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3-01-04 13:57: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 设计理念:

  1、 以信息的处理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核心,塑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成为本课题的教学宏观目标。

  2、 学科整合,多元发展。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多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结合。

  3、 尊重主体,转变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5、 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和与人合作,以及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本节课是第七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的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 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

  2) 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2、难点: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原因: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较容易出错)

  五、 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六、 学法: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创作静态幻灯片的能力,为本课打下基础。再加上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所以,我设计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互评”。

  七、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本课以介绍同桌为主线,在活动中驱动学习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静态的介绍同桌的幻灯片,我事先对本班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设置了动画效果,进行演示,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一个介绍同桌的活动,以学生身边生活为例,借助学生之间的美好友情,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学习。

  2、 协作探究、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动画效果如何设置时,以左右相邻的共三台机器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发现哪个小组中的学生已经会了,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组成员,这样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启发性的示范。

  3、 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所以在教学调整动画顺序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小组内尝试探索,体会探索成功的惊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4、 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以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5、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课外延伸到用所学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 教学评价

  1、 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2、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

  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

  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

  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看,本节课选自青岛出版社B版初中第一册第1单元第3课活动1,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学好本节课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组装、软件系统组成等知识奠定基础。

  (过渡: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教师还要对所教授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掌握好上课的节奏。)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但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一些硬件技术指标等还不够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并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过渡: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选择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三、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能说出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能复述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增强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3、通过了解硬件系统与计算机性能的关系,体会计算机设计的严谨和精妙。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我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组装,难点则是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

  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过渡: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下面我将着重进行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先联系生活,以买电脑为例,提出问题:购买电脑时,需要考虑电脑的哪些要素?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主要考虑一些硬件设备的性能。接下来继续提问:计算机有哪些硬件组成?预设学生对于上述提问有积极的响应,我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热情学习本课。

  采用谈话导入是因为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我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首先我会讲授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展示硬件系统及五大部件图,提出问题:台式计算机中有哪些硬件?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台式计算机有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硬件。然后我再结合展示的图片,采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

  这里之所以用提问引导结合讲授法进行教学,是因为提问引导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讲授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对于计算机的技术指标,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讲解。我会在之前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讨论两个问题: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各个技术指标主要决定计算机的什么特性?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分享答案,最后我再带学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计算机的技术指标包括主频、字长和存储容量,并对各个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采用小组讨论法,是因为组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填写硬件名称

  在对硬件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会展示主机箱的硬件设备图,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根据刚刚的知识,结合我所展示的五大部件图,将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填写在对应的方框中。学生填写后我再带领学生对内容进行订正。

  这个练习环节的设置,能够通过实物对应知识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我会开展一个小活动,我说出主要硬件名称,请学生指出硬件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让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不仅可以检验新授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提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等内容,学生回答后进行纠正补充。这样的总结方式能够帮助我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让学生在8000元的预算内选择硬件设备,做出硬件选购表格。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总分式的板书,可以较好的呈现知识的层级,同时可以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它是信息技术7年级第9册,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为1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内容分析,《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数据录入和数据统计的延伸,也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教材中是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云南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了表格运算、筛选和排序。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能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途径。

  学生对网上交流,网上阅读和网上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参照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自主探索学习。

  边疆城市的初中学生有一半是来自农村,比较之下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在学习和操作能力上比农村学生要强,而农村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要比城市的学生更认真端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匀质化分组教学的方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鉴于本课内容的重要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目标,

  整节课都是围绕如何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来研究,因此我确立教学重点为,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很大,在图表类型的选择和数据源的选取上会出现困难,因此我将它设置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我用到了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和授课课件,教学视频,主题学习网站等软件资源

  我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分组学习,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以情境和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小组探究学习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课外延伸挖掘学生的潜力。

  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任务驱动、建构知识,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4、巩固升华,熟练应用,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五个步骤层层深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校运会视频短片,让学生回想起校运会上同学们的运动风采。

  “在校运会上我们初一年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这是我们年级的得分情况”,同时老师对各班总分情况做了图形化处理,从图表中我们能直观、明了的看出初一1班成绩最好,5班次之,以此体现图表呈现数据的优越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培养探究能力

  通过情景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会问“我要怎样制作图表呢?”,任务出来了,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任务提出后,我提示大家,要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制作。

  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后,学生会在图表类型的选择上碰到困难,这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Excel提供了14种类型的图表,而我们最常用的是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这三种图形各有何特点和用途,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演示网站:在学习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图文网页学习图表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视频提高知识和技能,如果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或疑问,还可以在课后通过班级qq进行讨论交流,寻求帮助,分享学习所得。最后用三道选择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以此突破图表类型的选择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解决了图表类型的选择问题后便能进行图表的制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图表制作向导来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继续参考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

  演示网站:学生从网站上下载素材“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通过老师提供的学习途径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任务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制作图表的方法,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我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纪录学生的探究情况,并给于适当的指点,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为了能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我请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协助我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每个小组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小组探究的结果,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评比小组完成的图表,实时给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

  为了让学生了解完整的图表制作过程,我出示了教学课件,讲授“利用三维簇状柱形图呈现初一年级各班总分”的制作过程,——这里我同样使用图表向导来完成,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会和自己的制作过程相对比,发现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不足。

  然后我针对数据源选取对小组的演示结果,进行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出图表问题所在,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修改图表。最后总结数据源选取相邻区域和不相邻区域的操作细节。以此突破数据源选取这个难点的教学。

  4、巩固升华,提高创造力

  为了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我设计了用饼图呈现“关心父母的程度”调查表中,学生所占比例的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选择图表类型上思考,在数据源的选取上探索,在制作过程上继续熟练掌握,以此巩固知识,提高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多关心父母。

  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

  学习不能只局限与课堂,课外学习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展示其他学科中碰到的图表,并用地理课上“四个城市平均气温表”引导学生用折线图进行练习。

  本环节不仅使学生能熟练制作图表,还能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对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发现其蕴含的规律。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整合的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最后我用一个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教学过程。统计过去每次的考试成绩,并制作图表反映数据规律作出预测,明确以后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为了成功完成本堂课,我运用8件教学法宝,我将它称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视频导入,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2先进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教学即科学又精彩;3良好的课堂组织,小组竞赛,作品展示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4自主制作的主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帮助;5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6课堂评价是检测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7学科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8课外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也成为可持续教育的条件。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那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

  教学内容:

  实践—协同制作并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

  进一步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powerpoint协同制作和展示主题鲜明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主题(题目可以自选,但至少应有五个小标题)

  我们的班级

  a、基本情况

  b、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c、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d、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e、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f、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二、基本要求:

  1、鲜明的主题和正确的文字表述

  2、丰富的图文资料及合理的组合

  3、优美的声音、动画效果

  4、多幅演示文稿的顺序合理、切换得当。

  三、制作方式

  全班分级制作,共分为8个组

  第一组:选一人,负责整体设计统一模板。

  第二组:基本情况

  第三组: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第四组:战果辉煌的体育比赛

  第五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

  第六组:勇夺大将的艺术作品

  第七组:少男少女的个人主页

  四、制作过程:

  五、组合:

  六、演示

  七、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梦想秀——图层蒙版的使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大连理工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图层蒙版的使用》。

  “图层蒙版”属于photoshop应用程序中的高级应用知识,它难以理解,但操作简单。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再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使用“图层蒙版”显示或隐藏图层的某些部分,实现特殊的图层叠加效果。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魔棒工具、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图层的基本操作,已经能完成一般的图像设计,但对于复杂的图形图像,却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如果掌握了“图层蒙版”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生完全可以制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本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梦想,同时为他们提供有趣的、美观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2)能运用图层蒙版显示或隐藏图层的某些部分,从而实现特殊的图层叠加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物教学、观察对比,深入理解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帮助他人完成梦想,憧憬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2)通过制作环保宣传画,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3)通过自主选材,自主创作,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鉴赏与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图层蒙版”本身操作简单,但难以理解,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而将教学难点设定为“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使用了如下教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策略——以帮助小女孩实现“梦想”为主线,学习利用图层蒙版进行图像的拼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学生示范、实物教学,教师示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图层蒙版的作用和使用。

  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以实现小女孩的“梦想”为主线,学习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的主题“梦想秀”,教师通过演示寻找小女孩的四个梦想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图层蒙版;然后请学生根据学案提示添加蒙版并找到自己需要完成的是哪个梦想,从而初步体会蒙版的神奇之处;此时学生会很想知道它如此神奇的原因,因此接下来会利用实物讲解蒙蔽的原理和作用,突破难点;在学生制作作品时,先让学生尝试——操作——纠错——再完善,将教学重点内容层层推进,从而进一步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进行演示讲解使用的素材和学生自己创作使用的素材完全不同但又关系紧密,都是在“找梦想”和“实现梦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模仿老师,而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这一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六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前播放歌曲《梦想》,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梦想秀。随后打开图像文件“我的梦想.psd”,在这个素材文件中将小女孩的梦想“文字图层”放到了“星空图层”下面,并在“星空图层”中添加了图层蒙版。

  分别在普通图层窗口和图层蒙版中使用黑色画笔进行涂抹,对比产生的效果,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图层蒙版”,感受它的神奇作用,同时把操作结果:梦想的具体内容作为本课任务布置给学生。

  (二)讲授新知

  全班分为成四个小组,在课前分别为各组分发不同的素材文件。在学生回答小女孩一共有四个梦想后,提示学生每组需要帮助小女孩完成一

  个梦想,但具体要完成的是哪个梦想需要学生自己找到。因为添加图层蒙版操作比较简单,所以这部分知识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提示尝试自己完成。

  为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找一名操作熟练到教师机进行演示。先通过“我来说,你来做”活动,让其示范删除图层蒙版的方法。之后请这位同学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何添加蒙版并找到小女孩的梦想。

  根据学案中的操作提示,加上学生示范操作,学生们通过图层蒙版的操作找出本课的具体任务。

  在全体学生都找到梦想后,请各组汇报本组需要完成的梦想。然后通过填写学案中的“练一练”,初步总结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

  (三)实物讲解

  通过讲授新知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也领略了其神奇之处。此时学生必然想知道图层蒙版如此神奇的原因。因此在下一部分中我着重介绍图层蒙版的工作原理。

  由于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我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用打印出来的星空图片表示星空图层,用梦想图片代表文字图层,用透明纸表示图层蒙版,用黑色小纸片表示用黑色画笔涂抹。

  利用实物讲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蒙版的原理和作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来验证利用图层蒙版可以安全方便地拼合图片。

  (四)作品制作

  下面就到了作品制作环节。在这部分中,首先让学生在学案中简单描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接下来学生尝试制作作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纠错,即与学生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讨论解决办法,最后让学生继续完善作品。

  由于学生创作作品时必然会出现快慢不一的情况,因此这部分需要分层次教学。我在学案中设置了“技能挑战”部分,做的较快的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提示设计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五)作品展示评价

  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欣赏、表达、学习和交流,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以评促学。

  (六)总结拓展

  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学习不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终止,因此设计了拓展环节。

  在这部分中,首先由师生共同总结图层蒙版的作用,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然后展示利用图层蒙版创作的精美作品,从而拓展学生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在整堂课的最后对本课的主题——“梦想”进行升华,让学生憧憬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目标达成良好,他们的作品让我吃惊、让我感动。不仅如此,我自己也在成长,也在收获:第一是关于素材的使用。整堂课教师使用的素材和学生使用的素材完全不同又联系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模仿老师,而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是利用实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图层蒙版的原理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直接在电脑上演示会很抽象,因此我想到利用实物模拟讲解。从学习效果看,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

  追求优质教学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我有一些困惑,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1.在各组展示作品时应该由学生来推选还是教师来指定;

  2.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展示作品的学生进行作品介绍;

  3.利用教学广播软件中的“电子表决功能”请学生评价作品是否合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用艺术字美化word文档的基础,所以我将其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整节课,为了体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和时间安排: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1、复习旧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上堂课学生完成的一份较好的图文混排的作业,一方面对其表扬,曾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鼓励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作出更好的作品。另方面,借此复习上堂课图片的插入、移动及大小调整等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和第一个任务的提出做铺垫。

  然后再展示一份在刚刚学生作业的基础上,用艺术字将其标题做部分改动的Word作品。前后两个作品同时呈现在同学面前,从视觉上给学生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艺术字的美,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字的兴趣,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此时点明本节课的课题。

  在成功引入课题过后,进入

  2、讲述新课

  知识点一:艺术字的插入。

  我用课件打开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在上堂课作业的基础上插入艺术字并调整好它的大小位置。

  老师首先用课件演示艺术字插入的操作步骤、、、、、、再大家清楚操作步骤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上堂课学习的图片插入方法与艺术字的进行类比,发现他们的相通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照图片的操作方法尝试地移动并改变艺术字的大小。这时台上台下同学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演示,大家早跃跃欲试。这时,老师要求学生用刚刚所学的艺术字的插入、移动及调整大小的知识完成课件里的“任务一”。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老师在每个机位进行巡视,对学生做个别辅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动手实践,自已获得并巩固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突出了教学重点)

  知识点二:艺术字编辑

  当学生们差不多做完了的时候,老师用课件打开任务二,将任务二和任务一的作品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拉了回来。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他们通过观察任务二的作品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变得更丰富、生动了。

  老师这时用课件总结出三处变化,并向学生分别演示达到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方法,如何用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形状、字体和颜色。(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比较有代表性,目的是通过对此操作的讲解,使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的打开及按钮应用有初步认识,先弱化教学难点)

  接着就让学生在机器上动手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刚接受到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实践,有一个接受-实践-感知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能力拓展

  利用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调动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其他按纽的了解兴趣。

  用课件展示出一个基本的艺术字样和把它“变脸“过后的几个不同形态的艺术字样。向学生介绍(指这后几个字)这几个样式的艺术字,都是用这个工具栏里的按纽“变”来的,让大家把通过完成“任务二”所具备的知识,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其它按钮进行尝试,试试找出谁“变”谁,将他们对号如座。

  并鼓励他们用今天所学到知识在自己刚刚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任务三。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自己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新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3、评价,小结

  学生大部分完成任务后,进入第三个环节-评价小结。我选三个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并让同学欣赏评价。

  然后利用课件梳理知识点,揭示游戏答案,归纳“艺术字工具栏”哪个按钮是哪些功能,再次强调正确应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是本堂课的难点部分。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维,在动眼观察、欣赏、评析中提高鉴赏与评价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归纳总结更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整堂课我通过第一个任务强调教学重点,通过第二个任务弱化教学难点和通过第三个任务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难点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由易到难的三个任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最后,进入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环节。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我把课件做成翻书的效果吸引学生欣赏几份有漂亮艺术字的word排版作品,让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放松的同时接受启发,拓展思维,这时老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本课所学到的技能,在下堂实训课设计出这样一些更有创意的艺术字来,交给老师。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巩固加深本节课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情境和任务驱动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重操作重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8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

  【教学内容分析】

  『说教材』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说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模式三的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xx、PowerPoint20xx、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素材准备』:1、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3、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库。(为了提高效率,需在课前将素材发送至每台计算机中。)

  【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三个知识点:制作动态效果(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背景音乐,第四个知识点插入视频以及动态网页的概念,内容较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下节课详细介绍。

  【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而充满活力则是美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活力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设置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

  板书课题:1.3 网页动态效果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增添活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24分钟)

  (一)制作动态的三峡网页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缺乏动感,效果不好,你们能帮他让网页(三峡艺苑)“动起来”吗?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xx插入菜单中哪些对象与Powerpoint中不同。

  (提醒学生掌握技巧:○1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滚动的文字,设置文字的方向、速度、表现方式等就可以实现滚动字幕的制作;○2在交互式按钮属性中可以对按钮、字体、图像3个属性进行设置,其中按钮属性框可以设置按钮的类型以及按钮上的文字和链接对象;○3字体、字号、颜色的恰当搭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

  [过程评价]:强调技巧的掌握,将网页动态设置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更具活力。

  (二) 插入FLASH动画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给网页“三峡艺苑”增添了活力,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的戴上一件“头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让学生打开子网页三峡风光,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过程评价]: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介绍探究心得。比如:FLASH动画插入的方法、属性设置、以及各小组的新发现:动画插入后,并不能够直接看到动画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预览视图才能够看到。老师进行点评。

  (三) 插入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站“三峡艺苑”添加动态效果、插入了FLASH动画,已经够漂亮、拥有活力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主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索新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

  [过程评价]: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并由各小组介绍任务体会和新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友情提醒”部分的知识,然后对插入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老师进行综合点评。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 (15分钟)

  三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

  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属性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课堂作业:由老师提供部分生活片断或有关铜梁龙舞、火龙表演、龙乡放歌等图、文、声、动画等素材,结合P29《思考与练习》,为“我爱家乡”主题网站或“学生个人网站”添加动态效果、动画以及背景音乐等。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同学在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通过插入菜单、设置“网页属性”等操作,让网页活力十足,增加了观赏性。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同学们在制作网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方法,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3 网页动态效果

  一、 添加动态效果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二、 插入FLASH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三、 插入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教学评价】

  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的实施。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任务中创造了美,掌握了重点知识,完成了难点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学习任务、课堂作业,并设定了以下评价内容:

  1、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间学生相互评价,探讨学习方法;

  3、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4、对于学生的其他特殊表现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转变给予相应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1、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2、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体现在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用到的素材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部分学生作品欣赏)

  本节课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3、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2、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二、学情分析

  (一)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习,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入门能力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习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较弱,在学习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四)个别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习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1、讲授法与练习法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法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提问法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5、讨论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习。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2、足量的电脑

  3、PPT课件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2、自主学习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勤加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3、合作学习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习,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习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二)讲授新课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习Word的高级编辑。

  1、设置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艺术字—选择一种样式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习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习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2、文档页面设置

  <1>文档分栏: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选择文档所需的分节符完成相应设置

  <3>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2>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三)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习,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六、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评价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1、项目活动评价法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习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2、自我评价法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3、观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4、作品档案评价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

  5、总结性评价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习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 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节约用水算水价》是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4课内容。是前几节的延伸与深化,也是VB接触的第一个语句IF语句,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语句基本就是英语语意本身,它能根据条件的成立与否,做出不同的选择,实现智能化处理。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合理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了解流程图的使用方法,了解一般编程过程

  (2)了解变量、数据类型,能定义实型变量和整形变量

  (3)学会对变量进行赋值

  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IF条件选择语句,解决简单的问题

  (2)学会使用算术运算符进行四则运算代码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代码编写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完成程序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按钮的代码设计

  难点: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

  开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

  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很多学生中途就退出、放弃了,有畏难的情绪。

  遇到问题张嘴就是具体语句,不知道先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

  程序学习喜欢背具体的程序,比较机械,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说教法

  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特别留意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我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同学当组长,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这样既是对能力强的学生的鼓励,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又有了榜样,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单兵作战的话时间有些紧张。所以我实行了分组教学,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习惯。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和思考,小组互相竞争,成员互相合作。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四、说思路: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活动目的

  新课的引入:

  看谁算得快?内容:1户居民的水费

  成员:全体同学P老师

  结果:学生刚开始,老师已经结束。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准确、快捷!让学生感觉到惊讶、好奇,导出新课

  问题一:

  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当学生们输入一个用水量,它会快速、准确地计算水费,太神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激发学生编制程序的兴趣。

  问题二:

  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总结:

  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计算机能根据人类的指挥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问题三:

  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大家都通过努力,制作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 程序,那种豁然开朗, 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拥有了强烈的挑战欲望,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问题四:

  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先从数学角度分析,然后用流程图描述你的思考过程,再选择必要的控件合理布局程序界面,并合理地设置属性,最后认真地设计代码。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五、说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上课之初我和同学们谈论了激动人心的奥运会,借着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师生间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赛:看谁算得快,比赛内容是计算一户居民的水费,由于水费是按课本“阅读与思考”中的标准进行阶梯式收取的,特别是用水量超过12吨的时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学生们手忙脚乱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而我不到一秒钟,任务轻松完成,同学们一下傻了眼!巨大的反差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学心里都想:莫非老师会速算?

  (二)新课的教学

  问题一: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

  看时机已到,我神秘地向大家介绍: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程序帮了我的忙,并通过广播教学向大家演示收取水费的程序。简单介绍这个程序的用法后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但还是感觉不可思议!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又笑着告诉学生“其实这个程序我提前发送到你们的桌面了,你不想试试吗?” 迫不及待的学生积极参与后不由得羡慕地说“这个程序真是太厉害了,他怎么算得这么快的呢?”

  问题二: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我只是点拨学生“大家都是数学高手,不妨从数学角度分析。”这一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根据用水量写出分段函数解析式,

  2.85×x (0≤x≤12)

  = 12×2.85+ (x-12) ×2.85×2 (x>12)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的学生还发现用水量应该控制在12吨这个分段点以内,这样既节约用水也节约开支。我惊喜地夸奖到“想不到平时毛手毛脚的你们分析起问题来还这么透彻!那第一单元学的流程图更不在话下了,怎么样,能画出这个分析过程的流程图吗?”

  学生们早已等不及了指手划脚地讨论开了,果然同学们能画出大致的结构,只是在画分支结构时出现了个别问题。我形象地引入了丁字路口,左边是餐厅,右边是教室,早晨起床后如想就餐就向左走,否则就向右走。

  师生总结: 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学生不由的感叹 “原来编程一点都不难,我也想编一个这样的程序呢!”

  问题三: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

  面对跃跃欲试的学生,我高兴地宣布“既然大家都迫切地希望操作一下,那我们就一起踏上愉快的编程之旅吧!”。

  创设界面

  首先,让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程序要用到哪些控件,需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如何设置其属性?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小组长发挥榜样的作用。

  设置属性

  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完全按课本操作,但仍有部分学生融入了自己的审美观点,如设置了文字、背景颜色;也有学生改变了Lable2和Lable3的位置;更为可喜的是有个同学没有照抄课本把Lable3的Captin属性设置为空,而是直接输入了说明部分,只是没有分行,完全挤在一起。我提示他,可以在需要换行的地方多输入几个空格,试验之后果然凑效,学生脸上立刻露出成功的喜悦,再试一试,又把第二行和第三行也分开了,比编代码简单多了。

  还有个学生问我,为什么Lable2的属性要设置为True呢?我是这样简释的:你想想用水量确定之后,水费是不是就确定了呢?所以水费是由用水量确定的,当然不能更改了,他们是一一对应的。

  编辑代码

  属性设置完之后,运行程序才发现并不能执行,我又向学生解释道:VB作为应用程序设计工具,通过属性的设置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大部分还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更为复杂的应用。其中“退出”按钮和“清空”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在前几节多次用过,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而“计算”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代码较多,需要老师的讲解,于是我按照代码的顺序与学生边分析边解释如:

  为什么要定义x,为实型变量而不是不是整型或长整型?因为实型能够保存小数,而整型和长整型适用于整数。这样无形中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数据类型的认识。

  其次赋值语句是程序中的基本语句,主要用于将一个表达式的值送给一个变量或一个控件的某个属性。强调:要赋的值有可能是数值、变量、由数值与变量构成的表达式。而Val语句虽然等同于赋值语句,但它是先把字符型转化成数值以后再进行赋。.

  IF语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要特别强调IF语句的基本格式,让学生认识并掌握这个语句。

  对于窗体的Lad代码,虽然可以借鉴前面那个同学的做法,即直接通过属性进行设置,但是作为编程人员,还要养成尽量用代码设计的习惯。

  字符串连接符≈,虽然它的功能类似于“+”(如第3课P51就是用“+”连接的)。但由于用“+”来连接字符串时容易导致歧义,(如我写“1+2”,问学生这个语句是什么意思?结果是什么,学生都说成“1加2等于3”,正好上了我的当,因为这个语句是把1和2连接起来的意思,结果是12。)所以良好的的编程习惯是用“≈”来连接字符串,最好让学生看一下第5课P62“谜语”按钮的代码中也是用的“≈”来连接字符串。

  至于换行符号 “ vbCrlf ”在第3课已经接触过,功能类似回车符但他与“ vbCr ”也不同,前者既适合Lable又适合Text ,后者只适合Lable在Text时起不到换行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个符号的认识,我让学生边连续用2次甚至3次,看看有什么变化,原来这个符号用几次就会换几行,印象深刻了,自然对它的功能记得更牢固了。

  运行程序

  看学生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特色的学生作品在动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错例的分析、解决过程已经在无形中成为学习的资源,给其他同学提了个醒,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

  不断的分析交流之后,大家都在自己的努力下编制出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那种豁然开朗的心情以及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

  问题四: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

  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能编出收取水费的程序,那以后你就可以根据你们家的用水费,方便快捷地计算出水费了。可是以前只知道交水费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水,你能不能编个程序反过来计算一个用水量呢?”一个简单的反例,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再次编程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六、说反思

  很多老师都认为VB教学枯燥乏味,但我认为只要跟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就愿意学,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因为新知识的出现不是突然的,无端的,所创设的问题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缩短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愿意学习(具有学习的动力)、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通过与同伴、教师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不断地反思,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七、说资源

  VB知识学无止境,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我还给学生特提供了一些动态的VB站,让学生课外参考。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

  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教学目的:

  学会调整多张演示文稿顺序的方法,能使用演示文稿间的切换增强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仅用一张演示文稿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制作多张演示文稿,如何安排和在文稿中切换就是一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

  1、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

  在powerpoint中每一张幻灯片的顺序是可以调整的,由于演示文稿有不同的视图模式,所以存在不同的调整方法。

  ①、在普通视图模式下,其调整方法是在大纲编辑窗格中,以调整幻灯片图标顺序的方法,来改变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

  ②、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调整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其方法是:在这种浏览模式下,可以看见演示文稿的小样,调整时直接用鼠标把选中的演示文稿拖到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了。

  2、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一张演示文稿的内容播放完后转换到下一张演示文稿进行播放的过程就叫切换。

  在浏览视图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菜单—选幻灯片切换—弹出切换对话框—在其中可以选择效果、换页方式并可以给换页配上声音。

  演示文稿使用了切换效果,能使整体表现能力大大增强,使它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活泼。

  三、小结:

  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和切换的方法,产生的效果。

  四、练习:

  1、怎样改变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2、如何实现幻灯片间的切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3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

  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文混排》,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第一册下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WORD文档编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档的编辑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进行简单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但在文档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还有些欠缺,还需要增强文档版面的美感,而图文混排更好地体现了版面设计功能,是Word软件综合运用的体现。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两方面的操作技巧,一是了解各种版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灵活运用合适的版式进行图文混排,二是掌握多幅图片之间层次的设置,有效调整多幅图片的位置关系。基于上述内容,归纳了以下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图片版式的设置及层次的设置,特别是理解各种版式的特点及应用,在文档编排过程中灵活使用版式。

  难点是灵活、合理设置图片版式及位置,使图片与文字达到美观和协的统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作为教师应该多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生已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图片和艺术字的综合应用创作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需分层指导,加强练习。

  三、说教法

  本节课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驱动与学生自主探究为教学活动主线,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后,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1)任务驱动法:

  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为主线,分层次地设置不同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

  (2)对比教学法:

  在比较图片各种版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时,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参照表格来比较,使版式的特点有了明显的区别。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X。

  (3)情景教学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学习情景;

  (4)小组协作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协作,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版式设置的能力拓展模块中,完全由小组成员自主完成,观现象,找规律,勤总结。

  四、说学法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效果比较直观,所以主要侧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版式设置、层次设置时,要求学生依据提供的任务,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训练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投影和广播教学来进行。

  教学工具:Word20xx应用软件以及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及学生练习素材。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感兴趣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及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从白雪公主的闪亮登场到与白马王子的盛大婚礼,每个环节都伴随着任务的完成而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当顺利走到了白雪公主与王子的盛大婚礼时,本节课的内容也就圆满结束。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通过比较三个不同版本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得出结论,图片与文字的合理设置能够使文档更加生动活泼,版面更加美观和谐,如何合理地设置图片与文字的位置关系呢,导入本节课内容――图文混排。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在学生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好奇心的情况下,请白雪公主闪亮登场,即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点,又为下一环节导入了素材。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刚插入到文档中的图像还存在着些许的不足,如放置的位置不是很理想,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不是很美观,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出下一环节的内容――版式设置

  第二环节,亲动手,寻方法。本环节操作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利用课本及导学案,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将白雪公主的图片设置成四周型,让学生对图片的版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乘胜追击,及时让学生总结版式的类型。

  第三环节,能力拓展。依据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生活片断,有《森林舞会》、《恶毒王后与魔镜》、《与七个小矮人在一起》、《闯进七个小矮人的家》等文档,根据图片特点及文字内容,将各种版式应用于不同的文档中,通过抓阄来决定小组的操作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可以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培养其审美情操。采用不同版式,大大提高了文档的艺术,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第四环节,加油站。该环节对所学知识及技巧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及升华。

  (三)善于观察,探求方法

  白雪公主在森林中与七个小矮人一起快乐地生活着,并在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下度过了一次次的劫难,最终得到了王子的青睐,一起为白雪公主化化妆吧。教师演示,尝试给白雪公主换妆,但结果却失败了,怎么办呢?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层次地设置。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找出层次设置的方法俄及技巧。在此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答惑解疑的角色。提高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综合练习,延伸拓展

  图片的插入及编辑在Word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我们设置多种特殊的版面,如贺卡、名信片等,当然它们都离不开艺术字及文本框的修饰。通过延伸拓展,可以让学生更灵活地设置各种精美的版面。通过对《盛大婚礼》的实践操作得出结论,艺术字与文本框可以象图片一样进行版式及层次的设置,也就是说艺术字与文本框就是一种特殊的图片。

  (五)激励评价,总结归纳

  在白雪公主有了一个圆满结局的美景下,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使45分钟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7-14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28

信息技术说课稿07-15

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24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09

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说课稿09-23

初中物理面试说课稿07-01

初中数学说课稿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