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说课稿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节欣赏课《乌苏里船歌》。《乌苏里船歌》是一首赫哲族船歌,歌曲运用了大量的衬词、装饰音、回声、力度符号等等,目的是为了突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歌词简单易懂,描绘的是乌苏里江的风光以及渔民捕鱼归来的场景。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度,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但是他们正处于变声期,所以在学习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保护嗓音,这个时期的学生同时也喜欢流行歌,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学生产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聆听、感受等方法,学生能够进行歌曲创编活动。
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学会哼唱。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并能够完整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难点是唱好切分节奏,了解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感觉。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导入——感受体验——分段欣赏——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播放朝鲜族歌曲《苹果丰收》,顺势引出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我会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进而我将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悠长的、宁静的,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了乌苏里江边。
其次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我来进行总结歌曲是摇曳的、突出了船歌的特点,仿佛看到了在江上捕鱼的人们。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段欣赏环节
分段欣赏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学习“分段—欣赏—哼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带领学生进对歌曲分段,通过聆听歌曲可以分为三段。然后带领学生聆听第一段,并提问第一段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我来进行总结,第一段运用了大量的衬词、力度记号、装饰音和回声等。力度记号强弱的变化,营造了歌曲的意境,回声的'出现仿佛把人们带到意境中,感受乌苏里江的美。然后带领学生哼唱第一段。
其次带领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问第二段歌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通过聆听学生能够感受到第二段出现了歌词和少量的衬词,更加突出地描绘了乌苏里江的美景和渔民捕鱼丰收的喜悦,歌词的出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歌曲,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哼唱第二段。
再次带领学生学习第三段,并提问第三段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接下来教师进行总结,第三段重复第一段,出现了大量的衬词,目的是将听众拉回现实,再次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然后带领学生哼唱第三段。
最后是再次整体聆听歌曲,并带入刚才的体会,完整地哼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把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第四环节是巩固创编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并提醒学生注意打击乐器和歌曲强弱规律的搭配。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回去继续搜集中外民族的船歌,下节课一起进行欣赏。
音乐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唱脸谱》
课题概述:《唱脸谱》是人民音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美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内容:
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要求:
1、学唱《唱脸谱》通过与一般歌曲的风格特点比较,了解京剧花脸唱腔和唱法的特点。
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脸谱、拖腔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
三、能力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
3、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
教学难点:
休止符和拖腔处的唱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作品分析:
脸谱:"花脸"是传统戏曲中净角独特的化妆形式。是在中国戏曲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人物脸部化妆的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谱式,
教案:
作为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脸谱不仅描画出角色的特定外在形象,而且也体现了角色的内在性格。京剧舞台上,红色表示忠义英勇,如关羽;黑色表示肃穆刚直,如包公、李逵;黄色表示勇猛彪悍,如典韦、黄三太;蓝色表示狰狞残暴,如单雄信;绿色表示粗莽憨直,如马武;白色表示阴险诡诈,如曹操。
《唱脸谱》是一首以脸谱为歌唱题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是群众喜欢的"戏歌"。
曲式:全曲有两个段落构成。在A段歌唱开始之前,是一个富有朝气、洋溢着热情的引子,其旋律音调孕育于京剧,有浓郁的京剧韵味。给人以"源于京剧、胜于京剧"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时代感。B段旋律更接近于京剧西皮男生歌唱的音调,并且较多地运用了净(花腔)的行腔特点,使其显得朴实、明快、豪爽。最后一个子长达五小节半的拖腔,使情绪发展引向高潮,尤其在fa、mi两音上的长时间延长,更具有磅礴的气势。
行当:是中国传统戏曲中表现某些特定类型角色的专业分工。京剧艺术一般把舞台上的人物依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型。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一)通过课件展示几张脸谱让学生辨认
1、学生自由讨论,并请学生回答。
2、同学们现在回答的不准确没关系,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脸谱。
(二)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脸谱的颜色(有白脸、红脸、黑脸、黄脸、绿脸、蓝脸)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一)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
1、(播放视频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及人物。
2、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歌词中都体现出来了)
(二)再次播放歌曲《唱脸谱》,请学生思考问题。
1、与一般歌曲的风格特点比较它有那些不同之处?
2、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这首歌带有京剧的韵味)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跟视频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5、跟学生介绍有关戏曲行当的知识。(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6、分组演唱歌曲,小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一)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二)创作:(背景音乐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一)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二)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堂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五年级第四单元戏曲音乐中的一节唱歌课。本节课是在欣赏我国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学唱的一首戏歌。
二、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学会唱歌曲《看大戏》。
2、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3、引发学生关 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神。
三、 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唱会歌曲《看大戏》,
升4的音准和休止符的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学唱了解豫剧的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欣赏法、教唱法、
创编法、合演法。
五、 教学思路:
打算让学生在教师范唱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的深入教学,让学生慢慢的.去感受戏曲,接受戏曲,进而去喜欢戏曲。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对戏曲有更直观的感受,我进行了教师范唱让学生进行欣赏,我分别唱了京剧、豫剧、黄梅戏三段戏曲,让学生感受传统戏曲文化;教唱时我使用了录音机,让学生进行听唱学习,后分别指出歌曲中的重点如;升4,休止符;唱完后我让学生自己感受念白的节奏,并进行自己重新设计节奏,接着让学生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最后把学生分成演唱组和伴奏组进行合演。
音乐说课稿 篇4
一、定题材,即教学内容。
因为这次是自组教材,所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一定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起点要高,内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着取材是非常之难。一开始我构思了很多题目,挖空心思想。如:"20xx——音乐感想""感悟’对歌’""《彩色的中国》""变拍子""模拟’宋祖英’""山谷钟声""黄土魂""旋律与伴奏""土风舞""音乐与诗歌""非洲的灵感"。好,这个题目不错,于是,我就定了"非洲的灵感"这个题目,这下选择的范围缩小了,但后来想想还是不对劲,究竟搞什么内容好呢,于是又开始想了:感受音乐,感受爵士音乐,感受黑人音乐,感受非洲音乐,好,就定了吧!
题材定了,那具体内容呢,总要有个教学平台吧,接着想。非洲音乐的节奏很有特点,于是就开始想这方面的内容:打听想——一起打模拟再创打。非洲音乐的声音很有特点,于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内容,光唱可不行,得有个声部:分声部想,练合声部唱,表现。非洲音乐的舞很有特点,于是稍微点缀一下,让学生来感受感受。
二、抓细抓落实,即教学目标。
1、抓住特色节奏,组成二部训练,突出非洲(爵士)特色。(举例典型节奏)
2、用韵母模拟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现特色情景。(举例)
3、模拟特色律动,与合唱一起表现,感受非洲音乐。
三、突出既新又实,即教学理念。
1、自组教材,灵活运用。
2、取材新颖,富有特色。
3、层次分明,训练到位。
四、教学过程,方法。
1、先让学生感受音乐,看第一幅图(好不容易找到的),听特色音乐,师生一起打拍,营造氛围。
2、猜东西: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猜一样东西,让生猜。敲敲声音,再猜。让生敲敲,再猜。给出答案。听师打,引出非洲打击乐:接下去请你闭上眼睛,你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谁想象力最丰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当鼓)。打节奏:感受,让生来打,一起拍手,拍凳。还会怎么打——请你来试试看——一起打打看。这里的特色节奏是什么(切分,前十六分)。分声部打——合打——力度变化打(模拟情景)。欣赏非洲黑人打节奏的演出——点图片和音乐,再点课题。
3、练。分声部听,请生想:请听老师弹的这段旋律,你觉得非洲黑人在干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分声部模唱(用气,及声音控制,模拟情景的辅导)。合唱,力度变化的训练。点出谱(小组研究)。再唱谱,唱韵母。给学生训练吧!
4、唱动结合。非洲黑人在一起还会做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情景(请生随意讲,取典型,可做的动作,一起简单地动)。点非洲舞蹈和音乐,感受。5,总结下课。非洲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现代的爵士音乐最早也是起源于非洲音乐。点图片和音乐,感受,下课,师生再见,打拍出室。
五、为什么这样教呢。
(一)考虑到"三情":
1、情景。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这堂课需要的一个特殊的教学情景,有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这对我这堂课的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2、情趣。
我们一定要做到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3、情感。
即音乐教学"情感化",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考虑到"创造性"。
谈到创造性,首先要谈创造性思维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创造性的举动。这堂课里的每个教学内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创作出来的,很难的。然后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考虑到"参与,愉悦"。
首先,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这中间第一要做到:人人参与,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第二要做到:有张有弛,且有主动有促动,主动与促动相结合。然后,愉悦的音乐课堂,就是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确保学生有一个好心情,好情绪,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把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最佳状态激发出来。才能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敢说,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缚的思维,无所拘束地在音乐天地中进行畅想与联想。
(四)考虑到"活"起来。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让音乐课"活"起来,使歌活,心活,情活,动作活,人更活。让"活"字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们要会让简单的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让课堂的信息容量比较充实。充实的容量有利于创造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得唱,有得动,有得听,有得看,有得创,有情感的发泄等,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让歌唱激活心灵的窗口,让律动促活课堂气氛,让多媒体诱活感官,让情感唤活心弦,产生共振同时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音乐课堂并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质。假若整节课让学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师的调控和指导又不到位,课堂就会乱哄哄的,没什么章法。学生则会感觉乏味,烦躁。调皮的学生就会乘机捣乱,进而影响到教学。我们要注意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放得开,收得回。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思考,互动是中层次的活。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身体的多种感官参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保持着积极的状态。这种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景创设,情感体验等引发学生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心动。心动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这三种层次的活动如能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音乐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红帽》,我的说课环节有: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设计及教学准备
5、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2/4拍,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大调式。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一、三乐句基本相同,二、四、六乐句基本相同,并且均以do re mi 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曲调既统一,又有对比。旋律中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式进行穿插运用,使曲调流畅、活跃,与第一人称的歌词相配合,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小红帽”的故事。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掌握用一口气流畅地唱完一个乐句的方法,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创编歌表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育学生要尊敬老人,遇见坏人要机智勇敢,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创编歌表演。
2、培养学生较熟练地唱出歌曲第一到第四乐句的简谱。
教学设计:
1、整堂课“以情为中心”而进行设计教学,以情感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情景的演变过程得到情感的体验。
2、在歌曲表现中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歌曲的特点,通过综合全方位地运用欣赏、歌唱、表演等各种教学手段,进行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小红帽》的课件
2、钢琴
3、学生自制的小红帽
教学过程:
现在我给各位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让学生戴着自制的小红帽听着歌曲伴奏走进教室(播放歌曲《小红帽》的伴奏)让学生在课前潜移默化地受到新授歌曲旋律,为新授歌曲做好铺垫。
再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故事引入
我对学生说:《小红帽》的故事同学们听过吗?
学生会说:听过。
接着老师让学生推荐一个会讲这个故事的小朋友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1、新授歌曲
学生讲完故事后,我紧接着故事这个话题说:“艺术家们为这个故事编写出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小红帽》,这个时候我就连忙出示课题(说课人张贴课题)并播放歌曲欣赏,我说:“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放有原唱的歌曲《小红帽》)
因为这首歌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我没有把过多时间放在歌词的教唱上,在这个环节,我先带学生把歌词有按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读一遍,如:XXXXXXXXXXXXX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学生再自己按歌曲节奏有感情地读一遍歌词,这样为学生在学习歌唱时对节奏的掌握做铺垫。
新授时先让学生跟着欣赏带模唱歌曲,教师再找出学生唱的不好的.地方给予纠正。比如:音准、节奏、咬字的规范等。
歌曲唱熟练后可以让学生听着歌曲伴奏按老师的演唱要求进行全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加深孩子们对歌曲的印象。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后,教师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是有六个乐句构成的,然后教学生熟唱这首歌前四句的简谱。在这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我在课件里准备好了1234567这几个音符,先出示这七个音符。
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七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
然后我教学生唱这七个音的唱名。注意学生在演唱七个音的音准。唱完以后告诉学生这七个音非常地调皮,它们喜欢玩换位子的游戏,(说课人点击课件:七个音调皮的音换位子)通过它们不断地交换位置就组成了一首首非常好听得旋律。
然后出示歌曲《小红帽》前四个乐句的旋律,(说课人点击课件:《小红帽》前四个乐句的旋律),让学生观察他们又进行了怎样的位置变化。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第一个音符唱什么,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接下去唱一唱。在唱的过程中,对学生把握不好的地方给予纠正,尤其是音准的纠正。
2、歌曲处理:
首先老师告诉学生会唱一首歌,并不代表就唱好了一首歌,在歌曲和简谱教唱的教学环节结束以后,我进行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就是歌曲的处理。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通过情境讲解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情绪上的渲染,让学生通过听老师分步进行故事情境的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乐句该用什么样的情绪进行演唱。
比如:第一、二乐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演唱的,我放歌曲的伴奏有感情地进行第一、二乐句的故事情境的讲诉。
我说:(说课人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一、二乐句)
“瞧,小红帽挎着小篮子出门了,她走进了茂密的树林。微风吹来,嗯(老师作闻花状)空气中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讲完后问学生:(1)谁能说说小红帽此刻的心情?学生肯定会说这个心情是轻快、高兴地。
(2)然后让学生用表情、动作来表演小红帽此刻的心情。(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一、二乐句)要求学生把这种情绪带到演唱第一和第二乐句当中去。
再如:第三、四乐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演唱的,我播放歌曲的第三、四乐句有感情地进行第三、四乐句故事情境的讲诉。
(说课人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三、四乐句)
我说:“小红帽的家里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树林里有一只大灰狼经常出没。
讲完后问学生:(1)谁能说说大灰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凶狠、残暴)
(2)刚才小红帽走在大森林里的音乐还是活泼欢快的,遇到大灰狼后变得怎样呢?(课件出示:恐怖、紧张)
比如:第五、六乐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演唱的,我点击歌曲的伴奏有感情地进行第五、六乐句的故事情境的讲诉。
(说课人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小红帽》第五、六乐句)小红帽抬头看天色,心中打定主意当太阳下山前,我一定要赶回家,同妈妈一同进入梦乡。”我再问学生:“这两个乐句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呢?”学生就会说要用开心、满足的情绪演唱这两个乐句。
歌曲处理完后,要求学生听着伴奏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拓展(表演)
歌曲新授结束后,我设计了下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歌曲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也就是歌表演,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
(1)分组进行排练,教师讲清规则,选出四名小组长组织四小组学生进行歌表演的创编,要求他们选出小红帽、大灰狼、妈妈的扮演者。表现的最好的一组可以得到老师发的艺术星。(在学生创编表演时教师巡回指导)
(2)创编结束后再让学生分组展示,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创造力和协作精神。并进行评价(我采取的是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第一组表演完了请另外三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评出他们创编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学生创编的散光点,老师做必要的补充,并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展示结束后,师生精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全班训练,最后让全体学生听着伴奏进行歌表演。要求学生既要有感情地演唱又要有表情地完成表演。
4、总结
在总结时我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说学会了唱小红帽这首歌、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前四乐句的简谱、学会了表演这首歌曲、还知道了要像小红帽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勇敢的孩子,遇到危险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道理。
6、结束
整节课结束了,让学生听着歌曲带上自制的小红帽听着音乐有秩序地离开音乐教室,(说课人播放歌曲《小红帽》原唱)
音乐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结歌,歌曲首先用“×0 ×0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之感。歌曲通过前三段描绘山谷由静到动的意境,再到最后一段“地质队叔叔”的出现,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而地质队叔叔敲出的“叮咚”声可能是学生演唱时的一个难点。本课将会结合以上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山谷中美丽景色,唱准,唱好歌曲《山谷静悄悄》。
2.在模仿节奏,演唱歌谱,师生接唱的音乐活动中轻松学会歌曲。
3.学习使用渐强 渐弱 记号。
三.教学重难点
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山谷美丽景象。学习使用渐弱 记号与歌曲中最后一句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进行课前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你们的心情也是非常高兴非常激动的,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直接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清新的山谷图片和《森林水车》的音乐背景下进入本课教学。
(二)发声练习
“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再慢慢的吐气”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用“wu”表现山谷中的雾气进行长音的发声练习。并引导学生用轻声高位置的声音进行发声。在发声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的发声训练。并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三)认识力度记号渐强 和渐弱
结合发声练习由雾的远近启发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理解,引导学生尝试演唱,并自己总结,直至理解内化。
(四)学唱歌曲
首先通过完整聆听,教师范唱,来直观的感受歌曲,并通过提出不同问题来反复聆听,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及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课件出示歌词)解读歌词,由沉睡时山谷的烟雾到苏醒时的杜鹃和红梅花再到欢快时的小溪小野兔。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意境,感受不同景色带来的不同感受。
然后通过师生接唱学习歌曲前三段,并通过教师自身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并在学唱时随时指导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然后学唱歌曲第四段,提出问题聆听“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有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引出地质队叔叔,让学生理解地质队工作意义。并通过教师范唱,模仿节奏,演唱歌谱,来学唱地质队叔叔敲击的“叮咚”声,解决歌曲难点。再由“地质队叔叔们”越走越远了,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渐弱 记号,并掌握渐弱记号的用法。并再次运用师生接唱的方法来学唱第四段曲调。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逐一解决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时,把课前的发声练习加入歌曲的引子部分,渲染歌曲情境,使本课设计首尾呼应。
五.总结
通过学唱《山谷静悄悄》感受到那里美丽的景色,还看到了勤劳的地质队叔叔们劳动的身影,就让我们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结束我们今天的山谷之行吧!结束本课教学。
音乐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京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从戏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历史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
2,通过学唱京歌《唱脸谱》的引入,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
3,赏析传统京剧《猛志在胸催解缆》,能够辨析京剧的行当,唱腔等,根据学生嗓音情况学唱片断。
4,结合所学的京剧知识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
教材分析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音乐艺术宝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以京歌《唱脸谱》作为导入,巧妙地把京剧音乐与通俗音乐演唱风格融为一体,意在让学生从陌生到理解,逐步接受感受和热爱祖国的京剧文化,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是根据历史故事文成公主为原型而创作的,在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唱腔的同时,京剧中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唱出了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京剧音乐的唱腔乐器伴奏,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例周杰伦《霍元甲》零点乐队《粉墨人生》等)
教学重点 学唱京歌《唱脸谱》,了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脸谱行当腔等知识。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学唱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片断。
教学过程
1,老师清唱一段《唱脸谱》请同学听听这唱的是什么音乐 同学们立即能答出是京剧(课件展示今天的课题内容京剧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发扬)
2,请同学完整的欣赏《唱脸谱》并寻找里面的京剧元素。
3,京剧的起源历史(展示课件)
4,学唱京歌《唱脸谱》,仔细体会曲中唱到的'脸谱人物及刻画的性格形象。(播放视频《唱脸谱》)
5,辨析《唱脸谱》中所表现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刻画的性格形象
6,在演唱《唱脸谱》中,导入京剧的花脸唱腔正是脸谱所刻画的个性形象
7,京剧的四大唱腔生旦净丑,引入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播放视频,辨别是那种唱腔
8,结合所学的唱腔再来分乐段唱腔演唱《唱脸谱》(展示课件曲谱)
9,让学生在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找寻有京剧音乐元素的作品,老师展示周杰伦《霍元甲》零点乐队《粉墨人生》
10,在京剧音乐与通俗音乐结合的京歌《唱脸谱》演唱中,让同学们在音乐中用新的眼光审视京剧音乐,懂得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播放视频《唱脸谱》)
音乐说课稿 篇8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湘江文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四课的《小雨沙沙》
一,说教材
从教材来看,《小雨沙沙》是一首简洁、明快、流畅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以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歌曲宫调式,一部曲式,二四拍,全曲分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XXX︱XXX︱的节奏,生动地的描述了下小雨的沙沙声;而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我根据大纲和对课本教材的分析,确定了三点教学任务。
第一,通过游戏来复习音高dms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和休止音符组成的各种节奏;
第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要发芽与雨露密不可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的观察事物;
第三,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并利用音乐形象向学生进行美的情操的陶冶。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是: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四,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猜谜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说学法
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
首先,在音乐《春天来了》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步入教室,师生围坐好。目的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氛围里。
在发声练习中,我采用了发声曲《模拟动物叫》,把全班分成男女生两大组,一问一答,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不刻意的去强调什么口型、气息、位置等该怎么样,而是从直观入手,让学生用眼睛看到的耳
朵听到的,把小猫、小鸡、小狗等几种小动物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不自觉中学生的嗓门就打开,这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最终达到情意的表现。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曾说把具有音乐感知的耳朵称之为“音乐的耳朵”.因此,为了能使小朋友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奏教学中,我采用听音乐伴奏,学生动手拍一拍的游戏来加强节奏感的培养。
学生边用耳朵听《幸福拍手歌》同位之间边跟着节奏打节拍,这种结合平时小朋友们所玩的游戏进行教学,既形象化,趣味化,又直观化,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即使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在这种直观性的学习中,也能很轻松的掌握.然后请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比一比看谁拍得最好,台下的小朋友做评委,并给拍得最棒小组奖励小红花,这样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迫切渴望参与,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以上节奏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障碍。
音乐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版 第 册第 课,题目是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 、 教材分析: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 、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 、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 、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
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说 课 内 容
一、说教学内容
1、单元主题分析(文性、知识技能方面)
2、歌曲、欣赏内容分析(出于何种考虑把这几项内容放在同一课。)
二、结合学情说教学目的
1、情感与态度
2、知识与技能
3、过程与方法
(这三个维度无需很清晰)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实物
四、结合理念设计流程与方法
1、突破难点的方法要重点讲
2、环节之间的过渡也很重要
3、在每一环节中自己的设计理念要渗透着讲
说课注意点:语速、语感、体现学科特点、详略得当。
音乐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个活动的音乐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乐曲分为AB两段,A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捡到了泡泡糖,B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其次,活动所表现的内容——环保,也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5——6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的动作和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
2、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时,知道寻找空间律动,不与别人碰撞。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能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夸张的表现出拉泡泡糖的动作。
三、说教法:
根据新《纲要》提出的:“幼儿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进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主动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因此,我对幼儿作了知识和经验的准备:事先让幼儿玩过了泡泡糖,让幼儿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尝试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环节中还穿插运用发现法、问题法、开放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探索A段音乐,教师用故事导入,小老鼠出来玩啦,并有节奏地边念歌词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 西 看看),小老鼠机灵幽默的形象一下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然后引导幼儿用小手、小脚学小老鼠看一看的动作,接着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在座位上用小幅度的动作对幼儿进行提示。(这一环节在座位上让幼儿在安静的状态下有节奏地做动作,把目标的难点之一解决掉)
第二部分:探索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动作。在本环节中,我通过提问:“小老鼠把泡泡糖烂在地上,也可能烂在哪儿?”(头上、屁股上、手臂上、腿上)“老师手里也有一个泡泡糖烂了,谁来帮我拽下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B段开始处,我用语言进行提示,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动作创编,从而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学习合拍地跟着音乐做拉泡泡糖的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把幼儿的生活经验动作用较夸张的律动动作,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表现,我就用语言引导,让幼儿在创编和聆听的结合点上有机整和,使本次活动的难点自然地得到了解决。
第三部分:完整表演。在此之前,我和幼儿玩游戏两遍。第一遍,我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动作,用教师的律动动作与幼儿的生活动作比较的方法来提醒幼儿注意到夸张。第二遍幼儿,我提醒幼儿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因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就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教育。为巩固反复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表现,我设计不同的情节,进行2——3次表演:小老鼠到草地上(树林、公园)玩——小老鼠捡到泡泡糖——拉泡泡糖——小老鼠回家,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借助音乐来诠释意境,有一定难度,必须通过听、感、做才能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我创设游戏的情景,用游戏的语言,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让幼儿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我在活动中,还注意孩子活动过程和参与表演活动的情感,注意提醒幼儿结交舞伴的空间变化,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机会,培养了幼儿共享空间的能力。
在最后的环节中,通过让幼儿商量: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你会把泡泡糖放到哪儿呢?你愿意把它放哪儿呢?对幼儿进行了环保教育。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08-07
音乐说课稿10-03
小学音乐说课稿09-28
音乐说课稿4篇11-20
音乐《美丽的家乡》说课稿08-17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09-11
中班音乐说课稿集合6篇04-22
【实用】小学音乐说课稿3篇09-08
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10-12
中班音乐说课稿《看花灯》优秀范例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