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5 11:10: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四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分析,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词的代表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把自己仕途的失意和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深刻的人生哲学蕴含在完美的文学意境中,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在诗词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词中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对正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塑形期的中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很生动的教育素材。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接触过诗词,能够理解词的内容,并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方法。能力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得较好,可以利用电脑、网络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为此,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背诵本词,读出词的韵律美;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丰富的情感;品味优美意境。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感悟、品读、讨论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能理出欣赏诗词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四、重点、难点:教学中根据目标,把教学重点置于读、品之间,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去品味语言和词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境界,这样才能将诗的解读升华到更高的层次。但囿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这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引导学生自己从诗词的品读中去理解内涵、把握情感、感悟意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五、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分析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是我们的目的。

  课堂上我首先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主动质疑,必要时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讨论探究。我在其中担引导、归纳、点拨的任务,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具体方法有: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提问点拨法。

  学生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知觉器官,听说读写结合,通过诵读、讨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我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教学手段,采用网页制作形式,便于学生学习。

  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阶段:

  展示明月图,媒体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思考:歌曲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歌曲和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2、初读感知阶段:

  学生戴耳机自选配乐,自由朗诵,媒体提供多曲可选择音乐

  这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能直接感受作品,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自选乐曲强调个性化理解,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做的个性化配乐朗读,给了学生更大的情绪体验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为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作铺垫。

  3、理解赏析阶段

  ⑴读词前序言,找出本词写作的缘由之一,并设置疑问:另一个写作缘由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本词。

  这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动,激发探究愿望和热情。

  ⑵引导学生发现序言与词的内容方面的不符之处并提出质疑:是错误还是有意为之?学生自主研读,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合作讨论探究,得出对词的内涵的深刻理解,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归纳。

  这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这一环节环环相扣,在解决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一方面揭示了词的内涵,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对词的鉴赏方法。整个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考虑到诗词教学易流于肤浅的背诵,本节课让学生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电脑,查找作者生平事迹、词的创作背景等,弥补了学生囿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不能深刻理解词的内涵的缺憾,优化了教学时效。同时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把教的内容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求知欲,获得满足感。

  本环节重点解决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之一。

  ⑶师生共同评点本词妙处,总结出鉴赏诗词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时地归纳,便于学生记忆,便于能力有层级的提高,便于今后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本环节重点解决本课难点之二。

  4、品味背诵阶段

  ⑴教师提供优美静谧的月夜图片,学生再次戴耳机配乐朗读,细细品味词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朗读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网页中的flash朗读来欣赏感受。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在反复的诵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朗读不太好的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网络环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段有了不同的选择和收获,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的。

  ⑵媒体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flash动画,学生学唱歌曲。

  学唱环节将枯燥的背诵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学唱歌曲,在记住歌词的同时顺利达到背诵的目的。

  5、练习检测阶段

  教师提供一组比较阅读题,学生在媒体环境中完成。

  这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人机互动,反馈矫正能及时有效,且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练习要“少而精” 的改革精神。

  6、能力延伸阶段

  ⑴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点击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如苏轼与月,咏月的诗词,月亮文化等。

  这能够很好的扩大本课的外延,横向拓展学生的视野,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⑵选做作业:

  ①结合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写一段对苏轼的简介。

  ②根据自己对作品意境的理解,为本词配一幅插图。

  作业的设置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继续纵向加深对词的理解,作业1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2的实施,画图时,有绘画基础的同学可以用电脑中的画图工具,不会画的同学可以用电脑中的金山画王等软件拼图。这样就使加深理解的环节不具有强加性,把阅读、品析、设计融为一体,让学生处于设计者、实施者的角色,融入学生最真切的感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以达到“触文生情”的效果。

  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学生们独立探究能力和与他人协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习的方法,收获了一种正确面对人生的态度。

说课稿 篇2

  一、对教材的认识

  《回声》是一篇科学小童话。它通过小青娃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叫声的回声及和妈妈的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第一自然段描绘了小河上一座美丽的石拱桥。第二自然段讲小青蛙在桥洞地下发现了回声。第三至五自然段将青蛙妈妈怎样让小青蛙懂得了什么是回声。第六自然段讲天真活泼的小青蛙在桥洞里欢快地叫着,它觉得回声很好玩。

  本文在写作上有如下特点:深入浅出说明了一个科学知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减缓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回声》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承担着什么是回声以及回声产生的原因这一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理解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后作业,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有熟字组成的新词。

  本课时只需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回声及回声形成的原因。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对于其道理何在,学生难以理解,故引导学生弄懂回声形成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课堂上利用投影片以及石击又观波纹的实验,通过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2)比较法

  比较青蛙妈妈说的与做的关系,从而懂得什么是回声。

  2、学法

  表情朗读法。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很适合表情朗读。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指导学生去读、去体味,从而提高其表情朗读能力。

  四、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回声》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分散在四步教学程序中完成,从整体上的构思如下:

  (一)自由谈话导入新课.由”声”字入手,让学生畅谈平时听到的声音,创设热烈的发言气氛,然后出示课题,问: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读书:①标出自然段;②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突出重点,讲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课堂上借助灯片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其它段落的内容则通过学生的读去领悟。

  (四)总结全文,激发兴趣。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在什么地方听过回声,趁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教学目标1的完成可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齐读第四自然之后,要求学生找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此时,让学生观察投影片,河水起了什么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激起波纹)当水波碰到河岸的时候有发生了什么情况?继续观察投影片,根据回答(板画:荡回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新奇的自然现象,借助投影和板画,让孩子们观察图画,在说一说,不仅使孩子在头脑里产生直观的,鲜活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环节:以“青蛙妈妈的话对不对呢?”这个提问再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运用实验,化静为动,小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下:

  先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槽。告诉学生:水槽里的水好比河水,四壁好比河岸。然后随手投下一块石子,要求学生观察并口述水面发生的变化:槽内的水被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槽臂,又荡了回来。

  演示小实验展示了水面波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为了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及对第四自然段的掌握情况,我又出示了这样的填空题(即课后第二题的第一小题):

  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一圈地()回来。

  第三环节:讲读第五段,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青蛙妈妈的话,而青蛙妈妈的话关键在于第二句和第三句。我把第二句和第三局用投影出示之后要求学生反复读,同时思考这个问题:青蛙妈妈说叫声像水的波纹,它们到底哪儿像?这个问题有一定得难度,估计一部分学生会找出它们都是碰到障碍物要返回来。也可能学生会出现意到而辞不达的现象,那时,在因势利导,找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在读这二句,思考这个

  问题: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估计学生不难答出是回声。最后要求学生把青蛙妈妈的话完整地读一遍,同桌讨论小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

  第四环节:出示填空题(),碰到桥洞的(),也要()回来。小青蛙就听见自己的声音了。

  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回答出小青蛙听到回声的过程,这个填空题意在巩固学生讨论的结果,如果学生不能顺利回答,这个填空题又可以帮组学生整理自己的语言.然后要求学生指着板画把听到回声的过程说一说,只要学生能顺利叙述,教学难点便在此突破.

  2、教学目标2的完成分散在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中

  这个故事发生的环境是美的,“长虹卧波”成圆月:小青蛙“呱呱”的叫声和回声是美的,交出了水塘的一片生机和活力,教学如果囿于回声原理的讲解就枯燥了,而应该设法让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趣之中,因此,根据教学重点和训练的需要,我设计了“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自然练读”、“有感情地读”等训练方法,用朗读加深对美的体味,带着美好的体验在读书求证,语言、思维、情感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每天都在与金钱打交道。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铤而走险,丧尽天良,甚至触犯法律;而有的人又将毕生的心血捐给国家,回报社会,造福大众。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析性学习中,设置了《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一活动。活动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众说纷纭话金钱”、“我也来当一回家”、“调查同学怎样消费”。

  本次活动拟为两课时完成,本课只涉及第一课时,完成前两大板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了解金钱的发展史,并积累有关金钱的成语与格言。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信息的能力。

  3、锻炼学生速记与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分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

  2、采用双方辩论的形式,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增强对金钱全面而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培养留心身边经济生活的习惯和初步的理财意识,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精神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采用双方辩论的形式,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

  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

  我在本堂课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并走上讲台展示成果。在讨论与辩论中教师只起穿针引线和把握方向的作用,充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本课中我注重交给学生以下的几种方法:

  1、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金钱,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材料的方式,并让学生本人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示成果。

  2、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本人的意见,并能筛选归纳。

  3、在辩论中,注重倾听他人发言,并有针对性的发表本人的意见,捍卫本人的观点。

  说过程

  教师导入

  活动一:成果展示。通过问答、图片展示、自由发言等形式,由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信息。

  活动二:众说纷纭话金钱。先小组内交流归纳,然后取经典的一两条在班内共同交流。

  活动三:辩论。1、辩论前教师提要求。2、辩论。3、双方辩手作总结陈词。4、教师评说。

  总结语

  说板书

  板书简洁新奇,以图形展示本课内容,并彰显主题。

  说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处理得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作用由明到暗、由主到次;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次到主、由暗到明,呈出了主体渐变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因特网等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这个活动主体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形成正确金钱观起到了极好的导向作用。

说课稿 篇4

  第一步:教学本课会认字

  1.利用幻灯片,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说偏旁识字、组词识字,并分别找出平、翘舌音的字和后鼻音、前鼻音的字。

  2.利用生字卡片,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巩固本课会认字,比一比哪列小火车开的棒。

  3.以摘果子游戏让学生寻找识字方案,提高识字本领,并从游戏中体会识字的快乐。

  第二步: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导入新课中注意-激发动机,入情入境。上课时,注意渲染一种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先播放歌曲《神太阳》,以此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紧接着我提问:歌曲中唱了几个太阳?有一位小朋友在听了这首歌后,也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四季(板书:春、夏、秋、冬,他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呢,他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哪个季节)。

  第三步:朗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觉课文描写的四个栩栩如生的太阳形象,在学习过程中,用图画、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品味,让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快乐氛围。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时,结合多媒体画面理解清凉一词,感受到绿绿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阴凉,教师相机贴出绿绿的太阳图片。在朗读第二自然段时,结合丰收的多媒体画面理解金黄一词。

  泛读第二自然段中一个长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引导学生谈出丰收的喜悦心情,教师相机贴出金黄的太阳图片。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创设情境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你站在大街上等车,等了好久好久,这时你的手脚会有什么感觉?,来理解冻僵一词,感悟寒冷的反义词就是温暖。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这一句,既让学生过了一回表演瘾,又在表演中培养学了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师相机贴出红红的太阳图片。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清问的语言,展开想象,结合多媒体画面领悟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在学生学习中,指导学生将观察画面与朗读、想像与朗读、表演与朗读结合起来,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步:写字之中亦有乐。

  本课时指导写阳、光二字。在写字之前,教师先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真好!看来,你们真的很喜欢这四个太阳,我们一起来写写它们的名字。从而将写字与课文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读是一种快乐,写会有另一番快乐。这两个字比较简单,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在格中的占位,再进行描红书写。在学生写字时,要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

  第五步:拓展升华,令心飞扬。

  本环节分两步: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背诵,可以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如果你有本领,也可以背下全文。这样做目的在于:一是在读中积累语言;二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是都能找到自信。然后教师深情小结:同学们,送一个绿绿的太阳给夏天,送一个红红的太阳给冬天,送一个金黄的太阳给秋天,送一个彩色的太阳给春天,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啊!我也送一个快乐的太阳给你们,愿你们天天都快乐。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心愿?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让学生大胆想像,充分交流,教师适时赞扬孩子们的美好心愿,让孩子们的童心随着自己的想像飞向窗外的世界

  四个太阳说课稿2

  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新课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就新增了许多善于培养学生想像力的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作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作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设计

  一、 抓教材,培养有意想像力。

  有意想像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己完成的想像。在本节课中,我立足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触摸,去感受文字,以培养学生们的有意想像力。

  1、 朗读感悟,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画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朗读感悟文字,培养学生再造想像能力,很符合语文教学艺术,因为文字是以语言表现想像世界的艺术。在《四个太阳》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语言转变为形象的过程就是想像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在此课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每的情境中采到了“金黄的落叶”,闻到了“水果的香甜”,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们的喜悦、欢乐。在与前几个单元语言文字重现的同时,又让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这里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像的升华。

  2、 发散思维,创作想像。

  创造想像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想像的过程。在收尾处设计了个发散思维的过程――“说太阳”,经过本课的语言感悟、朗读训练后,学生的想像力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我要画个快乐的太阳送给妈妈,让她永远开心。”有的说:“我要画个美丽的太阳,让老师永远都年轻美丽。”

  这,是《四个太阳》点亮了学生们想像的明灯!

  二、 抓学生,激活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为四季的美丽景色配上音乐,用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增强了主题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文中写了小作者的四个美好愿望,在学习理解课文时,学生读懂哪一段就汇报哪一段。使课堂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灵活组织教学的引导作用,效果很不错。

  想像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适时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使得课堂充满灵性,创意迭出。

【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1.《春日》说课稿

2.《送别》说课稿

3.《秋天》说课稿

4.《论语》说课稿

5.《所见》说课稿

6.赶海说课稿

7.《夹竹桃》说课稿

8.《回声》说课稿

9.《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