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之间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化作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在与儿子傅聪往来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好的建议,想尽全力为儿子分担,帮儿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儿子成为一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傅雷家书中,能看到父子两人对学术问题激烈的探讨;对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亲切讨论;也能看到对对方的思念与关怀。这一封封家书,成为父子沟通的桥梁,使父母能随时了解到傅聪的情况。而父母正是通过一封封家书,来指导教育傅聪,帮助他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在家书里,傅雷并没有多说教条式的话语,而是把自己当做傅聪的朋友,对儿子的爱,比山还高大,比海还宽阔。还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经历鼓励儿子正视现实和挫折,勇敢地战胜它。教育儿子要学会坚强,这才是生活的强者。通过一些鲜明的例子,来帮助傅聪解决问题,克服难关。
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书中有这样一件事:傅聪的好朋友恩德因手术卧床不起,傅雷让傅聪无论多忙也要写封信去,傅雷通过这件事,教导傅聪,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是一个道理。
在生活细节方面,当傅聪准备几天后就出国时,父亲在信中告诫他:这几天更应当仔仔细细把过去种种做一个总结,未来种种做一个安排,在心理上、精神上多做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上的波动。
傅雷正是这样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做教材来教育儿子,而不是只讲什么空话,这就是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本学期令我收获最深的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退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旁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知道,现在应该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父母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我们生活的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他们把爱无私的献给了我们,又毫不吝啬的向我们传授生活的经验。
傅雷夫妇给予了他们孩子最好的教育,那洋洋万语,字字涌动深情。在信中,傅雷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国家和
我们正处于青春期,正是躁动不安的年纪。很少有人安安静静的稳下心来和父母谈谈志向,谈谈理想,甚至连平时的唠家常也已经成为一种奢求。“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趁父母还年轻,趁父母还健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多陪陪他们吧!
张丽珠
爱,如春日里明媚的阳光;爱,如心灵上涓涓的细流;爱,如雨后那一抹亮丽的彩虹。傅雷夫妇对他们孩子的爱,造就了孩子们伟大的一生……
在饱含深情的爱的甘露的浇灌下,傅聪兄弟在强手如林的国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一封封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一声问候,一句祝福,还饱含了父母在背后那份望子成龙的期待。一句句教导,无不蕴含着源发于内心深处的亲情。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傅雷夫妇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导。他们严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对于音乐的了解也许寥寥无几,但是为了最最亲爱的孩子,他们愿意从零开始,了解肖邦、贝多芬、莫扎特……阅历此书,你会发现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种别样的深情……
书信,寄托着千万句关怀,千万条思念。在这一百多封家书中,我们所领略的不仅是文化的经典,更是那句“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的情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这个暑假看了《傅雷家书》一书,收获很大。
《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夫妇写给子女傅聪和傅敏的一封信。,是包涵了满满的父爱之作。他们努力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长大,后结婚。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和他的妻子是中国父母的榜样。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一生,同时会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那将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现在可以找到我的人生目标了,虽然我曾经是个盲人。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我们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金钱和物质方面给不了你的.回报,学业和艺术一定会给你的努力找到答案。”我想,不管努力能不能带来回报,至少可以充实我们的心。我相信,如果我每天把时间花在我认为有用的事情上,我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用最真实的心交流才是最令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么好的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充实人心,让人平静。此外,文学和艺术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在那里吸收的营养会让我们茁壮成长,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反映。可以说是傅雷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头脑。纸上写的都是家常话。只写心里所想,不必为读者操心。正因为如此,感情才如此单纯,没有任何虚伪,《傅雷家书》的含义,远远超出了傅雷一家的范围。本书处处体现着父亲深沉的爱。或许每个父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这是可以实现的。最底下,有几个人,因为这需要足够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学识渊博,父子之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杜甫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而在现在众多通讯方式中,书信可以很全面的向他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傅雷家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傅雷家书》摘自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家书中常常强调的便是如何做人这一问题。
在傅雷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并不时给予指点。他常常在信中告诫自己的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问题不气馁,获得大奖不可以骄傲,要对国家和民族有荣辱感……在生活上,傅雷也是进行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不管是在儿子生活工作还是做人方面,傅雷都十分关心,在这一百多封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
傅雷是优秀的,他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而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傅雷是中国父母的代表,他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而傅雷又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在他的.引导下,两个孩子都十分的成功。
在读过《傅雷家书》后,我不禁感叹傅雷对他儿子浓浓的爱,也不禁羡慕起傅聪及傅敏,因为从小我对父爱的感受并没有那么地深刻。有人说过,《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集,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傅雷家书》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处事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送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在年味飘香的寒假里,同学们有的忘记了学习的紧张,早已放松了心情,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的仍然坚持不懈,没有丝毫的怠慢。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也励志要做一个持之以恒,面对困难不屈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深受感悟的还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也不是莫名其妙地说长道短,而是充满哲理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的艺术品,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我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父亲做一些新鲜的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青年;
第三,借通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资态方面。”傅雷通过给儿子不断地写家书并寄给儿子,是想让傅聪明白,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尊严,敢于拼搏,无私奉献,人格卓越的优秀的艺术家。从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对孩子严肃而又真诚。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极想让自己的儿女早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早日成功,早日能获得名气,而不断地给儿女增加负担,正是这一点点的负担,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看似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务,却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希望。而傅雷不是用打骂、不断地给孩子增加负担来培养孩子的,他通过自己不断给孩子写家书来告诫孩子,让孩子在信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让孩子也成为家长们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长中的榜样,家长们也应虚心学习傅雷的教育方法,而处于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做一个人格卓越,德艺俱备,面对困难不屈的人,同时我们也不能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傅雷家书》严格来讲,不能被称之为书,但事实却可以被称为书。这说明了后人对这些信的评价很高,这些信极有水平。
书信中的傅雷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爱。傅雷先生在傅聪小时对他十分严厉,要求极高,且脾气暴怒无常,有一次还把傅聪打得血流如注。但傅聪对父亲似乎并没有很大的恨意,这也使傅雷加倍悔恨。在此之后,父子二人之间关系缓和,傅雷也在信中不断地道歉,也指导了傅聪在学习、生活、心态、情感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多年父子成兄弟”用在他们二人身上正合适。但却是在傅雷与傅聪分别后才传出的佳话,实在是有些惋惜。
说到父爱,我就不得不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了。但二者虽情感相同,但笔法却大相径庭。朱自清的父爱是含蓄的、深沉的;而傅雷给予儿子的父爱是直接的、外露的。相比之下,傅雷威严的`面孔又跃然纸上,又不厌其烦地向儿子絮絮叨叨自己的人生经验。
我曾看到有人这样评论《傅雷家书》,说傅雷用真挚的话直抒胸臆,将谆谆教导化作闲话家常。所以书信中的语言特别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这能够说明傅雷的“现代化”,他与儿子亦兄亦长,亦师亦友,诠释了一种别样又难得的亲情。父类能够意识到这些,可以证明傅雷的才华横溢;而可以在儿子身上付出,才是父爱。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无私的、牺牲的,充满教育的傅雷先生,他敢为人先,低头向儿子认错;他无私奉献,对儿子倾尽所有;他教育儿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他指点迷津,帮助儿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书中所学的《傅雷家书》两则让我们记忆犹新。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上的朋友,而且还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看着里面一封一封的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感动只是在那一瞬间,而傅聪面对这些信时,感动是给予他的安慰。而对于我,加大了我对读书的渴望。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下儿子面临社会的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的经验,才是天下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都应该放下逆反的心里,听从父母的教诲,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快乐。
“望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
这段话说出了母亲就是这样关爱我们的'。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的用心良苦。母亲在儿子感情了路上的苦口婆心。唯独我们的学习之路总是被自己的耳朵忽视得无所紧要,从不在乎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从书中我们谁都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养育。而我们每天只是“人身在世,吃穿二字”的想法消遣这时光。每天就那么一睁一闭地敷衍了之,然后我们活的并不有意义。就像读书,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有效资源,每天无所适从地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六年又三年,人生哪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浪费。在我们即将终老之时想到的是:我们这一辈子到底活出了一个什么名堂。就那么眼睛一闭,这个世界你还能再看到什么,还能在享受什么。
现在,不妨学着傅聪,理解傅雷,好好地为自己的读书负一回责任。这兵荒马乱的青春藏夹着我们太多的歇斯底里,当天真遇上现实,才明白我们不能这样无所适从下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傅雷看重人的道德修养,也一直教育孩子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在信中,他也是老生常谈,哪怕孩子听腻听烦了,仍反反复复、语重心长地叮嘱一番。他在信中旨在告诉儿子“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它却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成功与否。在儿子取得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傅雷适时地教育儿子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坚韧、顽强的精神,戒骄戒躁。
傅雷在教育儿子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也不忘教育儿子不忘民族。他告诫儿子不忘初心不忘本,在傅雷看来,被外国人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我们自己冷落,只有真正了解作文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在书信中,傅雷常劝导儿子多了解、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儿子的爱国之情,塑造其人格。傅雷对儿子的淳淳爱国主义教育,使在异国漂流的傅聪与祖国之间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傅雷之于傅聪,就像一本不可替代的教科书,培育其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傅雷虽不在儿子身边,他的.爱却如影随形地伴在儿子左右。傅雷对傅聪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它荡涤了世间的功利,洗去了人世的浮华,留下的是那深沉而无私的爱。“多少对你的期望,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深情啊!这份爱又是那么无私、那么卑微,令人动容。正如鲁迅所言:“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傅聪远在国外,傅雷最担心的还是儿子的饮食冷暖,生怕儿子不懂得照顾自己,信中尽是殷殷关切之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这众多的父母中,有一个父亲有些特别——他用一封封家书,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强烈的爱国之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儿子的爱与教育。这,就是傅雷。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还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个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来往的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是我与我妈妈一起阅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妈妈都受益匪浅。妈妈表示,傅雷的教育方式很特殊,并没有过多的动作,只是用一封封书信来教导孩子。她还说,从今往后,她会每年写一封书信给我,会在信中鼓励我,激励我,关爱我,像傅雷一样。
傅雷是伟大的父亲,用平凡的家书,造就儿子的成功之路。我也感谢《傅雷家书》出现在我生命中,给予我指导。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这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亲情之书。这几天来读的几本书中,唯有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亲情,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书的开始便傅雷的自责,我不由对他产生了一丝同情,但是他似乎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但却没有办法帮助挽回。第二封信便是叶其母亲服从的母亲,在作者笔下傅聪的母亲写得那么的纯洁善良,也让我不由想起我的母亲,她也是那么的.善良,但在我出行的五天中,她的眼泪似乎也变了,读这两封信便开始回味,可想要再读的时候,夜色已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
第二天读的几封信中,便是去劝告孩子,回忆昨天的内容,今天的似乎没有那么伤感,但这些嘱托却是父母最真实的写照,从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担忧,他们的关心,他们的关照,这一直是父母,从小到我们长大的时候,甚至成家立业以后改不掉的老毛病一样。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正如上面所说,这几封信便是要去教你如何做人。
做人弗雷说要心平气和,要讲诚信,我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像找到了伯牙一样,我的内心似乎也与她产生了共鸣,也让明白了,做人是很难的,但你不去做人,能做什么呢?阿猫,阿狗?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心有所向,那么你将会感觉到做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难。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是的,不错,这正是生活与人性的结合,只有去走进生活,去控制人性,去了解人性,才会迎来高潮,你以为你已经走到了世界的顶峰但其实你并不知道有一些人已经在月球上去俯视你只是你们相距太远,很难发现对方罢了。读《傅雷家书》给我感受很深,从小事到大事,让我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让我对亲情又有了新的认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要说那本书最适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书》能首当其冲。《傅雷家书》讲述了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他孩子傅敏和傅聪成百上千的书信。这些都是傅雷先生呕心沥血,作为一位父亲时时鞭策着孩子的成长。他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艺术人生,还有道德、文化、修养包括情操。数以百计的书信集成了这本人生之书——《傅雷家书》。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傅雷使他们先做人,再做“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观念。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与孩子讨论的多是做人之本,从各方面进行讨论,信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强烈有真挚,句句流露出关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却一直记着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封书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书信作对话平台可谓是十分罕见,一本厚厚的《傅雷家书》深深的饱含着傅雷对子女开阔前程的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书信的'熏陶之下,傅聪和傅敏时刻牢记父亲给他们的话语,努力向上,坚定不移,傅聪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家喻户晓,而傅敏则当上了英语特级教师,才华出众。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础,《傅雷家书》最有力的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老师,时刻接受着它们授予的最真挚的人生之课,领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财富远超我们想象。我所阅读的《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
本书收录了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出国留学的几年间寄去的家书。每一封家信都饱含着傅雷先生深沉的父爱,傅雷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如同至理名言般意蕴深远。
我印象较深刻的有两方面:一是傅雷先生对傅聪的爱国教育;二是傅雷先生对儿媳的关爱。
其一,傅聪远赴欧洲留学,还常周游列国巡回演出。傅雷先生总是告诫傅聪,要常怀一颗赤子之心,时刻铭记自己的祖国,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时时刻刻维护祖国尊严,保护好祖国。
这一点是极为重要,却仍有众多人难以做到的。时至今日,仍有人为了洋币,潜伏在中国收集情报,为“尊贵”的洋人献上祖国的机密。也有人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国家投资的优良教育,却在学成后跑去为外国人效力。
归根结底,这些人是忘了本,忘了自己的一切是中国给予的,他们是没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说到底是不爱国的`。这是令我们叹惋的,
其二,傅雷先生对儿媳弥拉的关爱,就像亲生女儿一般无微不至,从弥拉的身体状况到孕期的注意事项,甚至还在给傅聪写信时特地考虑到弥拉。
这也是难得可贵的,且不说离我们遥远的那个年代。时至今日,还是有许多女性,在公婆家受了许多委屈。“一女子被公婆虐待致抑郁”“一女性遭婆家虐待”诸如此类的丑闻,频频爆出,这到底是个人的恶意,还是社会对所有女性的恶意?
这无法言喻,只希望天下公婆都如傅雷夫妇一样和蔼、善良。
《傅雷家书》是一部极有教育意义的书,这本书令我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是愿意再读一次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阅读感悟10-3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19
傅雷家书读后感07-19
《傅雷家书》读后感11-03
《傅雷家书》读后感08-10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0-19
傅雷的家书的读后感09-15
[经典]《傅雷家书》读后感09-19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3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