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读后感

时间:2022-02-10 19:43: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赤壁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读后感15篇

赤壁读后感1

  今天,我读《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赤壁》后有了很大的感受。

  就在三国时期,曹操举八十三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气势汹汹南下攻打刘备和孙权,曹操仗着自己兵多将广,骄傲轻敌。当黄盖假来投降时,不假思考,就信以为真,他欣喜苦狂,没有任何防备措施,最后被火烧赤壁,大败而归,差点丢了性命。被后人总结为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是一只害虫,百害而无一利。

  古往今来,又岂止是只有曹操一人因骄傲自而失败的呢。有多少英雄好汉因为一时的骄傲大间,而造成终生的遗憾,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远的不说,就说说我吧,上次在数学兴趣班考试中我得了第一名,我得意地对妈妈说:“这个班里我没有对手了,哈哈。”从此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得意的心不在焉的做题,回到家里对家庭作业爱理不理,每次都是到马上就要上课了才匆匆地了了草草地做完,结果这次考试出来以后,我一下子落后到了后几名。真应了那句老话,骄傲使人落后啊,以后,我要吸取教训,再也不能骄傲了。

赤壁读后感2

  三国演义之火烧赤壁你们应该听!我读了以后,真是大快人心。那么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这场战役是诸葛亮策划的。其策略非常周全,让我们不禁感叹他的聪明才智。鲁肃请诸葛亮帮忙,诸葛亮写下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诸葛亮早就预知快要刮东南风了,故意扮成道士在七星坛作法求风,当天半夜三更,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于是周瑜派黄盖去给曹操送信,安排进攻曹操。曹操以为黄盖是真降,于是约定黄盖押着运粮船去投降,船头插着青龙牙旗作为信号。

  黄盖带着二十只火船,船内装满了干柴、芦苇,上面有铺满了硫磺等引火等,而且还用稻草成了稻草人,套上军服,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批批士兵,于是向曹营进发,曹操信以为真,看见大批船队及士兵一同投降,暂时掉以轻心,当船队即将靠近的时候,曹营有人发现有诈,开始防备,但是曹操的船被铁链锁住,动弹不了,黄盖不顾阻拦,指挥各船一起点火,这时,风又大,转眼间,曹船全部引燃,上面顿时成了烈火冲天,曹军大败。

  这次让我目睹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真是好爽呀!

赤壁读后感3

  赤壁大战就要爆发了,庞统向曹操假献计说,应当把曹军所有的战船用绳索连起来,就可以解决晕船的问题了,曹操照办了。

  周瑜听说曹操中了计,十分高兴,可用火攻,大冬天哪有东南风?看着西北风,周瑜着急地吐了一口血,多亏鲁肃把诸葛亮请来,才“借”来了东南风。周瑜先派出了六路步军,按预定作战,黄盖带二十条火船假装投降曹操,船内有许多引火物。曹操见船又轻又急,肯定不是运粮的船,急忙让黄盖走开,黄盖哪里肯听,船队向曹船驶来,黄盖大刀一挥,顿时二十条船上着了火,船一下子撞入曹军水寨。

  周瑜事先派出的六路步军阻断了曹军后路,曹操的大船也起了火,黄盖驾着小船追去,张辽把曹操救到了小船上,自己把黄盖射死。

  曹操狼狈不堪,多亏张辽和徐晃来救,曹操才逃出去,而他的几十万大军几乎全被周瑜杀了。

  我想对鲁肃说,你是一个大气的文人,你不去计较一些小事,顾大局,识大体,我很欣赏你,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关羽单刀赴会,吕蒙想杀你,你让关羽把自己当人质,吕蒙才没杀成,换来了荆州三郡,因为你感动了他。

  我想对庞统说,你虽然面貌丑陋,但有一颗忠诚的心,你的主刘备,号称以仁为天下,你为了成全他的仁,自己去死,舍己为大局,这次让刘备获得初步的大胜。你那么年轻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我感到很可惜。

赤壁读后感4

  东汉末年,新野一战刘备大败。无法反击的蜀军只好带着老百姓离开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动很慢,这极大地耽误了行军转移的速度。有人劝刘备放弃老百姓,说这样会使转战快一点。但刘备说:“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们走的,我们连老百姓都保护不了,那我们打仗还有什么意义?”

  刘备决定让孔明去东吴请求援军。孔明来到东吴,接下来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舌战群儒”,最终,孔明说服了周瑜和孙权,孙刘联军对抗曹操的一场三国大戏,就因此拉开了……

  不同的人看三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导演吴宇森要通过电影赤壁表达他怎样的思想呢?

  一、情义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胜利完全在于“义”和“团结”。“义”是一种神奇的万能力量,能让不同的人联合起来,割头换颈。“团结”让无数根稻草抱成一团,不会被轻易折断。曹操虚为汉民,实为汉贼,不讲正义,更不懂得用人,狂妄专横,自然没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备虽然打的胜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为老百姓着想,即使到了自己最危急的时刻,他也仍然不愿弃老百姓而自顾。同样,在刚刚上映的建国大业里,我们再次见到了一个爱民如子的___形象,毛泽东主席得了民心,所以他领导的___才获得了伟大胜利。

赤壁读后感5

  元旦假期,和女儿一起读了《后赤壁赋》。女儿已学了《前赤壁赋》,似乎学得不错,那就不妨将《后赤壁赋》也学了。我拿出我读中学时父亲为我买的那本《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我们将《后赤壁赋》朗读了许多遍,我再讲解了文意,女儿学得挺认真,我很高兴。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续篇。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写的是孟冬江岸上的活动,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大不相同了。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后赤壁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黄泥坂夜游,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为游赤壁作铺垫。第二层次描写复游赤壁的景色和过程,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慨叹,抒发自己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影射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第三层次写了游后入睡梦见曾化为孤鹤的道士。神秘梦幻表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痛楚。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前途、理想、抱负又在哪里呢?

赤壁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赤壁之战》,故事讲得是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所以,可以看出曹操对孙刘联盟的具体形势了解不足。孙刘联军的所有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其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11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而联军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多疑,轻易信人,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

  赤壁之战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曹操的听信谣言自大轻敌。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

赤壁读后感7

  寒假中,读了一本《资治通鉴中的大智慧》,书中妙语连珠,处处闪现古圣先贤的大智大慧,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一千八百年前,孙权、刘备联军以五万兵马大败曹操二十万大军的故事。因为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站,就将战船收尾相接,于是周瑜利用火攻计,曹军的战船全部陷入火海,曹军大败。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这场战争,孙刘联军充分利用自己的优点和曹军的弱点,最终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故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人和”的重要性。孙刘联盟,弱弱联合,才有了初步对抗曹操的实力;联军内部将帅同心,上下齐力,都是因为做到了人和,才使得最终战胜了强敌,使得赤壁之战永载史册。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问题难以解决,都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开动脑筋,分析问题的有利和不利方面,即使有困难,也应该顺应“人和”的方向,积极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团结同学,目的是帮助更多的人。

赤壁读后感8

  东汉末年,曹操领着八十万大军南下,想占领江南的`东吴。曹军的兵士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来到江边后,他们用铁索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准备渡江。这时,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守赤壁,和曹军隔江相对。可是兵呢,仅有三万人,这怎么抵挡住曹军呢?老将黄盖见曹操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便想出了个妙计——火攻。于是,黄盖写了封信给曹操,说周瑜拿着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他愿意投降。曹操看后,非常高兴。一天,呼呼的东南风刮得江面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远望,忽然瞧见了一队帆船向北是来,定睛一看,果然是黄盖领着兵士来投降了。可是,他想错了,黄盖的二十条大船上装的不是士兵和粮草,而是芦苇、火硝和硫磺,外面还用布帐遮着,大船后面的小船做的才是兵士呢!帆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千米了,黄盖叫士兵把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走远了,火船顺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曹操的船队没法散开,全着了火,或有随风窜上了岸,烧着了兵营。这下曹俊乱窝了,士兵们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烧死的、淹死的,数也数不清。曹操在残兵败将的保护下坐小船逃上了岸,又见周瑜的追兵来了,他心惊胆战,从华容道逃跑了。

赤壁读后感9

  当水面上的最后一缕残阳渐渐隐去,白日里充满活力的赤壁江水重归平静,仅剩那一叶小舟上的一点微光。

  就在这小舟之中,苏轼和客人举杯赋诗,把酒言欢。不久,明月知东山升起,在漫天星斗中徘徊,将清冽的银辉,洒在江面,洒在小小的船篷之上,令两人仿佛身临仙境。

  欣喜过后,一股孤独与忧伤油然而生。幽寂的洞箫声萦绕船舱,余音袅袅,再添一丝凉意。

  苏轼注意到了朋友的异样,急忙询问,可客人只是颓丧的说:“曾经的曹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如今也只剩枯骨。明月和江水亘古不变,我们人类却只是沧海一粟……”

  苏轼辩驳,虽然从江与月的角度看,我们很渺小,但毕竟还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况且,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谁也不能真正拥有,此刻却被我们尽收眼底,我们还不幸运吗?友人茅塞顿开,又举起了酒杯,醉意阑珊,不觉天明。

  人类的生命确实短暂,但这不是消极避世的借口,我们更应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有人创造了历史,有人读着、思考着历史,却也成为了历史。古人的情感与哲思,被封在文字凝成的琥珀之中,随时光的江水流向遥远的彼方。

赤壁读后感10

  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一定会回想起《三国演义》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些什么呢?你们一定都想知道吧!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这篇著名的文章 吧!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东汉末期,曹操率领到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领地,就开始与周瑜他们打起水仗来,周瑜的有个手下叫黄盖的,他想了个好办法,正与周瑜商量着,他说:“我们的士兵比曹操的士兵少的都快一大截了,就按认识算我们也输定了,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必胜之计,那就是用火去攻击,先想个办法让他们把船都连起了,用东风把火烧过去赶他们上岸再打。”周瑜听了连声叫好。周瑜把船想平稳的秘密让曹操他们知道为他们上当,他们果然就把船连在一起。周瑜他们感受东风就立即放火攻击,不了之下曹操的被全部烧坏啦,立即逃上岸,从华容道逃跑了。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用脑子去赢利的。像:飞行棋那样,他不光是利用收取玩的,它同时也要我们用小脑袋和圆的像剥了鸡蛋壳的鸡蛋似的小手,还有幸运和小小的眼睛,才可能赢。

赤壁读后感11

  道理: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采用部属黄盖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的兵力大北曹军八十万雄师的故事。这是我国战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在此次的战争中,我学到了黄盖身上了几个优点,一是正确估计了双方气力,利用对方的不足,发扬了自己的优点,采纳火船攻击的方式对付曹军。

  二是利用了天时地利上下团结,假意投靠曹操。商定在起风的黑夜,筹办了20条大火船,像箭一样冲入了曹军水寨。

  第三考虑周密,筹办工作安排有序。还知道利用曹操狐疑重的这个致命弱点,用信来表达"投降",而不是亲自去告诉曹操,让曹操消除了有阴谋的想法;带兵士和粮草去"投降",就是为了暗示自己投降的"诚意",让曹操对自己更加信托,从而轻易地带上火种实行火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读后感12

  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所以,曹操对孙刘联盟估计不足。

  而孙刘联军水陆两军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11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而联军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轻易信人,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

赤壁读后感13

  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经历几百年的沉浮,剧中的豪情依旧使人拍案叫绝,可又有谁知?苏轼被贬黄州的无奈;又有谁知?人生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慨叹。

  那一年,北宋大文人苏轼因反对新法——王安石变法,被贬至黄州,苏轼在此自称为东坡居士。一天苏轼漫步在长江岸。此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这里已两年有余,他缓缓地到了一处险滩,这里的江水滚滚东流,苏轼看着,感叹道:这千百年来,多少名人被这江水冲刷下来,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苏轼在滩头看见了几个吉时的堡垒坐落在西岸,问道:此为何处啊?旁边的几个随从异口同声说:此乃古时周瑜周公瑾抗击曹操百万大军的赤壁。

  苏轼看着那乱石穿过天空,白浪猛然拍打岸堤,卷起了一串又一串的浪花,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这江水如画一般宏伟壮丽,那时候该有多少英雄豪杰呀?”

  他看着这滔滔江水,好似看见了当年的场景。那一年,乔玄的小女儿小乔嫁给周瑜,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在酒席上谈笑之间,曹操百万大军的兵力已经灰飞烟灭。苏轼想着想着就苦笑了道:神游在三国战场,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至于长满了白头发。人生就象做了一场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吧!

赤壁读后感1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赤壁滩,反复吟诵着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我禁不住勾起了对赤壁大战的回忆。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孙刘联盟在这里与曹操相会。他们在赤壁打了一仗,那儿瞬间变成了一片火的海洋,士兵的鬼哭狼嚎声与厮杀声成了一首悲壮的交响乐,直在我耳边回响。那悲壮的交响乐与熊熊烈火掺杂在一起,颇为壮观。想当年孙刘一方奏响了最欢快的凯歌,想当年曹操的损失惨重,我总会长叹一声:“这是最雄壮的词!”

  是啊,最雄壮的词!哪怕郑和远航,哪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哪怕世界纵横三万里,古今上下五千年都没有赤壁大战雄壮。当战斗的时候,曹操的铁索战船被烈火焚烧着,有多少魏军在厮杀的时候落入了火海中,被活活烧死。有多少吴蜀士兵长驱直入,大破曹操,打了胜仗!在此我真正懂得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道理。

  我坚信这个大道理是十分正确的。跟赤壁之战一样,项羽也是这样的人。他攻打秦朝时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活捉章邯,而在四面楚歌时,他却不肯过江,而在江东自杀。这也是一个伟人的表现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隔多年,这首词勾起了我对赤壁之战的怀念。

赤壁读后感15

  读了三国演义,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要数《赤壁之战》这一章了,它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这章讲述了一场中国历史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拥有24万的兵力,然而孙刘盟军仅仅才5万。他挥师南下,想要灭刘备,再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然而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抗击曹军,当时由于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所以曹操下令将战传首尾相连成一体,以便用与训练水军,等待作战。周瑜采纳了黄盖所献的火攻计,并且利用苦肉计诈降,来让曹操松懈警惕,后来黄盖摔战船10艘,满载干草,并在上面洒了油,当时江面上刮着孔明早以预计好的东南风,所以船速飞快。

  当快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船直冲曹军的战船。由于曹军的战船全都连在一起,结果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在风的作用下,火越烧越猛一直逼上了岸上的曹营。随后周瑜等摔军乘势突击,一举击溃了曹军。为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相当大的基础。

  我体会到曹操之所以输掉了这场战役是因为他轻敌了,和太过自信,以为自己的兵多就能打胜仗,结果却败在了自己粗枝大叶之上。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我们在做一件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它,做事时也要细心,而且不能太骄傲自负,要有自知之明,要擅长从自身中找确定并及时的改正,扬长避短。

【赤壁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1.《火烧赤壁》读后感

2.《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3.地球读后感

4.《震动》读后感

5.《军神》读后感

6.《罪与罚》读后感

7.跨越读后感

8.《孟子》读后感

9.《合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