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读后感

时间:2024-11-06 15:01: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爱心树》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心树》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爱心树》读后感

《爱心树》读后感1

  今天写完作业,我读了一篇叫《爱心树》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小时候男孩和大树是朋友,他每天都去找大树玩——用大树的叶子编王冠,渴了吃大树的果实,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和树作伴了。男孩长大后来找过大树三次,而这三次他都是向大树索要东西的:第一次,男孩向大树要苹果去卖钱。第二次,男孩砍走了树枝,去盖房子。第三次,男孩砍掉了树干,造了一艘船去远行……但是,大树对于男孩不停的索取,不但没有抱怨,却依然很高兴……

  亲爱的小朋友们,故事里的大树是不是很想我们的父母呢?他们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在任何时候都无怨无悔地等着我们的归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可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一味的'索取,那是多么的不应该。要知道,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啊!

  小朋友们,你是否记得,对于我们的生日,爸爸妈妈总是记得很清楚,而且会准备好礼物,做一大桌好吃的饭菜庆贺。那小朋友知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你又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呢?小朋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在即将到来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应该送妈妈一件礼物,帮妈妈干一些家务活……我决定,在三月八日,我要用我的压岁钱为妈妈送上一束康乃馨,祝妈妈永远健康、快乐!我还要帮妈妈做我能做的家务活,让妈妈也实实在在休息一天。

《爱心树》读后感2

  周六的作文课上,我们看了一本十分感人的绘本,叫《爱心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棵极为普通的大树默默地陪小男孩成长,默默地为小男孩奉献出自己所有的故事。当小男孩还是孩童时,他可以爬上树干玩耍,可以和大树捉迷藏,可以拉着枝条荡秋千,热了他可以在树下乘凉,饿了可以吃树上的果实,累了可以在树下靠着树干睡觉。当男孩长大需要金钱时,大树给了他果实;男孩需要房子,大树给了他树枝;男孩要远行,需要船,大树给了他树干。最后当年老的男孩回到大树身边时,大树已经一无所有,不过他还可以让男孩坐在仅存的树墩上休息。虽然这棵大树为男孩付出了全部,但它很快乐!很快乐!年老的男孩颤抖着双手,回忆着和大树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我被这棵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被这伟大的爱所震撼!一棵极为平凡的树,却又是一棵不平凡的树,它为自己深爱的`小男孩付出了许多许多。虽然它为小男孩付出的——也许在常人的眼中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可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蕴含了它对小男孩深深的爱!虽然现在它已经一无所有,但它对小男孩深深的爱却依然存在。无论小男孩在天涯海角,它的爱都会跟随着小男孩,伴随着小男孩,永远不会分离!也许它会先死去,但它的爱却永远不会消失,依然会跟随着小男孩一起走。如果小男孩先死去,它无法为小男孩举行葬礼,不过它的爱会来到小男孩身边和他一起被埋葬进土地,一起升上天堂,永远永远在一起,永远永远不分离,用深深的爱永远陪伴着小男孩!

  爱心树的爱,永远存在!

《爱心树》读后感3

  在这个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爱心树》。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虽然这本书很薄很薄,我也只需用3分钟就可以把它看完。但是这本很薄很薄的书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本书主要是说:有一棵大树它非常喜欢和一个小男孩玩耍。每次和小男孩玩耍的时间,它都觉得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了,孩子陪大树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孩子对大树的要求却越来越多,第一次要钱,第二次要房子,第三次要船,每一次大树都满足了他的要求。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大树都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当大树看见孩子得到自己的帮助而开心的样子,大树也会觉得很开心。

  我刚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引入眼帘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话——“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对极了,百分之百的正确!确实如此,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因为这本书中的大树就是妈妈的`化身,而我们就是那个孩子。可当我们常常向妈妈伸出小手,向妈妈索取东西时,我们是否想过:妈妈能把这样东西给我们的时候是需要付出什么的吗?汗水还是什么别的吗?当然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们只知道去享受得到这件物品时的快乐,从来没有想过妈妈。然而妈妈呢?她对我们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不求回报,只要看到孩子快乐,她就感到满足了。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大树的无私、不求回报给感动了,但是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当大叔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男孩时,它还是觉得很快乐。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树对小男孩的爱,就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一样,那么的无私,那么的慷慨。所以我要向大树的学习,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4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书。这是一本儿童读物,叫《爱心树》。说不定你们小时候都读过这本书,但一定没读懂这本书的最终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谢尔希尔弗斯坦,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这本书虽是绘本,却有一个大道理。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会跑到大树下和它一起玩耍。但在孩子长大后,他不但不回报大树,反而一次次像大树索取,最后大树被折腾得只剩下一个老树墩。它最后却把仅剩的那个老树墩让给了那个孩子,让他坐在那儿休息。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对大树说:“大树啊大树,你怎么就那么傻啊!小男孩一次次向你索取,你也可以拒绝呀!”

  我还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小男孩儿,大树已经向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不但不回报他,反而得寸进尺,你难道不害臊?”

  其实,这个故事还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这棵大树比喻的就是那一位位慈爱的父母啊,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下一切,不断的付出,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啊!

  这时,我突然联想到,小时候我有一次发高烧了,在睡梦中叫了起来,说着胡话,睡在身旁的爸爸从睡梦中惊醒,摸了摸我的额头,烫的吓人,立马跑到隔壁房间,叫醒了正在睡觉的妈妈。爸爸连忙背起我,在妈妈的护送下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说没啥大碍,这时爸妈才松了口气。爸爸把我抱在怀里还时不时的问我,哪里不舒服,哪里难过之类的。这时我发现爸爸已满头大汗,为了我他们操碎了心,连觉都没睡。谢谢你们,爸爸妈妈。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失去了永远就不会再回来了。

  正如唐朝诗人孟郊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爱心树》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一颗有爱心的树》,读完后我深受感动,心里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本文向您介绍有关《读《一颗有爱心的树》有感》的内容

  故事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从前有一位男孩和一棵大树是好朋友。有一天,男孩要走了,大树很伤心。过了几年,小男孩回来了,小男孩说:“我现在急需用钱,你能帮我吗?”大树说:“你可以摘掉我的果子去卖钱。”小男孩摘完后,又走了。过了几年,男孩又回来了,他对大树说:“我爱上了一个人,我需要盖一栋房子,你能帮我吗?”大树说:“你可以砍掉我的枝干去盖房子。”说完后,小男孩又走了。过了十几年,昔日的小男孩如今已是老态钟龙了。大树也变成了老树。老树见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得不得了。大树对老男孩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给你的了。”老男孩说:“我不想再向你要什么了,我只想在一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老树说:“你可以坐到我的身上来休息。”说完后,老男孩热泪盈眶。

  读完后,我觉得自愧不如。故事中把大树的无私奉献描写得淋漓尽致。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竟连一棵大树都不如,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而文中的大树却无私的`奉献,它的奉献不求回报。大树对小男孩的爱就像父母对我们的爱,而我们就像文章中的小男孩,不知道满足,总是向父母索取,却又不会向他们说一声谢谢,总是要到最后一刻才懂得满足,报答。

  读完这篇文章,我学会了要做人要乐于奉献,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和报答。

《爱心树》读后感6

  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爱心树》,讲的是主人公和一棵大树的故事。

  童年时代,一棵苹果树是主人公的天堂。孩子在树上、树下尽情地娱乐。大树,也深深地爱着孩子。

  青年时代,大树为了满足主人公的需求,奉献出所有果实,让他换钱,维持生计,并为着他的快乐而快乐。

  中年时代,大树奉献出所有树枝,让他盖房,并为他的安居而快乐。

  老年时代,大树奉献出整个树干,为了他做一条船,去远航。

  大树此时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老树墩,但依旧为了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

  大树为能够为主人公付出,而一直感到快乐。而主人公的一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断向大树伸手。直到有一天,主人公已至垂暮之年,此时已没有其他需求,只想安静地坐在老树墩上,静静地与老树墩相伴,而老树墩,仍以能够为他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能够陪伴他而快乐。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其实这个故事讲得就是人的一生,与家庭、父母、亲人的`故事。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直到青年、中年、老年,父母都在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地呵护我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婚姻家庭……为了我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想尽办法去满足,为了我们的点点滴滴而付出,不管自己有多辛苦,也无怨无悔。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我们应该感恩,不能只让父母、亲人们付出爱心,我们也要有爱心:我们应该早一点能够自理,让父母少些操劳;自主完成课业,取得成就,让亲人感到欣慰;早日自立,让亲人少些付出,不再无尽的从亲人身上获取,转而能够做亲人们的依靠和支撑。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快乐生活,早日成才,早日自立。

《爱心树》读后感7

  最近,我读了童话《爱心树》让我深受感动。这篇童话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森林里遇到了一棵爱心树,这棵树很爱他,让他爬到身上来玩,荡秋千,在树阴底下乘凉,大家都很快乐,时间在流逝,男孩子长成了少年,没有时间经常来和大树玩,少年需要钱,大树为了让少年快乐,就让少年摘走树上的苹果去卖钱。后来少年又长成了年轻人,年轻人需要一间房子,这棵爱心树又让年轻人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盖了一间房子。年轻人又长成了中年人,中年人想要条船离开这个地方,大树就让中年人砍了自己的树干做了一条船离开这里,大树自己虽然变成树墩,但很快乐,不过又感到很寂寞,后来过了很多年,中年人变成老年人,又回来这个地方,大树很高兴,但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个老树墩在那里,老人想找个地方休息,大树就让他坐在树墩上,快乐地陪伴着老人。

  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爱心树,但我们周围有很多象爱心树一样奉献爱心的人,比如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付出,老师对我们辛勤的教育,他们用不求回报的爱心来关爱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长辈和老师在我们身上付出的`爱心是无限的,我们也应该付出同样的爱心去回报他们,回报整个社会,只要我们每人奉献一片爱心,就会象爱心树一样,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快乐,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都是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8

  《爱心树》这本书字数不是很多,情节也不复杂,我却读了好几遍,带给我深深的感悟。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喜欢和一个孩子玩。后来,孩子长大了,不愿玩了,于是,大树就把她的果实送给这个孩子,让他去卖钱;把树叶给孩子让她铺在身下;把枝干给孩子让他盖房。总之,这棵树把她的一切都给了孩子,最后只剩下一个树橔……

  不知为什么,读这本书时,我总会联想到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就是那棵“爱心树”,我就是那个孩子。每当我需要什么时,只要是合理正当的,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给我,满足我,直到生命的终止。

  就拿前些天发生的事说吧,班里不知不觉流行起了玩魔方,我便缠着他们给我买了一个,可我不小心给丢了,妈妈就又给我买了一个,没几天我又给弄丢了,我非常后悔,直埋怨自己不小心,也不敢和妈妈说。妈妈发现后,教训了我一顿,我心想肯定没戏了。没想到,几天后,妈妈知道我特别特别喜欢玩,就又送给我一个,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保管好。这只是爸爸妈妈“爱心树”给我的其中一点爱,从小到大,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份浓浓的爱始终包围着我。

  通过读了《爱心树》这本书,我又一次体会到了父爱与母爱的伟大,也懂得了我要尽快地长大,尽快自立自强,早点让父母放心,也做一棵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9

  从前有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玩。大树很快乐。

  时光流逝,孩子已经是个少年了,他需要一点钱,大树让他把身上的苹果拿去卖。大树很快乐。

  很久以后,三十而立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座房子,大树就让他把树枝砍断盖一座房子。大树很快乐。又过了很久,五十不惑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就让他把树干砍下来做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很快乐。

  后来,六十而知天命的'孩子又来了,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大树让他坐在自己仅有的树墩上。大树很快乐。

  这就是《爱心树》的故事。这本书一共只有一千多字,但内容精彩,语言生动,以图文并茂的新颖方式展开描写。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刻画出了一棵伟大、无私的大树,反衬出一个自私自利、贪婪的孩子。作者以树喻人,在大树身上,仿佛看见一个母亲的身影,无私、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关爱那个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大树就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不求回报。

  其实,爸爸妈妈都是一棵棵爱心树,给了我们蜜一般的温暖。在我们受到挫折、遇到风浪时,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我们受到打击、碰见困难时,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鼓舞;在我们学习不好时和我们一起冲破难关,生病时对我们嘘寒问暖,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在我们之中,有些孩子也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论父母怎么关爱他们,他们还是挑三拣四,长大后像寄生虫一样依赖着父母。真希望这样的人也看一看这本书,关心、回报自己的父母。

《爱心树》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爱心树》的书。

  《爱心树》主要讲了,一棵树一生陪伴着一个小男孩。每次等小男孩来到树下,树都会给他想要的东西。比如:童年时,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耍、休息,树就陪伴着小男孩。树觉得很快乐。等到这小男孩长大成小青年时,他想要钱,树说:“来吧,你采下我的苹果去市场卖,这样你会有钱的。”男孩采下苹果去卖,有了钱。树很高兴。这小男孩到中年时,他想要房子,树说:“你把我的树枝剪下来,可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剪下来,盖了一套房子。树很快乐。等到小男孩老年时,男孩说,我要远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能给我一艘船吗?树说:“你把我的树杆砍下,造艘船。你就可以远行了。”男孩砍下树杆,造好船,远行去了。树慢慢地死去,但它的心里,还是很快乐。

  我很喜欢故事里的那棵树。它很乐意帮助别人,它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快乐的事。这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吧!我的同桌忘了带铅笔、橡皮,我就会借给他。这时我很高兴。

  我们也要向故事里的树一样,要乐于帮助别人。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开心,你自己也会很开心。我还懂得了,不能总是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学到更多的本领。也不要总是象别人索取,自己一点都没有奉献。这样就会很自私。没有一点爱心。只有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

《爱心树》读后感11

  《爱心树》相信大家都看过,也知道里面的内容——可就是那简简单单的内容也曾轰动了全世界,震憾了多少人的内心……

  书中以小男孩的不断成长和要求的不断变化为主线,歌颂了大树的无私奉献并让我们窥见了人性的阴影面:贪婪、自私,不为他人着想……

  其实,这棵树就代表我们的家长,面小男孩就是我们,我们总是向家长索要东西,而且永不知足,要求越来越过分,但我们可曾想过,当我们向父母索要莱西时,我们需要付出什么,父母又需要付出什么?……

  我们应该感谢家长,是他们在社会横流中守住了家业,尽自己所能为我们付出——但我们呢?我们嫌他们给的太少,唠叨太多,但我们何曾想过他们向我们要了多少,我们抱怨了他们多少?这说明了什么?这不可笑吗?这……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的悲剧,“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对生命的'大不敬,“乌鸦反哺羊跪乳”,动物都懂得回报父母,而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能有什么理由不向父母敬孝呢……

  一只大洋彼岸的鸿雁,一个近在咫尺的口信;一桌山珍海味,一朵小花,一个野果;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一个作业本上的“a+”;一处富丽堂皇的豪宅,一片破旧的砖瓦;一满箱的金银,一枚带着体温的硬币,但只要出慈爱或孝心,它们全都等值,全都无价……

  人知道拿,也要知道还,更何况那人是自己的家长?慈爱无价,孝心无价,“放债图利”那献爱又图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向为自己奉献过无数的父母敬孝,趁父母仍旧健在……

《爱心树》读后感12

  很早就读过《爱心树》这本书,当我与它刚刚见面的时候,在我幼稚的心灵里,这不过是一本讲述了大树与男孩故事的故事书。可随着我逐渐长大,我读出了其中隐含的深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常常和一棵大树一起玩耍,小男孩爱这棵树,大树也爱小男孩。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不再来树下玩耍,他来向大树索求他需要的东西。于是大树把枝条、果实、树干都奉献给了孩子。最后,孩子变成了老人,他回到树下,坐在仅剩的老树根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这本书是我很快读完的一本书,但至今我仍然会一次次翻开它,去体会那早已熟悉的故事。合上书,已是泪浪满面。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每天重复着,也只道是寻常了。我懂得,深深地懂得我爱我的妈妈,但谁又能预测到未来的`我是否也已远走高飞,去追梦。而母亲又是否时常感到孤寂,每一刻地牵挂着身在异地的孩子呢?

  是她,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教会我们奔跑和跳跃,用那双温暖的手,呵护着我们成长。而我们已长大,她却慢慢衰老,再也没有精力追逐迫不及待要逃离的我们,让我们不要走。

  孩子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却发现这世界并非充满鲜花和掌声。处处是黑暗和寒冷。这时想起了家的温暖,想起了那永远有着一盏点亮的灯,在等待着他。当他累了,倦了,千里迢迢赶回家去敲门的时候,却发现敞开的门内早已空无一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就像天空中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

  母爱又何尝不像大树,她为我们无尽的奉献,却从不曾向我们索取。多为母亲做些事情吧,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别让生命留下遗憾。

《爱心树》读后感13

  某一天早上,妈妈问我:“你还记得《爱心树》那本书吗?”我点点头,表示记得。于是,妈妈说:“你觉得那棵树对小男孩好吗?你觉得那棵树像谁?你想当那个小男孩吗?”妈妈对我提了一连串的问题。

  顿时,我的'脑子里印出了那本书的图画和文字,我沉思片刻。过了一小会儿。我高兴的说:“我觉得那棵树对小男孩很好,总是跟他玩耍。那棵树像妈妈,男孩无论做什么,他都开心。我不想当那个男孩,因为我不想让妈妈最后像那棵树一样只剩下一个”树桩“。”

  妈妈听了,高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紧紧地抱着我,不停地亲我,吻我。我心里美滋滋的,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又问:“孩子,你是想让妈妈当那棵树呢还是不想让妈妈当那棵树?”

  这个问题可把我给难住了。我想:“书里说,树原先是在跟孩子玩,后来却把所有都给了孩子。”想到这里,我脱口而出:“我不想让妈妈当那棵树。”没想到妈妈却反问了一句:“你不想让我跟你玩?于是,我被妈妈”打“了下来。又开始思考,既然我要让妈妈后来也好好的,有了,我说:”我想让妈妈前面当那棵树,后面不当那棵树。“

  这回妈妈听了,抱的更紧了,亲的更用力了。我心里就像喝了一罐密一样甜。

  当我们聊完时,我希望我和妈妈的聊天内容可以一路伴随着我。

《爱心树》读后感14

  今天老师给带着我们一起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爱心树》。

  《爱心树》里有一棵树,它十分喜欢一个小男孩和她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不仅不像小时候一样天天来陪伴树,而且还一再向大树索取,慢慢地把树推上绝路,最后树什么也没有了,小男孩也变成了老男孩,他坐在树桩上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故事虽然很短,但是含有深刻的道理。其实这棵树就是我们的妈妈或爸爸,我们就那个自私自利的小男孩。我们一次一次地向父母索取,父母为了让我们开心,就尽量帮我们实现,但是有些父母的经济情况不好,所以有些要求不能满足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无理取闹,有的离家出走,还有的.甚至长大以后不赡养父母......其实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对的,父母已经尽力了支撑着这个家,我们也应该为个家尽一份力,这份力不一定要挣钱,你可以帮父母干一点活,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提高,这都是父母快乐的源头。

  爱心树总是在重复一句话——“快乐”,是因为每次她都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快乐是她最大的快乐。直到最后还是“好快乐,但不是真的”。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它着深刻的含义。同学们议论一番,明白了树快乐是因为她再一次帮助了男孩,但不是真的是因为男孩又会好久不来看她了,树又会忍受寂寞,还有让她不快乐的是下一次男孩来了,她又能拿什么给他什么呢?

  同学们珍惜自己的父母吧,他们每天都在为了我们的快乐而付出他们的生命啊!

《爱心树》读后感15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爱心树》。让人看了回味无穷。

  《爱心树》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书中讲到大树能够实现别人的愿望,于是这个小男孩就不断地向大树提出要求,索要各种各样的东西。大树为了满足小男孩的欲望,连自己的树干都砍下来,送给了小男孩做木船。就这样,小男孩还不满足,还要大树给他提供一个能够休息的地方。最后,大树只好将自己剩下的树墩都拿出来给小男孩当凳子用。

  爱心树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小男孩需要帮助的时候,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小男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提供无私的帮助。

  有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了一位小女孩,正蹦蹦跳跳的走着路,忽然,那位小女孩被一个石头绊倒了。一位陌生人急忙跑过来,对小女孩说:“孩子,没事吧,你的.腿都流血了,我带你去医院包扎一下吧。”陌生人带小姑娘去包扎之后,就悄悄的离开了……看到这一幕我的感受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没有一个人是从来都不需要帮助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人互相帮助,世界才会更美好!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让我们人人都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吧,那样这个世界就变成了爱的森林!

  老师评语:文章结构简单明了,语言流畅,先简单的概括本书主要内容,接着引用发表自己的观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路清晰,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爱心树》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心树》读后感09-03

爱心树的读后感08-19

爱心树读后感09-06

爱心树读后感06-13

(实用)《爱心树》读后感09-18

(热门)《爱心树》读后感09-15

《爱心树》读后感(集合)11-13

《爱心树》读后感常用01-28

爱心树读后感(汇总15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