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之秋》的阅读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峡》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阅读答案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小题2】.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小题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三峡》阅读答案2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
(3)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
(4)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
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了三峡山的挺拔俊秀。
B.文章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了三峡的景色。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描写出夏日三峡的水流湍急。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了三峡水落差大的特点。
4.第④段写了秋水,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凄哀两个字,表现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的入口处,参观者一进入,脚就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不时传到游客的耳畔。请你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缺,中断
(2)顺流而下
(3)有时
(4)很
2.(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B
4.(1)林寒涧肃。
(2)表现三峡秋景凄凉、冷清的特点。
5.设计的意图是让游客一进去就能感受到三峡的壮美,激起游客观赏的欲望,显示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意对即可)
《三峡》阅读答案3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阙处( )
(2)夏水襄陵( )
(3)良多趣味( )
(4)晴初霜旦( )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清②荣③峻④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5.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同“缺”,中断,空缺;②上,漫上;③的确,实在;④早晨。
2.(1)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船行)快。
3.①水 ②树 ③山 ④草
4.俯视 仰视
5.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6.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三峡》阅读答案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词。(3分)
①略无阙处( )
② 夏水襄陵 (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小题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
【小题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4分)
答案
【小题1】①通“缺”,中断 ② 上 ③快
【小题2】①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凉怪异。
【小题3】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小题4】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汇的理解应注意:“阙”在这里通“缺”,中断的意思,不能与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阙(借指宫殿或京城)”的意思相混;“襄”古意是指“冲上”的意思,今意一般只作地名,就是指襄阳或荆襄一带;“疾”在这里是“快”的意思,不能与“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中的“疾(疾病)”意思相混。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属(这里是连续的意思)”“引(延长)“异(怪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题干中“水势盛大”和“江水清澈”是审题的关键。文中用“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两句描写水势盛大;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句描写江水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另外,在确定答案后,书写时不能写错别字。
【小题4】试题分析:作者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直接叙述猿声的凄凉怪异。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照应前文“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考点:这是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的考点。
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三峡》阅读答案5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 略无阙处( ) ② 沿溯阻绝( )
③ 乘奔御风( ) ④ 飞漱其间( )
小题2: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 至于夏水襄陵 ② 自非亭午夜分
小题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4: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并结合语段试做分析(3分)
小题5:美丽的三峡,雄伟的三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通“缺” ② 顺流而下 ③飞奔的'马 ④ 急流冲荡
小题2: 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自非/亭午夜分
小题3: 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重点字“自非”)②即使是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重点字“虽”“奔”“以”)
小题4: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高、峻)。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看出连绵不断的特点,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看出遮天蔽日(高、峻)的特点(特点1分,分析2分)
小题5:示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
《三峡》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I后面的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人名)。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_____________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郦道元
2.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3.(1)(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2)逆流而上
(3)快
4.(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意对即可)
《三峡》阅读答案7
阅读《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的词。
阙:________________
襄: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 ,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阙: 通“缺”;襄 :“漫”。
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三峡》阅读答案8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5)故渔者歌曰 故: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4.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答案】
1.(5分)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 所以。
2.(4分)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3. (2分)
解析:“凄”和“哀”。
4. (4分)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三峡》阅读答案9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6--13 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 ,_______ 。”
6 、本文的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
7 、解释下列多义词
绝: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8 、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9 、翻译句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
①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 郦道元
7、 绝:隔绝 消失 自:从、由 如果
8、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 ①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的景物。 ②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10、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11、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2、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13、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三峡》阅读答案10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⑴乘奔御风( ) ⑵良多趣味( )
⑶属引凄异( ) ⑷沿溯阻绝( )
小题2:巴东三峡指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________峡、巫峡和________峡。(2分)
小题3:文中与诗句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斛倾珠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5:课文百余字,写尽三峡风光,你最欣赏文中哪一句?找出来并作一点赏析。(赏析不少于10个字)(1+2=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奔驰的快马 实在、的确 连续 逆流而上
小题2:瞿塘 西陵
小题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小题4:(1)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2)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小题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绿,从色彩的角度突出三峡山水的美丽,湍,倒,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表现三峡江水变化多端的特点,此句写三峡浪高水清,植被繁茂,把三峡山水清丽的形象生动描绘出来。
小题6:春夏,此时水多,植物生长旺盛,能看到文中描写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美景。
《三峡》阅读答案11
(一)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10.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11.A(隐是遮蔽的'意思)
12.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
13.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三峡》阅读答案12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北魏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阙——________②隐天蔽日隐——________
③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④属引凄异属引——________
⑤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溯——_________⑥或王命急宣宣——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哀转久绝绝谳多生怪柏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4、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5、文中画线的.部分可以用李白的两句诗来表现,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经注》、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
2、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断缺②遮蔽③确实,实在④连续不断⑤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⑥宣布,传达
3、D
4、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季节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7、①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或月亮的。
《三峡》阅读答案13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①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②多所像类③,林木高茂,略尽冬青。猿鸣至清,山各传响,泠泠④不绝。
[注]①纡:湾曲;②形容:形状;③类:相似;④泠泠:声音清脆。
【小题1】[甲][乙]两文都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对三峡之景的描述,选自他的《 》一书。[甲]文主要描写的是三峡中的巫峡之景,[乙]文要描写的是 之景。(3分)
【小题2】[甲][乙]两文都抓住了两岸之山 的特点进行描述。[甲]文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夏水
的特点。(2分)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略无阙处 (2)沿溯阻绝
(3)属引凄异 (4)泠泠不绝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小题5】[甲]文中写到高猿长啸,[乙]文中写到猿鸣至清,试思考两篇文章描写猿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
【小题1】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西陵峡
【小题2】连绵、陡峭、高峻、遮天蔽日 湍急、迅猛(或迅疾)
【小题3】(1)同缺 (2)逆流而上 (3)连续 (4)停止,断
【小题4】(1)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2)极陡峭的山崖有的高达一千多丈,那山石的颜色形状,大多是相类似的。
【小题5】[甲]文用高猿长啸烘托出三峡秋景的悲凉。 [乙]文用猿鸣至清以声写静,反衬三峡山谷的清静。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水经注》为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本题不难,课文注释有注解。教材中的课文注释中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学习时不要忽略,要注意识记,尤其是古代汉语和文学方面的知识。
【小题2】
试题分析: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乙文中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写山的特点。甲文中作者说将水流与奔马相比,说奔马没有水流速快。
考点:古诗景物描写。
点评:本题不难,诗中有描写。古诗描写景物相当精彩,阅读分析时注意诗人的.描写方法(如本题中的对比),注意诗句字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小题3】
试题分析:阙本义为城墙上的凹陷处,唐王勃有诗句城阙辅三秦;溯,逆流而上,《诗经》中有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属另有通嘱义,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绝另有消失义(千山鸟飞绝)和隔绝义(《桃花源记》中来此绝境)。
考点:文言字词。
点评:本题不难,古文字词出自所学课文。古文字词的理解,一是要根据文意句意理解,二是要加强识记,记忆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和活用现象。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本文中最精彩的句子,不仅每个字词都要译出,语句还要通顺;第二句中绝壁彩色形容或等字词要注意一字一义,古今义的不同。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两句不好翻译。翻译古文,是学习古文必备的能力之一,学习是注意老师对难释句的讲解,抓住难点,注意理解,灵活地运用现代汉语来翻译文言句子的意思。
【小题5】
试题分析: 抓住两文中相关句子属引凄异猿鸣至清中的凄异清不难理解,且甲文中有社会生活描写的内容,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考点:古文句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两文中有文字暗示,但学生分析时不一定能看出,学生对古文解词翻译关注得多,对内容分析关注得少。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拟题很多,让学生了解对同样的景物有写上的异同。
《三峡》阅读答案14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5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 )
③良多趣味( )
④哀转久绝( )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逆流而上
(2)即使
(3)确实,实在
(4)断绝,消失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意对即可)
4.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答案不唯一)
5.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三峡》阅读答案15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澦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遗迹。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1.上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相应的地名。
秭归 ( ) ( ) ( ) 白帝城
2.巫峡山水的特点用上文中两个词语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了白帝城,使人联想到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请默写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瞿塘峡时提到了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刘皇叔”即___________时期的(人名)___________。写这个故事对全文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①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巴东、巫峡、瞿塘峡
2.奇险、美丽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三国、刘备。渲染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5.①比喻,形象地表现巴东三峡的山整齐、高峻。
②夸张,生动地表现出山高峻和江的狭窄的特点。
③拟人,生动地表现江水的险恶和气势汹涌。(意对即可)
【《三峡》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的阅读答案06-06
海发光阅读答案 海发光的阅读答案04-02
《雨中》阅读答案12-12
长城阅读答案12-05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12-16
《穷人》阅读及答案10-29
春天阅读答案09-12
《芭蕉》阅读答案11-12
语文阅读答案12-01
苦雨阅读答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