不屈、英勇顽强的成长和斗争的故事。我读完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当我看了《英雄刘胡兰》后,薪资感慨万分,十分感动。

  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她积极参加儿童团,10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的团长,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给八路军带路打敌人。14岁时,刘胡兰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的秋天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上级领导决定让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却主动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14岁的共产党员,不惧危险,在敌后秘密开展宣城工作,领导人民顽强斗争,后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面无惧色,视死如归,始终没有说出共产党的秘密。就这样,这位年仅15岁的战士结束了她短暂而有意义的一生。这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影响,我被刘胡兰的这种爱国精神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毛主席也为她题了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另外,书中还有很多其他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小英雄郭滴海、姜墨林……这些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牺牲个人的一切,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颂,并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火,没有硝烟。可是,这样的年代是千千万万个刘胡兰、郭滴海、姜墨林式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英雄,并以他们为榜样,弘扬革命精神,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故事读后感8

  他,从小就成了孤儿;他,总是把别人的利益看得很重,并且总是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战士,是英雄。他就是雷锋。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朴素、憨厚、为人老实。他乐于助人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国庆长假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雷锋事迹》这本书。

  雷锋出生时中国仍未解放,雷锋家是佃户,受尽了地主的欺负。他的.爸爸被日寇打死,他的哥哥也因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结核,不治而亡;后来,他的妈妈也因故自杀了,雷锋成了孤儿。他的六叔祖母收养了他,与他相依为命。那时,雷锋就已饱经世间的险恶。

  后来,共产党来了。雷锋加入了儿童团,向无恶不作的地主讨回了血债。经过多年磨炼,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助人为乐,为高尚的事业奋不顾身。大坝抢修时,可以看到他洋溢活力奔跑的身影;公路塌方时,总能听到他充满激情的脚步声。在一次运送任务时,雷锋不幸被一根大木桩击中,那时,他年仅二十二岁。

  雷锋常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让我们铭记这名话,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而奋斗!

红色故事读后感9

  有一些读者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少年们面对敌人的屠刀而毫不畏惧?因为他们有一颗爱国之心,所以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奋斗和拼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建国后人们的生活还是非常贫穷,物资严重匮乏,很多东西包括粮食都是要用计划票才能购买。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一般家庭最多只有一部黑白的小电视机,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好几台彩电,各种家用电器和各式家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那时候如果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就已经算是比较富有了,哪里有我们现在的轿车、越野车甚至跑车。以前家里有鱼有肉已经很好了,现在鱼肉都太平常了,每天“四菜一汤”都觉得没什么可吃的。以前穿的衣服是打补丁的,现在旧一点的衣服都不穿了,经常一天一套地换。那时候大家住的都是大平房,现在都是楼房甚至是大厦。以前的路也很窄,还到处凹凸不平,而现在的'马路四通八达,宽敞极了!

  现在繁荣、富强、昌盛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起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虽然我们没有切身感受到刻骨铭心的丧国之痛,但是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小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个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容易呀

红色故事读后感10

  假期里,我读完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读完以后我被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这本书的。

  雷锋叔叔的一生是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虽然雷锋叔叔只活了22岁,但他为人民做了许许多多数都数不清的好事。在火车上、在泥泞的小路上、在风雨交加的漆黑夜里,在你都能够看到他为人民服务的身影。那里需要帮忙,雷锋叔叔就会出此刻那里。

  以后,我必须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忙那些需要我们帮忙的人。我会永远牢记雷锋叔叔说过的那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叔叔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红色故事读后感11

  暑假,我去哈尔滨旅游,一条静谧安宁的大街和绿树掩映下的街心公园吸引了我,原来这就是著名的以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名字命名的一曼大街和一曼街心公园。

  我伫立在赵一曼雕像前,与她那傲然坚毅的目光交汇,她微抿的嘴角透着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豪迈,那被微风轻扬起的短发又似乎在诉说她温柔的情怀…

  这刻起,我被赵一曼深深吸引。回到家,我立刻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赵一曼的资料,废寝忘食地读完了《赵一曼的故事》。

  《赵一曼的故事》讲述了赵一曼短暂的一生。赵一曼出生在四川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五四"运动时期接受进步思想,走上了反对封建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参加抗日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腿部受伤,落入日军的魔爪。

  落入魔爪的赵一曼,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灌汽油、火烙,直至惨绝人寰的电刑,可赵一曼誓死不屈,宁死也没有吐露任何情报,并写下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感人诗篇。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英勇就义。

  每每读到这儿,我都会再次翻阅书中赵一曼的生前像片。她清瘦漂亮,身上弥漫着浓浓的大家闺秀的书卷气,这样一个端庄柔弱的女子,在日本军的残酷摧残下骨断肢残,体无完肤…她那坚定的信念、不可动摇的意志,该是怎样的刚强啊!她用一颗赤诚的心点燃了生命之火,燃烧出青春的光华,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敬佩,为之感动。

  如果说赵一曼是钢铁铸就的,一点也不为过,可她也有一颗柔软的充满母爱的温柔之心。当敌人至终也无法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情报决定处决赵一曼时,赵一曼给年幼的儿子留下了催人泪下的遗书:"宁儿: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啊!母亲因为反满抗日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宁儿啊,希望你赶快长大,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永远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她的爱,波澜壮阔,表现了一个母亲临终时对骨肉亲情的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日益强盛,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的。是啊,他们用鲜血、青春与生命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没有炮火、没有硝烟的和平世界。回顾历史,重读《赵一曼的故事》,我一定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拼搏向上,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祖国的未来!

红色故事读后感12

  我是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读书。读书,从小就是我最大的爱好,可以说我在读书长大。

  记得在七岁那年,我像往常一样去书店看书,那里的书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眼花缭乱地找到了一本《红色少年故事》,里面都是一些抗日小英雄的事迹,其中就有王二小。王二小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儿,是八路军叔叔收留了他,并教他认字。二小长大后成了儿童团的一名报信员。以放牛掩饰身份,一次为了保护群众,二小献出了生命。看完后我热泪盈眶。我把这本书买了下来,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

  每当想起王二小,我就热血沸腾,因为可恨的日本人用恶劣的手段害死了无数的中国同胞,就连小孩和老人也不放过,幸好有书,记录了他们罪恶的`证据,让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罪行。

  读书让我更坚强,让我学会了承担,我要担负起肩上的重任,勤奋学习,为祖国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红色故事读后感13

  这天,我读了《红色少年的故事》里女英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刘胡兰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十分热爱学习,但是校园办了几天就停办了。刘胡兰十分想念上学的日子,她一有时间就会用手指写字。

  有一次,鬼子又来抢村里的粮食。刘胡兰让乡亲们把粮食藏起来,她自己把鬼子引到一个地主家了,她运用自己的智慧把村子的粮食全保住了。

  刘胡兰15岁那年冬天,敌人把刘胡兰抓走了。在敌人的严酷拷问下,刘胡兰也没有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单,敌人把她的队友用棍子乱打,又架起铡刀把他的.队友杀害。刘胡兰视死如归,最后也英勇牺牲了。

  刘胡兰这种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在应对困难时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此刻的生活多么完美,那么我们更就应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红色故事读后感14

  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伪装成放牛的小孩,其实是在站岗放哨。突然,从远方走过来一支敌人的队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树,然后钻在敌人的前方不远处装成放牛郎。敌人一眼瞧见了王二小,王二小却假装没看见,转过身去继续放牛。领头的人跑过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领,大声地说:“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犹豫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哪。”敌人很高兴,说:“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八路,皇军就把这块金手表送给你。”王二小接过手表,用牙齿咬了咬。“金的!”“那好,我就带你们去吧!跟我来。”

  王二小在路上几经周折,一会拐弯,一会下坡,一会上坡。敌人们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尽。最后,王二小将他们带到一个山谷前,敌人的领头一脚把王二小踹开“这不是八路军营,你敢骗皇军。”几声枪声之后,我军赶来了,敌人的呻吟声,我军的叫喊声,喊杀声顿时充满整个山谷。

  虽然,在这长战斗中,王二小光荣地牺牲了,可是,他成了个小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红色故事读后感15

  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红色经典连环画“赵一曼”尤其令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之后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忙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得魔掌,但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明白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赵一曼向押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这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阿!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久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此刻我生活在一个平安的年代,我能够无忧无虑的上学学本领,寒暑假能够外出旅游,这一切是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将红色经典发扬光大,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色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色家书》读后感06-15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读后感06-02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读后感04-29

365夜故事书读后感 读故事书的读后感03-30

故事读后感11-03

《春秋故事》读后感07-11

奔月故事读后感12-09

《阿凡提故事》读后感12-18

感恩故事的读后感03-27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