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

时间:2023-02-26 13:39: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践论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1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以前总感觉名人著作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这次老师要求读《实践论》,开始心里确实有些小抵触,但作业终究要完成,还是耐着性子从网上下载下了这篇文章,读了一半,看的眼疼,自己又去复印店将本文打印出来,才终于读完。

  在我读完《实践论》后,发现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语言,本文的语言还是比较直白、生动的,当然准确度也是有的。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简洁,直白的语言把所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是其高明之处了。

  在我们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识还能记得多少,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再高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来的分数呢?所以实践是很重要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应当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只有实际生活于问题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现在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在我们生病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问题。当然,对于生活在“上层”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上层”的`人们是无法了解我们这些“中下层”人们的痛苦的,即使现在出台了各种政策,但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我们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的差而不说,总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去进行某种实践。在本文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经验,选择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实现价值,创造成功。

实践论读后感2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则可用以证明普遍结论;而唯有借助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动),把人类的全部实践从局部上升到基本、从基本上升到普遍、进而抽象地形成人类的普遍实践(绝对实践),才能足够地证明客观事物的真理。

  另外,还要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我想,犯经验主义的结果就是,决策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实践后“鼻一酸眼泪流下来”。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这样,经常不断地升华,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朴素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

实践论读后感3

  人生本来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矛盾。面对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披荆斩棘、开拓道路,做到坚守初心,得以始终?读完《矛盾论》《实践论》之后,我想对于矛盾及知行关系的理解、把握,都会给人以启发。

  面对矛盾最重要是不要迷失,坚守初心。现实生活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在众多矛盾中把握主要矛盾,在矛盾的各方面中把握主要方面,才能把握住问题的关键,使矛盾得以解决,甚至得以转化。《西游记》中唐僧团队西行路上历经八十一难,度过万水千山,面对妖精的纠缠、女皇的痴心,唐玄奘可曾动摇过?依旧坚守初心,不惧贪嗔痴的.考验,取得真经,终得大道。曾几何时,我问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一度认为是改变家庭的状况,在城市里扎根立足,后来觉得自己的初心应该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面临扎根大城市的困难、矛盾,自己也曾迷茫过,甚至受到打击后萌生退意,不过也多亏了自己的坚持,如今虽说依然举步维艰,但有娇妻爱子陪伴,倒也不至于苟延残喘。正如曾经看过的那句话“当你感觉无路可走之时,告诉自己,继续坚持”。秉持初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面对苦难、矛盾要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心态。

  面对矛盾,我们要学会辩证法。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且互为存在的条件。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倚,互相转化。此次华为事件,貌似华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是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讲“在我们没有受到美国打压的时候,孟晚舟事件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公司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我们公司全体振奋,整个战斗力在蒸蒸日上,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在最佳状态了。”华为公司相继推出了鸿蒙系统,并上演了备胎转正的故事,网上称华为公司注册了“半部山海经”。“危机”之中,既有危险,又有机会。在“危机”面前,要把握住机会,规避危险,利用有利条件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任正非正是因为他的“居安思危”、“盛时当作衰时想”,故而早在20xx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自主研发,才做到了从容面对此次危机。

  面对矛盾,解决之道要勇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要做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要做聪明的一休,寻找办法解决矛盾,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找到制约事物发展的内因(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实践,想办法、找差距、抓落实。“小马过河”的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面前的小河你不亲自下水淌一下,永远不知道它的深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得以运用,才能对于理论知识进行总结提炼。人类认识世界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此过程不也正是逐步解决一个又一个个矛盾的过程吗?

  如今,大家都面对着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幅画,一位农民工面对孩子的内心独白“我搬起砖无法抱你,抱起你就无法养你。”有了小孩之后,我也深切的理解了这句话。这诚然是一种矛盾。在农村青壮年为养家糊口的需要,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留下了很多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作为父母谁都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可是生活的压力要求你又不得不选择出走远方。

【实践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实践论》读后感02-27

实践论读后感12-03

读后感08-15

经典读后感02-15

经典读后感02-21

百万英镑读后感作文百万英镑读后感11-19

《神秘岛》读后感 神秘岛读后感悟11-18

背影读后感01-06

活着读后感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