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时间:2025-10-03 10:26:55 教案 我要投稿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简介马克吐温

  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他于183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的一个法官家里。从12岁起,马克·吐温便出去当印刷学徒工、送报人、排字工人,在密西西比河沿岸一代过着流浪生活。后来他又当过水手、矿工、新闻记者等。穷苦的流浪生活使马克·吐温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接触到更多的劳动人民,使他对美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写作素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克·吐温进入创作的高峰期。从《汤姆·索耶历险记》到《王子与贫儿》,从《竞选州长》到《百万英镑》,马克·吐温对社会中的欺诈、陷害、伪善等等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笞。马克·吐温文笔犀利,既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又善于进行夸张描写,寓讽刺于其中;他描绘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一幅幅既离奇又真实的图画,使读者感到又滑稽又辛辣。

  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病逝。由于对美国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后人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三、概括全书的情节

  一个主题:一个孩子从少年到成熟期的`成长故事。四个“叙事单位”:

  1、汤姆和蓓姬的故事

  2、汤姆和穆夫·波特的故事

  3、杰克逊岛的故事

  4、汤姆和乔·印江的故事

  四、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五、阅读《当海盗去》,完成补充练习题

  1、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汤姆想当海盗的本意是什么?

  2、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的图片或作者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知道了鲁滨孙面对困难,不退缩,善于改变现状,为自己创造生活条件,顽强的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

  2、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板书),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语文园地四中有讲到幽默的他。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学习梗概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5、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6、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的最好的小组。

  7、小组复述课文。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的读一读。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我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五、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积累成语。

  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七、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墓地历险、乐观勇敢;

  荒岛历险、无所不能;

  鬼屋历险、向往自由;

  山洞历险、顽皮可爱。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3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的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教学重点: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梗概:课文介绍了汤姆历险的故事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而每次都______________。

  2.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我觉得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______部分。

  二、自主合作:

  1.梗概中共写了汤姆索亚_______次历险,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历险。

  2.浏览精彩片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3.我觉得_________笔下的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读精彩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呢?

  5、合作学习、交流。

  三、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梗概,就是简略的内容。写梗概,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篇你喜欢的故事的梗概。

  四、课后提升:

  1.写一写,对汤姆索亚的认识,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2.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3. 阅读整本《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4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两个小男孩汤姆和哈克的冒险故事。本教案将从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故事主题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故事背景

  本书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镇,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非常热情好客。

  二、主要人物

  1、汤姆·索亚:本书的主人公,一个顽皮、聪明、勇敢的小男孩。

  2、哈克·费茨:汤姆的好友,一个自由自在、不拘小节的小男孩。

  3、贝克夫人:汤姆的姨妈,一个善良、慈祥的老人。

  4、达德利先生:一个富有的`商人,是本书的反派角色。

  三、故事情节

  本书主要讲述了汤姆和哈克的冒险故事。他们在小镇上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其中包括他们偷听教堂的事情、在荒岛上生存的事情、和印第安人的冲突等等。

  在故事的结尾,汤姆和哈克成功地找到了一大笔埋藏在荒岛上的财宝。但是,在他们找到宝藏之前,他们还经历了许多危险和艰辛。通过这些经历,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勇敢和聪明。

  四、故事主题

  本书的主题是关于成长和自由的。汤姆和哈克是两个自由自在的小男孩,他们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精神,让他们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成长,学会了勇敢、聪明和独立。这个主题也反映了美国的自由和开拓精神。

  五、教学目标

  1、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小说,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19世纪美国南部的生活。

  2、讲解:讲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阅读:让学生阅读小说,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八、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5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盘里,请大家通过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搜索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6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故事梗概,体会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2.通过阅读、理解精彩语句的深刻含义,进一步品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3.激发阅读原著和文学名著的兴趣,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水平。

  2.教学重点

  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品读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中心,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视频片段,汇报预习内容。

  师:同学们,你了解视频当中的人物吗?你知道视频中的故事选自于哪本书吗?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你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及作品)

  参考资料:《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著作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因而汤姆·索亚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青少年英雄人物。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作家。童年时代,他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写作的题材与特色。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他的第一篇引人注目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他的一生著作颇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斯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克贝利·费恩及贝琪·撒切尔的冒险故事。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彩刻画,使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饮誉世界。小说看似是儿童历险故事,实则揭示讽刺美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文明”对儿童心灵、天性的摧残。汤姆和哈克一再逃离躲避社会,正是因为他们感到生活在窒息的牢笼中。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来了解这个小英雄惊心动魄的历险吧!

  二.学习任务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体会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做到“爱读书会读书”,提高阅读与欣赏水平。

  三.深入课文 仔细研读

  1.指名读故事梗概,了解故事梗概内容,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3.质疑解疑,深入理解。(在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随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1)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小组合作准确概括五次历险的内容,一人表格记录)

  共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第一次是他与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第二次是他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第三次是他和哈克到鬼屋子寻宝;第四次是他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这是真正的历险);第五次是他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强盗藏匿的金币。

  填写表格:检验胆量 海盗生活 鬼屋寻宝 山洞迷路 寻到金币

  (2)根据表格,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看看谁的口才最捧!(组内说,推举一人全班说)

  A: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的冒险经历。

  B:汤姆·索亚是一个淘气的机灵鬼,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他和哈克去墓地检验胆量,却看到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彼得。他们又到杰克逊岛当“海盗”,回来后出庭为彼得作证。后来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路,意外遇见乔埃,并且吓跑了他,脱险之后,汤姆和哈克回到洞中挖出了大量金币,他们回到镇上,成为了英雄。(结合表格复述)

  C:①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了引号,一下子就使它们显得不同寻常。这些词语,透露出作者戏谑的意味,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②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医生鲁宾逊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在梗概中还有这样一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这两句话似乎互相矛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汤姆和哈克的正

  ③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树、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4.阅读精彩片段,小组合作探究人物的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具体说说精彩片段讲述了什么内容?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A:(主要讲述了汤姆与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讲了贝琪的妈妈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再写人们看到汤姆与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夜晚;然后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了他们在洞中的经历,并得知山洞被封。)

  补充:精彩片段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汤姆不仅聪明勇敢,而且有乐观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当他与贝琪在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说明他有执著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毅力。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他利用风筝线来探路,说明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当他恢复体力后就去看望朋友哈克,说明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他讲述精彩的历险过程时,还不忘夸张吹嘘一番,说明他是个顽皮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说明他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

  梗概中只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汤姆和伙伴的“海盗生活”,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与其说“小海盗”们向往做海盗,毋宁说他们向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顺应天性、以自然为伴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孩子内心纯真的向往,使他们的淘气调皮带上了可爱的色彩。

  B: 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轻松、幽默的表达方法。如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地“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先悲后喜,使镇上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充满喜剧气氛。

  (2)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①生性顽皮、有点叛逆,喜恶作剧、喜出风头。

  ②天真活泼、有勇有谋、乐观自信、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③有正义感、有侠义精神、有男子气概。

  ④向往自由,喜欢冒险。

  四.赏析全文,课后品悟。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构思精细,故事情节曲折有趣,语言简练生动,人物刻画生动逼真,尤其是心理描写有独到之处。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小英雄,他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清晰生动、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吐温在描写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儿童时,并没有仅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画上,而是按照儿童的天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方面也作了较深层次的描述。

  小说以汤姆·索亚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及他的小伙伴们天真淳朴的心灵。使儿童的灵动活泼和现实生活的陈腐刻板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一些社会弊病和黑暗面,也无情地嘲讽了庸俗的小市民的习气和高傲的贵族的性格。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将作者擅长讲故事的技巧和机智幽默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故事的叙述十分自然流畅,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的描写也一如既往,刻画得十分细致逼真,描述充满幽默诙谐,作者尤其对家乡风光的描写饱含深情。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7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4、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品质,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生举手回答)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给你们,它就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的四大名著之一《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

  这部小说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2)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组探究,交流反馈。

  (1)课文主要写了这几件事:

  ①孩子们回来前小镇上人们的悲痛心情;

  ②孩子们归来时人们的欣喜;

  ③汤姆·索亚讲述自己和贝奇在山洞遇险的经历;

  ④汤姆·索亚探望生病的小伙伴哈克。

  (2)课文主要记叙了汤姆·索亚在山洞历险后返回家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彩

  (一)品味情节,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

  预设1:困难重重的历险

  1、汤姆讲述冒险的这段经历很精彩。那么,在山洞里迷了路的汤姆和贝奇是怎样一步步脱离险境的?浏览第4自然段,跟随课文内容,你也来走一走。

  2、师小结: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预设2:大悲大喜的人们

  1、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孩子们归来前后人们大悲大喜的心情?(生举手说)

  2、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受人物心情。(课件出示句段)

  大悲: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家都怀着悲伤和绝望的心情。

  大喜: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一面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二)品味写法

  1、说说文中语言在表达上让你感到精彩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2、各小组代表发言。

  (1)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如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绝望状态,以及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经历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

  (2)语言描写非常生动。如汤姆在讲述他的历险经历时用一连串的“怎样”进行叙述,夸张和吹嘘溢于言表,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汤姆和贝奇走出山洞是多么不容易。

  (3)运用轻松、幽默的表达方法。如先悲后喜的情绪变化,使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充满喜剧的气氛。

  3、同学们,这本书的主人公明明是汤姆,可是这里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细致入微地描写萨契尔太太、波莉阿姨和小镇上人们的悲伤绝望呢?这样写对描写主人公汤姆有什么帮助呢?(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有力地反衬出汤姆和贝奇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总结回顾,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如: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乐观、勇敢、有爱心、喜欢冒险、讲义气)

  2、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还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到《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来读,并完成读书推荐卡。

  山洞历险失踪后,人们悲痛

  归来后,人们欣喜

  汤姆讲述历险经历(夸张)

  汤姆看望生病的伙伴乐观勇敢

  足智多谋

  顽皮可爱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在教学时,我以文中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悲大喜的句段,感受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接着我让学生谈谈哪些情节最吸引人,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夸张,课堂氛围良好。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8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1、能力目标:通过选段学习,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其他章节的能力。

  2、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选段学习,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其他章节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8—1—26)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讲授介绍作者和背景

  1、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是两部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的小说,作品揭示除了社会与人,社会与自然,人与自

  然之间的矛盾,并清晰地放映出作者反对种族压迫,反抗腐败社会制度的价值观念。(详见教参

  P147)

  2、写作用意由于作者从小缺少关爱,他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特别关心,所以他以儿童为题材写了

  这部小说,一是为了表示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二是为了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

  3、把握小说主要故事情节(详见教参P149)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知选段内容

  1、会读

  噤了声(jìn)冥思苦想(míng)赫赫(hè)四处嗅着(xiù)驰骋(chíchěng)授带(shòu

  )

  涕泗(sì)乳臭未干(xiù)

  2、会写

  灰烬花哨黝黑心花怒放自鸣得意嚎啕大哭陈词滥调忘乎所以火烧火燎煎熬

  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本选段,熟悉故事情节,并写出选段故事梗概(每一片段不超过两分钟的发言量)。

  第二课时(8—2—27)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自由讲述选段故事情节

  要求简单扼要,每生发言不超过2分钟。

  二、精读选段,研讨问题

  1、通读课文三个精彩片段,概括主人公的.主要特点。

  2、精读每个片段,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思路:通过人物的心理,言行,动作分析归纳人物所具有的性格和品质。

  小结:

  第一片段:顽皮,喜“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勇敢机智。

  第二片段:不断成长,成熟,先不敢指正凶手,后挺身而出,出庭作证。

  第三片段:厌恶枯燥生活,幻想新奇冒险的生活。

  3、感悟主题

  表现儿童的逆反心理,成人社会对儿童的禁锢,儿童世界的真善美。

  4、探究:你希望经历主人公那样的历险生活?为什么?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1、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

  2、教师自制简单的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3、课前,同学们收集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简介作者,缩短了孩子与作者的距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

  4、(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二、展示与交流

  1、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词语:恐怖 吱声 发誓 轻蔑 津津有味 蔚蓝本 无所谓 凄惨

  (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吱、蔑、津”3个字的读音。“怖、吱、蔚、凄”等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津”字要与形近字“律”比较。“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还了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的不是波特,而是乔。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回答以上四个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反馈与检测

  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仔细研究。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调皮、冒险

  汤姆索亚 有正义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吗?他有什么特点呢?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学习课文,相信这位小男孩就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二、展示与交流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的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精彩或者哪个地方最能打动你,多读几遍,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1)生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所得,教师点拨指导。

  调皮、冒险:

  (1)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2)山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通道“黑乎乎的”说明山洞很危险。但汤姆索亚和蓓姬“走在最前面”“津津有味地欣赏洞里的景观”“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汤姆索亚喜欢冒险。

  正义感:

  (1)汤姆索亚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害怕得要命”,说话“有点吞吞吐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出了事情的经过。汤姆索亚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索亚富有正义感。

  (2)当汤姆索亚从山洞中脱险后,他告诉撒切尔法官,乔还在山洞里,应该把他救出来审判他。这进一步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爱心、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坚强:

  汤姆索亚和蓓姬在迷路后,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恶,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汤姆索亚知道不能泄气,安慰蓓姬一定会找到出口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个坚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

  (以上内容不是教学环节,学生的体会也不仅限于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情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来进一步体会,并增强记忆,为复述打下基础。]

  三、反馈与检测

  复述课文

  1、说说你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2、简要复述课文

  先自己简要说说汤姆索亚的故事,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面向全班说。教师在学生复述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3.续写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把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调皮、冒险——坟场练胆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

  有正义感——出庭作证 救乔出来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0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课时

  课件: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

  (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

  3.齐读课题。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5、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

  6、小组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从精彩片断中找出人们见他们回来的表现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四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你能否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3.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

  否去找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和贝琪失踪后人们的悲痛心情 顽皮可爱

  汤姆和贝琪归来后人们的喜庆场景 敢于冒险的精神精彩片段 汤姆得意地讲述山洞历险的经历 乐观勇敢

  汤姆看望生病的伙伴哈克 有爱心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1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燕子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

  2、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语文园地四中有讲到幽默的他。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我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五、作业布置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积累成语。

  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板书设计

  梗概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无所不能

  鬼屋历险 向往自由

  山洞历险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2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能力,能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4.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并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两篇名著片段,课下也阅读了这两篇名著的一部分内容,相信名著中鲁滨逊勤劳勇敢、聪明乐观的精神和尼尔斯的顽皮已经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位同学,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板书课题),去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赶快翻开书本吧!

  二、简介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三、浅显探讨小说精彩片段。

  (一)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片段的主要内容。

  (汤姆·索亚和小伙伴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小组讨论。

  精彩片段主要写了哪些故事情节,你最喜欢哪个情节?

  1.寻找失踪的两个孩子。(1自然段)

  (萨契尔太太病得厉害,神志昏迷,波莉阿姨头发几乎都变白了)(大悲)

  2.孩子回来的场面。(2、3自然段)

  (街上:衣服都没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车子由欢呼的居民拉着;迎接的人也跟着车子往回走,派头十足,欢呼)(村里:话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像下雨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3.汤姆讲述山洞历险的经过。(4自然段)

  4.两孩子回来后村里人把信送到山洞里,以及两个孩子回来时头几天的状态。(5、6自然段)

  5.汤姆看望朋友哈克和贝奇,并不在乎再去一遍山洞。当得知洞口已经意外被封时汤姆的反应。(7-16)

  这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示例:我喜欢“历险情节”因为汤姆聪明乐观……我喜欢迎接两个孩子回来的场面的情节:作者进行大量的夸张,如话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像下雨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根据回答进行点评)

  四、再读课文,品味人物形象。

  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下面我们细读第3、4、5这几个故事情节,完成下面表格。(板书)(顽童)

  乐观勇敢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有爱讲述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山洞走一趟,他说自己不会在意。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总结出汤姆是一个“乐观勇敢、足智多谋、有爱心、顽皮、喜欢冒险”的顽童。

  五、布置作

  那么,这样的'一个汤姆在他的历险记中,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他又是怎样用他的智慧化解的?请同学们去阅读,马克·吐温的原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

  乐观勇敢 足智多谋 有爱心

  顽皮 喜欢冒险

  教后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风趣幽默略带夸张讽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而对于语言上的特点,我涉及的很少,教学时,教案中写了,在课上却没讲。如:街上:衣服都没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车子由欢呼的居民拉着;迎接的人也跟着车子往回走,派头十足,欢呼。这是体现马克·吐温在写作上夸张的最好地方,以后我要注意。

  另外,结合学生实际的较少。没有顾及学生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汤姆那样的人,或者自己哪一点像他。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3

  一、轻松导入

  1.在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中,有着许多经典的著作,这些作品伴随着我们成长。同学们,在小学六年中,你已经看过了那些名著呢?(注意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让学生积极畅谈。)比如……

  学生交流。

  评价力求点到就好,不要深究:

  a.你能讲讲这部作品讲了些什么啊?(指向内容、人物形象等)b.连也看过,真不简单!这是作品。(指向作者)

  c.这部作品揭示了......(指向主旨)d.这部作品采用了......写法(指向写法或者语言)

  2.同学们真是博览群书啊!那这本书看过吗?这是一部外国作品,题目是《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有看过的同学吗?

  有些同学看过,有些同学没看过,那么我们先不妨请没看过的同学来大胆地猜测一番,看了书名,书中的主人公可能是汤姆。索亚,讲的是——他冒险的经历。

  同学们的猜测正确吗?

  再来大胆地猜测一番汤姆。索亚可能会有哪些冒险的经历呢?交流。

  请看过的同学先卖个关子吧,先暂时不揭晓答案,等一下再来帮助他们。

  3.这部作品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我们曾在五下年级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二、发现不同

  出示原书。这就是马克·吐温所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共18万2千多字,别怕,这节课我们绝对不是把这本书一字一句都看完。

  请大家把课文翻到86页,快速浏览一下第17课,遇到生字停顿一下,自己把它读正确。这篇课文跟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你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

  1.这篇课文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梗概,一部分是精彩片段。

  2.理解梗概和精彩片段。

  什么是梗概呢?就是说是大概,浓缩,缩写……注意不是主要内容。

  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来说就是根据这本书所写内容的缩写。这精彩片段就是这本书中写得比较好的段落。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读这本书。

  三、学习“梗概”

  1.刚才我们大胆地猜测了一番汤姆可能会有的冒险的经历,那么书中汤姆冒险的经历究竟有哪些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的哪一部分?

  聪明,拿出表格,快速默读梗概部分,想想汤姆有哪些冒险的经历?按要求完成表格。

  地点

  冒险经历

  人物

  墓地

  试胆量

  汤姆、哈克

  挖金币

  因为有一部分同学已经看过了这本书,那么你完成了可以帮助同桌或者前后桌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

  地点

  冒险经历

  人物

  墓地

  试胆量

  汤姆、哈克

  荒岛

  当“海盗”

  汤姆、哈克、乔奇

  鬼屋

  寻财宝

  汤姆、哈克

  山洞

  陷绝境

  汤姆、贝琪

  山洞

  挖金币

  汤姆、哈克

  2.相机交流:“梗概”中告诉了我们这本书中汤姆有哪些冒险的经历呢?我们一起来交流。注意小标题的概括格式。

  3.是的,书中写了汤姆5次历险,分别是,板书:试胆量、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

  4.你能不能借助自己的表格,说一说书上记了汤姆和伙伴们的一件什么事情啊?(说得不好提示可以用上关联词语,对于用关联词连接来说的加以充分肯定。)

  5.同学们,那么你有汤姆这样的冒险经历吗?是啊,汤姆的历险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通过这一连串的历险,你觉得这位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

  (顽皮,胆大,勇敢,有正义感,智慧)

  6.如果现在就让你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你想先读哪部分呢?为什么呢?

  读过的同学,还想再读这本书吗?

  交流。

  四、品析精彩

  学了梗概,刚才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想先读的精彩的历险,课文就给我们安排一个精彩细致的片段。

  1.师:来,就让我们一起快速浏览精彩片段,遇到生字自己把它读正确,找一找这个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呢,请在梗概中把相关的部分划出来。

  2.师:你找到了吗?请你来说。

  你找得很准确,大家找得一样吗?真好,精彩片段就是梗概中山洞陷绝境其中的一小部分的,讲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路,然后又历经重重困难安全返回家,这真让人不可思议。在精彩片段中,如果你细细地读,你会发现有许多地方也同样不可思议,同样写得很精彩,请你细细读一读,把你找到的不可思议的精彩地方摘录在发下来的读书卡片上,并写下你内心的'感受。(发下读书卡片)

  自读卡片

  名著:作者:

  不可思议的语句:

  心得体会:

  小读者姓名:恭喜你获得(五星、三星、一星)级读书奖章!

  交流:

  预设1全镇人为孩子们祈祷、镇上停止一切活动、撒切尔太太呼喊的情景、波莉姨妈的头发,用夸张的写法,抓住行为、外貌、环境的描写,写出人们的大喜。

  这不可思议,就是什么写法?夸张,这是作者马克·吐温的一贯的写作特色,这不可思议的地方还有吗?

  预设2第2、3、4自然段全镇人和撒切尔太太的喜悦的言行,又运用的夸张的写法,写出人们的大喜。大悲和大喜的对比。

  预设3第5自然段汤姆的不断地讲述与身体的难以恢复,采用夸张和对比。

  预设4第11-16自然段的锅炉钢板、三道锁、脸变得煞白、泼水的夸张写法。

  小结:为什么还要采用这么多的夸张写法呢?让人在读的过程有什么感受呢?

  很想读一下去,能吸引读者,使内容更加精彩。

  五、欣赏视频

  1.《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吸引了无数人,甚至还拍成了动画片,让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个小片段吧。

  2.希望《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能够与你成为朋友,希望更多的名著伴你成长。

  板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试胆量

  当“海盗”

  寻财宝夸张

  陷绝境

  挖金币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4

  教学目标

  1.阅读选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熟悉的儿歌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刷完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首儿歌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的一首插曲,我们中国的孩子也会唱。这本书在世界上影响甚广。

  2.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汤姆的世界,看看他有哪些惊险的经历。

  3.简要介绍作品和作者。(《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品之一。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演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萨契尔太太、波莉阿姨、汤姆、贝奇、哈克、道格拉斯寡妇、萨契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选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先讲述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再描述汤姆、贝奇回来后村里欢乐的场景。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述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萨契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出示读书要求: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成果。

  (1)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说:他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他们在山洞中迷路,贝奇绝望时,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立即看望朋友哈克;他是个顽皮的孩子,讲述历险过程时,还不忘大肆渲染一番;他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洞里去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2)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

  如细节描写传神: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侧面烘托:村里的居民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精神与勇敢机智;幽默:如村里的居民略显失常的表现——没有穿戴整齐,疯狂地大嚷大叫,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等。

  (3)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他的聪明、调皮、有正义感、有冒险精神……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还有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学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融入文章,深入阅读。

  2.以问题为导向,采用自主阅读、交流体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侧面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5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通过讨论、摘抄或写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打出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皮)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1.理解“梗概”的意思。

  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教师相机提醒学生留意: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从哪知道的?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

  四、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看课后的泡泡3(“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相关文章: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09-11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1-28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0-07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优秀07-04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15篇11-01

《汤姆·索亚历险记》复习资料09-27

读书笔记汤姆索亚历险记09-14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心得10-25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04-21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