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23:15: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6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学内容】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说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学重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学的难。

  【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对于如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因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

  【说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在本课的学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理解“借景抒情”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效率,让课堂生发了许多亮。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师激情诵读。

  (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师的激情诵读,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感受。)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有什么问题,朗读后可提出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有什么问题吗?

  (注意学习目标的梯度,初度时只要求读通读顺,检查了解时注意帮助学生正音。朗读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疑难,部分浅显的问题可当即引导学生学生予以解答。)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细读古诗,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读书,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人的“愁”。)

  2.诗人到底因为什么而愁呢?

  (首先,结合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思乡之愁,然后,介绍作者,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

  3.通过诗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觉到诗人的“愁”?

  (再读诗文,引导学生想像古诗画面,感受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愁”。在本环节的学中,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见解。)

  4.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清冷、凄美的意境,师述说诗文大意。

  5.朗读、背诵。

  (其实,朗读是贯穿于整堂课之中,处的朗读,注意形式多样,注意对“情感”、“意境”、“画面感”的要求。)

  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欣赏网的一篇散文《枫桥寻梦》,再次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文的意境。

  3.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理解、感受了愁绪,但并不是让学生带着愁绪离开课堂。走出愁绪,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美好的精神享受。)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和学情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文。本篇课文放在以“祟尚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有主体意识的人。

  结合初二学生“独立意识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梦想却又容易忽略现实”的心理特征及“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朗读法、欣赏法、默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播放歌曲《把耳朵叫醒》,营造氛围。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做《把耳朵叫醒》,下面就请大家叫醒你的耳朵,和老师一起玩一个小小的游戏。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又想到了什么?

  (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马蹄声,群狗叫声,人打鼾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教师稍做评价。)

  这几种声都来自生活,很能。另外特地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三)整体感悟

  (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分页标题#e#

  问题如下:

  1、文中提到了哪些类型的声音?其中哪些是你听到过的?哪些是你没有听过的?为什么会听不到呢?

  2、为什么作者能听到这些声音?

  3、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自主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声音随想

  A、善于聆听

  1、大屏展示问题:生活中你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最讨厌的声音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描绘或者模仿。学生自由思考准备,指名学生回答,或者分小组派代表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课文感知、情境体验,对作者以及老师所设定的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再现自己寻找到的有特别感受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能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并缺乏美妙的声音,也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精神。

  2、大屏展示:唐诗中的天籁之音。请学生说下面的诗句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声音,可齐声回答,并朗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多加积累,增加课堂的容量。

  B、用心聆听

  (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的片段)

  大屏展示问题:什么叫做“用心”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去听世界?

  (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自由补充,也可以形成讨论)

  教师总结:从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感悟人生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展示)

  (学生齐读以上句子)

  用学生较熟悉的舞蹈切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明白什么叫做“用心”听,完成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之一。

  (五)品味语言

  1、 课文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分页标题#e#

  2、 文字赏析

  这三段文字很美,它究竟美在哪里?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指导总结)

  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语言(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你一定会听见的

  3、 学生仿写

  ⑴教师展示示例文段,学生配乐朗读,酝酿写作气氛,为学生的仿写做铺垫。

  ⑵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大屏展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当堂仿写练习)

  这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让激发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交流后让学生观看画面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⑶选择学生的文字朗读,并进行适当的评点,以鼓励为主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成果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六)生活感悟 教师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七)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如此之多,把耳朵叫醒,你听见了人们往往“听而不闻”的声音。让眼睛睁开,你看到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场景。用心灵体会,你领略到了人们往往一笑而过的美丽。请以“生活中的美丽”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环节,用多媒体展示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神话传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前播放动画(幻灯出示),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主人翁盘古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一理念,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然后多媒体第一页显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第二页显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第三页将生字带入词语再次开火车朗读。重点解释月字盘的字和什么有关。最后词语掌握了,进入课文。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幻灯出示):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不懂读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板书:创造前、怎么样创造、创造后。分布讨论: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混沌”一词,在学生回答不明确时,借助字典里的解释让学生选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混沌一片。上完第一自然段之后我导读引入问题:在这混沌之中,盘古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了。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指名来读。重点指导“抡起”和“猛劈”的语境,板书:抡起和猛劈。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结束后我再次引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展开多媒体,学生读下半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一环节是本段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请学生来发现句子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第二步理解两个清的区别;第三步指导朗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师生配合,男女生合作、带动做朗读等等。在这天地分开之前,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是一片混沌,再次理解“混沌”一词。告诉学生今后遇到不懂的词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一段上完之后再全班齐读一遍。

  最后指导生字,重点指导“创造”,我在黑板上范写,指导个别笔画,留五分钟给学生写字。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第三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我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六、说板书设计

  靳家彦说:“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做事情或看问题,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还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三、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嘱、审、肃、晌、悦,诲”6个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叮、排、靠”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四、学习重点、难点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五、评价设计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与之匹配的评价设计:

  针对学习目标一:采用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通过倾听,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使百分之九五以上的孩子能准确认读生字,读通句子。

  针对学习目标二:通过自读感悟、教师引导、角色体验等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教学。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针对学习目标三:通过抓住作者画画时的态度、父亲和老师的话这些重点语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角色朗读和角色体验等多种方式突破重难点。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六、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和“角色体验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悟悟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七、学习过程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读通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读不同人物对待画杨桃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体会文章的主旨。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以“看”为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

  (1)读中理解,引出“看”;

  (2)揣摩道理,品味“看”;

  (3)链接课外,内化“看”。

  (一)读中理解,引出“看”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找出父亲对作者说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这个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句之一,我是这样引导的:首先,引导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没有不理解的地方。(预计学生对于“想当然”这个口语化的词语,会不太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来帮助理解:你画一样东西,是圆的就___,是方的就____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_____,否则就是想当然。

  然后再读父亲的话,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想当然”的含义。

  在本环节的教学当中,以此为切入口,在全课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父亲的话,理解“想当然”一词的意思,从而理解父亲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也是突出重点的重要一步。

  (二)揣摩道理,品味“看”。

  分四个层次:

  (1)以问促读,读思结合。

  (2)角色体验,深入理解。

  (3)角色朗读,细读品悟。

  (4)问题探究,明白道理。

  (1)以问促读,读思结合。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感人。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分四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观鱼;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后院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讲我看青年画金鱼;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讲我对青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是聋哑人,每个星期都来看鱼、画鱼。

  本文安排在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对这一单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组训练的重点:在阅读中,能边读边提出问题,边阅读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注意情感体验,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大胆提出新见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如何做事。为后面学习《全神贯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作些铺垫。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体表现。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将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同步进行,让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习作方法。并且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二、说教学过程及教法、学法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训练和朗读感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中,我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将学法渗透到教学中去。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反复朗读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难点和特点予以理解,以课后作业1、2、3题展开探索、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和作者的习作顺序。

  1、以课后作业青年的举止特别在什么地方?展开讨论。

  2、抓住重点理解青年的勤奋、专注的精神。学习自读讨论,小组进行交流。

  3、师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汇报讨论。

  (三)美读课文

  这个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达到学生的情文统一,进一步地深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课堂练习

  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掌握这种工具的关键还在于运用,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通过对文章的重点词句的品析,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比较下面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通过对句子的训练,体会重点词语呆呆、静静的含义,体会青年看鱼的专注、投入。

  2、细读课文第7自然段,填空,并说出填词的理由。

  青年画鱼画得真(逼真、栩栩如生)啊!

  通过这些试题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我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通过对关联词的选用,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同时让学生知道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材料,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服务,板书设计的合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学习人物的品质,同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结构,从而帮学生理清作者的习作顺序。

  板书:

  32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呆呆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 忘记吃饭、回家 忘我境界

  (勤奋、专注)

  游到心里 游到纸上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的课文,是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好教材。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设计理念

  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信”,两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中的内涵。

  设计特色

  1、大胆打破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2、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3、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升华。

  4、体现“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灵活性、创造性”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生字,理解生词,积累并学会运用本课 中的成语。会用“只好”、“竟然”造句。

  2、过程和方法:自读感悟,采取对话形式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人物形象。学会复述课文。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1、文本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努力探索。

  1)、设计合作学习时,既有明确的内容,又可以及时反馈。

  2)、采用先自主后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人交流。

  A、从故事教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为此,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情节之后,我确定了这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即研究两个主人公的品质特点,这样让他们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九色鹿的见义勇为学生往往心里明白而不会概括。(这在我多次试教中显现出来)对此,我索性把词典上的意思讲述出来,再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其见义勇为的特点。从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接着,再让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从不求回报以及让落水的调达快回家的语言当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B、学生从课文结尾九色鹿怒斥调达的一段话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调达的性格特点的关键词——“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教师再让学生默读6、7两个自然段,再通过朗读、想象调达当时郑重起誓的样子,这样学生便能抓住调达落水得救后感激涕泠(语言、动作)、面对悬赏时立即告密(动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感悟到这个人灵魂的肮脏,加深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理解。

  C、九色鹿对国王控诉的那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整堂课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为此,我出示了这段话:

  “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泄露我的住处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反复体会,一步步引领孩子品读课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由九色鹿的气愤到勇敢到机智,情感体验越来越深刻,课文读得也越来越有味。

  D、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国王听了之后的内心活动以及国王会如何惩罚调达等,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E、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最后一环节——诚信格言的补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另外,为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学了故事以后的内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后,老师还告诉学生:九色鹿壁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去观赏,旨在鼓励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作业设计

  让学生动笔永远没有错。它不仅是高效的语言训练,更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创造性。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过心得体会后,让学生联系以往阅读的故事,用上本课或课外积累的成语来概括人物性格。

【【精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精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八篇

2.【精华】说课稿汇编6篇

3.【精华】说课稿汇编9篇

4.【精华】说课稿汇编五篇

5.【精华】语文说课稿汇总九篇

6.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汇编五篇

7.【精华】说课稿汇编七篇

8.【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