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汇编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做一个“传电话”的游戏,即老师对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向后传,比一比哪组最先传到最后一个学生,这组即为优胜。做游戏时,教师注意不要强调任何游戏规矩。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刚才做游戏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把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矩板书)然后按照规矩再次比赛。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且向大家介绍游戏的规矩。”教师解释说明,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学生做游戏。
学生发言。(由于没有宣布规矩,所以估计会有很多意见。)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然后按照规矩进行比赛。
学生发言。
人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矩的重要。
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矩。
2、合作处理信息。
教师播放一组“规则”内容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课前从社会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到的各种规则。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出规则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任一领域的一条或者几条规则编成小品,现场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类、、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规矩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表演等活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在现实生活的“再现”中,体验规则意识。
3、探究研讨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规则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处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规则的?”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统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统计情况,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生活情境编成“无规则”小品,现场展示。引导学生谈感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估计会有同学对规则持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根据活动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内化、升华教师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条目进行学习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条规则的意义。根据小组发言情况和平时遵守校园规则的表现,评选优秀“规则示范标兵”和优秀“规则宣讲小队”负责校园规范评比检查工作。
5、小组活动。
民主选举优秀。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现实学习生活。做好课堂延伸活动,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2.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
4.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27~129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就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准备一些资料,尤其是关于污染程度和原因的。
2.教师就本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做具体调查,以了解按照国家标准,本地区的水质属于哪个类别,便于在学习七大水系及水的质量标准时,帮助学生理解类别的实际意义。
3.准备一份较大的全国地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可以以朗读“地球属于谁”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开始,然后说明,今天主要讨论关于水的内容。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教师要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即水资源的危机不仅局限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都面临的`危机。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第54页的七大水系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然后各小组分别研究自己的水系,参与显示图下方的标准和全国地图,明确该水系的状况,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强调,介绍时要能够详细具体地加以说明。
例如:我是海河,发源与太行山和燕山,流入渤海,在我地流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像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石家庄……一共有25座!可是今天,在我的整个流域中,之有3.1%是洁净的I类水,10.7%是Ⅱ类水,7.7%是Ⅲ类水——这样的水还可以做人类用水的水源。可是,这三类水加起来才是我的总水量的21.5%!还不到四分之一。其余的呢,有12.3%是V类水,要知道,这些水不仅不能喝,连游泳都不行。更可怕的是,Ⅵ类的劣质水已经占到53.9%!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就是说,我的一半以上的水已经属于没有任何用途的臭水!我曾经养育了许多代的人,养育了这么多繁华的城市,难道人类就要让我的水全部变成臭水,让我变成一条没有用处的河流吗?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们人类,你们那些城市,又该怎么办呢?
4.表演与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本小组所代表的水系,并且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5.总结。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介绍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朗读教科书第55页的课文,对本课题的学习给予总结,强调我国水资源的严峻现实。强调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就教科书第55页倡议书与学生简单交换看法,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做水资源的保护者。
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自己创作一条(幅)宣传节约水、珍惜水的标语或图画。
给教师的建议
1.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教科书第55页的倡议书及制作标语、宣传画的活动扩展到第二课时,或者与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协商,作为少先队或者班级活动。
2.水源质量标准的学习对于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态度和价值观影响深远,教师要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使他们真正理解每种标准的含义。
3.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活动。
家庭作业
完成节约水、爱护水的宣传标语或者图画。
评价建议
1.对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主要针对介绍的正确性。
2.对每个学生创作的宣传标语或图画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选择其中优秀的在校园的有关地方展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三、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二、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三、班级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等待的?有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四、引导行为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五、指导完成“我的发现和金点子”。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96~97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4)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俄罗斯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惧到;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社会状况、特点和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北美洲的社会状况。
建议
就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录学校周围地区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正确地用方位将社区调查的记录在区域平面图上。
2、了解安全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1、与一、二年级的教师练习
2、为学生准备画草图需要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将上节课出来的调查记录绘制成草图。
2、布置新任务。请学生阅读书48~49页,并说明:乐乐他们在调查过程中还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关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问题做了特别的说明。今天,我们也要做同样的事情。
3、小组准备。画草图,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准备。将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来制作成文字或图画宣传品。
4、教师。肯定学生所画草图及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布置作业:将自己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图画宣传品送到低年级课室,并向他们做简单介绍。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影碟、录像等)。
(2)、抽生在班内交流。
3、小结:风格各异的中国城,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中国城就是华人温暖的“家”。
三、中国城——中国心!
1、探究活动: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中国城?过中国节?
(1)、四人小组内探讨,各选两人分别负责记录、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汇报探究结果,师相机给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
2、小结激情:欣赏中国风格的建筑,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品尝中国风味的饭菜,用汉语谈笑聊天……在中国城里,华人们仿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3、想象中国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异国的华人,当你走进中国城,你会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适当的追问、点评,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明白中国城——华人的“家”的真正含义。
四、你在他乡还好吗?
1、过渡引入:海外华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我们难舍的牵挂,有一首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2、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3、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乡情结。
4、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中国城——华人的家
中国城——中国心
你在他乡还好吗?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
课前准备:
搜集黄、白、黑种人的`图片。
教学难点:
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人种?
四、布置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过程:
(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1、导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有什么感觉?
2、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并写上“友谊之树”。
3、请学生说说和伙伴之间曾发生过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1)、(板书课题:学会友好相处)小品表演。
(2)、请学生说说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
(3)、请大家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让学生将自己组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让学生把他们贴在友谊之上。
(5)、。
2、真情对对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谊之树。
请各小组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确方法,然后将解决办法写在“绿叶”、“红苹果”上。
(2)、出示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
(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1、教师。
2、念卡、送卡。配音乐《永远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案10-27
品德与社会教案10-31
品德与社会教案10-1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10-29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10-28
小学品德社会教案01-03
精选《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04-28
【精选】《品德与社会》教案3篇11-12
《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五篇05-23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