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3 13:56: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荷叶圆圆》。下面我主要从这篇课文教材的特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设计的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以“夏天”为主题单元的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整篇各小节结构相同,语言清新淡雅,充满童真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内心体验,激发想象。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二至五自然段是重点部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训练。课后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现了对语言的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二、设计理念:

  在突出“以人为本”,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读、说、写。使阅读成为学生快乐的享受,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欲望,让课堂活跃着想象的音符,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中心句“荷叶是……”,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夏日的乐趣。

  教学难点:指导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四、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用不着老师逐个讲解分析。本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阅读理念,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积累,感悟写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在写中发展语言。

  五、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巩固识字。游戏是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单一、枯燥的生字复习融入到富有童趣的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积极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提高课堂识字效率,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

  (二)、朗读感悟,领悟写法:在朗读感悟中,让学生做动作,想象体会动词的妙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为学生创造愉悦地语文学习体验。领悟写法时,引导学生仿说句子。如:(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 首先播放图片和音乐,为学生写话搭建想象的平台,降低了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为学生自主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再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来写,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语言能力进行迁移,培养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语言的大输出。

  (三)、指导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看着板书引导学生背一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背诵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这样即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又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数学。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数学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

  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课)。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同行。我来自炎帝故里,说课的课题是《神奇的远古传说》。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前承《原始的农耕生活》,后启《夏传子 家天下》,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衔接。本课内容较少,仅《炎帝、黄帝和蚩尤》及《尧舜的禅让》两目;知识较为简单,没有难懂的概念。符合七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由易入难的认知规律。

  二、导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导学目标:

  1、了解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的传说。

  2、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和禅让的实质。

  3、通过将关于黄帝的传说与上一课介绍的出土文物相印证,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

  4、构建合作探究和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交往能力。

  5、通过学习炎帝、黄帝、蚩尤的贡献,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导学重点、难点

  我把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作为导学重点。

  而由于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对抽象事物难以理解,所以我把 “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禅让的实质”作为导学难点。

  四、导法学法

  1、教师是导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采用启法式提问法进行导学,并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让学生采用讨论、探究、情境体验等方法学习。

  五、导学过程

  我的导学过程设计为引入新课、导学炎帝、黄帝和蚩尤、导学尧舜的禅让、课堂总结、练习五个步骤。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位从台灣来大陆祭祖的台胞,写了这幅对联:人文初祖定中华血脉,炎黄子孙盼和平统一。这里的人文初祖和炎黄子孙是谁,哪个能告诉我?

  布置学生自读第一目后,问:4000多年前的黄河中下游,有哪三个著名部落?学生回答后,把学生分为炎帝、黄帝、和九黎三个部落。各部落成员之间相互探讨本部落的情况,然后各部落民主推选一位导游,导游用第一人称向其它部落介绍自己部落的首领、地理位置等情况。在对黄帝介绍时,再提出两个问题,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他和他部属的发明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强化了人文初祖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使重点得以突出。

  在学生叙述部落迁移方向的同时,教师用动画展示,问:他们靠的这么近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样,导入他们之间的战争。学生讲述涿鹿之战后。说:战争是血腥的,但客观上战争还有什么正面影响?学生回答了战争能使分散走向统一后,再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对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就轻松搞定了。

  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课后的史海拾贝——中华民族的由来。然后出示这个辨析题:

  辨析:中华民族就是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所以台灣人、西臟人、新僵人不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运用刚才所学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析,既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又加深了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理解。

  教师再用这样的话导入下一目《尧舜的禅让》“黄帝以后,长江中下游和平了很久,又出现了几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你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布置学生自读,然后由学生讲有关尧舜的传说。再设疑:舜和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上首领的,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这种制度是禅让,其实质是民主。老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民主推选发言人的情形,使学生加深对禅让的实质——民主的理解。从而使难点得以突破。

  而通过“为什么尧舜的禅让受到后人的赞扬?”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体会到民主的优点,增强了民主的意识。

  对于本课总结,我通过“这节课,你会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把它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展示、提问。归还了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及时地反馈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于练习,我把它为分识记、理解运用、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识记层次的练习是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填空题,只要求学生口头回答。重点是放在理解运用层次的这个练习上。

  把黄帝的发明与第2课介绍的出土文物相互印证,你觉得哪些是可信的史实,哪些只是传说?

  学生通过这个印证练习,认识到有文物证明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史实,而没有文物证明的就只能是传说。这样,使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这一难点得以化解。社会实践活动,我安排学生搜集关于“炎帝故里在会同”的证据。因为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事,贴近生活实际。

  六、本课设计特点:

  1、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4000多年前原始部落的具体场景中,使全体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本课的导语和关于中华民族的辨析练习,紧扣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时政热点,解决现实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3、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看、在思考、在讨论、在总结,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七、对于教学中的思考

  教材是导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教师不能禁锢于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巧做安排。如本课中,关于人文初祖黄帝的内容是安排在华夏族之后的,但为了知识的条理性,我把它放到前面与炎帝、蚩尤一起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课。文中球迷爸爸非常爱看足球赛,却把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关爱。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2、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时的学习重难点。

  二、说学情

  在低年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尚有欠缺,所以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拼音来完成。当然,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识字量也大有增加,也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所以在识字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识记生字,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时教师采用教法为朗读教学法、质疑、解疑。让学生与教师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识字,并感受到快乐。学生的学法则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朗读感悟。让学生在合作中识字,互相介绍自己识字的好方法,和同学一起成长、进步。

  四、教学过程简记

  一、趣味导入,揭题。

  1、猜谜语。(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板书: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画面,指导看图。

  这一家人在做什么?你能猜想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这家人看电视啊,可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2、学生自由拼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并圈出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生字。(齐拼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去拼音抢读,重点指导认读“赛”字。)

  4、分小节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5、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三、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听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3、说说这家人看电视的“奇妙”表现在哪些句子中?

  4、全班解疑。

  5、用“因为……所以……”说话。

  A、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 ,所以 。

  B、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 ,所以 。

  C、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 ,所以 。

  四、小结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都能互相关心、体贴家人,所以我们家才会变得如此幸福、温馨。学到这里,老师也被这一家人的谦让、关爱给深深感动了。在感动之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想送给他们,同时也送给你们,你们想听吗?)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诗。

  五、拓展

  课外了解爸爸妈妈等家人爱看什么节目。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

  1、预期效果:本课时预期学生能认识14个生字,但会在识字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换”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感受到全家人之间的这种关爱与体贴,从而在幼小的心灵种下情感的种子。

  2、教学反思:

  在授课中,基本上能按预定的流程来完成教学,和学生共同学习,认读生字 ,朗读课文。同时介绍了“因为……所以……”这一说话句式。在情感上,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但在整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认读生字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认读情况检测不力劝仅仅只有部分学生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认读了生字),另外,在给生字找朋友时,担心时间不够,没给足充分的时间,每一个生字也只让学生找了一个朋友。第三,课件制作粗略,在出示生字这一环节中出现一处错误,把“音”写成了“间”,教师竟没有发现,还是学生发现后提醒教师,教师才发现并更改。

说课稿 篇6

  今天,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我很荣幸地听了张益明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匪浅。

  一、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趣。

  张老师通过先进的电教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揭示课题“珍珠鸟”后,老师质疑:“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同学们都摇头。老师便顺势出示图片:“老师也上网找到了一些珍珠鸟的图片。”当张老师出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珍珠鸟的图片时,学生观察十分仔细,都能把珍珠鸟的外貌特征讲清楚。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也能顺利地找到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当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和谐美好的境界时,张老师出示了相应的图片,加上美妙的音乐,更让学生体会深刻。无疑,先进的电教手段的运用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二、在品读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张老师在学生二次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在我的照顾下,珍珠鸟胆子发生变化的词句,然后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出因为我的关爱而使小鸟对我由疏远到亲近再到信赖的过程。让学生在品读悟情中,享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美妙的意境。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张老师,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把珍珠鸟胆子变大的词语串联起来。在这其中,张老师不忘引领学生表现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朗读指导细腻无痕。例如:在指导学生齐读第3段时,导读:“这是一只胆小的珍珠鸟,你们可得小心翼翼,别把它吓跑了。”在品读后,不忘小结:“冯骥才爷爷不仅用吊兰的垂蔓保护着小鸟,也用自己的爱心保护着小鸟。”在指导读第6段中的句子,老师重点指导读好:“呦,雏儿!真是这小家伙!”从朗读技巧儿化音“雏儿”的指导,两个感叹号的强调到“小家伙”背后隐藏着喜爱之情的品味。学生逐步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通过揣摩品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达美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优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点上,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她让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睡梦中的珍珠鸟会想些什么呢?珍珠鸟咂咂嘴巴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进行想象补白。通过角色互换,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智和心灵去感受、抒发他们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在教学中,追求这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沟通,并努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很值得我借鉴、学习。

  我想,让我们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心灵世界里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Section B(1a—Self Check)。本课之前,已经把2a,2b,3a,3b学习完毕,整合教授内容的出发点是让本课更紧凑,学生更容易接受。

  2. 教材分析:本单元Section B的核心语言目标是:学习数字和询问电话号码。

  数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帐号,邮政编码等等都与数字有关,数字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学习数字进而用英语询问电话号码,从而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总体教学目标应该为:

  (1) 知识目标

  a. 使学生能听,说,读,写,zero--- nine等数字。

  b. 感知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等句子,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

  (2) 能力目标

  a. 能听懂原文,并能编对话。

  b. 能扩展句型: What’s your/his/her telephone number?

  (3)情感目标

  a.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并培养学生观察和主动竞争的意识。

  b.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4)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a. 重点:学习并掌握词汇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lephone number it phone

  b.难点:询问电话号码的句型及回答: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t’s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5)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

  二.说教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胜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特点,运用导学案辅助教学,并加入一些自制的图片,结合图片来进一步练习询问对方和他人的电话号码,拓展学生的知识。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采取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游戏感悟、竞猜等形式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英语交流,使整个教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用,从而体验成功。

  四. 说教学程序

  1. 学习数字zero—nine。

  (1)学习0~9英文表达。

  (2) 通过多种方法巩固记忆数字的英文表达。

  (3) 做记忆数字的游戏:用自制的卡片帮助学生熟练地用英语读出数字。

  (4) 小组合作:认读一些常用公益电话号码,达到学以致用。

  (5) 玩游戏:十人一组数数,逢三及其倍数跳过,误说者出局,坚持到最后者胜。

  2. 学习怎样询问和给出电话号码。

  (1)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为活动做准备。

  (2)给学生做示范:怎样用英语询问电话号码和回答。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t’s……/My telephone number is……

  (3) 放听力资料,让学生完成给定的题。

  (4)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询问电话号码。

  (5)知识扩展:讲解怎样询问他或她的电话号码并回答。

  (6)让学生表演:询问对方或他/她的电话号码并回答。

  (7 ) 学生用自制的学生卡自我介绍,请别人说出电话号码,以此训练学生应用能力。

  3. 归纳总结本节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数字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以及电话号码的问与答。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有一个全面性的回顾,使整个知识完整化,系统化。

  4.布置作业

  a. 能够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b. 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c. 采用分层作业设计,力争让基础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五.板书设计

  1.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2.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 It’s……/My telephone number is……

  3.What’s his/her telephone number ?It’s……/His/Her telephone number is……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2.【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3.【推荐】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集锦10篇

4.【推荐】说课稿初中模板汇编七篇

5.【推荐】教师教学总结范文集锦七篇

6.【推荐】教学计划范文集锦七篇

7.有关说课稿范文七篇

8.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