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的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非常贪玩,不听父母的话,做事拖拉,学习不肯用功。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己穿着和饮食不如人,你也用不着心里难过悲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有了攀比心理,我觉得父母赚钱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做到知足常乐。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弟子规》的读后感2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
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
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
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
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如今,我学习了《弟子
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我的行为,我感到非常的.汗颜,做人是应该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
人之本,如果一个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么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
我以前所作所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
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约的承诺。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懈地去努
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弟子规》的读后感3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推崇,内涵广博精深,很值得一读。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起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教导我,教育我的情景,我心中一阵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我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很多的。
同时,我也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不断进步的!
总之,读了《弟子规》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弟子规》的读后感4
这一句就是提醒我们: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读到这一段,我脑子里想到的事情像过电影似的,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几个月前,我们的最后的一个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的男生有一种习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别人惹恼了自己,非得拼到底,那架势真像战场上一样拼的你死我活,直到老师来了或者是同学们劝开了,才不得不停止了战争,过后心里还有一股无明火。然而,每当有男生打架的'时候,我们班的男生就会像蜜蜂见了蜂蜜一样,一股脑全部跑向了打架的人,来凑热闹,有时,还会在旁边给自己所支持的一方喊“加油”。
你看!这样子即不文明,有违背了弟子规的规则。所以,打架嬉闹的地方我们最好少去。然而如果是同学之间,或者是小朋友之间,我们虽然也尽可能的少去,但是,如果自己有能力,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劝开或拉开,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但是如果你置之不理,后果将会严重一些。我认为我们最好这样做:能帮的尽量帮,不能帮的就尽量别凑热闹,免得把你掺连进去。
这一段的后两句也是不容忽视的,他给了我们警示,虽然我们青少年的好奇心很强,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免得惹祸上身。
我们以后要做一个有爱心,同时又有节制性的人。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弟子规》的读后感5
《弟子规》对我的帮忙很大很大,今后我必须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我的努力下,我必须会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万达指导教师姜崇艳
这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必须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必须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理解。"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来源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一样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那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透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的读后感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这句话并脚踏实地去践行的却少之又少。人们有时把目光放的太远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唯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弟子规》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鉴。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充裕,但精神文明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了各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折射出个人素质需待提高。《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言论,即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谨慎少言,诚实守信,爱周围的大众,亲近仁德的贤人,有富余的精力应该多读书学习。它涵盖了为人基本准则,对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各种优秀的传统经典更是数不胜数,《弟子规》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会问,这本书籍是小孩读物呀,不适合大人阅读呀;这本书籍确实是小孩读物,但对能提升自身素质的读物我们不应该拒绝,有时间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回味无穷。也有人会问,我们应该阅读更加出名、深奥的书籍,小书籍,不值得一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阶段都要反复阅读、思考,同时也需要反复阅读最基础的书籍,方能更上一台阶。
希望我们能在浮躁的社会中留有一方静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终。
《弟子规》的读后感7
暑假里我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要懂得尊重、孝顺和感恩,对待朋友要懂得谦让、包容。对待师长要懂得感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看到这些话时,我感到非常惭愧。平时在家里时我总是和父母顶嘴,为自己找很多理由辩解,把他们气得火冒三丈。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又从“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句话中让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而每次妈妈生病我却是自顾自的上床睡觉。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学会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它我受益无穷,是所有人为人处事的典范,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的读后感8
最近,在陪读二年级的女儿背《弟子规》,这是孩子的政治任务。在学校有老师领着背,放假了家长陪着背。孩子每天跟顺口溜似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问孩子,你背的东西知道意思不?孩子回答不知道。于是乎开始给孩子逐字逐句解释,过程中,发现古人总结的真是好,条条句句都经典,每一句都是中国古人的对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告诉人们做人、明事的道理,而这种文化确实需要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的。对照弟子规的内容,思考自己的为人处世,觉得很多道理是懂得,按照从小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大部分能够按照《弟子规》中的训言去执行,修身养性,并且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有时也忽略了很多道理,因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仔细想来,化解矛盾的方法也在《弟子规》中。
让孩子们多学学《弟子规》是好的,但一定要让孩子理解意思,而不是不过脑子呜呜啦啦的背。孩子真正了解和掌握其中的道理才是目的,对其今后的为人处世才会有所帮助。当然大人们也该好好读读《弟子规》,多反省反省自己,行动上为孩子做好榜样和表率。
《弟子规》的读后感9
“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齐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必须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必须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能够帮忙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弟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必须回按照《弟子规》。
《弟子规》的读后感10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清代编的,是儒家的经典名著。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在生活中待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三个字,对仗工整。有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孝敬老师,怎样和同学、兄弟相处。还有要怎样学习的。这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说,我们孝敬父母要随时叫随时应,父母的建议如果是对的,我们要听从,如果是错误的.,我们要找个合适的方式跟父母说。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哥哥对弟弟要关心,弟弟对哥哥要尊敬。我们对长者要尊敬,长者还没有坐下我们也不能坐下,吃饭要先夹菜给老人。对老师要感恩,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我们要感恩老师,努力学好知识,回报老师。学习的时候,心、眼、口都要到,才能学到知识。
这本书我看完之后深受启发,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包括了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互相关爱,对兄弟的关心,对老师的感恩,以及对学习的正确方法都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我希望推荐给大家看。希望大家也跟我一起收益,努力按照弟子规来做。
《弟子规》的读后感11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弟子规》。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弟子规》,妈妈说《弟子规》主要讲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妈妈还说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背诵。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习本,练习册,漫画书……所有和学习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弟子规》,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规》的读后感12
《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宽容诚信、知恩感恩的人,教导我们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会的美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训示与启迪,教育我们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其中,最为突显的就是一个“信”字。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教会同学们要自信。多向进步的伙伴学习,看见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应该审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就要有勇气赶上。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敢于挑战,就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目标。
学习《弟子规》,让同学们在孝道、习惯、礼仪、诚信、学习、感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们从小学做诚信明理之人,长大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弟子规》的读后感13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边,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这种亲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对我们的爱,永远都在。听到你在外面过得很好的时侯,他们很高兴,逢人都说。要是遇到什么麻烦时,父母都会担心的不得了,睡不着觉!为了让我们娶上媳份儿,操心至极!所以,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却忽略了父母的爱,认为父母总是杞人忧天,唠唠叨叨,总会跟父母产生不一致的看法,甚至认为父母不爱我们了,这个时侯,我们还会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弟子规告诉了我们答案。不管怎么样,我们听从父母的意愿是对他们的尊敬,我们应该更加宽容,体谅得照顾父母。对他们要有耐心,父母健康的时侯,我们会很自然的孝顺父母,父母真正生病了,需要我们照顾的时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做到耐心,孝心呢?
父母也有犯错的时侯,我们做子女的要帮助他们改正,对他们的.不良嗜好,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这也是一种孝心。但是一定得讲究方法。
父母渐渐老去,我们也有自己的压力,不管怎么,珍惜现在,珍惜与他们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的读后感14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读完了由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读完了这本书,我心生愧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其中,“首孝悌”对我感触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谁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说“马上马上”,人却呆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看看书,时不时写几个字,非要妈妈大动肝火,才去干。《弟子规》还要求我们,就是亲人不喜欢我们,也要恪守孝道,孝顺父母。父母有错,要提出让他们更改,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不可以漫骂长辈。
之后是“出则悌”。“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意思很明确,吃饭、落座、走路时,长辈要在前面,小辈要在后面,这样才是对长辈起码的尊重,生活中,我总爱逞能,跑得快,把长辈甩在后面,穿衣、吃饭也抢先,总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是不对的。“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个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视为满的;进入一个房间,没人也要视为有人。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错。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让它时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规》的读后感15
弟子规教我们: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在我身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深刻体会了弟子规中这两句话的意义。
有一次,我到姐姐家玩,一不小心,打碎了放在姐姐钢琴上的陶瓷小狗。顿时,我六神无主,心怦怦直跳,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几秒钟,我回过神来,四处张望了一下,还好没有人,一个歪主意便油然而生。我悄悄地拾起碎片,小心翼翼得将碎片包在了一张报纸里,拿到门口的大垃圾桶里扔掉。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又回到了钢琴边,看看好像不会被轻易察觉,就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跑到后花园中继续玩耍,但是我已经心不在焉。
在过去的几天里,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过,姐姐家钢琴上的“小狗”仿佛对我说:“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啊!”终于有一天,姐姐打来了电话问起了小狗的事情,我迫不及待地将整件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姐姐,等待着姐姐的审讯。但是令我惊讶的.是,姐姐竟然没有生我的气,反而安慰我说:“没关系,我可以再去买一个新的。”我终于如释重负。
这件事情教育我要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千万不要去想方设法掩藏你的错误,那么将会犯下更大的错。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我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都能做勇敢的人,做正确的事。
【《弟子规》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教案10-19
《弟子规》读后感11-07
弟子规读后感07-15
《弟子规》读后感06-24
《弟子规》读后感(集合)11-27
[合集]弟子规读后感11-05
《弟子规》读后感经典15篇12-07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12-26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