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合集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摆渡人读后感1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在踏上寻找父亲的那列火车前,迪伦的生活孤独而混乱。母亲的琐碎唠叨,好友凯蒂的转学,一帮同学的冷嘲热讽,以及脑海的荒诞梦境来断闪过,使她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到无法呼吸,于是他开始想念父亲,想念自己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与陪伴。所以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出发,渴望改变的感受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无论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迪伦都愿意去尝试和寻找,不幸的.是,列车出了意外,她的灵魂被迫离开了自己在车祸中变得支离破碎的身体,开始走向漫无边际的荒原。
小说中这样写道:“她一边低声啜泣,一边转身面对荒原,渴望发现一丝文明的痕迹,免得她重回隧道。就在这时,她看到了他。”没错,他就是迪伦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上帝帮助孤若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崔斯坦的笑容第一次令迪伦感受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就好像无伦发生了什么,他都会陪伴在她身边,不离不弃。他们一起躲避恶魔的利爪,艰难的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他们从彼此陌生到相互依靠,一切的温暖在危险的荒原中显得那样弥足珍贵。
可是,再远的路途,终有离别。迪伦终于来到了天堂,那是传说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然而对她来说,失去了崔斯坦的陪伴,天堂不过是座荒凉的城堡。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再华美的生活,也抵不过崔斯坦一个温暖的微笑,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于是,他推开天堂之门,重回到那片险象迭生的荒原,只为了找到崔斯坦。每当迪伦安全到了一个小屋,我都会默默的想:迪伦,就在这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他一定会回来的。可是迪伦依然无畏地继续向前,最后他们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最后那句“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的温暖让一切都变得值得。
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寻,完美地诠释了爱的含义。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的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或许这个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可是人生就是充满了未知。有时候会想,当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会不会出现别外一个世界,来弥补我们这一生遗憾呢?答案当然不会,与其去选择,不如生活得不留遗憾。最让人感动的,当迪伦穿过那面墙时,她的摆渡人却不见了。迪伦用尽所有力气摧毁这堵墙,让自己重新回去,他成功了。受尽危难,她终于和她的摆渡人一起穿回到了出事的那辆列车上,面对选择,迪伦选择了爱,用她的执着得到了幸福。
那么,也请你怀揣着爱与勇敢前行吧!每个荒原的转弯,都会遇到你的摆渡人,因为你的摆渡人,来源于爱,存在于温暖。
摆渡人读后感2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看到它的第一眼,《摆渡人》有些神秘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然而,翻开书页,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让我一口气读到了最后。这是一本关于爱,关于勇气,关于生命的故事。
单亲家庭的迪伦从五岁一直到十五岁,都是靠妈妈一个人抚养长大,偶然间得到亲生父亲的电话,虽然她不记得他的面貌了,但是她还是决定去看望他。十五岁的迪伦鼓起所有的勇气逃课坐上了通向未知的陌生的爸爸的火车,结果火车在隧道中发生意外,她成为了唯一一个不幸者。当她艰难地穿越黑暗的隧道后,遇到崔斯坦,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后来却得知自己是唯一的不幸者。而崔斯坦,作为灵魂的摆渡人,他的工作就是带领他要迎接的灵魂穿越高山、湖泊、魔鬼、荒原,最终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一路上,他们勇敢的面对路途中的困难,崔斯坦也拼尽全力去保护这个对他来说有些不一样的灵魂。等到将要分别的最后一天,他们才发现对彼此的爱是那么真实,却又不得不分开。迪伦在崔斯坦的摆渡下进入了灵魂应该进入的天堂。却一心想要回到那个自己发现了爱的荒原。
也许,很多个灵魂都有过想回去,回到那个自己还有留恋的`现实世界。却因为胆怯,害怕自己再次遇到和来时一样的困难,害怕最终连灵魂都无法保留。他们输给了自己的恐惧,输给了眼前的相较而下的安逸。而迪伦,因为心中有爱,有着想要回去的信念。爱与信念战胜了对前途渺茫的恐惧,为她提供了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正是这份信念,将一个犹犹豫豫的女孩蜕变成一个坚定的人。最终,她摆渡了自己的摆渡人。让彼此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看到小说的最后,迪伦与崔斯坦彼此说的那句:“嗨,原来你在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不只为了这个美好的结局,也为了这个敢于为爱去与命运抗争的女孩的胜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信念与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
读一本好书,也许会留恋与那美丽又有些残酷的情节,也许会尊敬那美好却又并不完美的人物。但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去领悟故事背后人对爱的向往,对远方迷茫却依旧坚定的信念。
信念与勇气可带领我们披荆斩棘,走向那有爱,有未来的美好远方。
摆渡人读后感3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是《摆渡人》这本书给予我最新颖的标语。随着油墨味的飘逝,我一次次翻开这本书,每次都获得不同的欣喜。只是觉得“爱”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或许,这个世界赋予她的爱只有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在学校里,她不受待见,在家里,忙碌又絮叨的母亲琼并没有给到她多少温暖。正当她联系到父亲,仿佛生活出现曙光时,不幸却发生了——她来到一个奇怪的地方,遇到一个叫崔斯坦的`怪人。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去时,甚至没能有一丝喘息被迫向前方的荒原走去。
还好,她遇见了崔斯坦这个摆渡人。但是,崔斯坦明白,这是不应有的感情,身为一个摆渡人,不可能拥有一段感情。终于,谎言在终点线前破灭了,有的,只是一层隔阂。也许是“爱”打破了迪伦眼前所有的障碍,她再一次回到荒原,找回了崔斯坦。
一步,两步,他们勇敢地向现实世界走去,带着爱。
爱往往能让这个世界温暖起来,能够让人战胜恐惧。以往自卑,软弱的小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我。以往阅遍人间生死离别身心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他的荒原法则在爱那里失了效。
就像作者在书后感谢迪论和崔斯坦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作者塑造了迪伦这样一个小姑娘就是在向我们表达爱的勇气,社会的存在就是一种爱的表达和呼吁。如果从来没有人试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试试呢?就像在迪伦他们之前从没有人从荒原回到现实,而他们的“试试”,给崔斯坦带来了极度的慌张,他担心再一次的分离或是其它意外。他带着期待,却又害怕着失去,就像我们的大多数人。
不仅崔斯坦是迪伦荒原之中的摆渡人,在他们来到的现实世界,我相信,迪伦将会成为崔斯坦生命中的摆渡人,每一位孤独的人,都会被爱诠释。她用爱的坚持,为自己推开了一扇幸福之门,也将崔斯坦引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救犊之爱,我相信这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我读懂了这本书,很久很久没有被自己感动了,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爱,无惧,相信我们在那一刻便是自己的摆渡人,亦能摆渡别人。
《摆渡人》——一本值得品读不可多得的好书,希望不要错过!
摆渡人读后感4
我的存在源于你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题记
在骄阳似火的炎夏中,窗外不断地蝉声让人烦躁,扑面而来的热浪让空气灼热,人们的耐心和定力在其中消失殆尽。可当我们捧起克莱儿的《摆渡人》时,当我们看见迪伦被阴险疯狂的黑烟恶魔拖入地狱时,我们身上的寒意早已湮没了燥热。
迪伦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敏感又有点自卑的十五岁少女。她与母亲无法正常沟通,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和嘲笑,唯一的好友又因转学而离开。当她只身坐火车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时却遭遇车祸,她一醒来便看见了崔斯坦,她的摆渡人,就此开始了一段惊险的旅程,只为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
初读这本书并没有多大感慨,资料无非是少年少女一齐经历了一段魔幻的奇遇,它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可细读时才发现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魅力。它虽然情节并不跌沓起伏但错落有致,虽然辞藻并不华丽多姿但朴实细腻,娓娓道来了对友情、亲情和感情的完美勾勒。
当迪伦得知自我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时,她没有哭哭啼啼、悲叹抱怨,只是默默思考着所经历过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最终怀着沉重又宁静的心淡然理解了事实。她能勇敢地应对残酷无比的真相,能乐观地应对疯狂魔鬼的追击,正是源于她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和信心应对未知的前方。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正是如此,青年时便遭受病魔缠身,但他却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的思想,这正是源于他对写作的热爱。这种充满了活力的斗志或许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若我们能拥有它,也许能换个角度去发现世界的美。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职责。”而崔斯坦的职责则是在这条曲折道路上引导和守护要穿越的'灵魂们。为了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他会变成那些灵魂想要的容貌,而这都源于他对自我使命的职责感。他因灵魂们的需要而存在,又因对使命的职责感而愿承担恶魔给予的一切伤痛。他告诉迪伦身体只是心像的投射,眼前困难重重的荒原只是幻觉,鼓励她坚持乐观心态,在那时他的职责感便转化成了迪伦拥有坚定信念和正能量的来源。
列夫·托尔斯泰说:“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当迪伦跨越分界线时,崔斯坦却因本质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但迪伦的生活却不能没有他,她决定重回荒原,在千千万万个摆渡人中寻找崔斯坦,寻找她的幸福。
如今七月流火已过,蝉声也已无,那谁又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呢?
摆渡人读后感5
迪伦在学校和家里感受不到归属感和被承认感,于是她踏上逃避之旅,想去找将尽十多年没见面的爸爸。故事至此拉开了序幕。
火车遇难,迪伦死了,被摆渡人接引。迪伦在被引向彼岸,和魔鬼斗智斗勇过程中,爱上了摆渡人崔斯坦。可这爱的旅程是如此短暂,他们刚确立恋爱关系,爱情就面临结束。迪伦被崔斯坦引到了彼岸,一个安全却又死气沉沉的世界。
迪伦不甘心失去崔斯坦,于是,她又回过头来寻找崔斯坦,两个人逆向而行,吃尽苦头,终于穿越到现实世界,一个还魂,一个有了肉身。
故事脉络大致如此,该故事结构简单,存在着逻辑上的硬伤。文章起初文笔生涩,随情节一步步展开,文笔才渐渐圆润生动起来。
摆渡人就是个接引者,一个导航系统,一盏指引灯,他本该是个无情者,却又多情如斯,挑逗、勾引着迪伦,明知爱情不会有结果,还是爱上了迪伦。一个才15岁,一个却是老妖怪,老得忘记了年龄产生了职业倦怠的老妖怪。好吧,就算爱能化腐朽为神奇,在爱情面前,年龄,阅历等等都不是问题,可这老妖怪面对迪伦的回归,居然还要迪伦告诉他该怎么做,无知至极。在这里,老妖怪弱化成了一个男孩,一个只比迪伦大一岁的男孩。
偏偏这个老妖怪法力薄弱,对付魔鬼只会手拽,拨拉,唯一使用了一次魔法,却杀伤力不大,只是制造了阵风,把魔鬼吹吹开,延缓一点魔鬼追赶的速度。
灵魂与魔鬼的斗争,全靠意志力足够强大,全靠身体足够棒,只要脚程胜过魔鬼,先魔鬼一步在天黑前赶到能提供庇护的安全小屋,就算赢。照这么说,老弱,病残的'灵魂全都是魔鬼的饲料了,他们根本跑不过魔鬼,照这种逻辑,到彼岸的都是些身强力壮型,难道彼岸之路也是条适者生存的竞争之路?
魔鬼来来去去也只有几招,毫无新鲜感,魔鬼变成了一种模板和背景。我以为迪伦逆向寻找,搅乱了轮回,魔鬼会有大招,会有规则的制约,结果,天道反而帮起忙来,边界之门轻易打开了,闭着眼睛,也划船划上了岸,想要木桨,想要生火,想要找到崔斯坦,这些梦想全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了,真是想什么就有什么,天道宠儿也不过如此了。如此顺利的历险削减了故事的趣味性,单一的战斗模式削减了故事的刺激性,虽然文字描写生动细腻,可故事有这些硬伤,总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玄幻题材的故事可以使着性子胡乱编,越玄乎越好看,在想象力方面,这故事还是束手束脚拘谨了点啊!
摆渡人读后感6
扑面而来的暖风带着春天的气息,山脚的斜坡的绿色草坪上点缀着红红黄黄的花。阳光铺满这广袤的荒原,在这美景下,有一种散漫的气息。背风坡的阴影处,矮小的灌木丛中藏着黑色的影子,那是恶魔。躲在暗处,寻找机会偷袭每一个由摆渡人带路的灵魂。
“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在这片荒原,由灵魂心里深处的世界勾勒的荒原,有的灵魂在摆渡人的指引下,在不停的奔走逃亡中,逃离恶魔的袭击,成功到达进入天堂的入口。而也有一些灵魂,没能经过这次考验,被恶魔拖拽入地下,成为贪婪而可怕的恶魔,永远的死去了。
中间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一名二战中的德国士兵,他才19岁,被迫当兵。厌恶战争的他不仅不能远离战争,而被安置在丧失人性,充斥着绝望的地方,纳粹集中营,他被安排分管犹太人。有一天,一个长官强迫他开枪杀掉一位中老年男性,那位犹太人跪在地上,恐惧的发抖。而他下不了手,没有开枪。最后长官开枪打死了那位犹太人,随后当天晚上,也杀了这名19岁的士兵。
我和主人公崔斯坦一样,深深的敬佩这名19岁的德国士兵。这名士兵最终在崔斯坦的带领下,越过荒原,成功抵达天堂。书中的天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地方。在这里,你能和跨过荒原的家人团聚,在另一个地方,和家人永久的生活。
这里的天堂是非常美好的存在,尽管通往天堂的路是危机四伏的。崔斯坦,主人公,他不是人类,也不是灵魂。每一位他要引导的灵魂,他会变成那位灵魂心里可以信赖的形象,和相应的'给自己取名。千万次的摆渡,摆渡成功的灵魂名字,写满了大半本厚厚的书。而他不停的工作着,忙碌着。从刚开始的报以同情心和热情,去帮助每一个人,到后来的见多了人性的自私和负面,转而改变了态度,不再轻易投入感情。
而迪伦,真实的话语和美好的心灵打动了崔斯坦。正是因为,到达天堂的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将和摆渡人分离,再也不能相见。而迪伦,和她的摆渡人深深相爱,永远的分离刺痛了双方,是迪伦一人生活在天堂等待家人,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很可能有去无回的去寻找崔斯坦,在选择中,迪伦走了一条常人没走过的路。在没有摆渡人保护下,独自从天堂重新冲向荒原,如海底探针般寻找她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喝酒,谁会是你的摆渡人?”
最后的结局,简单的笔墨治愈了整篇的惊心动魄。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一本好书,如同春风般温暖。
摆渡人读后感7
“老师,您是灯塔,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您是太阳,温暖着我,很高兴能成为您的学生。”“老师您如雨,浇灌我们;您如阳光,滋润我们;您如土壤,养育我们,感谢你们的培育,教师节快乐。”……这些是观山湖区华润悦泽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们写给班级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
在七年级2班教室内,廖洋看着同学们写的祝福语感慨道,“虽然是写给所有教师的,但对于我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意义。因为这是我从学生转变成老师的第一个教师节,以前这一天都是我给老师庆祝节日,今年变成了学生们来给我庆祝节日,心中百感交集,也有自豪与欣慰。”
今年22岁的廖洋是刚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师范生,作为华润悦泽中学一名新进教师,主要任教该校七年级2班和3班的语文。初入教师行业的他干劲十足,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除了上课期间悉心教授同学们专业知识外,下课后也充分利用时间备课、与同学像朋友一般聊天,多方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状况。
“在我看来,老师就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摆渡人’,给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我从学生变成老师的时间不长,特别能理解同学们的想法,走进他们内心和成为他们的.朋友是我的目标,我相信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就能当好他们的引路人。”廖洋说,看着同学们在课堂上课、放学后一起结伴回家,就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因为从小到大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也得到了他们很多帮助,见贤思齐,自己也就将成为教师作为自己的梦想。
当问及为何选择在观山湖区任教时,廖洋表示,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是祖国免费栽培了他,让他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贵阳是生他、养他的家乡,为了回报社会,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来当一名中学教师,希望能用一己之力将学到的知识回馈给更多的学生。“古人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其魂气无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能够到观山湖区工作,是我的荣幸。”廖洋说,近年来,观山湖区教育教学水平有目共睹,领导对教育的重视,更加坚定了他到观山湖区执教的决心。
如今,廖洋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观山湖区教育教学工作氛围中。为了弥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廖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里的前辈老师交流,虚心向他们请教,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他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长远考虑,目前廖洋已向其母校西南大学提交了语文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申请,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与学习生活中,我将平衡好时间,一边提升自己,一边教书育人,争取运用更好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课堂变得更好,也为学校的语文学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廖洋表示。
摆渡人读后感8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一本书一个世界,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后的灵魂依旧是一个实体,需要穿越自己创造的臆想空间,遇到一个摆渡人,到达荒原彼岸,在路上还可能遇到恶魔而魂飞魄散,
故事很简单,一个小女孩迪伦在经历车祸之后在生于死亡的路上遇到了摆渡人。他们一起穿过荒原,流浪人世间,做着彼此的救赎。毫无意外的,‘两人’产生了感情。迪伦不接受死的现实,在爱的呼唤下再次穿过荒原回到人间。故事没有多么精彩绝伦,作者只是想把他要表达的东西赋予这个故事之上。而我只是尽可能地去表达更多。
15岁的迪伦,在学校与家人的挫败中,辞别生活的难堪与厌烦,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但上天这个时候表示了它的强大,火车出了事故,迪伦死了。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找到了迪伦,摆渡人出现在故事里,书里的人物仅仅有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还隐藏着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当每个人不清楚自我状况的'时候,都是被引领的,甚至在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的时候,都只能被动而无奈的接受被引领。所幸,迪伦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带着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就像她告诉女巫那样,不管去哪里,荒原也好,生界也好,只要和崔斯坦在一起,那么就可以。而女巫的话,也只有一句“你必须找到他”!原来,任何的魔法都起源于,我要!我一定要!我必须要!当迪伦用心念点亮柴火时,当迪伦眼中只有安全屋一个目标时,所有的恶魔都拉不走她。人所处的环境无论有多恶劣,有多绝望,都不会是被环境所迫,而最终,不放弃自己的终将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彻底放弃了,自己也会被拖下地狱!迪伦告诉我们,眼中没有妥协,就不会被心魔所吞噬。那么精疲力竭,那么撕心裂肺,那么无力反抗的时候??信念给了我们力量,难以逾越的荒原,她走了过来,竟然还又返还回去!!!
人生一世就好比一场旅途。而在这次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中荒原。而在荒原的挣扎中,我们对待荒原的态度就是我们心境的映射。若有幸,我们还会遇到摆渡者,帮助我们更好地穿越荒原,到达一个时间段的安全屋。若运气不足,可能只能独自一人穿越,但无论是否有摆渡者,只要我们自身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那也可以找到安全屋。因为,能够一直陪伴自己的摆渡者是,内心强大的自己,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已没有了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9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情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也许人只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保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向往。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子,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但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直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但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但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10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短篇小说。文中一开场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令人不开心的学校,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这本书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因为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她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忙碌又絮叨的母亲琼并没有给到她太多温暖,她内向,自卑,胆小,不自信,同学们也嘲讽她,唯一可以倾诉的朋友凯蒂也搬家了。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说,他叫崔斯坦(灵魂摆渡人:他们的职责跟使命是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让他们到达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灵魂心里的映射,天气的好坏取决于灵魂的心情。
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险,而安全屋却像是休息的驿站)。崔斯坦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这个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到达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屋,在黑夜降临之际尽可能的躲过凶神恶煞的恶魔。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她也必须正视那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在与崔斯坦的相处过程中,她渐渐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气的阴晴取决于她的心情好坏;身边又为什么会有哪些奇特的现象。
两人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爱河,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补充一下前面忘记说了摆渡人会根据每一个不同的人变成她信任的样子,每个人都不同,因为爱,崔斯坦的模样没有改变)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最后故事的结局很完美,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
摆渡人读后感11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摆渡人》,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夫儿所著。资料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我素未谋面的父亲,然而,火车却出了事故,当小女孩醒来时他发现他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小女孩是火车失事的唯一遇难者。他走出了隧道,由灵魂的引导者崔斯坦带着小女孩儿,应当说是小女孩的灵魂行走在荒原相依为命十几天去了天堂,最终又回到生界故事。
克莱尔的文笔细腻唯美,读起来不忍释卷。故事心惊动魄,情感真挚让一个虚构的感情饱含真实人生的况味和隐喻。
故事中的人物,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时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仅有他们两个人于是产生了感情。男孩儿把女孩儿的灵魂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女孩儿因为留恋男孩儿,于是找到回荒原的办法,与其再次相见。这个故事颇有一点惊心动魄,一丝灵异的感觉,可是这本书里的`字里行间透出了我们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初走光荒原,崔斯坦是他的摆渡人,而再次回到时,没有了摆渡人的小女孩儿靠的是自我强大的信念和信心使她充满了力量。前途是一帆风顺还是处处是狼豺虎豹?不明白。能否找到他?不明白!如何应对恶魔的吞噬?不明白!仅有自我对男孩的一片痴心。有了勇气,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给命运就能够了。
可是就按年龄来说,崔斯坦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而小女孩只是她摆渡过灵魂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可是没有了小女孩,他仅有重复着毫无意义的百摆渡生涯。他不明白是谁给他的命运,是谁托付了这个宿命给他。他不敢想象,不敢尝试,恐惧,以至见到了小女孩除了惊喜就仅有遗憾。表面上他依然是那个温和,单纯,忠诚,尽职的,灵魂摆渡人,可他的心却早已随小女孩而去。感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满了矛盾。尽管这份感情让他心动不已,但他没有勇气走出荒原,更不敢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将对爱的渴望强压在心底,他把所有与他她有关的完美往事封存于记忆中,继续自我的漫长余生。
小女孩儿也是一样,她因为受尽了同学、妈妈、姐姐们的嘲讽和虐待她才开始幻想父亲的完美,于是开始以后的故事。两个同样命运的人相遇,并且产生了感情是多大的巧合?
迪伦用自我的灵魂真切地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和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和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我的人生仅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完美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与心灵的自我成长于非凡勇气。
读完时,这本书就像还有续集似的,让人回味不已……
摆渡人读后感12
《摆渡人》一个关于摆渡人和被摆渡人的故事。关于生存、死亡和爱情的故事。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独自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场火车事故,当她爬出火车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一片荒原,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
遇见
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伦见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他带领着她,保护着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的灵魂到达应该去的地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被摆渡的灵魂,在知道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后,迪伦没有颓废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实,她在崔斯坦的引领下,与如影随形的恶魔们勇敢抗争,从最开始的依靠,信赖,慢慢变成了纯洁的爱恋。
爱上
被摆渡的灵魂爱上了灵魂摆渡人!可是这份爱注定不被允许,迪伦有自己的归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当迪伦跨越摆渡的终点边界线时,却没有看到答应与她一起离开的崔斯坦,痛苦欲绝的迪伦最终决定冒险尝试任何灵魂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摆渡人,自己的爱人。
又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路,为了爱,迪伦选择了一场可能让自己灵魂灰飞烟灭的豪赌,尽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坚定。
上天还是眷顾了这对有情人,在茫茫荒原,迪伦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极力劝说崔斯坦跟随自己回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她的世界,尽管这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尽管一切都充满未知和风险,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险尝试,只因他曾答应过迪伦绝不会失去她,一定要保护她!
最后
这一次,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带领着他义无反顾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身体。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伦在进入火车残骸后就紧紧抓着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错乱不堪,漆黑一片的车厢时,不慎摔倒的`迪伦还是丢开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来的迪伦如愿地回到了人间,满心却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她为丢开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却看见向自己走来的崔斯坦对着她说:原来你在这里。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因为迪伦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灵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护她一生。
感悟
迪伦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崔斯坦,摆渡了她的灵魂,摆渡了她的人生。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用不变的承诺,勇往直前的行动,摆渡你的灵魂,陪你抵达幸福的彼岸。
摆渡人读后感13
钱枫之前在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说了一段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像我这个年龄层次的人,大家都是防着怕受伤。没有那种奋不顾身的感觉,去把自己的心完全打开投入。
也对,当你经历了太多,到了能承受任何伤害的年纪,却再也不想让自己受伤了。
这两天被热议得沸沸扬扬的邱泽跟张钧甯恋情,可以说是一个笑话。
本以为媒体爆出来是个实锤,邱泽自己也跟媒体承认在追求中,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结果,话锋一转,张钧甯感谢邱泽的抬爱,直接否认两人在一起。
很多人拍手叫好,毕竟邱泽之前在爱情这方面名声很不好,不管是唐嫣还是陈乔恩或是杨丞琳,都在邱泽这里吃过亏。
不可否认,那时候的这三位女明星处于容易被爱情蒙骗的时期,看不清爱情的本质,毕竟少女追求轰轰烈烈、浪漫的爱情。
现在的张钧甯,已过三十岁,是一位独立女性,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她想要的爱情,她会极力争取,不是的话,及时止损,不浪费彼此的时间,也不让自己受伤。
但不可否认的是,成长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是需要时间的。想起《孤岛酒馆》里的狗刨式的爱情,肯尼有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初恋,两人异地恋四年,为了去美国见初恋女友,努力剪片子赚钱,本以为自己的'行为可以感动远在异国他乡的初恋女友,没想到去了一趟美国之后,他们反而分手了。
回国后,他还从朋友口中得知,初恋女友其实是跟其他男人一起去的美国,知道这个真相的肯尼很崩溃。这个被他当成女神的人,在他眼里,初恋是干净的,自己都不舍得糟蹋,自己手中的宝,却被别人轻而易举地夺走,他的世界是崩塌的。
没多久,他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女孩,马小玛,一心想过踏实日子的那种。本来两人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又因为初恋女友从美国杀回来,她被别的男人甩了,要回来跟肯尼复合。在肯尼的两难下,马小玛选择离开他,生活积累了太多失望之后,转身离开,也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哪怕此时此刻她肚子里已经怀了肯尼的孩子。
肯尼也顺理成章娶到了初恋女神,可是,婚后他发现初恋女神又跟别人在一起,这时候的他,立马提出离婚,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
在感情里,能原谅你一次,不会再原谅第二次了。我想,肯尼不会让人再伤害自己第二次,也伤害不起了。
而最残酷的是,肯尼后面知道了马小玛怀孕的事,可孩子又不幸流产了,他非常后悔,人生插曲太多,自己选择错一步,就步步错。
或许,这就是他的残酷人生,而代价却是那么的沉重。
最终,哄闹过后,他依然孑然一身,遗憾不可避免,但都来不及了,一切都太晚了。
可是,我相信,往后肯尼的人生里,他会更懂得如何做好孤独的摆渡人,因为他已经成长了。
摆渡人读后感14
《摆渡人》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虽然这是一句深情的告白,却也十分真实地道出了当下“被需要”心态的普遍存在。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的价值。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言,当我们完成了物质上对于生理和安全上的自我需求,那么自然而然便上升至他人所给予我们的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及所谓的“被需要”的心态。从需要到被需要的角色转换中,我们有了付出者的快乐和成就感,有了人生价值的标尺,以此来丈量生命的长度。这源于一种中国传统奉献精神的延续演变。
因为被四海的百姓需要,范仲淹执笔挥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重整岳阳楼,与民同欢乐;因为被沉沦的旧中国需要,鲁迅弃医从文,以祥林嫂、孔乙己的故事影射千家万户的心酸苦辣,以冀唤醒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祖国。先辈大家,正是因为“被需要”的契机,才得以绽放出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类历史的苍穹上留下一道独属的闪光痕迹。与此同时,“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息的命运共同体。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无限个“被需要”最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越来越多的人却在这种“被需要”的思想浪潮下,禁锢了自己的.天性,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在他人的目光与议论中,成为了雨果笔下的笑面人。更有甚者,痴迷于“被需要”而走向极端的道路,网络上那些为哗众取宠而弄虚作假和违法犯法的人不胜枚举,这难道不是内心空虚,极度渴望他人认可的体现吗?
因此,“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的价值,它不会有损我们一丝一毫的价值,相反会让我们的人生有所增益。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科学领域孜孜不倦,没有用点赞数来衡量她的贡献,但她却被患者所需要,被医学界所需要,被中国所需要。与此同时,她也步步实现了最高层次的自我需求。
由此看来,“需要”与“被需要”并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诚然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我们一定是一个独立而有思想的个体。唯有恒守本心,才能在逐梦的路上赢得他人的赞许。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被需要”不是脆弱的体现,但也绝不是证明自己的唯一维度,将需要与被需要交织,人类就这样互相扶持,穿梭,抵达成功的彼岸。
摆渡人读后感15
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导下,我一直相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从来没有想过假若灵魂不灭,会是怎样的世界?借由《摆渡人》这个故事,我看到了一个灵魂不灭的世界。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离开现实世界,在摆渡人的指引下,经过荒原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继续生活,等待着与亲人们的灵魂团聚。灵魂不灭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人在临死时还有生的希望。这样我们在想到死亡时,就不会那么的绝望吧。我的灵魂不灭,便是我生的延续。这样我就能更平静坦然、甚至带点小乐观的精神,去接受人终有的一死!
崔斯坦,一个灵魂的摆渡人,将死者的灵魂从现实世界引导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天职。他没有自己的相貌,以什么相貌出现取决于他要引导的灵魂,哪种相貌合适就是哪种相貌。他没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无休无止的护送每个灵魂穿过荒原,与疯狂的恶鬼作战,护送灵魂安全到达彼岸是他唯一的使命。“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们需要我。”这是他对迪伦说的一句话,迪伦,他护送的无数灵魂之一,读懂了他的悲伤,体会了他的无奈,打开了他早已封闭的心扉,走进了他早已麻木的灵魂。迪伦打破了他单调乏味的生活,带给了他曙光。
迪伦在生的世界里一直过得不快乐,妈妈的唠叨、同学的欺负、好友的离开,都让迪伦快乐不起来。在去与爸爸见面的火车上发生了意外,迪伦走入了死的世界,因为爱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她的世界也开始明亮起来。爱的力量让迪伦变得勇敢,她不要进入另一个世界,她不要离开她的崔斯坦,她确定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即便重返荒原意味着血色天空的威胁、疯狂恶鬼的攻击,甚至可能找不到崔斯坦,但迪伦,很坚定!魂飞魄散也在所不惜!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巨大,让迪伦如此的勇敢!
也许“一定要找到崔斯坦”的信念太坚定了,也许迪伦对崔斯坦的.爱太执着了,感动了荒原的天地与所有生物。紧锁的阻挡着前路的大门在她手上轻轻松松就打开了,荒原的天空也没有那么阴暗了,荒原的沼泽地也没有那么泥泞了,荒原的恶鬼也没有那么凶猛了……原来,只要你坚定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因为,你内心的坚定与勇敢,就是你的心像,而所有的外境都是境由心转。你沮丧沉沦,荒原就变得阴暗恐怖;你斗志昂扬,荒原也就变得可爱明亮起来。
迪伦与崔斯坦有惊无险地冲破了阴阳界,开始了人间的甜蜜新生活,这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因为爱情,我变得坚定且勇敢。因为坚定,我不轻易放弃和退缩。因为勇敢,我不惜代价去追求。所以,我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永远属于勇敢且坚定的行者!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渡人读后感08-14
摆渡人读后感【精选】08-21
摆渡人读后感06-17
《摆渡人》读后感06-13
【精】《摆渡人》读后感04-08
【热】《摆渡人》读后感04-09
【荐】《摆渡人》读后感04-09
(实用)摆渡人读后感11-10
《摆渡人》读后感(精华)11-25
摆渡人优秀读后感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