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0-01 10:18:45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初中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知识点总结

初中知识点总结1

  中考冲刺数学知识点的几个复习建议:

  1)所有的知识点自己先复习一遍,标记好那些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第二轮复习的重点!

  2)对于标记不扎实的知识,如果实在不理解,回到课本中查收相应的内容,特别是结合例题理解

  3)平常学校一定有很多练习,把做错的题目和难题当成宝贝,因为我们要想进步就这是捷径——理解消化错题,所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那些错题难题吧。

  4)对于学过思维导图的同学,建议将这些知识点按章节梳理成知识体系,平常复习太好用了。

  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

  一、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 ,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初中知识点总结2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2. 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3.罪恶的贩奴活动首先由西班牙发起,时间是16世纪

  4.三角贸易的起始点和终点都是欧洲

  5.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的代表是克莱武

  6.殖民国家赚取的血腥钱主要用于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业

  7.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原因是靠殖民扩张和掠夺

  8.拉美独立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是西班牙殖民者

  9.被誉为“南美解放者”和“委内瑞拉之父”的是玻利瓦尔

  10.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美国;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海地

  1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密拉特事件;民族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12.海地独立揭开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13.通过和平方式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巴西

初中知识点总结3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法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序

  空间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知识点总结4

  1、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2、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3、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4、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5、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6、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7、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8、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l比s等电阻。

  9、电流做功uit,电热i平方rt。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10、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11、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12、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13、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14、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15、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16、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向。

  17、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汇总

  18、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9、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0、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21、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2、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3、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初中知识点总结5

  1、连词:连词由充当宾语从句的句子语气来确定。如果为陈述语气,则用that(可省略);如果为特殊疑问语气,则用适当的特殊疑问词;如果为一般疑问语气,则用if/whether(是否)。

  例如:

  He says(that)he lives in beijing.

  I don′t know where he works.

  Could you tell me if/whether it snows in winter in australia?

  注意:在宾语从句中,if后面不能直接跟or not,而whether后面则可以。

  例如:

  Can you tell me whether or not the train has left.

  2、时态

  例如:

  Do you know who give us a talk?

  He asked if it was five o′clock.

  注意:宾语从句如果表达客观事实、真理,则不论主句为何种时态,从句一般用一般现在时。

  例如:

  The teacher told us(that)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3、语序:宾语从句一律要用陈述语序。

  例如:

  Li mei asked me where mary was.

  4、连接代词:what可以表示“…的话”,“…的事”的`意思。

  例如:

  I can not understand what he said.

  5、标点符号:带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用什么标点符号,要依据主句的句式来确定。

  例如:

  He asked me how many students there were in our class.

  Do you know if he will go to the cinema tomorrow?

  6、在think/suppose/expect等动词之后的宾语从句中,如果从句谓语是否定含义,则不用否定形式,而将主句谓语动词变为否定形式。

  例如: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我认为你不对。

  7、宾语从句和连接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时,从句中应用及物动词;若从句中的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应在其后加介词或副词。

  例如:

  Please tell me what place he lives in.

  8、如果宾语从句是用and连接的并列句,两个宾语从句前都要使用连接词;如果连接词都是that,第一个可以省略,第二个则不能。

  例如:

  I heard(that)their team won and that the teacher was please.

初中知识点总结6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升、转、看、调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初中知识点总结7

  一、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由who, whom, that,Whose引导的从句

  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人的名词或代词,who作主语指人,whom作宾语指人,that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宾语(作宾语可以省略),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Whose 用来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语。

  (1) Is he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 他是那个想见你的男人吗?(who/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2) He is the man whom/ that I saw yesterday. 他就是我昨天见的那个人。(whom/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

  (3) The man whom you spoke to just now is our English teacher 你刚刚说话的那个男人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4) he man whose son is a doctor is our professor. 那个儿子是医生的男人是我们的教授。

  2、由which, that引导的从句

  它们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作宾语时可以省略,例如:

  (1) Prosperity which / that had never been seen before appears in the countryside. 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which / 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2) The package (which / that) you are carrying is about to come unwrapped. 你拿那个包裹快要散开了。(which / 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

  注意: 代表物时多用which,但在下列情况中用that而不用which:

  a)先行词是anything, everything, nothing , none等不定代词时;

  b)先行词由every, any, all, some, no, little, few, much等修饰时,这时的that常被省略;

  c)先行词前有序数词或被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

  d)先行词中既有人又有物时;

  e)整个句中前面已有which,who,that时;

  f)当先行词为物并作表语时;

  g)先行词为one时;

  h)先行词同时又被the only,the very,the same修饰时;

  二、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when指时间在定语从句中做时间状语也可做连接词用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first came to the school.

  2、where指地点在定语从句中做地点状语    Shanghai is the city where I was born.

  3、why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做原因状语 ,用在reason 后面。 Please tell me the reason why you missed the plane.

  常见考法

  对于定语从句的考查,多以单选的形式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常从关系词的.意义和功能的角度考查,重点是that,which,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典型例题:

  You're the only person ______I've ever met ______could do it.

  A. who B. whom C. whom D. who

  解析:先行词person后有两个定语从句,第一个从句省略了关系代词whom.因为, whom作从句中met的宾语,可以省略.第二个从句who could do it.who在从句中作主语,不可省略.

  答案:D

  误区提醒

  当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名词作先行词时,要判断出它们在从句中作状语还是主语或宾语。作状语时用关系副词,反之用关系代词。

  典型例题:

  I can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__ we worked together and the day ______ we spent together.

  A. when; which B. which; when C. what; that D. on which; when

  解析:两个先行词the day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但第一个空白处要填的关系词在从句中作状语,因此要用关系副词when. 第二个空白处要填的关系词在从句中作动词spent的宾语,因此要用关系代词which或that来引导定语从句.

  答案:A

初中知识点总结8

  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一定过二、四象限(3)若直线l1:yk1xb1l2:yk2xb2

  当k1k2时,l1//l2;当b1b2b时,l1与l2交于(0,b)点。

  (4)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原点上方;当b学大教育

  (1)是中心对称图形,对中称心是原点(2)对称性:是轴直线yx和yx(2)是轴对称图形,对称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且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

  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4)过图象上任一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为|k|。

  P(1)应用在u3.应用(2)应用在(3)其它F上SS上t其要点是会进行“数结形合”来解决问题二、二次函数

  1.定义:应注意的问题

  (1)在表达式y=ax2+bx+c中(a、b、c为常数且a≠0)(2)二次项指数一定为22.图象:抛物线

  3.图象的性质:分五种情况可用表格来说明表达式(1)y=ax2顶点坐标对称轴(0,0)最大(小)值y最小=0y最大=0(2)y=ax2+c(0,0)y最小=0y最大=0(3)y=a(x-(h,0)h)2直线x=hy最小=0y最大=0y随x的变化情况随x增大而增大随x增大而减小随x的'增大而增大随x的增大而减小随x的增大而增大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x=0(y轴)①若a>0,则x=0时,若a>0,则x>0时,y②若a0,则x=0时,①若a>0,则x>0时,y②若a0,则x=h时,①若a>0,则x>h时,y②若a学大教育

  表达式h)2+k顶点坐标对称轴直线x=h最大(小)值y最小=ky最大=k(5)y=ax2+b(x+cb2ay随x的变化情况随x的增大而增大随x的增大而减小b2a时,①若a>0,则x>b2a(4)y=a(x-(h,k)①若a>0,则x=h时,①若a>0,则x>h时,y②若a0,则x=4acb24ay最小=4acb24ab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②若a2a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b②若a学大教育

  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知识梳理】

  1.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k≠0),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k≠0).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性质

  图像的大致位置经过象限第象限第象限第象限第象限y随x的增大y随x的增大而y随x的增大y随x的增大性质而而而而

  【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k、b的符号k>0,b>0k>0,b<0k<0,b>0k<0,b<0b,0)和(0,b)两点的一条直线.k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知识梳理】

  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或(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k的符号k>0yoxk<0yox

  图像的大致位置经过象限性质

  第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第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3.k的几何含义:反比例函数y=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

  k(k≠0)中比例系数kxk(k≠0)上任意一点P作x4

  x轴、y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B,则所得矩形OAPB

  函数学习方法学大教育

  的面积为.

  【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和性质

  图象开口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增减性

  在对称轴左侧在对称轴右侧当x=时,y有最值y随x的增大而y随x的增大而a>0yOa<0x当x=时,y有最值y随x的增大而y随x的增大而锐角三角函数

  【思想方法】

  1.常用解题方法设k法2.常用基本图形双直角

  【例题精讲】例题1.在△ABC中,∠C=90°.(1)若cosA=

  14,则tanB=______;(2)若cosA=,则tanB=______.255

  函数学习方法学大教育

  例题2.(1)已知:cosα=

  23,则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A.0°

初中知识点总结9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qián信镶嵌xiāngqiàn深邃suì

  晨曦xī瞰kàn望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3)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2、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初三上册语文期中必考知识点

  01、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02、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

  例如《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

  03、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例如《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04、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例如《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05、爱国

  抒写仁人志士强烈的爱国之情。

  例如《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06、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

  例如《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07、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

  例如《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08、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

  例如《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09、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10、爱情

  例如《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简爱》

  主要内容

  1、作者概况: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

  2、主题思想: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3、人物性格: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有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渴求更加丰富的人生。

  4、精彩章节:

  ①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②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

  5、艺术特色: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小说情节诡异,气氛诡异,悬念迭起。小说始终洋溢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西游记》

  主要内容

  1、故事梗概:《西游记》生动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胜利到达西天取经的故事。

  2、作者概况: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3、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4、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②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5、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骆驼祥子》

  主要内容

  1、故事梗概:《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奋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

  2、作者概况: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3、主题思想: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揭露和声讨了把祥子逼进深渊的黑暗社会,说明了旧社会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4、艺术特色:作品的悲剧性色彩,平民化语言,合理的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

  5、精彩名句:

  ①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②伟大的牺牲是忍辱,伟大的忍辱是准备反抗。

  6、精彩情节:

  ①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②祥子进城准备拉车为生那一部分对祥子的描写。

  很实用又简单的语文复习方法

  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是哪些

  1、多听。

  ①养成耐心听、善于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的时候带上你的`头脑,做一个聪明的听众。

  ②多听电视、广播的朗诵材料,学会以欣赏的心态听诵读。③学会听课,带着头脑听课,积极应对老师的提问。

  2、多讲。

  ①在班级里要求一律用尽量标准的普通话交流;

  ②能在公开场合大胆开口,能用简洁、高效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③课堂上积极发言,遇到不明白或有不同见解的时候应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④每天一位同学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自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念,可以朗诵你认为优美的文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演讲内容不够者应在台上站足5分钟才可以回到座位。

  3、多看。即多看书,广泛阅读。

  ①养成每天看书、看报的习惯。除了读文科书籍外,理科书籍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②要求每位同学在高中阶段应读五本以上的中外名著,具体书目见附录。

  ③假节日、周末多看好的电视、电影节目,如《焦点访谈》、《中国新闻》、《子午书简》、《考古中国》等等,看完后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力求每看完节目都能有所感想。

  4、多读。即多朗读、诵读,凡课内外的优美散文、诗歌都应该大声诵读。要求每天能提前30分钟起床,每周一、三、五起床后读语文,每周二、四、六起床后读英语;每周二、四、六早读时间读语文,一、三、五早读时间读英语。

  5、多背。

  ①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及诗歌都应该会背,课内要求背诵的现代文也应该会背诵;

  ②除课内文章外,课外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都应在熟读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会背诵;

  6、多记。

  ①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应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来做课堂笔记;

  ②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记课外阅读的笔记,凡课外阅读中碰到自己认为是好的语段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要求每天要记2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要定时检查。

  ③勤练字,每周要临摹两张钢笔字,每位同学都应该准备专门的钢笔字的临摹本。

  学生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1、学会搜集素材

  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一台摄像机,那么,就要把身边的精彩一一记录下来,春天,与白云齐翔的风筝;秋天,和秋风共舞的落叶;隆冬,冒着寒风在街角卖烤山芋的生意人;盛夏,踩着烈日匆匆前行的送水工等,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

  2、及时记录

  很多时候,写作的灵感就在一瞬间,一旦错过去,就很难找到,因此,要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把日常的一些生活片段记录在日记中,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提取素材的能力,也为我们的写作累积了大量的素材。

  3、四点连一面

  是将“看到一个点,听到一个点,思考一个点,写下一个点”并坚持下去。因此,迟早会练习您的“寻找技巧”。一开始我不能写我的想法。正如人们所说,“一切从一开始就很困难。”高尔基曾经说过:“最开始的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就像音乐中的背景。通常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这句话恰当地说明了音乐的重要性和难度。文章的开头。因此,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头脑并写下一个好的开始。

  4、巧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始时,引用著名的名言,谚语,经文,名言,小寓言,谚语,短篇小说,小散文诗,小诗,这种小型的开场方法不仅使您想要表达的意思简洁,简洁而又充满意义,而且可以集中精力表达文章的要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成为现实。更丰富多彩。

  例如:“书山上有道路和勤奋,没有尽头可以像船一样学习海洋。”知识就像茫茫大海。怎么会有一天水耗尽了?只有以无法恢复的毅力和勇气向前迈进,我们才能收获知识的果实。在一开始引用一个著名的报价就等于邀请伟人来帮助,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它是第一个获胜的人,知识丰富,基础得以彰显。

初中知识点总结10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

初中知识点总结11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普适公式)

  ⑵P=I2^R=U^2/R(纯电阻公式)

初中知识点总结12

  欧姆定律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力学

  1、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2、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4、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热学

  1、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2、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3、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三多原则”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心理素质。

  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简介

  (1)审题干:在审题干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明确选择的方向,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正向选择一般用“什么是”、“包括什么”、“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这表明”等表示;逆向选择一般用“错误的是”、“不正确"、“不是"等表示。其次,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找出关键词句??――题眼。 再次,明确题干规定的限制条件,即通过分析题干的限制条件,明确选项设定的具体范围、层次、角度和侧面。

  (2)审选项:对所有备选选项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运用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下文将有论述),将有科学性错误、表述错误或计算结果错误的选项排除。

  (3)审题干和选项的关系,这是做好不定项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不定项选择题中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该选项不选。

  第二、选项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选项包含题干,或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颠倒,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不选。

  第三、选项并不是教材的原文,但意思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同或近似,或是题干所含知识的深层次表达和解释,或是对某一正确选项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种情况下的选项可选。

  第四、单个选项只是教材中知识的一部分,不完整,但几个选项组在一起即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一般可选。

  物理考前复习方法与技巧

  摸透主干知识

  近几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物理单独命题试卷,都注意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包括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

  能力驾驭高考

  物理学科的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近几年高考试题还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科技领跑生活

  高考试题情境设计注重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试题的命制都是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源于考生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中,应用型、创新型试题尤为明显,而物理中每一重要的知识块,几乎也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同学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应用事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新兴科技。

  掌握实验探究技巧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更加强调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实验设计能力,强调实验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考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掌握实验探究技巧。(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2)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连接电路。

初中知识点总结13

  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化境的物质交换。

  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细胞分裂及细胞生长过程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核先分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为两份→最后细胞分为两份

  生长过程:吸取营养、体积增大→液泡逐渐减少→最后形成一个中央大液泡

  7、什么是细胞分化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发生了分化。

  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8、什么叫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9、植物常见组织的功能

  输导组织(运输功能)、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贮存营养物质)分生组织

  10、动物的主要组织功能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11、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

  收集管、伸缩泡、纤毛、口沟、细胞膜、食物泡、胞肛、细胞核、细胞质

  12、什么是趋性(应激性)及趋性的意义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

  文本框: 物残渣排除食

  消化食物

  呼吸

  摄取食物

  旋转运动

初中知识点总结14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

  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

  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

  ②开头

  ③篇末

  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

  反驳方法有三个:

  ①驳论点

  ②驳论证

  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

  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

  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

  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

  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

  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初中知识点总结15

  单句类型划分:从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可以将单句四类:

  1、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一件事情。陈述句发挥特定的陈述功能,在语气上属平直调或者缓降调。它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如:他来了。小王走了。

  (1)表示肯定。用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表达。例如: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王奶奶和蔼可亲。

  (2)表示否定。句中用不、没、没有等否定词语。例如:他不是民工。王__今天没有打篮球。

  (3)表示主动。用行为的发出者作主语。例如:小丽砸了花瓶。

  (4)表示被动。例如:花瓶被小丽砸了。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有疑而问的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

  (1)是非问: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它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是非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__回答。例如:这道题你会做吗?

  (2)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谁让他干的?

  特指问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

  (3)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打篮球,还是踢足球?

  (4)正反问:是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的。例如:你去过颐和园没有?

  3、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表达命令、劝诱、禁止意义的句子。在语气上,可以是急升调,也可以是缓降调。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如:你来!小王,你走吧。

  (1)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__,口气强硬、坚决。这种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常用语气词。例如:不得抽烟酗酒!

  (2)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平缓。表示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常常用语气词吧或啊。表示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例如:您还是先回去吧。

  4、感叹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语调。

  (1)由叹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哎哟!我的妈呀!--表示痛楚

  (2)由名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天哪!这如何得了!--表示恐惧

  (3)口号或祝词式的感叹句:例如: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由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和句尾语气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那该多好哇!

【初中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圆的知识点总结09-13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7-2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荐)08-27

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2-08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02-05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1-16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07-20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09-21

初中英语知识点总结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