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1-09-12 19:08: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慢教育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慢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慢教育读后感

慢教育读后感1

  张文质在关于童年我有几个基本的看法写到:

  一个人能安身立命,显示自己独特性,带给你一生幸福、自信的,一定是你的长处。就像西方人说的天才如果放犯错了地方可能天才就难以成为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他的禀赋、独特性。但我们的教育常常不尊重它的独特性。前面我为什么要举我孩子的例子,其实那是一种忧虑。她对写作也有优势??小学就出书,初二又获一个全国性大奖,出版社跟她签约,马上要出第二本书。如果她要走这条路,可能走得很顺。但她能否考上一类高中,这却是一个很难预测的问题。按现在的评价机制,他再平庸,但会考试,他就可以顺利地读个“好”高中、“好”大学。一个人很有天份,某个领域很有才华,但考试成绩上不去,她可能很麻烦。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同学刘增爱。我从很小的时候受母亲影响,对绘画很痴迷,在我的记忆里,不是看画就是画画。上初一时,我发现我们班还有一位绘画高手,她叫刘增爱,她擅长画红楼梦人物,她画的很快,很流畅,她的笔下一会儿就能流淌出婀娜多姿的林妹妹、晴雯、薛宝钗、王熙凤等,个个裙带飘飘,貌美如花,线条流畅,特别是手指的造型各不相同,有时,还要配上背景,看到她的画真是羡慕死我了,好多同学都向她要画,在我们学校已是小有名气。我们俩经常在一起画,当然是我努力地向她学习。可是,她不太努力学文化课,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一直到现在,变成了一个早已和绘画毫无关系的农妇。想到这里我至今都为她惋惜,可惜了她的艺术才华,如果当年她的文化课好一些,她的人生道路就会改写了。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会有很多吧?

慢教育读后感2

  读了《小学教学》杂志上刊登的由庄惠芬老师撰写的《享受教育“慢生活”》这篇文章,我很受启发,让我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庄老师在文中写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如同我们期待新生命的孕育、成长、来临; 教育是一种慢的生活,如同我们等待庄稼的成长、开花、抽穗,直到成熟,这需要的是过程和等待,需要的是时间和空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和旋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育需要有耐心,有一个领会和感悟的过程。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就是缺乏耐心,使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他们只停留在表层的认识,没有帮助他们进一步地理解,使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确实是一种慢的艺术、一种慢的生活。

  教育中的“慢”意味着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 教育中的“慢”意味着等待,等待他们思维的转变和成熟; 教育中的“慢”意味着生活,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去聆听孩子们的争辩,去欣赏一个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慢”的教育情境中,让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灵性。。

  教育是师生共同走过的一段生命历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旅程。教育是慢的艺术,生活也是慢的艺术。就让我们慢下来,细细地品味生活的优雅,在“慢”中欣赏孩子的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去享受“慢”的教育带来的幸福吧!

慢教育读后感3

  近期翻阅了张文质先生的《慢教育》。我细细地品味着慢教育的每一个实例,我深深地感到每一个实例都在向我传递一个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教育哲理。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这样阐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视、发现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临场智慧。

  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教育的大忌。正如德国哲人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生命活力与精神灵魂的教育需要耐心、宽容、细心……

  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在“慢”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充分的从容和宽容,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思考与幼稚,慢慢地感受孩子的挫折与成长。老师要拥有足够的童心与细心,慢慢地听孩子讲故事谈理想。同时要学会真诚的欣赏与体验,慢慢地表扬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慢慢地和孩子一起品味纯真的快乐童年。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我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从今天起,在教学中,我会“慢一点,再慢一点,放慢欣赏的脚步;等一等,再等一等,等到迟来的花开。”

慢教育读后感4

  “教育是慢的艺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灵很受触动。慢的艺术,那就不能心急,要耐心等候,慢工出细活。暑假看了张文质的教育演讲录《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应该有生命意识,要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要慈悲为怀,要有等待的意识,等待他们成长,等待他们觉悟。

  教育要等,要慢。我女儿2岁了,正是独立意识很强的时候,什么都想自己来,什么都不想让我们插手帮忙。她刚学穿鞋子的时候,总是左右脚不分,哪个鞋子在右边,就穿右脚,所以经常是左右鞋子反着穿。

  我们经常提醒她,告诉她“穿反了”,然后帮她脱下重新穿好。可她似乎很不领情,不喜欢我们的纠正。既然如此,那之后每次穿鞋子我们都不理她了,由着她去。有一次,她自己穿鞋子,又穿反了,自己感觉到不舒服了,自言自语的说:“不舒服的?穿反了!”于是自己把鞋子脱下,自己重新正确的穿好。然后高高兴兴的出门去玩了。此后,每次穿鞋,她都会认真观察后再穿,没有再穿错了。

  在小孩的成长中,我们只能提醒、引导,成长是要靠他们自己去摸索、去体验的,提醒了,教导了,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消化吸收,我们唯有耐心的等待他们的顿悟。小树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的浇灌与呵护,需要沐浴阳光和雨露,我们浇灌了、呵护了,剩下的就交给阳光和雨露吧。

慢教育读后感5

  读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我对教育中的“慢”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一种经历,甚至是一种不可或缺行为,更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发挥慢的教育艺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再次,让心态慢下来,让教育行为慢下来,慢慢走,欣赏啊!

  多读了几本书,心中似乎也有了些许底气。因此,在学校模拟的演讲比赛时,我倒也镇定从容。所以,学校的评委都说我的演讲挺好的。其实,我那几天一直在看各种案例及案例分析,有时看到别人相似的案例时心有触动,就会不由得停下来反思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并在思考之后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记了下来,也许共鸣会让体会更深吧,因此,书中的内容记得特别深刻,自己做的读书笔记也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所以在正式比赛时,我备战阶段的所有笔记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原来读写结合竟有这么大的好处。我快速成稿,还留了点时间顺了顺稿子。这种且读且写的感觉真得太好了,这大概就是读书的魅力吧。

  因为读书,让我与书产生共鸣;因为有共鸣,让我产生了写作的冲动;因为写作,让我更深刻地反思教学;因为反思教学,让我的课堂慢慢变得敞亮。

  从读到写到思到教,这是轮回。缺了谁,都无法重生!

【慢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1.蜗牛慢递儿童故事

2.《声声慢》教学反思

3.《爱的教育》读后感

4.爱的教育读后感

5.《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6.《爱的教育》读后感

7.《读书的快与慢》阅读答案

8.读书的快与慢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