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读后感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着的读后感 篇1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
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的读后感 篇2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沉重的小说。主人公名为福贵,实则无福无贵。
看完这本书,感觉一切语言在此刻都是苍白与无力的,这本书的阅读是让人恐惧甚至窒息的。
福贵对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终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说他幸运,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说他不幸,他也曾经历过幸福,也曾经历过苦难,并且在经历过一切后仍乐观而坚强地活着。正如那句话所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一部《活着》,让我们体会到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迁。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像福贵这样悲惨遭遇的`底层人民不计其数,福贵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实例。
生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很难去设身处地地体会福贵的感受,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坚强地活着。往事随风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迹。时间终究还是会让一切变得苍白无力,“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遇到困难,但我觉得,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有了深刻的含义。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以,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活着的读后感 篇3
《活着》这本书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心看完的一本书,对于我这种一看书就打瞌睡的人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宝物。
这本书是看着看着就走入了书中,走进了那个年代那个画面。不得不佩服余华先生的写作手法,用着最朴实的话语叙述完这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有时翻开书,想一下子看完,又不想这么囫囵吞枣的看完。刚看完的时候,我心想再也不要翻开它了,太伤感了,都看哭了自己。可是几天过后,又拿出来了,想着下次再回味一遍。所以,这本书是一本让人回味无穷的书。
书中以一个老人的角度叙述自己的一生,看似平淡却又波涛汹涌,在已经经历过风雨的福贵眼里那些都过去了,所以它平淡,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这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揪住人心,想要冲进故事里去做点什么。
整本书我的泪点在福贵儿子去世的时候,看到前面我真的不敢相信,因为那些文字叙述得太普通了,我一直加速往后看,看到福贵的痛苦后,才哗啦啦的眼泪直流,带着眼泪进入了梦境,合上了书。
再次翻开,就是我看完了整本书了,故事中一个接一个的去世,我没有再掉一滴眼泪,不是因为叙述得不好,而是我已经麻木了对于这个故事中的`死亡。
我除了对于佩服这本书的作者以外,好像还没有太明白整个故事更深的意义,对于生死这件事,是福还是祸呢?故事里的人活着那么痛苦,可能死亡是解脱,而活着总给别人感觉是好的,活着就好,真的好吗?
看到福贵年迈的时候,又觉得活着确实好。
希望下次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活着的读后感 篇4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悲痛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当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离你而去的'时候你才明白什么叫痛苦。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可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本事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刚开始我骂过福贵,因为他实在是太败家啦,可是看到后面我又开始敬佩他,他是那么坚强
当生活在80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明白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当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当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当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我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的读后感 篇5
最近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我也在思考活着的意义,所以打开了这本书。
主人公福贵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他父亲本来有三百多亩地,因为赌博输掉了一百多亩,而福贵也是吃喝嫖赌,把剩下的一百多亩也输光了。后来父亲死了,母亲病危,福贵在进城给母亲请医生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打仗,被解放军俘虏后,获得释放回了家,母亲在他被抓壮丁后不久就病死了。妻子家珍本是城里富人家的小姐,他富贵的时候经常去外面风花雪月,他落魄了,妻子仍然不离不弃,为他生育了一对儿女。曾经出老千赢走他钱的地主,在解放后被拉去枪毙(枪毙原因是地主)。到这里,我觉得他从富到穷都是自己作的,但也是因为非地主的身份捡回一条命,可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县长夫人因生产大出血需要输血,儿子有庆好心献血,却被医生抽干血死了。女儿凤霞嫁给了一个不错的老实人二喜,却在生儿子苦根时大出血死了。老婆家珍多年前就患了软骨病,再加上一双儿女死在前面的打击,不久也死了。女婿二喜在工地干活时出了意外死了,外孙苦根,因为生病时福贵喂了太多的豆子,也死了。最后就剩下福贵一人。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老牛耕地,给老牛取名福贵。在耕地时经常骗老牛说还有别的`牛在耕地,别的牛是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全是他家人的名字。最后的最后,就只剩福贵和老牛福贵了。
看完了,大概活着的意义就只是活着吧!人就是世间的过客,活着体验酸甜苦辣的人生。生有何喜,死又何忧。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活着的读后感 篇6
读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就如同品尝一杯生命的苦酒,于是,迎着春日和煦的阳光写下了这些文字。
在洒满阳光的绿油油的田野上,一位老人,生命布满了疮痍,他牵着牛,眼睛里闪着柔和的光,广阔的土地就像他袒露的胸膛,他望着牛,夕阳和炊烟,沉浸在一片落日黄昏的景象中,他年轻时曾拥有家财万贯的阔绅子弟,却在赌场上输掉了他全部的家产,结束了他富裕的生活。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被俘虏,在参军和回家面前,他选择了回家。他有一个外孙,由于疾病和种种事故将老人与他们分开。
这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滞重、人间的温情,在我们享有生命时,我们应尽努力去维护它,经营它。然而,当生命将要从我们身上剥离时,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它的`含义呢?生活中的所有悲伤、喜悦、得失,都将老人的生命变得斑驳、沉静和突兀。或许,生命是激情,是力量。可对更多的人而言,生命何尝不是一种承受呢?战争、饥饿、病痛、孤独……
有时候,我们享受给予却不知如何回报;付出却一无所获;渴望诉说却不知如何表达。但是我知道,我们要用全部的生命去爱父母;用全部的执着去爱恋人;用全部的责任去爱孩子;用全部的真诚去爱朋友;用全部的热情去爱每一个生命。我们的生命大概就是如此,它充满着矛盾又好似相互瓦解,一同奔跑相互扶持。在它凄凉的底片上,展示着生命永恒的温度,诠释着炽热的渴望,大概这就是活着。
生活中,也许活着比死亡更痛苦,但他却选择活着,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活着就是生命的重新获得,它无任何理由,只是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活着的价值。
活着的读后感 篇7
在假期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叫“活着”,是余华写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一个人沉思了好久。主人公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人世,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但尽管这样,他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坚强地活着。他的这种坚强深深地打动了我,毕竟面对所有的亲人离世,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住的,但他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
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一遇到事情,面对压力就承受不住,甚至会选择轻生?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高中生跳楼自杀,某明星得抑郁症……确实,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事,不可避免的就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导致很多人想不开,特别消极,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其实静下来想想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行为,每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也属于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是多么不容易,就是这么回报他们的吗?如果没有孩子,父母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人活在这个世上,有很多责任要去承担,所以要学着成熟,学会忍受,学会承担,心态要豁达一些。而且我觉得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不好,凡是要往好了想,或许上帝给你关了一个门,但却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窗呢!而这扇窗外的景色又是格外美丽呢!还有很多时候人的压力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有的时候就是太在意外界的想法,所以让自己活得很累,其实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最后我想说,生命是最珍贵的,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生命。
活着的读后感 篇8
《活着》这本书,余华写得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静,应对书中老人的一生经历,心里并没有波涛翻滚,这是那个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
老人叫福贵,从富家少爷到下层百姓,如同一个,将这个把灵魂都置于嫖赌中的少爷劈醒,才开始珍惜身边的亲人,打算重新开始。
命运似乎因为福贵犯的.错而要刻意惩罚他,破产后接连着丧父,为母抓药是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已亡故,女儿凤霞也因一次生病成为聋哑人。之后成立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了。妻子在这期间得了软骨病,并且日渐严重。福贵一家祸不单行,儿子有庆死于采血事故,为救县长夫人被一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贵的一生就像一叶小船,游荡在这个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海洋呢?福贵仅有受着命运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者,活着,就像小船仅有随着波涛时起时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让陷下去一样。
福贵的一生是平常的,却有一种力量让人在合后为他感叹。是他强着亲人的,灰暗的的力量,一种的力量;是他无论多苦多难,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
活着的读后感 篇9
人,活着就是争那一口气!
——题记
历史,真是沉重的东西。因为它记录了太多的战役;战争,真是沉重的东西。因为无论哪一方获胜都是用血换来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打仗?野心,促成一战、二战的爆发。法西斯们挑起了残酷的战争,无辜的人们只好拿起武器。这就是我们打仗的原因:我们必须保卫国土、保卫民族,还为自己的尊严与自由。所以,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我们都会反抗、决不投降!
“宁为站着死,不为跪着生!
”吉鸿昌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砰砰”撞击着心门;当邱少云在火丛中一动不动时,我仿佛成为他的战友,看着他为国家牺牲;当董存瑞炸碉堡时,我仿佛成为他的战友,王建他对这片土地与战友、亲人们的深情;刘胡兰在面对敌人的铡刀时,我仿佛成为她的村民,瞧见了她对敌人满是不屑的眼神……
原来,我们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反抗?因为,活着就要去争那一口气!
你可以“砰”的一声将我打死,但我不要成为你的俘虏;你可以成为我的顾客,我会视你为上宾,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满带轻蔑地对我说话;我可以成为你的员工,你可以开除我,但我不允许你侮辱我的人格;我可以成为你的厨师,为你尽心尽力地做出美食,但你不可以轻易践踏我的劳动成果……
原来,我们真的不需要打仗。因为正义呼唤的永远是和平。但这并不是你欺压我们的理由,因为正义永不允许邪恶的存在。
历史,真的是沉重的东西。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血与泪,太多的正义与邪恶;战争,真是沉重的东西。因为一场战争,就是正与邪的交手,光明与黑暗的抗衡。
可是,正如黎明前最黑暗一样,但太阳总会战胜黑暗,将阳光洒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人,活着,定要争出个正与邪,定要争那一口气!
活着的读后感 篇10
周日晚上,我花了3个多小时,一口气读了一本爸爸的小说——《活着》。
合上书以后,我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想哭却哭不出,说他们可怜但好像又不可怜。
余华是在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称叙述其看似悲惨的一生。地主家儿子福贵好嫖、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在还债路上又被抓去当兵,误当成了国民党。几年战争后,死里逃生,逃出来回到家,发现父亲已经死了。接下来女儿因发烧耽误医治也变成哑巴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风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还有外孙苦根也相继遭遇不幸,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贵一个人了,最终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数人的想法看来,他最后的命运一定不是疯就是自杀。可福贵依然乐观地活着,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全书的亮点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这本书的作者是余华,本应是余华在讲述福贵的故事,应该使用第三人称,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让人觉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书中的我,在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富贵被一次次的打击,这里面,不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还有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他没有抱怨、仇恨,而是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抱着乐观的态度活着,这才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读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
活着,就够了。
活着的读后感 篇11
余华用平淡的语气讲述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人与命运的故事。读完《活着》我泪流满面,当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时,我湿了眼眶。当福贵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我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结果,真正的悲剧正在等候着他,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捧着《活着》,总是沉重、难受,冰冷的文字跃然纸上,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活着,我们为什么活着?有些人为了人生追求,有些人为了家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过活每一天。是呀,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以前,我以为为了高考而活着,家人所有的期望都押注在自己身上,只有不顾一切去追逐那个目标。高考后呢?陷入迷茫期,活着,又因为什么活着呢?人呀,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目标,固定各种目标,为了给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
但《活着》中福贵的命运却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或许,人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种存在,与万物一样并没有任何意义。活着仅仅是因为活着,生命或许就只是为了活着,而那些理由与目标全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生命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这或许就是余华想要告诉我们的。
活着的读后感 篇12
《活着》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福贵的故事。文章叙述了福贵从富家少爷因为赌博而输光家产变成穷人,有外出谋生遇到春生等人,后回家的故事。
故事结尾只剩下富贵和他的老牛,他们仍会继续活下去。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事,对许多事情已经看淡了。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开车撞死了富贵的儿子,家珍不愿见他,后春生被组织调查,家珍知道春生过的`也不好,在春生离开富贵家时,家珍对他说:“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我们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总是一帆风顺,那这样的人生必然是无味的,人也会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难中,才会使人不断磨砺,不断进步。
文中的龙二因为赢了富贵的家产而富裕,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因为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而被枪毙。富贵知道龙二被杀后,心中害怕极了,幸好把家产输给了龙二,不然被枪毙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时,失去一些东西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富贵正是因为失去了家产,才捡回一条命。失去,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我们不必因为失去了什么东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为了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洋洋得意,得与失都应以平常心来对待,这样我们才会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活着,就应该不为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满对生活的信心,脚踏实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着的读后感 篇13
《活着》主要讲了“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女校长血型相同,为救女校长,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生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文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学习老人坚韧的品质,不要被困难所压倒。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读后感 篇14
《活着》写了七个人的生与死。凤霞难产而死;有庆在校长生孩子时,为她献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家珍因自己的一双儿女死了,伤心过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只有福贵还活着。
其中有庆的死最悲催。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给校长献血,在抽血时,脸色由梅红变苍白,由苍白变青紫,直到死也不说一句话。就这样,被活活地抽干了血。
有庆难道连死都不知道吗?还是他心中,校长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这个人让我百死不得其解。现在有庆这样的人物在我们身边已经非常少了。但像他这样能为别人着想的人还是挺多的`。就说我们班的谭老师吧,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在我们眼中应该是很厉害的人,她就是“标准答案”。可有一次,谭老师在算3X+1=13时把X算成了5,我一看这道题,掐指一算结果X是4。我正要举手的时时候,我们班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x不是5而是4。”谭老师仔细算了一遍后,说:“哎呀,果然错了。幸亏你们提出来,以后有错都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听了,不但没有嘲笑谭老师,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们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们不但要像有庆一样为别人而活,我们更要为自己活。
我明白了余华想借有庆告诉我们,活着有多难,死却如此简单,唯有为自己活,才能活出风采!
【活着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阅读答案09-07
(经典)《活着》读后感03-23
《活着》读后感(精选)08-01
《活着》读后感06-13
活着读后感06-13
活着读后感08-13
《活着》读后感06-23
活着读后感【优】12-21
《活着》读后感(热门)07-28
《活着》读后感【优秀】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