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仲的发言稿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你知道发言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仲的发言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曰:“益者有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一是正直的朋友,二是诚信的朋友,三是见多识广的朋友。管仲的`好朋友鲍叔,就是这样一个有益的朋友,既正直又诚信,还见多识广。
人生的道路必定有许多坎坎坷坷,当你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就会不顾一切的帮助你。
在管仲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管仲总是要多一些,可是鲍叔并不认为管仲贪心,因为他知道广管仲家中非常贫穷,管仲曾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并不认为管仲不成器,因为鲍叔他知道是管仲没遇上好时机,管仲曾经多次打仗,却多次逃跑,而鲍叔并不认为他很胆小,因为鲍叔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鲍叔对管仲是多么的了解,正如管仲说过的一句话:“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灵,他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自己却心甘情愿做了管仲的下属,全力辅佐管仲。同学们,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假如鲍叔有私心,没有举荐管仲,那么管仲空有一肚子才华,也没有施展的空间,也不能为齐桓公创下霸王之业。
有益的朋友,就像一阵夏日的风,可以为你带来清凉;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根小小的火柴棒,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有益的朋友,就像一把摇椅,在你疲惫时,慢慢带你进入梦乡
今天,我们有幸同在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2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绿叶衬红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作为霸主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世的伟业可以说归功于鲍叔的知人之明。
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鲍叔对其直言,如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后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的忠言,非但未杀管仲,反而重用了他,而鲍叔情愿做管仲的下属。这种品德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人们赞扬多的是鲍叔能够识别人才,不居功自傲,甘为人梯的品德。也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不正是管仲的伯乐吗?
齐桓公多次会天下诸侯,没有动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就是管仲对齐桓公的报答,他协助齐桓公成就其霸业,达到极盛的顶峰。这个层面看,管仲确有他的贤明之处。
有关鲍叔的品德,还有一些小故事:当时管仲很贫穷,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利润时,他总想多分一点,但鲍叔知道后,并不认为他是贪心,而是认为他家里贫穷,需要这些钱财;当他替鲍叔谋划事情时,总会陷于窘境,但鲍叔从不认为他愚笨,只是安慰他说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当他多次被国君驱逐时,鲍叔没有说他不成器,而是安慰他没有遇到好的机遇……
鲍叔推荐管仲后,一直辅佐其左右;齐桓公也一直在鲍叔的激励中成长,有两位智者辅佐,最终成就齐桓公的一番事业。
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自我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频频出现。很多人都想争第一,网络上网红频频出镜,都争着想做那朵红花,谁也不曾想去做绿叶。
我们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小了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不就是衬托我们的那片绿叶吗?大了说,我们团结拼搏的国家,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绿叶吗?而我们每一个社会中人,都是自己成长中的那朵红花,灿烂地盛开在那片绿叶中。
生活中的很多人,就像鲍叔那样,甘愿做绿叶,去衬托红花的美。比如幕后的科研人员、比如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再比如每座城市的清洁工……见过夏季的凌霄花吗?大片的绿叶藤上,有几簇小喇叭的橘红色小花,高高地攀在大片的绿色藤蔓上,很是惹眼。
甘为绿叶衬红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品。
管仲的发言稿3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弃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管仲虽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缺点。脾气不好,情商太低,动不动就给齐桓公提意见,动不动还与鲍牙吵架。更让人叫绝的.是,当年管仲被捉,从鲁国押往齐国,路上又饥又渴,便向边疆官史乞食。官史道:“假如您回去没被砍头,而是重用了,你怎么报答我呢?”管仲说:“我除了重用齐国的贤人、能人和有功之臣外,还能怎么报答你呢?”把给他饭吃的官吏气得够呛。有个性吧?
管仲的发言稿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今天的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终成大业;管仲有勇有谋,尽其所能,流芳千古。君臣一贤一能,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佳话。而我认为,成就这一切,鲍叔知人善谏,更是功不可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诚哉斯言,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如管仲一般有着真才实干本事的人才并不少见,而让“千里马”各尽所能,施展才干,还需有鲍叔般识见才华的本领。
识见管仲之才,是鲍叔的睿智,但他的智慧,显然不止于此。桓公即位,正是鲍叔多年尽心辅佐终将得到最好回报的.时刻,可他甘居管仲之下,将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耀拱手让人。这样的行为可笑吗?非也。鲍叔目光长远,并不贪图狭隘的个人私利。若是当时他独占辅佐桓公之利,或许得意一时,却终会因自我能力的不足而贻笑千古。承认自己的不足,肯定他人的价值,是对他人的公正,更是对自己的尊重。鲍叔深知,成就他人的同时,他更成就了自己。
于个人而言,鲍叔做到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辅佐公子小白时,尽心尽力,发挥了个人价值;桓公即位后,他深知自己能力的局限,力荐他人的同时,再次将个人的价值发挥至极。知人,是对他人能力的深刻洞察,更是对自我能力的准确评估。于国家而言,鲍叔之举实乃齐国之幸。有鲍叔之才,而居管仲之下,齐国之内患,可以无忧矣。鲍叔一退,退出了自我的大度,更为国家的胜利奠基。于是九合诸侯,成就霸业,自是不在话下。由国家利益观之,鲍叔格局之大更是令人敬佩。
当今时代“人才争夺战”长期火热,华为公司甚至为应届毕业生开出百万年薪,人们对于人才的渴望由此可见。而这,便更加突显出知人善谏和格局之重要。若一味顾及个人私利,有利益之时,以自我为中心,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公,更是对自己和群体的不负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在选贤之时,有识人的本领,将合适的人才置于合适的位置;荐人之时,有无关个人私利的格局,用高于自身利益的眼光客观推荐。这是时代对于新青年的更高要求,更是作为新青年一代应该担负起的时代重责。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有知人善谏之本领,荐人唯贤之格局,方可在科技群英荟萃的今天,最大化地发挥出个人利益,在未来的浩瀚星空中发出自己闪耀的光芒!
管仲的发言稿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群雄争霸,无数诸侯跻身中原,国内明争暗斗,国外白骨露野,外族大举入侵,人心惶惶而不可终日。唯有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帮助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成为春秋霸主之一,他就是管仲
管仲先前辅佐于公子纠,公子纠失败后,与他同行的召忽自杀以殉,管仲则被投入大牢。管仲面前有两条路,生或死,自暴自弃或是寻找希望的灯塔,他相信一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救他于这必死的境地之中。即使即将死亡,管仲泰然自若,仿佛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管仲取得了齐桓公的信任,当上了宰相,管仲知恩图报,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任相后,他整顿行政系统,注重经济,主张改革制度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进一步巩固了齐国在诸侯中的威信。
正当中原各国逐渐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实力也蒸蒸日上。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大举进攻燕国,燕国无法抵挡,告急于齐桓公。齐桓公却忙于应对南方的楚国,无暇顾及北方,不愿出兵解救燕国。管仲听闻此事,上谏以劝告齐桓公援助燕国,他认为:“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国,皆是各诸侯的祸患,既然要讨伐南方的楚国,就要先保证北方的安全,唯有北方安定,才能放心地攻打楚国。而如今燕国求救于我们,我们应当打起正义之师的旗帜,举兵北伐,必能受到各国的拥护。”齐桓公听之,遂发兵救燕。齐国大军压阵,山戎落荒而逃,齐军大胜而归。诸侯无不畏齐之威武,感齐之恩德。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所做的决策,在大局面前,往往都不顾小家的利益,能够实时洞察天下大势,做出造福天下的选择。显然,管仲就是英雄。
所有真正的英雄、智者都如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掀起历史的波澜,为了天下而不拘小节,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这才是真英雄!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管仲的发言稿6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铸就千古伟业》。看了齐恒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故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令人敬佩不已的高尚品质。但这三人中令我最欣赏,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齐恒公。
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齐恒公的身上就完美的体现了宽容这一品质。管仲曾辅佐公子纠与齐恒公争夺君位,两人之间更是有着一箭之仇。换做别人,早就将管仲当作仇敌对待,恨不得得势后将其碎尸万段。可是齐恒公不但没有在得势后处置管仲,反而是听从鲍叔的意见,重用管仲。若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不落井下石便是好的了,更别说是不计前嫌,让他成为自己的助力。在处理管仲这种事中所体现的宽容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正是他的这一高尚品质助他登上了春秋霸主的主座。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得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齐桓公的宽阔胸怀,不仅用于管仲还用在了鲍叔身上。对于鲍叔来说,管仲是他的朋友。齐桓公是他的上级。但是齐桓公与管仲有一箭之仇,所以这种情况下鲍叔本可以将管仲藏起来。保他一世无忧。但他没有,他选择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重用了管仲,在古代,能有多少君王会如此宽容的对待自己的臣子。没有将他这种行为以连做罪名而被诛杀都是万幸。更别想让他善待并听取你的.建议了。也正是因为鲍叔所忠心的人是齐桓公,让他们三人互相成就,建立了春秋霸主的一代伟业。
宽容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有齐桓公重用管仲,不计前嫌;有蔺相如躲避廉颇,宽以待人共保赵国安定;还有蒋琬愿谅杨戏对他的辱骂而赢得了“丞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誉。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了宽容的重要性。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或许别人是觉得他们在吃亏,殊不知这些事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同学们!如今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了,但人与人之间的之间难免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我们不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互相各让一步,学学齐桓公的宽容品质,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欢笑!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7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多少仁人志士在其中掀起浪潮,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这其中,便有一位人物,唤作桓公。
衣袂飘飞,志气凌云。本该享受悠闲少年时期的他却被卷入权计之争。本该明澈的眸子目睹了无数杀戮,本该白净如玉的双手被兵器磨出了茧。年纪轻轻身处乱世,最后却能于群雄鼎立,九合天下,一匡天下的事迹为后世传颂。比起景仰他的雄才略智与机敏妙计,我更企慕他的.气度与胸襟。
挚友如异体同心。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如是说。对于齐桓公来说,在这纷繁乱世中,能信任的能相信的,莫过于多年忠心跟随着他的鲍叔牙了。知音难觅,挚友难求。所以,面对鲍叔心的引荐,齐桓心选择了信任,之后得以招纳贤才,为他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学巨擘富兰克林曾有言:把别人对你的诋毁放在尘士中,而把别人对你的恩惠刻在大理石,上。对于桓公来说,管仲是险些夺去他命的人。换作普通人早就将他处以死刑了。可齐桓公不是普通的人,他看到的是管仲的英勇好战与理政能力,接纳了他并封公。如此宽广之胸襟,舍桓公其谁?他的诚意与格局也打动了管仲,让管仲放下戒备忠心耿耿全力扶持桓公,助桓公完成了称霸天下的目标。
管仲贤而善理政,鲍叔谦而甘处下。但若桓公没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与识大体顾大局之智,这三个人的传奇可能永远不会上演。接纳一个人的话是很艰难的,接纳一个曾为敌人的人更是不易。但桓公他做到了,他的包容,让三贤士的优点有机结合,谱写了一段传奇的佳话。
俗话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才能的人善于团结周围的人,美美与共抑或是取长补短,自身价值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桓公将鲍权引为挚友源于一份信任,他将曾经敌
对的管仲引为挚,则是源于一份知音之许。正是他的舍小取大放眼全局之胸襟与敢于为长远目标放弃眼前利益的智慧,让他得到“春秋五霸“之首的美誉。
回望民族历史,我们的国家历经战火狼烟,风云万干,立足家国之思的民族精神却历久不灭。尘淳阖尽而光生其间,今时今日的我们更应该心系家国,不负光阴往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纵然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魄力令人钦佩,但我更动容于匿身于历史帷幕之后的鲍叔。他并非称霸春秋的君王,亦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却凭借识人慧眼和海纳胸襟而名垂青史。
鲍叔慧眼如炬,知人自知。
管鲍二人各事其主,一度处于敌对的立场。但当公子纠落败,管仲随之成为阶下囚时,鲍叔还能以欣赏的眼光平视昔日旧友,正视其胜于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并向齐桓公举荐敌人之谋士,可谓马之伯乐,慧眼识人。鲍叔于管仲,犹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从此汉高祖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中原,一平天才;鲍叔于管仲,犹如周文王赏识姜子牙,愿者上钩的姜太公缔造了齐国文化;鲍叔于管仲,都督闫公赞叹王勃,虽然女婿风头被抢,却丝毫不曾掩盖欣赏。伯乐识千里马,鲍叔识真英才,正是一双如炬慧眼,令齐桓公获得左膀右臂,得以称霸春秋。
鲍叔胸怀若海,甘作绿叶。
两君之争,两相亦争。在大获全胜之后,鲍叔还能正视自己,放下芥蒂,不计私利,真诚地荐诸管仲,甘居人下,甘作绿叶,这是何等宽广胸襟,何等宏大的'格局。“宰相肚里能撑船”,鲍叔心胸似汪洋辽阔,如贺知章赏识蜀道之难,赞叹李白谪仙人;如刘备屈尊降贵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如鱼得水;如韩绮宴上容人之过,终得部署效忠。鲍叔心胸似海,举贤不避嫌,贵有自知之明,方能把握时势,创造历史。
揆诸当下,有人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不识贤才,刚愎自用;有人专于利己,贪慕荣华,心胸狭隘,追名逐利。而亦有人伯乐之心,善用人才,虚怀若谷,谦虚自牧。这正是鲍叔身上的美好品质,它们穿透历史烟尘,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感,令我们今日再读,仍为之钦佩动容。
一本历史之册,一波未停的海,几千年的风尘,几世人的更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没有什么是永不消散的。今日我们关于此三人过往兴衰的讨论也终将平息,鲍叔的背影渐渐散开在历史的风沙里。
讨论的最后,我只愿同学们可以将这个睿智的背影永远铭记,仿佛那拥有一双如炬慧眼和一副宽阔胸怀的鲍叔,正在隔着历史长河几千年的喧嚣含笑回望,一双眼静默坚定,一颗心忠贞剔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9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心胸眼光谋略》。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选择成就一番伟业,那就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如炬的眼光和超常的谋略,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反之,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必是小肚鸡肠,鼠目寸光,最终一事无成,如同那千万砂砾一般,随波逐流,泯灭于历史的大浪之中。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想说说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即君位之前,曾被公子纠谋士管仲刺杀,庆幸得这一箭未中要害,装死逃脱,保得一命。但是他即位以后,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为了成就诸侯国霸主的地位,毅然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一代霸业,这使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能把敌人变成朋友,变成自己的人,最终变成了忠于自己的人,齐桓公的人格魅力必定深深地感染了管仲,我想这一定是齐桓公宽广的胸襟打动了管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那么这个“木”必定是枝叶繁茂,挺拔旺盛,是一个舒适安逸的居所,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古往今来,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此,居庙堂之上的“主”们,也一定是礼贤下士的明君明主,否则以谋士的能力和眼光,绝对不会投其门下,忠心耿耿辅佐其左右,帮助其成就一番事业。这宽广的胸怀一定能令人感动,一定能令人震撼,一定能令人折服。
一个人究竟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用人者究竟该怎么来识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那么就要看这用人的领导有没有能力来甄别了,正所谓慧眼独具。我想齐桓公一定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了解管仲的,也是知晓管仲的才华并且十分赏识,正如之前所讲,即便是良禽,是贤臣,如果是遇到了朽木昏君,昏聩无能,闭目塞听,刚愎自用,那么在昏君的眼里,则不再是良禽和贤臣了,甚至会被认为成佞臣、奸臣,这样一来就是十分危险的情况了,良禽不能安居,贤臣就会受到生命的威胁。齐桓公是慧眼识英雄,也让英雄管仲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一个领导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方向,决定了团队的力量,也决定了他自己的未来。
宽广的心胸、独具的眼光和高深的谋略决定了一个大的格局,齐桓公正是冰释了管仲的杀身之仇,以其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用实际行动感化于人,唯才是举。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更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们,在他们的身上始终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映射着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
恰同学少年,正是风华正茂,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光,愿我们都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今后的道路上,释放自我,驰骋纵横,展示才华,实现我们心中伟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管仲的发言稿10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今天的读书会上,我们一起品读了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的故事,大家都颇有感触。有的同学喜欢不计前嫌、胸怀博大的齐桓公,也有的同学敬佩甘居人后、顾全大局的鲍叔,但于我而言,我更加欣赏能够顺应时局变化,抓住机遇,最终脱颖而出的管仲。
《鬼谷子》中曾说圣人懂得“守司其门户”,意思是说大智慧的人懂得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能够遵循天下的兴亡之道。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继位之争中,管仲“站错了队”,公子小白巧妙装死,躲过了追杀,率先回到齐国,成为齐桓公。管仲非但没有被处死,反而在鲍叔的推荐下,成为了齐国的宰相。齐桓公和鲍叔给了管仲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管仲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助推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管仲能够与齐桓公冰释前嫌,除了被齐桓公的谦卑和贤明打动外,更是因为在继位之争中失败后,管仲彻底认清了时局,找到了明君,便以极快的速度使自己融入这个发展的大趋势,才可成就这样一番大事业。
俗话说:“时势造就英雄”,这句话颇有道理,只有那些看透了时代演变的规律,看清楚了时势发展的走向的人,才能先人一步抓住机遇,让自己脱颖而出。但是,仅凭借顺应时代,有时会在潮流中“站不稳”,从这个意义上说,还需要我们自身拥有过人的能力。管仲不也正是因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眼光,才被鲍叔举荐,被齐桓公任用的吗?
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做“弄潮儿”,并非易事。
要想看到潮流变化,必须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古代圣贤告诫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拥有像大海一样吞吐江河的胸怀,尊重每一个有想法的声音,捕捉每一个无限可能的浪花,才能认清大势所趋,不被狭窄的缝隙遮蔽长远的眼光。
要想不被时代落下,必须要有不断提升的能力。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大了对前沿科技的垄断,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华为凭借超前的战略思想和雄厚的科研力量,自力更生,在发展的洪流中站稳了脚跟。一个国家也只有拥有更多像华为这样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强化自身能力的企业,才能不被淘汰。
读书会上,管仲让我们看到了他顺应时局变化的大智慧,通过这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以一个强大的自己,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
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君风之所存,霸业之所成。”众人皆知春秋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大业,孔子有云“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对管仲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而司马迁又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诚然,没有鲍叔,管仲不得重用,没有管仲,千秋霸业难成。但无齐桓公,霸业之成无望矣。
齐桓公能屈能伸,不患一时之得失。当初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天下时,管仲竟然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危在旦夕,不得不装死逃脱。倘若公子小白不放低身段,何以保全自己?一时的困顿从不会成为强者的绊脚石,只有弱者才会败下阵来。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想起那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苦心人,终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凭借自己长远的目光于坚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是这最好的时代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应以坚定的毅力,敏锐的眼力去成就属于我们的未来。
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计较个人之过节。管仲曾以箭指公,公海纳百川,以天下为己任,重用管仲,助己成就霸业。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这是怎样的包容?尚不言管仲曾是齐桓公成王的最大障碍,光是让齐桓公装死以保命颜面尽失,就足以被处以极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同学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于绝交的地步呢?宽容,是人性中不可多得的美好。唯有宽容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嚣张跋扈为心平气和。宋江为什么能成为梁山泊的寨主?因为他性平和,待人和善。众人皆愿为其一死。单打独斗的人难以成为最后的赢家,只有那些以徳服人,以水载舟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齐桓公善纳良谏,以广开言路成千秋大业。鲍叔谏曰成霸业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便委之以重任,成一段佳话。古时善于采纳良言的.君王无不开启本朝之盛世,只听谗言滥杀谏官的人主多暴虐无度。我们不是君王,但也可以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讨论小组的目的正在于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理性地看待他人的观点,汲众人之所长以补己之疏漏,何乐而不为?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时代给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时代不乏提拔才俊的鲍叔,不缺运筹帷幄的管仲,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崇高人格精神的齐桓公。唯有齐桓公般的青年人,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寻得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千秋霸主齐桓公那不朽的人格魅力越过千年的历史,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以启迪与思考。最后请容许我高喊一声“君风之所存,霸业之所成”!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发言的题目是《上善若水·知爱合一》。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诚然现,才能让企业繁荣发展。以唯才是举机制选人用人,在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员选拔上也同样适用,这便是“知”的现代意义。
当然,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人才之间,企业之间,也有可能产生恶性竞争,这便是宽和的意义所在。一个社会在良性竞争氛围下发展,一个国家在充满着和谐宽容的`环境下腾飞,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发展之路。一片汪洋,是由无数的水滴所汇流而成。只有每一滴水,都布满了宽和,理解的上善之“水性”,汪洋才能奔腾不休。
知爱合一,上善若水。万物发展不是靠蛮力传递,而是靠爱与宽容传递。
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3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关于报恩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窘。他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果断地救济她,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给她吃,送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的恩情。
《韩非子》里说了关于管仲的这样一个故事:在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公子纠失败,当时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在鲁国被抓住,将押往齐国,经过绮乌这个地方时,又饥又渴,守边境的人跪下来喂给他食物,趁机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没有死,反而被任用了,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管仲回答他说:“如果按你说的那样,我会用贤使能,论功行赏,我还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边境的人心里怨恨他。
如果你在人才招聘现场,面试考官给了你这两段材料,让你做一个即兴发言,请你拟写一个发言稿。
注意:综合理解材料,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卷面工整,800字以上。
管仲的发言稿1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的故事肯定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触良多。三者的品质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我对其中鲍叔的感触最深。他不仅心胸宽广,知人善任,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心系国家,实为古今罕有之良臣矣。
齐桓公心胸宽广。管仲带兵阻击他,射中了他的衣带钩,险些杀死他,而在鲍叔给他提供建议后,他不仅没有报复管仲,反而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是贤明之君。但鲍叔心胸之广丝毫不在其下。鲍叔辅佐的公子小白与管仲辅佐的公子纠争夺王位,公子小白取胜成为齐桓公后,鲍叔竟全力向他举荐身为敌方之臣的管仲,丝毫不记当年战场纠纷。不仅如此,他甚至甘居管仲之下。自古以来,举荐他人者多有,甘居人下者少有,甘居于自己举荐的人之下者,除鲍叔外怕是没有几人。足见鲍叔心胸之宽广,绝非常人之可比。
管仲受命后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鲍叔的才能其实也不容忽视。鲍叔与管仲不同,管仲强于治国之能,而鲍叔则长于识人之能。鲍叔的才能虽然不及管仲,但是他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战胜了管仲辅佐的公子纠,足以说明他的识人能力强于管仲。随后齐桓公即位,他又慧眼识管仲,向齐桓公举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堪称一名伯乐。管仲是幸运的。齐桓公若没有管仲,便不可能成就一番霸业,而管仲没有鲍叔,才能从何处施展?恐怕也只能怀才不遇郁郁终生了吧。所以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更心系国家。难道鲍叔自己不想当一名丞相吗?凭他的才华是完全可以胜任丞相的。但是他举荐了管仲,将丞相之位拱手让人。这种做法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计较自己的个人利益。他知道管仲可以帮齐桓公称霸而自己不行,于是毫不犹豫地推举管仲。鲍叔舍己为公,一切以国家发展为重,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行为,不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吗?在他的辅助下,管仲得以尽情施展才能,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他们的`故事传为佳话,永垂不朽。
同学们,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需要管仲和鲍叔这样的人才和齐桓公这样的领导者,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以史为鉴,奋发向上,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1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诗经。国风。周南》中有这样一首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吟诵这首诗,脑海里浮现出一种极其厚道、宽容、大度的植物,它叫樛木。历史上,也有像樛木一样的人,他就是鲍叔牙。
读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时,除了脑补鲍叔牙有一副暴牙之外,无比佩服他的无私。我想:任何人都想要这么个朋友:他和管仲合作做生意,管仲出资少,最后拿的分红却比鲍叔牙多。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他和管仲一起去打仗,管仲冲锋时跑在最后面,撤退时却第一个跑,鲍叔牙说:“管仲他爸死得早,他怕他自己死了之后,老妈没人养。”管仲仕途不顺,屡次受挫,他说:“管仲,你不要难过,我知道你是个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只是没遇到欣赏你的人。”管仲帮助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刺杀小白,小白登上皇位后,鲍叔牙又极力推荐管仲当宰相,自己甘居下位。
这样一位贪财、无能、懦弱、不忠不义之人,放到如今,恐怕人人避之不及,谁愿意在精神与物资上无条件无休止的付出,而收获甚微?鲍叔牙却和和这样一个人成为挚交,这种厚道,宽容,大度的胸襟,实在令人佩服。难怪,管子最后留下一句千年不朽的叹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在友谊的小船上充当的是一个看风景的人,鲍叔牙奋力划船,偶尔吧桨交给管仲,管仲倒好,把桨扔水里了,还得鲍叔牙去捞,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心累?鲍叔牙,真的很像王尔德童话《忠实的朋友》中的小汉斯。小汉斯也一直是个冤大头,一直被他“最好的.朋友”磨坊主所利用。磨坊主不断地赞美小汉斯,告诉他,自己有多么珍惜他的友情,在这样的赞美中,小汉斯被迫走上神坛,神坛上去容易下去难,后来,他被磨坊主给累死了。管仲不是磨坊主。上面这些事是管仲自述的,一般人,像这么不要脸的事情,哪怕做得出来,也不好意思记下来。即使记下来,也要解释几句,表示不得已而为之。但管仲却没有,他能如实告知大众,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知道鲍叔牙在这段友谊中多么吃亏。一个人在羽翼未丰时,便得到朋友无条件地帮助、支持、包容,默默陪着自己试错,从无怨言,这大概是友谊的最高境界。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想做管仲,希望遇见鲍叔牙那样的朋友。鲍叔牙越过利益和物质还有伤害,和管仲达到了相知,成就管仲达到人生巅峰。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再次吟诵这首诗,心中流泻出一时的感受: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鲍叔牙那样的樛木君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管仲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退休发言稿08-06
院庆发言稿09-06
授衔发言稿07-13
领导发言稿08-04
期末发言稿12-24
个人发言稿06-18
阅读的发言稿05-08
员工发言稿05-17
婚礼发言稿04-03
答谢发言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