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案

时间:2025-11-08 09:41:46 教案 我要投稿

环境教育教案15篇(合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境教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教育教案15篇(合集)

环境教育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房子是一种建筑物,每种房子都有其不同的特征、风格和用途。

  2.感受不同的房子以及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3.尝试设计,感受想象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过周围不同的房子,作简单的了解。

  2、课件:各类房子若干

  3、设计用的纸笔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讨论房子。

  上次请小朋友去观察我们周围的房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知道的房子吧。

  (二)观察不同的房子,及房子的用处。

  1.除了我们周围的房子,你还在哪里见过不同的、奇特的房子?

  2.房子有什么用处呢?

  (引导幼儿发现:房子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类不可缺少的伙伴。)

  3.展示课件,幼儿感知各种不同的名建筑。

  北京故宫的房子为什么是这样的?

  金贸大厦的房子又为什么是这样的?

  (引导幼儿感受:设计别致的房子还能美化我们的环境。高楼大厦还能使节约土地资源。)

  4.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房子?为什么?

  (三)设计“我的房子”

  1.你想设计怎样的房子,它有什么用?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幼儿自主设计,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房子。

环境教育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有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1.提高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提高有效参与技能,加强环保宣传。

  2.培养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学生思考,激起积极参与的欲望

  师:作为明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更漂亮,可是,我们发现校园里出现了很多与环境不和谐的因素:已经上课了,水房里的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同学的践踏而独自伤心的流泪,如果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去保护他们呢?现在让我们走进爱护环境大讨论吧!

  (2)学生展开讨论

  投影出示讨论内容:

  1:怎样节约用水?

  2:怎样节约用电?

  3:怎样预防减少“白色污染”?

  4:怎样保护我们的身边环境?

  (学生以4人小组活动,代表一会发言)

  (3)展示讨论结果

  怎样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怎样节约用电?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缩短电脑的使用时间等。

  怎样预防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3、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4、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5、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怎样保护我们的身边环境?

  保护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4、爱护身边的公共设施。

  5、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

  (4)教师总结: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校园。

  活动总结

  通过讨论观看,同学们有的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宣传,使每个人都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的表示要勤奋学习,长大以后为保护环境,美化祖国作贡献;还有的表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布置写环保征文: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请结合本课学习的感受,以“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为主题进行征文活动,不少于800字。

环境教育教案3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该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日180000千克180吨月5400000千克5400吨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

  四.联系实际:(说一说)“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试一试)[机动]“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环境教育教案4

  一、教学内容:

  “环境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收集动物消失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介绍我们可爱的朋友繁衍过程同学们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动物的资料。师小结:有人认为保护动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保护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观看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展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简介。这些动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自己是这些动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3、站在动物的角度上,发表自己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4、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物。

  5、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讨论:没有了动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环境教育教案5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2、安排几位学生表演小品,道具自己准备。

  3、复习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

  活动过程:

  一、小品引入主题(请老师自由发挥)。

  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

  师: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有很多。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下面请同学们说说。

  生:工厂向江河排放废水。

  生:人们向江河投放垃圾。

  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

  请同学们针对上面的现象,说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1、先说水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2、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也会危害我们人类,请举例说明砍伐树木造成的危害。

  四、联系身边事实,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

  五、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

  关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

  六、以后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要求学生讨论后汇报。

  七、教师总结。

  小学环保教案:倾听自然

  目的:通过倾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达到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目的,在录音过程中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

  所需物品:小录音机或复读机、磁带、电池、笔、纸、雨伞。

  活动方法:

  (1)带学生到郊外有山有水的地方,让学生分散开来,寻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并把自己喜欢的声音录下来。

  (2)在录音的同时用笔、纸记下所录的声音是谁发出的,记下录音的时间、地点

  (3)将学生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分别把自己录下的声音放给大家听,并进行讲解。

  (4)回到学校后,请学生把录自然界声音的感受写下来,并写出与所录声音有关的成语、诗词(如:水到渠成、滴水不漏??)。

  (5)在市区内,让学生用课余时间录下周围的声音,比较一下学校、家、马路、公园内等的声音与在郊外录的声音有何不同。并按照听到的纯自然之声与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声音列表加以对比。

  (6)让学生比较自然之声与城市生活嘈杂之声哪一种更优美、更和谐。

环境教育教案6

  主题来源: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中,环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有段古文这样写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短短数语,表明了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教室中度过的,所以教室环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而从一个教室环境的布置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教室布置在教学情境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具有欣赏、教学及创作的功能,若能发挥得当,更能激励人心,鼓动、激励学生之功用。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教室里环境问题的种类,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你身边的小事做起。

  3、通过各种活动,学生了解解决教室环境问题的方法,开展创建绿色教室行动。

  活动课时:2——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一、引出话题

  师:学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教室中度过的,所以教室环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而从一个教室环境的布置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有没有环境问题?如果有,有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

  二、确定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讨论环境问题,同时结合《环境教育》六年级下册P29上图,启发学生归纳到以下几个主题:

  1、噪声问题

  2、光污染问题

  3、垃圾问题

  4、粉尘问题

  5、其它

  三、根据学生的讨论主题,结合自己的喜欢的情况进行分组。

  四、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师重点指导:(出示活动计划的表格)第一栏内填写组员分工情况,第二栏内写下小组成员讨论出的活动步骤与策略,第三栏内确定活动所用的方法……

  小组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时间安排:

  小组分工:

  活动准备:

  第二阶段:

  1、各小组按各自的主题进行活动

  2、老师及时了解各组学生活动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

  1、各小组交流活动所得

  2、全班一起讨论如何解决教室里的环境污染,怎样创建绿色教室?你为创建绿色教室做了些什么?

  各组展示一些有特色的成果。

  3、说说活动后的体会。(先由说代替写,在说的基础上再过渡到写体会)

环境教育教案7

  环境问题

  巩固夯实基础

  一、人类与环境

  1.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中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2.生态破坏: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和臭氧破坏等。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

  1.地区差异

  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国家差异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①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②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环境教育教案8

  教学目的:

  1、了解水污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元的含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水体富养分化的缘由、过程及其防卫措施3、了解水污染的防治原则及其含义重点难点:水污染的类型、水体富养分化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水污染概述

  1、概念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实力,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变更,从而影响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体的自净实力

  物理净化: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等化学净化: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合等生物净化: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氧化、分解等

  3、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源

  4、水污染的类型

  (1)化学性污染

  ①无机污染物质: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主要是污染使水体的PH之发生改变,阻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

  ②无机有毒物质:重金属中具有潜在长期危急的物质-汞、镉、铅、砷等元素

  ③有机有毒物质:化肥、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人工合成,很难被分解

  ④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分解,但须要大量的氧。

  ⑤植物养分物质:主要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养分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磷物质。 ⑥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是海洋采油和邮轮事故

  (2)物理性污染

  ①悬浮物质污染: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阻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削减氧气的融入,对水生生物不利。

  ②热污染:来自工业的冷却水,没经过处理,干脆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上升,溶解氧的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毒性增加等现象。

  ③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试验和核电站的建立,使放射性废水、废物增加

  (3)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特殊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带入一些病原体生物,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5、世界水日: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

  6、水污染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7、水体富养分化水体富养分化主要是指水中含有较多的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养分元素氮和磷。植物主要是藻类等浮游水生植物,一旦氮磷达到肯定的浓度,藻类就会疯长,他们聚集漂移在水面上,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赤潮不仅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也发生在温带甚至寒带地区,尤其是封闭的港湾更有利。水生植物疯长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只是水中的含氧量不足;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也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所以水中的浮游动物就因缺氧而死亡。

  8、水体富养分化的治理措施

  (1)防止养分成分进入水体;

  (2)限制水体中的藻类繁殖

  ①实施“禁磷”

  ②限制农田污染

  ③污水处理采纳蒸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限制污水中的氮、磷的排放量④人工水体净化⑤植物净水

  二、水污染的'防治

  1、水污染防治的原则:预防、治理和管理预防主要是指通过有效限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削减到最小量。治理是通过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在进入自然水体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管理就是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2、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削减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3、清洁生产的特点

  (1)清洁生产提倡的是以预防为主

  (2)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3)清洁生产体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环境教育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太阳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太阳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太阳的作用

  一、引入

  1、放映关于太阳用途的.图片。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太阳给了我们阳光,所以植物才能进行光和作用,给人类提供必需的氧气;太阳给了我们热量,不然地球可能就是一个冰球。今天,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已被人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板书课题:太阳是万物之源)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呢?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看法。

  2、观察两种植物在阳光下和室内的不同。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畅所欲言

  在石油可开采量日益减少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两大危机的夹击下,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做个现代工程师,展开想象,谈一谈,你最想"开发"出太阳能的哪些新用途?

  三、小结

  太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四、布置作业—做一个调查

  走访你生活的社区,调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比例,分析不同类型热水器的利与弊。

环境教育教案10

  全学年教学目标总要求:

  (一)双基:

  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1、大树的功劳。

  2、找寻珍稀动植物。

  3、纸张的自述。

  4、画出秋的绚烂。

  5、滴答滴答下雨了。

  6、与动物交朋友。

  7、大树爷爷多少岁。

  8、感受冬的宁静。

  9、过个环保的春节。

  10、聆听春的脚步。

  11、室内花卉本领大。

  12、鸟是人类的朋友。

  13、争做文明小游客。

  14、玻璃瓶的新生。

  15、走进昆虫王国。

  16、是谁阻挡了飞机的起飞。

  17、拥抱夏的热情。

  18、节约是一种美德。

  (二)重点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具体的措施

  1、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六、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

  本学期教学第1——9课,下学期教学第10——18课。

  第一课 大树的功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内容分析

  由六个板块构成。

  1、引出大树的功劳。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己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语。

  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

  教学建议

  1、教学准备

  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2、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理想化环境。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它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西、陕西以及边新疆一带,水土流失异常严重!

  (2)转折 由于人们对大树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说一说都有哪些?你觉得该怎么办?

  (3)过渡 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

  第2课 找寻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2. 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由五个板块构成。

  1. 开动脑筋,通过展示让学生多多认识珍稀动植物。

  2. 沉思默想,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引出一些珍稀动植物正在濒临灭亡或者数量急剧减少。为什么会成为珍稀?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畅所欲言,思考保护濒危生物有什么意义。

  4. 齐心协力,结合图片,学生从身边做起,如何 保护珍稀生物。

  5. 走出校园,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现况,提出保护性建议。

  教学实施

  1. 教学准备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图片及生活习性,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

  2. 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 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

  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提问 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

  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 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

  教师 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

  (2)开动脑筋。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认识大熊猫,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都认识它,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教师提问: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生活在0-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为破坏,造成了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活化石之称。1980年我国在四川的卧龙建立了保护区,成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

  第二个认识白唇鹿,为我国特有动物。简单介绍外形 生活习性 数量 分布区域等。

  第三个认识朱鹮,教师展示图片。朱鹮号称国际保护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第四个认识桫椤,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对它了解多少?

  第五个认识银杉,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银杉?银杉叶背面那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非常漂亮,全世界仅存于我国,且只有0多株,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和乱砍乱伐。

  (4)畅所欲言板块,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提问: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是特别富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5)齐心协力板块,教师提问: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颁布相关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从自身做起。

  (6)走出校园板块,倡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重点是提出保护性建议。

  [1][2][3]下一页

环境教育教案11

  《枫叶红了》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

  小结。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小结。

  3、自学《二十四节气》

  三、环保在行动

  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

  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四、总结

环境教育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2、通过谈话、讨论、听故事,了解摩托车、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3.从身边事入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什么是绿色出行

  教学难点:培养绿色出行意识

  教具准备:

  1、调查表

  2、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人的标记各二

  教学设计:

  一、以路人和家长为对象进行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出行方式。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调查了人们出行时最常选择的方式,同学们都

  把它记录在调查表上了,现在,谁来告诉我你调查的结果是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二、说出自己调查的结果,并固定在相应的标记下面,分辨出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最少。

  1、"谁来告诉我,加上之前我们调查的和刚刚调查的,你的结果又是哪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2、"我们来看一下,调查出来的.结果中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出行方式,并阐述理由

  1、"同学们如果现在你要外出,你最喜欢哪种出行方式?"

  2、阐述理由。

  四、看课件故事,了解汽车、摩托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选择科学的出行方式。

  五、请进行第二次选择

  "如果你现在又要外出,你又会选择什么出行方式呢?为什么?"

  六、制作"绿色出行宣传单"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一起来做一回"环保小卫士",请同学们自己来制作"绿色出行宣传单",然后我们一起到社区向大家去宣传"绿色出行"的知识。

环境教育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对人类有害污染,使学生能够远离污染,从而养成健康的身体。

  使学生懂得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到处是绿水青山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

  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哪些,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

  环境污染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因素致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并超出了其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

  空气污染对内健康的危害: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生产中散发来的尘埃、烟灰等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目前,空气中的污染物已达一百多种。

  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呼吸道的鼻炎、咽炎、气管炎、肺结核、肺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下降;内脏器官的肝肿大、肾炎;神经系统的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另外,对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少年儿童发育都有负面影响。

  对人体的间接危害:导致佝偻病、眼部病症的发生。

  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水污染主要是指由工厂排出的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和各种有害物质流入、渗入水中,使江、河、湖、海遭到污染。

  对人体的直接危害:人们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导致各种肠胃疾病,严重受污染的水会直接导致特异性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对人体的间接危害:通过食物链,有害的水浇灌农用物,污水中的水产类、食用有害物质的动物等最后由人类来食用,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导致人心烦躁、引起头痛和听力障碍。当噪声达到100分贝时,人就烦躁难受;达到130分贝时耳朵疼痛;达到160分贝时耳膜破裂;达到170分贝时会导致死亡。

  对人体的间接危害:长时间生活在噪声达70~90分贝时的环境中,会引起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寇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发生。

环境教育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较仔细的观察草坪。

  2、丰富词语:软绵绵、又松又软、绿色的地毯。

  3、知道小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护草坪,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选择好易于观察的草坪。

  活动过程

  小朋友在草坪上玩玩。

  整体感知草坪,细细观察小草,并知道小草和草坪相互关系,草坪是很多小草长在一起形成的。

  用身体感觉草坪:软绵绵、又松又软,很舒服、嫩绿的。

  什么地方最多草坪,你在什么地方的草坪玩过,怎样玩,请小朋友畅所欲言。

  草坪的用处:草坪很美,人民喜欢在上面玩:因为松软有弹性,人们在什么运动,不易受伤:因为草地能造出新鲜空气,能使人的.身体健康,有的小动物是吃青草长大的,草坪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好玩的草坪怎样来的。

  草对人们、动物作用都很大,我们大家要爱护草坪,小草出芽的时候,不要去踩。

环境教育教案15

  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设想

  教师可先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进而提出: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为什么?教师总结,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

  在进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教学时,教师应指出,人类经常忘记自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然而,随着人类的种群数量增加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任何其他动物。

  四、教学过程:

  教材中列举了“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并用图6-2来表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之间的关系,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用概念图来逻辑推理某一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比较清晰地表示出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讨论教材中图6-2后,结合“资料搜集与分析”──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选取实例,让学生尝试运用概念图阐释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1)在搜集资料前要拟定主题(或感兴趣的问题),主题的确定应该具体,以小见大;(2)从揭示人口增长(因)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果),分析因果间的逻辑关系,而不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上;(3)尽可能探求表面上未直接关联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例如,人口增长与农药使用之间的关系;(4)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拓展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对策。

  (二)资料分析

  提示:

  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三)资料搜集与分析

  提示:(1)如果学生生活在农村,还可以到本乡镇和本县的计划生育、农业、环保、档案等部门进行采访和调查。如果学生生活在城市,还可以通过本市的城市规划部门或通过互联网等进行采访和调查。这些途径都可以快捷地获取可靠的信息。

  (2)有关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主要包括:咨询时要说“您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要先请长辈坐下,自己再坐下;要细心倾听、认真记录、对方说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有不清楚的问题应以虚心的态度请教;咨询后应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如果资料繁杂,可以先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科学分类。如果有些资料相互矛盾,则应仔细分析它们的来源是否可靠、记录是否准确,必要时需要进行核对甚至重新收集这些资料。

  (4)应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图或表格。图具有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有三种形式:圆饼图适用于体现各相关数据在一个总数据中各自所占的比例;直方图适用于对各相关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曲线图适用于体现某一情况在变化过程中,相关数据依次的动态变化情况。表格则便于了解相关的具体数据。

  (5)可以先进行分工,然后各自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工后,应当先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项目,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四)想像空间

  提示:将会因学生过多和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因学生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目前,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1.37×109hm2,人均约0.26hm2。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

  (2)对水资源的压力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甚至导致水荒。人均年可用水量1000~20xxm3的国家被列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

  (3)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5)环境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五、教后感:

  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之间的关系,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用概念图来逻辑推理某一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比较清晰地表示出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环境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环境教育教案10-17

环境教育的教案05-26

环境教育教案05-16

环境教育教案10-17

环境教育教案(经典15篇)07-13

环境教育教案15篇[经典]07-14

环境教育教案15篇09-09

环境教育教案【必备15篇】06-12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06-20

【通用】环境教育教案15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