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书写9每一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会写夏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象能力。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多彩的夏天》语言优美,图文并茂,抓住炎热、多彩、有趣、悠闲等特点描写了夏天的迷人景色,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富有儿童情趣,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本课时,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可以采用新旧课文结合(与《问银河》《数星星的孩子》结合,在体会夏天炎热时结合本单元《雨后》的情景,理解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地凉水澡。的感觉);可以读书与识字、感悟、积累、运用相结合;课文与语文天地相结合;可以用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每段的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课文的结构特点,但不要刻意讲解总分关系、中心句等概念。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以继续采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学能力。最后小组内检查或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在指导书写方面,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讨论,然后提出不会的字大家共同解决。
拓展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太阳厚厚的()悠长的()
()的植物浓浓的()悠闲的()
()的衣裙点点的()悠扬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夏()酒()烦()恼()澡()闲()
复()洒()顺()脑()操()困()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也不必为大风沙烦恼。
不必,也不必。
四、读课文填空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围绕着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这个句子叫做中心句,请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多彩的夏天(一)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生在此畅所欲言)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冬冬和大家一样,他们也喜欢夏天,他们为什么喜欢夏天呢?学习了《多彩的夏天》这篇课文,大家就清楚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自主识字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标出小节。
3.学生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4.同位之间互指互认。
5.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认记情况。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5.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6.全班交流:夏天是炎热的;夏天是多彩的;夏天是有趣的;夏天是悠闲的。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等。
2.全班交流、讨论这些字怎样写才能美观。
3.学生练习书写。
4.小组互评,自我修正。
多彩的夏天(二)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教认夏的读音与书写。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情况。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采用齐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读等方式。
三、小组内合作学习课文,交流体会
1.小组内合作学习课文。
(1)说说你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2)这么多姿多彩的夏天你喜欢哪一种?
3.学生小组内学习。
4.汇报学习情况,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结合各小组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各种夏天的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续编课文
1.师生接读课文,感受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2.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例子说一说。
3.齐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理解。
五、自主学习指导书写
1.生书空,找出笔画、笔顺不会的字。
2.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书写生字,同位之间互评。
六、作业
1.续写。
2.搜集关于夏天的古诗、文章读。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2
[教学内容]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语文生活中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未来选择的职业,并能说清楚原因并写下来。
教具准备:《雨后》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阅读欣赏《雨后》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你们觉得下雨后
2、 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感觉吗?
3、 说一说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的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板书课题)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课件,课文录音及相应的画面。
2、 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3、 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 细读领悟,深入感悟。
1、 学习第一小节。
(1) 雨后的广场是怎样的情景呢?
(2) 雨后,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地玩乐,我们应该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2、 细读二、三、四小节
(1) 这首诗歌描
写了哪些人物?
(2) 妹妹长得什么样?
(3) 指导学生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用欢快、高兴的语调,读出小孩的任性与调皮。
(四) 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五) 齐读课文。
二、 语文生活—我的未来
1、 导入: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心目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请小朋友想一想。
2、 训练学生说话。
我喜欢的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组合作交流。
4、 师生共同交流,学生说,教师说,教师评,学生评。
5、 把自己说的写出来。
6、 展示作品。
三、 作业
四、 板书设计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二、学习《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
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掩耳盗铃》
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苏和与白马之间的真挚情意。
3、说说马头琴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体会苏和和白马的深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有关马头琴的资料和音乐。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马头琴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种乐器的名称吗?
2、播放马头琴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琴声的悦耳动听。
3、你们想知道这种乐器的来历吗?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31、马头琴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由读文,合作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2、巩固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读词语: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分组比赛读----抢读。
3、找出带有生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大家评价。
5、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出示带有生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苏和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小白马呢?他是这样做的呢?
(3)你觉得苏和是一个这样的孩子呢?
(4)你能用“渐渐”说话吗?
(5)齐读课文。
3、学习2-----8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2)疑问呢?
(3)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4)哪些语句写了小白马跑步的速度快呢?
(5)哪些词语写了王爷的凶狠呢?
(6)学生试读2、3自然段-----指导朗读。
(7)王爷得到小白马心情如何?小白马是怎样对待王爷的呢?
(8)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呢?
(9)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苏和和小白马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呢?找出来读一读。
(10)指导朗读。
4、自由读6---8自然段。
思考:苏和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他是怎样做的呢?
5、齐读6----8自然段。
6、齐读2------8自然段。
7、画出令人感动的词句读读。
8、指名反馈,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9、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10、分组复述故事,要学会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11、指名复述故事。
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
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
3、丰富我的词语库。
二、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4、全班交流,你认为哪些字需要老师的帮助。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7、书写评价。
作业:
写字。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6
教学目标:
一、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9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一分钟》
思考:那个青年人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课《7 一分钟》
看配音课件动画片或图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圈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二)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
(三)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读错?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这些生字?
(四)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四、感悟课文,明白道理。
(一)读课文,讨论。
1、读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来把它读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学生找出来的这几句重点句。
(二)学生表演读全文(先自由准备,再上台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练习: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3、认识“秦、淮”等2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教学准备:
钱塘江大桥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1、(出示钱塘江大桥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桥)它就是钱塘江大桥。
2、简介钱塘江大桥。
3、看到大桥,你想知道什么?
4、简介茅以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题目就是“立志造桥”。
2、指导学生读课题: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作者立志造桥的决心吗?
3、读了课文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还想知道:谁立志造桥,为什么要立志造桥,立志造桥的结果怎样。当学生质疑受阻时,教师可予以启发性提示。
4、教师及时将学生的疑问梳理并板书。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且拼音认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同桌还可以问老师……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发现共性问题,集体纠正。
2、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哪个句子读得不顺畅,可以用反复练习的办法来解决。
3、赛读,三分钟赛前热身活动为朗读比赛做准备。给学生建议:可以先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再重点练习读得不太流利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指导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4、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的进行朗读。
四、细读课文
1、课文1~3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原因,请同学们边读分内边用笔画一画有关茅以升立志造桥的语句。
2、学生自由读书,勾画句子。
3、自由汇报,集体交流。
(一)、(1)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消息”?
(2)他在行动上如何关心这件事?联系“默默地看着”想像当时茅以升想些什么?
(3)茅以升此时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让学生读句子回答。
(4)讨论茅以升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用因果句式回答。
①因为茅以升听到桥毁人亡的不幸消息非常难过,所以立志要做一个造桥的人。
②茅以升之所以要造许多结结实实的桥,是因为他听到桥毁人亡的消息非常伤心。
(5)这时,如果是你站在断桥上,你会想到什么?
(二)、理解句子1:他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
A.出示对比句子(删词并换标点)。他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引导学生读一读对比句,比较一下“一定”、“永远”去掉行不行?为什么?用句号或感叹号哪一个更恰当,说出你的理由。
B.有感情朗读句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茅以升立下了为民造福的宏图大志,他的“志”实现了吗?
追问:你能想象一下茅以升求学时是怎样发愤读书的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善发愤读书的内容。)
与学生交流教师收集的小故事。
据说茅以升立志后,只要看到桥,就要从桥面到桥墩看个够;只要在书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看到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这样,又加上美国的三年学习,为他实现志愿打下了“坚实的桥墩”。(出示钱塘江大桥图片)
这就是他回国后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大桥上层是公路,走汽车,中间是铁路,过火车,下面还可以自由通过轮船。茅以升成功地实现了儿时的志愿。
五、回归整体
用心再读一遍课文。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六、延伸升华
1、完成课后第一项活动: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桥梁建设专家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比较"建之旁"和"走之旁"的不同,练习书写。
2、指导学生按部首给生字归类,掌握识字规律。
3、区别形近字,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再进行造句练习。
4、举办祖国名胜古迹展览。注意培养学生的活动自主性。
5、练习朗读、背诵古诗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感。
6、学习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1、师生讨论:"建"和"遍"偏旁的不同之处。
2、书空建字旁。
二、把下面的字排到队伍中去。
1、出示:经练、福神、除院、图团四组字,学生分别说说每组字的相同之处。
2、出示:纱、祝、因、国、视、圆、降、组,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你怎么做的,为什么?
三、比一比,选字组词。
1、同桌说说每组字的异同。
2、师范做第一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指名板书。
四、读一读,选择三个词语造句。
1、生自读词语。
2、选择词语造句。
3、师生评议。
五、举办图片展览。
1、给收集到的祖国名胜古迹图片写上一句说明。
2、共同布置展板。
3、小导游介绍名胜知识。
六、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看插图说话。
2、师范读《望庐山瀑布》
3、学生自读。
4、指名朗读。
七、学习查字典。
1、小朋友,遇到生字你用什么办法认识它?
现在丁丁冬冬要向大家介绍另一个很有用的办法,那就是查字典。
2、出示字典,介绍字典。
3、师用字典示范查找"炉"字,学生看。
4、师带领学生查"烟"字。
5、师生总结查字典的步骤:数、查、记。
6、齐读查字儿歌。
7、请会查的'一名学生带同学查"秋"字。
8、学生小组一起查找"遥""瀑"。
八、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还要努力的地方。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9
教学要求
1、了解泉水叮咚流动不息,赞扬泉水“献身美好生活”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泉水不停流淌一路上遇到朋友时说的话。
教学重点:泉水对朋友们说的四段话,现解泉水的特点学习它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学难点:学习泉水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突破方法:采用朗读探究的方式,体会其特点及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千岛湖的泉水。
问:这是什么?(泉水。)有谁知道什么是泉水?(从地下流出来的水。泉水是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在山区较为常见,)
2、启发学生自己见过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可以分别从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来说说。)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听听读读《泉水》,板书课题:听听读读《泉水》。(齐读课题。)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听听读读课文,谁来说说听听读读这一类型的课文有什么要求?
(听:仔细听,听清读音,听懂内容,边听边思考。)
二、听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我们来静静地听老师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后要流到哪里去?(师配乐范读。)
2、交流问题。
三、分节理解,朗读。
(一)1——2小节。
1、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打开书,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出示朗读要求1、2)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出示朗读要求3)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
(二)第3——7小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2、边交流边板书:
水池山里的姐姐
平地杜鹃花
山坡果树
山谷百灵鸟
3、泉水和这些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呢?再听3——7小节,自己可以跟着轻声地读一读。(出示4段话)
4、自由读泉水的话,然后交流。
5、你喜欢泉水说的哪句话?为什么?
6、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种怎样的水?
(相机出示比较句子灯片,相机板书:多、清、甜、美)
7、以各种形式朗读泉水所说的话。(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8、想一想:泉水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乐于助人)
(三)第8——10小节。
1、听教师范读,思考:泉水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2、交流。
3、自由读,集体读。
在你的想像中,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做哪些好事?请用: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她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的格式来完成。
师: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自由创作吧!
生:小组交流
生:泉水流到棉田。她看到了绿油油的棉枝,泉水说:“大口、大口的喝吧,我的水很多,喝了我的水你们能开出更多,更白的花。
生:泉水流进玉米地里,她看到了又高又直的玉米杆,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解渴,喝了我的水你们能长出更大的玉米棒。
生:泉水流进校园里,她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泉水说:来吧!来吧!我得水很凉快。和我一起玩耍你们会更快乐。
附板书:
石缝
水池、多、山里的姐姐、乐
平地、清、杜鹃花、于
泉水、山坡、甜、果树、助
山谷、美、百灵鸟、人
大海
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多练习朗读,可以让学生带读,赛读等,增加朗读分量;另外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还应更多地照顾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溪的性格特点,学习小溪不怕困难的,勇往直前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溪与太阳公公对话的含义。
2.体会小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让我们伴随着小溪坚定的步伐去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吧?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整体感知全课文。
(2)小组互动:
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
三、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同桌互读,通过朗读体会小溪的愉悦心情。
(2)引导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
(3)交流读懂了什么?
四、识记生字。
(1)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用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2)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11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4)学习第六句。
a、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b、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c、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12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美妙的歌声,你们想欣赏吗?(欣赏有关杨树的课件)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你们想不想再听一听她唱了什么呢?(欣赏课件。)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四、深入感悟,读透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2、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刮风时唱得欢快?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
(3)没有风雨时杨树怎么唱?
3、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快乐的白杨树,加上动作,试着读一读第一段,请读出大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讨论:杨树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交流 ,品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杨树有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讨论,交流。
(四)放欢快的音乐,同杨树一起歌唱:美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大杨树把歌唱给了学步的小宝宝、聊家常的老奶、悠闲的`老爷爷,那它还会把歌唱给谁听呢?我们也来编一编吧。
2、交流、汇报。
8.课堂练习:小组比赛朗读课文。
9.作业安排:背诵课文。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杨树之歌》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
11. 自我问答: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杨树默默无闻,为人类奉献出欢乐与关爱的;学习杨树默默奉献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老师出个谜大家猜猜:
耳听呜呜叫,眼看树枝摇,
要问他住哪,谁也不知道。
他是谁?(风)
2、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画风》(板书课题),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创设情境,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三个小主人公是谁,他们都想出了哪几种画风的.好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
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他们的名字和三幅画。结合课文帮助三个小朋友找到他们自己的名字,并说说三幅画分别是谁画的?为什么?
三、在不同的环境中识字
1、找三名同学分别戴三个小主人公的头饰,手拿带有名字的卡片。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字了。)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__×,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4、检查识字效果:
在游戏中继续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
2、自由组合:
分角色练习朗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逐个范写,落到实处: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指出不足,老师逐步完善。
3、学生试写,感悟交流:
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六、课堂延伸
在大自然中不只有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还有声音、气味,但他们都可以通过画与他们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观察,看谁的收获最大。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14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a.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b.你知道吗(收集课外积累的词语);c.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二课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15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共有5个板块,即“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识宇加油站”通过观看公园导览图,识字写字;字词句用“通过补充词语,学习词语的运用;”书写提示“学习汉字书写规则,重点指导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书写要领;语文重在积累,通过”日积月累“朗读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走进国学经典;”我爱阅读“学习故事(笋芽儿),注重阅读延伸,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园地计划用三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材
1、观看公园导览图,认识10个生字。
2、掌握形容词的灵活运用。
3、观察春天图片,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学会连词成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春天图片,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学会连词成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多四体课件出示公园导见图师:你们经常去公园玩吗?生:经常去
师:你们在公园是怎么游玩的呢?是随心所欲地逛还是根据导览图游玩?生1随心所欲地逛
生2:按照导览图指示的路线游玩
师:那么请大家观看这幅导览图,说说如果按照导览图游玩的话,应该怎么走,学生同桌探讨,教师指三名学生说一说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亭咨询剧管理家塔餐力
(1)指名学生认读,
(2)打乱顺序认读
(3)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排示范读,学生跟读4)分小组比赛组词,评选出组词优胜组
3、学写”塔“餐”
(1)学习书空生字笔顺
(2)教师范写
“字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餐“字笔画较多,注意上下要写得紧凉
(3)学生描红,临写
(4)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二、字调句运用
1、练习一
(1)多媒体课件出示
()的天空()的阳光
()的田野()的微风
()的柳条()的草坪
(2)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
(3)学生自主补充合适的`词语,全班交流
(4)师生交流
师:大家喜欢春天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生2:我看到了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坪
师: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暖暖的阻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生2和煦的微风让我感到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到了
2、练习二
(1)出示句子。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3)提问: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生:种子。
师:种子睡在哪里?
生:泥土里
师: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生:松软的泥土里
(4)学生自读句子,感受提问不同时,句子侧重点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练习三:连词成句。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看图能力,同时训练口语表达,激发孩子内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美丽的春天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春风()吹着,()照着大地。
岸边的柳树(),她像个()的姑娘在()。()的迎春花爬满枝头,()的桃花也张开了笑脸。小燕子摆着()的尾巴在()的天空中一边飞一边说:“()。”
在这个()的春季里,()带着我来到()划船。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我高兴地说:“()!”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0-08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9-27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9-20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0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06-20
二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05-14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9-13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09-17
初三语文下册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