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

时间:2024-05-13 07:16: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由于外界事物接触而引发思想的火花,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不过,你知道要怎么写感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接受《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殊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敬重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确定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学问水平再高,也不行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敬重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主动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特殊惭愧。淘气的我,独特倔强,不听父母的教育,做了很多错事,令老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难过,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己,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育,各方面要求进步。

  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很值得我们去看去读去做,假如一个仁达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都按照《弟子规》里面的做,将来确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2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依据先师孔子的教育而编成的。它告知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观看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群众交往时,要公平慈爱……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誉,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真心真意,原来不信任,也会信任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原来信任的,也再不敢信任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当讲信誉,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格外好看,活机敏现。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观看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容许下来。其次天,宋庆龄一家原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容许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预备了很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懊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誉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终,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3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解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有,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依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观看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如今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如今的这个趋势进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很多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示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知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知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4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本来一些同学还说是由于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由于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当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如今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方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当一听到就马上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容许;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当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情愿为父母效力;父母教育我们时,应当尊敬地听而不行以任凭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怪,应当服从他们并且承当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难过。

  假如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和善、慈爱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很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保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始终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02-04

《弟子规》的读后感08-30

弟子规读后感12-17

《弟子规》读后感06-24

《弟子规》读后感(集合)11-27

读《弟子规》有感08-24

《弟子规》读后感14篇06-23

《弟子规》读后感15篇08-05

《弟子规》读后感5篇06-04

《弟子规》读后感2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