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优缺点的名言
3、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4、板书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初步认识
很久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一只铁罐,今天,老师把这两位朋友也请来了,想认识他们吗?(想)
(课件①)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你们想知道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罐和铁罐》。
a、好,请大家自由读文。(生读全文)
b、四人小组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 (学生汇报)
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我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后,再把每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说说)
3、师小结:看来,大家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有自己的方法,真棒!
三、揣摩探究,感受寓意
<一>初步认识陶铁特点(1—9)
1、 那铁罐究竟是如何奚落陶罐,他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自读>请同学们自读1~9,用“——”画出他们俩的对话。并对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生边读边画对话及作记号)
2、 有什么不明白?(奚落、相提并论)(能让其他学生解决的就尽量,不能即师点拨)
3、 看来大家学习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看了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出示课件)
4、 <同桌互读>
a、同桌分角色模仿读读
b、哪张同桌想来?(评读:字音、流利、声音亮度、语气等)
5、分角色朗读
6、读得真棒!那现在请同学们找你的小伙伴加上动作再来演一演!(播轻音乐)<演读>
7、哪对小伙伴来?
那表演最出色的是……(投票决定)(每队都给予一朵花作鼓励)
表演得真精彩!(掌声鼓励)
8、那铁罐和陶罐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性格特点>
a、(我觉得铁~不断奚落陶~,他太骄傲了!)(我从这看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b、(我认为陶罐很宽容,铁罐这么奚落它,它也没生气。)
c、(我觉得铁罐太自大,简直目中无人!)
d、(我认为陶罐很有礼礼貌、很谦虚!)
<二>深刻领会陶铁罐特点(10—17)
1、 正如同学们所说,如此骄傲的铁罐和这么谦虚的陶罐,多年以后,它们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好,自由读10—17,注意找找表现陶罐和铁罐结局的语句。
2、 <质疑>读完后,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氧气”?——化学反应,使铁慢慢生锈腐蚀。)
3、 <汇报结局>
a、陶罐怎样啦?(生读14)
b、铁罐呢?(生读“它……无踪无影了。”)
4、<喜欢谁>
a、好,大家说了,现在你比较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啦?(陶~)
b、为什么?
(a、因为陶罐光洁、朴素、美观。)
(b、因为陶罐保存了那么多年,很有历史价值。)
(c、因为陶罐为人谦虚。)
(d、因为陶罐对人非常友善,铁罐当初这么奚落后,可当人们掘出它来时,它立刻说:“谢谢你们,我的兄弟……够受了。”)
5、<分男女朗读>
a、对!陶罐被掘出来后,首先关心的却是一直奚落它的铁罐,多美的心灵啊!那请女孩子把它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女生读:谢谢……够受了。)
b、再请我们的男孩子把人们赞美陶罐的话读了!(男生读:多美……价值的。)
四、对话想象,领悟寓意(可是铁罐已经成为尘土啦,这时候,假如你是铁~,你会对陶罐说什么?
a、同桌说一说
b、谁来读一读?
6、扮演<多年后>对话想象
(铁:陶罐兄弟,你到现在还那么光洁,我真羡慕你呀!
陶:铁罐兄弟,为什么我只听见你声音,却看不见你的样子,连影子也找不到!
铁:唉!离开你以后,我身上慢慢地长满了锈,并渐了氧化,早已无踪无影,现在成为尘土啦!
陶:原来这样!不过,你不要伤心,只要你今后不再骄傲,我们还是好朋友!
铁:谢谢你,你对我真好,你不但外表漂亮,心灵更美啊!
陶:铁兄弟,以后我们都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才对啊!)
五、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汇报>(a、要谦虚,不要骄傲)
(b、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可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c、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3、<小结>:对,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请同学们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谈体会吧!<谈体会>a、4人小组讨论
b、汇报《骆驼和羊》、(字体)、成绩、(劳动)、(香蕉)
1、课前,老师还请大家回去搜集有关优缺点或骄傲谦虚的名言,并制作成书签,现请大家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2、谁来说说?(先介绍书签)
这句话老师也非常喜欢,那就把它送给大家吧!
(齐读: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陶罐和铁罐实物,师生谈话。
师:老师今天特意把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带到了课堂,大家分辨一下,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如果我现在一松手,猜猜它们会怎样?
生:……
师:同学们再看,铁罐上的这些黑点是什么?
生:……
师:其实,这个铁罐才用了不久的时间就已经锈迹斑斑了,大家猜想,再过许多许多年以后,铁罐最终会有什么变化?
生:……
师:现在谁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指名回答)
生:……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既然是都有优点和缺点,就该相互学习才对,可有人却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谁呢?学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同学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纠正字音。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了,现在老师要检查检查你们,经得住检验吗?同学们打开书,回答全书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标注上了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谁想读?在一个同学读得过程中,老师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老师让你们来评价好吗?
师:听了刚才这些同学的朗读,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2、看书听录音,思考问题。
同学们预习的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我们边看书边听录音,想一想:文中讲到的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播放课文录音)
3、师生交流,议答上面的问题。
师:说说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
【板书:陶罐谦虚
铁罐傲慢】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
师: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小组活动)
2、师生活动,评议相关词句。
师:找到根据了吗?那谁来读一读表现铁罐傲慢的`语句?
生:……
师:有补充吗?
生:……
师:谁再来读一读表现陶罐谦虚的语句?
生:……
师:激励学生
3、播放陶罐和铁罐对话课件,形象感知。
师:同学们真厉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到国王的御厨里亲眼看看这两只罐子,高兴吗?(提醒:注意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播放陶罐和铁罐对话课件,形象感知)
师:动画好不好看?陶罐和铁罐对话的语气相同吗?表情相同吗?其实,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心理想法,所以才会有不同的语气和表情。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想不想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呢?
师:我们看课文,陶罐和铁罐一共有几次对话?
生:……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次对话。在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读一读铁罐的对话?
(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
师:你能抓住傲慢这个词,很好。你能做一个傲慢的表情吗?
生:做表情
(老师也随着做样子)
师:请大家带着傲慢的语气和表情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陶罐用什么态度来回答的呢?
生:……
师:谁能用谦虚的语气读读陶罐的话?
(指名读)
师: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谁想来?
生:读
师:读得真好!刚才我们分别抓住了傲慢和谦虚两个词,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接下来,陶罐和铁罐还有三次对话,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和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5、佩戴头饰,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了?谁来读一读?
生: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朗读。
师:教师鼓励。
6、引导谈话。
师:读得真棒!;老师奖给你们每人一颗漂亮的小红星,我们鼓励他们一下。老师现在有个问题问问你们这些小铁罐,你们对陶罐实在是太无礼了,连我都看不下去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陶罐,总是想把它碰成碎片呢?
生:……
师:噢!我明白了,铁罐正是仗着自己的坚硬的长处去奚落陶罐易碎的短处。
师:同学们说铁罐做得对吗?
7、快速浏览课文剩下的部分,勾画词句。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朝覆灭,宫殿倒塌。许多年以后,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说的那样坚硬得什么也不怕?陶罐是不是变成碎片了呢?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的要求,(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剩下的部分,勾画出有关语句,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两个罐子的结局如何呢?
生:……
师: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很有价值)铁罐呢?
生:……
师:铁罐无影无踪了。(板书:无影无踪)
8、联系板书,归纳寓意。
师:我们看黑板,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谦虚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原来很坚硬、很傲慢的铁罐却已锈烂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也许那个骄傲的铁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这样的下场吧!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呢?
生:……
师:你们想对陶罐说些什么呢?
生:……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同学们,读了这则寓言,现在我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我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身边的人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
师:说得好极了。相信其他同学也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小本本上,好吗?
生:学生写感想。
师: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最后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后都能成为一个谦虚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陶罐、铁罐的图片
2、幻灯片
3、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言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童话,同学们都很喜爱读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陶罐铁三个字。
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就是陶罐的图片,这就是铁罐的图片(粘贴)
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录音带中的故事,边听边想,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板书:谦虚,骄傲)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陶罐的谦虚,哪些语句又体现了铁罐的骄傲?
(学习汇报,读文中语句)
2、指名读句子,(出示幻灯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3、出示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①师:由于陶罐说得有道理,铁罐恼羞成怒了,生气时怎么说话?(声高气粗)
②指名读,你听出哪些词同学重读了吗?此时的铁罐还只是骄傲吗?(板书:无礼)
③谁愿意读读?读出你不同的理解。
④陶罐听了铁罐无礼的话后,是如何回答的?
4、出示句子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①自读这句,体会出什么?(板书:宽容)
②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有什么可吵的呢?表达了什么意思?如果把它变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齐读这句话。
④陶罐都已经这样说了,而铁罐收敛了吗?文中是怎样写的?
B、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提问:
①读这两句时语气一样吗?
②读时能变换语调吗?
(不能。A句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B句语气自然平稳。谦虚:虚心,不自满。)
③谁愿意读一读。
a、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Ⅰ、小组内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句。
Ⅱ、学习汇报,评价
Ⅲ、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出铁罐的骄傲的?(轻蔑)
轻蔑是什么意思?轻蔑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两个懦弱在读时语气相同吗?为什么?
Ⅳ、找两位同学对着读
Ⅴ、指名读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仔细看标点,想想怎么读,再读。
Ⅵ、过渡:许多年以后,当陶罐被挖出来时,它说的第二句话是什么?谁来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友善、宽容)
三、(去掉四部分对话的提示语)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指名同位读。
3、分男女生读。
四、谈收获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要谦虚,不要骄傲
2、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3、骄傲的人下场是可悲的
五、作业:
1、请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小组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9自然段。
2、理解“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和睦相处、骄傲、傲慢、谦虚”等词的意思,学会书写“恼怒”
3、从陶罐和铁罐的语言表情里,体会理解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重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步认识陶罐和铁罐。
1、课件出示课题图片,齐读课题。
2、陶罐和铁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罐子,作用)(质地,外观……)引出“易碎、坚硬”(板书)
过渡语:有一天,这两只罐子相遇了,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不想听这个故事?
二、学习1-9自然段,(一)、学习生字词
导语: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07页,听老师读这个故事。如果老师把字音读得错了,请大家及时给老师指正。如果老师读正确了,请大家在老师读完后给我一点肯定,好吗?
1、师范读1-9自然段,有意识地读错几个字音。
轻蔑 盛东西
过渡语: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看样子大家预习得一定不错。有信心通过读词考验吗?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和睦相处 骄傲 傲慢 谦虚
①一分钟自由认读。
②开小火车读。
导语:读得真棒!不过我们还没有顺利通过了认词考验哦,要想通过认词考验,还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有信心吗?
③理解词义:
师:用尖刻的话语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是哪个词语的意思呀?(奚落)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意思和“奚落”很相近的词?(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争论,辩论的近义词是?(争辩)
师:勇敢的反义词是?(懦弱)
师:下课了,小朋友们要……(和睦相处)
导语:看样子,大家准备得很充分嘛,这也难不倒你们。嗯,再提高点难度,看。从这些显红的词语里,你发现了什么?
④描写表情的词语显红,生找规律。(轻蔑、恼怒、骄傲、傲慢、谦虚)
导语:你能选择一个词语做一个表情吗?
⑤师通过做表情,找反义词、近义词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词语。
导语: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遇到描写表情的词语,还可以带着表情读一读哦。
⑥齐读这些词语。
(二)、初读课文
1、正确地读一读课文。
思考:课文1-9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围绕哪个词写的?
出示“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你从哪些句子里发现铁罐经常奚落陶罐的?动手划一划。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注重多元朗读体会。)
生评价朗读——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同学们说得可真有道理,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声读吧。
过渡语:这是铁罐第一次奚落陶罐。还有吗?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这是第二次奚落陶罐了,还仅仅是傲慢吗?(更加轻蔑的神气)——谁也能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指名3人)
③“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导语:到第三次奚落了,你觉得铁罐的语气和前两次比,又有什么不同吗?(更强烈),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指导教学“恼怒”——能加一个动作吗?——谁也来试一试?——男生齐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你觉得铁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愤怒,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过渡语:这是第几次奚落陶罐了?(第四次)是啊,这一次又一次地讽刺挖苦,就是……(常常奚落)
4、同时出示铁罐奚落陶罐的四句话,分组层层递进地读。
5、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凭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过渡语: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自由读课文2-9自然段。
6、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地奚落、讽刺,你觉得陶罐又是一只怎么样的罐子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谦虚:“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除了“谦虚”,还有“兄弟”)
友好:“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豁达大度: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没有和陶罐争吵)
过渡语:面对如此善良谦虚的陶罐,陶罐不但没有接受它的意见,还是傲慢又无理。想再读一读他俩的对话吗?能把他们的语气读准确吗?
7、同时出现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分角色读。
8、学到这里,你想对陶罐或是铁罐说些什么吗?(写一写)
三、小结: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下节课我们一起接着学习,好吗?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5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一)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阅读能力。(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本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作者简介:
洛桑卓玛,藏族,拉萨广西友谊小学教师,小教一级,担任教研室副主任职务。20xx年10月在拉萨广西友谊小学第四届“求真务实”教学大比武中获得校级第一名。20xx年11月在拉萨广西友谊小学第六届“青春杯”赛课中获得校级第一名。20xx年12月拉萨市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市级第一名。20xx年5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协助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汉语》配套教学光盘中担任主讲教师,(该光盘已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了人教社专家的好评。20xx年7月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标准培训》会上担任做课教师,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好评。
《陶罐和铁罐》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案优秀01-02
陶罐和铁罐教案07-14
《陶罐和铁罐》教案10-28
《陶罐和铁罐》教案06-29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12-29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09-06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11-19
关于陶罐和铁罐教案9篇10-28
陶罐和铁罐教案汇总八篇09-02
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10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