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23 13:55: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7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长方体体和正方体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分析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并提出问题一: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 。提出问题二:今天我们来这里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得怎么样,住哪里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学习中体验,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新朋友都在这幅图中,请大家找一找然后再分分类,看这里有几种图形(多媒体展示分类结果)问题一: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想!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绿队,蓝队,黄队,橙队。提出问题二: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小结: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都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提出问题一: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去找它们呢?这个问题,孩子们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找家的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手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接着我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从桌面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可能有学生从长方体上找出,也有可能从三棱柱中找到长方形,甚至会有学生找到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进行这样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三: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先辅后方的策略,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从模型中找出这几种图形后,提出问题四:请把你刚才找到的几个面摸给同桌看看,并说说摸得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平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面在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但是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的不透彻。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直观更生动的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提出问题一: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方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中请出来?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还具有操作行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到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奖励评价好的小组。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来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四:找朋友,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到门的形状,窗的形状,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黑板面的形状,红领巾的形状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范的应用。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一个小朋友上学路上的情景:并提问,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实现数学经验生活化,并且我

  想通过对这些标志牌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我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第1题:连一连

  我想通过该这道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第2题:猜一猜

  我想通过这道题目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第3题:涂一涂

  通过动手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

  第4题:数一数

  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数红色的三角形有4个,绿色的三角形也有4个,所以共有8个三角形,黄色正方形一个,绿色一个,红色一个,共有3个正方形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提出问题,这些都是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样把它介绍你的爸爸、妈妈呢?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表扬。、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 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 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 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 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 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 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 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 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 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 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 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 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 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 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 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 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 下的位置关系。

  1、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 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 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2、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 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 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3、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 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 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 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 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 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 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参观小明的房间。

  (课本练一练第1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 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课本第59 题:说一说。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 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 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完成第59 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 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

  (第59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 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 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 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 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跳绳》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一节新授课,本课是在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8的加减法教学的。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的说和算。

  二、学生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并掌握了7以内的加减法,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上过学前班,数的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学生会看图说算式。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相关的加减法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交流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能用“8”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情景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思考,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说出算法,掌握8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二)创设情景引入。

  (三)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决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能列算式解决吗?

  (2)你能说一说算式中各数字的含义吗?

  (3)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能给大家讲讲吗?

  (4)根据刚才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还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吗?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吗?

  (5)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3、师写算式学生猜算式表示的意义。

  4、“8”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将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

  5、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给出的算式3+5=□进行交流。

  练习

  1、课本练一练1、2题。

  2、手指游戏:同桌两人进行,要求两人的手指合起来是8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分与合》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把10以内数的组成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这些数的组成,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个特点。这样安排有三点理由: 一是分与合是重要的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应该让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二是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有利于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数的组成的实质内容。三是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记忆的机会与条件。

  而我们第一课时将要学习2—5的分与合。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分”与“合”的关系。教材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把分与合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认识“分”的同时也体会“合”。

  首先,把若干物体分成两部分,往往有很多种结果,从无序地分到有序地分,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的有序性,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所蕴含的规律,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但是,我们在教学2—5的分与合时,教材没有提出有序分的要求,把4个桃、5个花片的各种分法都呈现出来,旨在让学生自由地分。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分实物的活动,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分”与“合”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熟练地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四、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

  1.谈话法:抛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2.讲授法

  说学法: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观察目的明确,比如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将各种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观察再思考,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放一张拍手的图片)

  (学生热烈鼓掌)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样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样拍手的呢?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分与合)

  在数学的王国里,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数的分与合。

  让学生能从抽象的思维到具体的动作中体会到这就是分与合。

  二.展开

  1. 教学4的分与合:

  (1)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谈话: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它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2)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能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师:4可以分成1和3。小朋友,现在跟老师一起念一遍:4可以分成1和3。)

  (3)提问:动一动自己面前的小棒,你能得出4的其它分法?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4的其它分法。

  (4)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可以根据黑板上4的分的式子来说4的合成。

  请你用小棒代替4只桃子,自己动手摆一摆。

  请学生上台一边说自己的摆法,一边演示桃子是怎么分的。(教师板书学生说的4的分的式子)

  教学4的分与合,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

  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象成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然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发现三种不同的放法。这里的交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种放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理解和记忆4的组成提供形象支持。教学的第二步是渐进的,从左边图示的一个盘里放3个桃,另一个盘里放1个桃,得出4分成3和1,让学生理解43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中间和右边的分桃图又能得出什么。先半独立完成4分成2和几,再独立完成4分成几和几。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研究数的组成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加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

  2. 教学5的分与合

  (1)(张开左手手掌)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5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有多少种分法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对能按照一定顺序说的和使用联想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次序地记住5的所有分法。

  (2)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通过两个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摆成1朵和4朵的同一种分法,体会把5分成4和1和把5分成1和4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教材给一种表达画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得到。

  教学5的分与合,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由“分”的结果直接说出“合”的答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三.巩固练习

  课本上的练习。(基础题)

  课外练习。(加深题)

  第1题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掌握2、3的分与合。

  第3题要帮助学生理解每节车厢上的数与车头上的数的关系,然后再填一填。最后再读一读,体会其中的规律。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结的意图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和印象

  六、说板书设计

  4 4 4

  / / /

  3 1 2 2 1 3

  列竖式的板书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知识、直观形象。

  能让学生清楚明了的看到今天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8加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身份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同时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应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8加几》是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作支撑,学生初步经历了观察分析、收集信息、计算等活动。和前面学过的9加几相比,这一节教学内容基本上脱离了学具的帮助,主要通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8加几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不用像9加几那样进行全新的探索,而主要是验证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8加几中是否同样适用,在肯定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多样化算法的同时渗透湊十法择优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对9加几的掌握应用还不够熟练,在教学设计时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新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2、掌握计算8加几的基本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8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设计思路:

  1、关于情景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注意倾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此,本节教学内容开始进行大胆尝试。

  3、关于计算方法多样化的问题

  在学生理解看大数分小数,把几湊成十,十加几得十几即 湊十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

  4、积极引深, 发挥两主 作用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探,使双边活动产生共振,和谐发展。

  教学流程:

  一、知识再现,激趣导入

  1、数的组成(对口令游戏)

  2、找朋友:9加几的口算练习。

  二、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1、观察情景(1): 打靶图

  ①你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②求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打靶的情景,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2、观察情景图(2):划船

  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①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

  ③师:求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8

  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培养了学生从身边生活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求一共?都是用加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8加几的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8加几)

  三、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探究学习8+5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8+5?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教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

  ①1、2、312、13依次数。

  ②从8数到13。

  ③8和5合起来是13。

  ④13可以分成8和5。

  ⑤先数10人,再数3人,10+3=13

  本节课以8+5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8+5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这样, 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在汇报交流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的是凑十法,有的用的是数数法,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1) 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加明朗化,更为突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小结

  师: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以前学过的凑十法,有的同学喜欢用数数法,有的同学喜欢用10+5=15,15-2=13。这些方法都正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3、迁移练习

  (1)小组先交流解决:4+8,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让个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得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还知道哪些8加几的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解决其他的8加几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把8+5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使计算方法得以灵活应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四、巩固练习

  1、聪明屋:(课件出示教材89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智慧山:(看图填算式)

  2、跳木桩比赛

  师: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跳桩比赛,你能帮小白兔跳过木桩吗?

  练习:8+3= 8+4= 8+6= 8+8= 6+8=

  学生计算,帮小兔顺利跳过了木桩。

  整个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本环节教师将自己评、他人评、评自己、评别人和教师评,学生评结合进来,让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有一个回顾和反思。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P47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可用11—20各数的组成,计算十和几的加法

  2、智能目标:(1)能口述十加几的加法的思考过程

  (2)会计算十加几的加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十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十和几”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关键:

  加强直观、理解算理、培养迁移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乐磁带

  教学模式:

  “参与——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准备]

  1、师: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咱们比一比,看谁本领学得好。(出示小兔子图)

  策略说明:

  新课之前,得用一年级学生天真、求知欲强的好胜心理,让小动物进课堂,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进入“参与互动”状态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个十和3个一合成口

  3个一和一个十合成口

  (2)1个十和2个一合成口

  2个一和一个十合成口

  2个十是口

  [揭题]

  师: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

  出示课题:

  策略说明:

  从20以内数的合成入手,并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原理,作好知识铺垫,为进入学习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点评: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新授内容的负担,老师安排了20以内数的组成。要求学生熟练口答。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笔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小动物进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使全班学生在开课后迅速地和小动物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探究阶段(指导学法,内化知识)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题图

  (1)观察(师边演示边说:一只大白兔从左往右推来10个白方块

  一只小白兔从右往左推来3个红方块

  并用教棒画一个集合围示意)

  (2)口述主题图(要求用三句话)

  生:左边有10个白方块,右边有3个红方块,一共有几个方块?

  (3)怎么计算呢? 生答师板:10+3=13

  问:10加3等于13,你是怎么想的?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所以10加3等于13)

  (4)看了这幅图,你还能列出一道加法吗?

  (师再演示主题图,先出示3块,再出示10块,并用教棒画集合圈)

  生根据师的意思口述并列式:3+10=13

  师:3十10等于13,你又是怎么想的?

  师:对呀!我们其实还是想: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所以3+10=13,当然也可以这样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策略说明:

  为了直观、生动地掌握几加十的计算方法,老师采用电化媒体: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块”变得立体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中去。师生通过共同讨论,互动进行知识迁移,获得十加几的计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图

  师:请你看三角形图,数一数,轻声说三句话,并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同桌轻声说悄悄话,然后请一组同学汇报)

  师根据生答板书:10+2=12

  2+10=12

  师指算式问:这两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小结)对呀,这两道题我们都可以这样想: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策略说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图直观演示,给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讲讲、练练、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几的计算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即重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归纳]

  师:你们看,这几道加法算式中有一个数是一样的,是几?

  (10)另一个数是几?(指3、2)。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十和几的加法。

  我们在计算时可以这样想:十加几或几加十就得到十几。

  策略说明:

  通过多种形式,富有童趣的练习,并用师生对口令、说悄悄话等方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点评:

  教师能以学生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紧紧围绕20以内数的合成,再借助于三角形图直观演示。做到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因人而异,让学生有信心地说;具体引导,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说,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三、运用阶段(加强练习,诱发参与)

  [巩固]

  1、摆小棒,说算式

  师:请你跟我这样摆。

  生:我就跟你这样摆。

  师:左边放10根小棒,右边放5根小捧: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摆://////////

  生说:算式是10+5=15。

  (交换位置,方法同上)

  2、题组练习(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说悄悄话,再一组一组汇报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富有童趣的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深化]

  4、游戏:美丽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图(美丽的大森林)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树爷爷(边说边出示四棵大树)

  他们要考考小朋友本领学得怎么样?

  (2)宣布比赛规则

  请你们每个组推荐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来比赛,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对。

  (3)听音乐开始比赛。

  (4)师讲评,优胜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本领?(十加几的加法)

  (2)在计算时,10加几或几加10是十几。

  策略说明: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即学到了本领,又陶冶了情操,这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点睛”之处。使全体学生群体互动、共同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性思维又一次得到了培养。

  点评:

  最后的作业设计新颖、难易适度、具有坡度、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即学到了本领,又陶冶了情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作性思维又一次得到了培养。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第24-25页:数龙—百的数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让孩子们通过用10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断,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并解决之,逐步形成“数学化” 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20的数列,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找2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找一个数的相邻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在掌握找相邻数的基础上,会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从而进行推算练习,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1,-1得到邻数,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

  难点: 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百的数列。

  2、能找出相邻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1,-1)

  3、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

  4、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本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并做到“有所争议、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构建活动化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同时亲身体验成功和愉悦。

  二、说学法指导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数龙上的各个数,找一个数的的相邻数,从而得出一个数的相邻数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从小袋鼠怎么样跳回到40与怎么样进到50,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普遍,总结出一个数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一个整数规律.,从而进行推算练习.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然后再通过小袋鼠与小青蛙演示,来验证自己的结果,最后总结出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下一个整十数的方法.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7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汇编5篇

2.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3篇

3.关于数学说课稿集合九篇

4.【精品】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5.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6.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五篇

7.【热门】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编6篇

8.左右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