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案

时间:2025-09-16 09:37: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数的意义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的意义教案(经典)

小数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

  1.整理知识,构建小数的知识结构;

  2.巩固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3.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龙湾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瓯江入海口南岸,区域陆地面积27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9.7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师:哪个数比较特别?(板书:小数29.77)

  师:我已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家乡,那你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班里的一些情况,每个同学准备一句话,这句话里至少有一个小数,谁先来?

  生(举例)师板书小数。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小数,看来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复习)

  二、用数与概念造句,再现知识

  师:看到这些小数,回忆一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

  生:……

  根据回答,师板书:

  意义

  读法和写法

  基本性质

  大小比较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名数转化

  求近似数(改写)

  师:谁能用上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然后选择黑板上的一个数来说一句话吗?

  如:1.65米就是165厘米。

  生:……

  随着学生的发言,小数的各个知识点都展示出来,并及时得到了训练。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1、比一比

  大米油洗衣粉

  850g 2千克3.25kg

  它们所使用的单位完全不同,你有办法比出它们的轻重吗?

  方式:先学生自己比较,再同桌互谈想法。

  学情预设:(1)先交流比较的结果。(2)重点介绍比较的过程、转化的方法。

  2、读一读,写一写

  (1)龙湾区是温州的工业强区、经济大区。截至2006年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347000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01元。

  方式:读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截止到5月26日,在四川地震中共有65080人遇难。

  方式: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再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

  3、猜一猜

  (1)两斤九层糕,比5元贵一些,比6元便宜一些,这两斤九层糕的价格可能是多少?

  方式:学生开火车说

  预设:在讲完5.1到5.9后。追问火车还能不能继续开,引出5.11……有无数个,但是结合实际,一般表示几元几角几分,没有5.11111元。

  (2)老师这里有一组小数,你能猜测出它可能是表示什么的小数吗?

  A、35.5千克B、2.29米C、8844.43米D、2.5

  方式: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数来说。

  小结:同样的数,添上不同的单位就能解释出不同的意义,数学想像的力量真是非常强大啊!

  4、判一判

  (1)小数都比1小。()

  (2)大于0.67而又小于0.69的数只有0.68。()

  (3)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越大。()

  (4)一个整数的末尾有几个0,读数的时候只读一个零。()

  (5)把2.345扩大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6)2.98保留一位小数是3。()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提出和交流。当然有关小数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补充完板书)

小数的意义教案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需要进行测量。

  2.量一量。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组1:黑板长2米多。

  组2: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

  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学习目标,引出新课。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36厘米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

  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在探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4.归纳学生的方法。

  (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厘米转化成0.36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

  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6.尝试练习。

  12克=千克=( )千克

  500克=千克=( )千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小数的意义教案3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32——P3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 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1米,3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3米 ……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 04、0.01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 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 )元 ( )千克 ( )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教学后记

小数的意义教案4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

  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

  板书:直角等于90度

  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

  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

  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

  3.读一读,平角、周角。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角

  你们想当魔术师吗?

  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

  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

  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

  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让学生试着用活动角转动周角,画周角,然后,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齐读周角的特征,再齐读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三、进一步感受平角、周角。

  1.伸出一条胳膊。旋转平角、周角。同桌互相转,展示转。学生评价。

  四、补充钝角范围

  师:老师有个问题,180度,360度都比90度大,但他们不叫钝角,再平角上展示活动角,活动角的一条边,在0度90度区域形成的角是锐角,在90度180度形成的区域形成的角是钝角,请学生说一说钝角比谁大?比谁小?

  生回答后, 板书:而小于180度。

  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角、平角。

  互相说,展示说,评价。

  六、巩固练习.

  1.游戏,用纸扇摆角,同桌说角,老师摆角,考同学说角

  2.判断:⑴平角是一条直线,⑵周角是一条射线,⑶一个周角等于四个平角,

  3.抢答题:⑴从小到大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⑵从大到小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

  4.再出一个难一点的题:(要求说清理由)

  1=752=? 3=? 4=?

  七、总结

  你们知道了平角、周角,现在让你扮演角色,平角、周角,做个自我介绍吧!

  板书设计:

  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比90角小 比90角大 1平角=2直角=180

小数的意义教案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小明和好朋友小红一起到新星文具店购买文具,文具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课件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中标明四把三角尺或直尺的价格,分别是:2角、5角、8角、3角。)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 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 提问:小明想买一把尺子,猜猜他可能买哪种价格的尺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角、5角、8角、3角。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尺子的价格,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如果用元作单位,怎样表示上面商品的价格呢?

  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着上面的价格板书:2/10元、5/10元、8/10元、3/10元。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表示的意思吗?

  引导:像上面的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边讲解边板书)如:2/10元可以写成0.2元,0.2读作零点二(师生齐读)。也就是说,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既可以用2/10元来表示,也可以用0.2元表示。

  提问:你能说说0.2元表示什么意思吗?会写这个小数吗?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5/10元呢?

  追问:0.5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练习读、写0.5。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小数表示8/10元、3/10元,并读、写0.8和0.3。

  谈话: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再来看一些例子。

  (2)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提问: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量得的结果是多少?

  再问:你能用米作单位分别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吗?(学生分别用5/10米、0.5米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10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宽。)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尺子图。

  提问:小明买了这样一把1米长的尺子。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指1分米的刻度)这里的'1份是几分米?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呢?

  课件出示相应的填空,谈话:你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再在书上第101页的第1题中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指名汇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分母都是几?

  小结: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都是零点几。

  (5) 游戏:对口令。

  教师说一位小数,学生说表示几分之几,或教师说几分之几,学生说小数。同桌相互做游戏。

  2. 教学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 谈话:我们再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这里还有两件文具。(出示例2的情境图)圆珠笔多少钱1支?笔记本多少钱一本?

  提问:你能用小数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吗?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并读、写1.2元。(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笔记本的价钱呢?

  小结: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可以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讲解: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相机板书:小数点、小数部分、整数部分)

  提问:你能写出两个小数吗?读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指名汇报。

  三、 应用与拓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3. 找朋友。(把分数和相应的小数用线连起来,题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 总结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延伸: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位小数,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位数更多的小数,更全面地认识小数。如果感兴趣,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资料看一看。

小数的意义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5)0.05表示百分之五。( )

  (6)3.21是三位小数。( )

  (7)0.034写成分数是 ( )

  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 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 ),读作( )。(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 )。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小数的意义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6页第4、5题,练习四十二的第8-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以及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先出示下表.

  复习整数、小数加法的意义。

  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意义相同吗?“学生回答

  后,再提问:“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2页和84页,齐读一遍加法的意义。教师把整数加法的意义写在表格内,在小数加法一栏内写上“相同”;并让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记住。

  整数;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指着表格提问:“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教师检查学生有没有不理解整、小数减法意义的,再让学生说一说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减法和加法之间有什

  么关系?“让学生说,教师板书。再提问:“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加法和减法?”

  5.整、小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再提问:“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学生说完后,教师在表格内板书:“相同”。

  6.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说,教师板书。再提问:“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乘法和除法?”

  二、复习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说完后,再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先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然后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小数乘法算出的积要点小数点。再提醒学生注意点小数点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比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用零补位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应该有几位小数。

  3.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情况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四十二的第8-12题。

  1.做第8题,指定4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2.做第9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了解大多数学生用多少时间做完这些题目。

  3.做第10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检查学生在保留两位小数时,百分位如果是零,有没有把零丢掉。

  4.做第11题,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做第12题,让学生先在书上做,再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每一道小题都让学生多发表意见,尤其是说法有错的题,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错了。

小数的意义教案8

  【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中动手、动脑、动口,逐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0~5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及“做一做”,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2、难点:探索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米尺、彩带两条(2米和0。9米)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测一测。”

  2、师出示2米的彩带,同学们猜一猜有多长,指名回答后让学生测量验证。师再出示0。9米的彩带,让学生猜测,然后测量出结果是9分米。

  提问:9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9米)

  二、教学小数的产生

  1、课件出示老师收集的一些图片。

  看来生活中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啊!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于是小数就产生了。(师板书:小数的产生)

  2、除了用整数,小数,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分数)还是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呢?(9/10米)

  师:刚才我们在表示第二条彩带的长度时,有的同学用分数表示,有的同学用小数表示,看来小数和分数之间一定有联系。那么分数和小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他们的秘密。探索秘密需要一样工具就是直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游戏和活动的好奇心理,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再猜一猜、量一量的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整数在生活中使用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从而引入小数,让学生感受到小数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知的探究过程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教学一位小数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大屏幕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如果还用米做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

  板书:(1分米、1/10米、0.1米),谁能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1)那如果3份、7份呢?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

  (2)像这样的你能找一个让同学说说吗?(学生说老师补充板书)

  2、观察这一些小数,你发现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一位小数)将分数与小数联系起来看,又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分母是10是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学生:分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十分之几的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引导。

  3、教师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猜想一下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三、教学两位小数意义。

  1、学习两位小数。

  (1)刚才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那如果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老师将尺放大)取1份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取3份呢?取6份呢?

  (2)仔细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的特点,看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通过学习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位小数。)

  教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猜一猜:下面老师要将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

  (3)、教学三位小数意义。

  1、认识三位小数: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将尺平均分成1000份。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1毫米、 1/1000米、0.001米

  6毫米、 1/1000米、0.006米

  13毫米、 13/1000米、0.013米

  2、小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小数呢?

  四、总结小数的意义

  1、教师: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用分数、小数都会表示了,如果老师再把1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几份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那么100000份呢?(万分之几是四位小数,十万分之几是五位小数)

  【设计意图】由借助直观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到通过联想认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的意义,再到抽象概括小数和的意义,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然后讨论: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教师板书)

  4、反馈:教材第51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要先看一看每一幅图平均分成了多少份?然后教师讲评。

  【设计意图:】教材在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之后,安排了“做一做”活动:通过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五、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1)课件出示智慧闯关第一关

  0.3里面有()个1/10 0.5里面有()个1/10 0.07里面有()个1/100 0.09里面有()个1/100

  师:学生讨论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想?

  师指名回答后小结:像0.3、0.5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有许多个1/10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1。同理,像0.07、0.09这样的两位小数,可以看成有许多个1/100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01。

  师: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

  (2)课件出示智慧关第三关

  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教师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课件出示智慧关第三关

  0.8的计数单位是( ),里面有( )个()。

  0.06的计数单位是( ),有6个()。

  0.032的计数单位是( ),有()个( )。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层次的强化巩固练习,有针对性地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内化,使在课堂中探究所得的新知识、新概念在练习中逐步得到深化,从而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堂巩固

  1、练习九第2、5题

  2、判断(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利用幻灯出示一组有一定深度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逐步加深理解,熟练运用。从而深刻地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小数与分数的相互关系,达到强化、内化、深化新知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关,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

  把你的收获告诉同学们。

  五、课堂延伸:课件《小数点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阐述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再一次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表现,体验学习取得成功的快乐。同时通过播放小数点的历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小数产生的背景,体会劳动人民以及以往一些数学上的伟大发现和发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后的学学习道路上更加努力,表现的更加出色。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9/10米1/10米1/100米1/1000米

  0.9米0.1米0.01米0.001米

小数的意义教案9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

  课后反思:(略)

小数的意义教案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欲望。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课件演示:学生测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习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课件出示例1第1个图)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课件出示后面两幅图)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课件出示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

  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第70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课件出示: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归纳:课件出示:像0?7,0?45,0?025,0?25,0?107……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小数的意义》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演示:学生测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的过程,对你自己动手测量有帮助吗?( )

  A、很有帮助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2、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你是否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

  A、是的 B、不是

  3、你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教授本节课吗?( )

  A、很喜欢 B、无所谓 C、不喜欢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很喜欢有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学,实验班的认同率达到了97.5%,即使是对照班的学生,他们也希望老师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同率也有82.5%。

  在本节实验课中,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测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欲望,也为学生动手测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紧接着通过课件演示“10×1”的方条图、“10×10”的正方形图、直尺图、“10×10×10”的正方体图,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它们的特点,从直观入手把图、分数、小数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数的意义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减运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以便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本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小数加减计算的引入还是应用,都力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本单元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创设了2004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情境,通过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意义,探索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创设了环城自行车赛的情境,通过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材创设了450米接力赛的情境,通过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合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两位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2、难点

  小数加、减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得数末尾有“0”该怎样处理。

  3、关键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除了教材呈现的情境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需要小数加、减法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小数加、减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要注意联系整数加、减运算,以便使学生把整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四、课时划分

  1、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练习十六。(2课时)

  2、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练习十七。(2课时)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及练习十八。(2课时)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95~97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4.7-0.50.56-0.451.2+0.81-0.4

  0.39+0.157.7+0.63.6-0.84.8-31.7-0.3

  2、算一算:

  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3.6-1.6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108.5-35.05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第100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第104页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0.26-0.160.25+0.175-2.5

  7.2+6.88.5-53.6-1.62.1+7.9

  13.5-2.46.7-2.34.8-2.87.1-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120-75-25430-121-79

  36+11+64+8985-(15+64)

  3、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复习巩固

  1、练一练

  4.36+14.8+5.64+5.2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

  ⑵指名汇报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0.5+1.5+1.5+0.55.26+3+1.74

  0.25+0.15+0.75+0.8527.85-(7.85+3.4)

  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简算

  8.42+8.46+8.54+8.588.42+8.46+8.54+8.5

  =16.88+8.54+8.58=(8.42+8.58)+(8.46+8.54)

  =25.42+8.58=17+17

  =34(秒)=34(秒)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7.5+3.1+2.510-2.5-2.521-7.7-2.3

  8-2.59+3.610-2.48-1.6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5.6-0.18-1.27.08+16+8.2

  10+0.009+0.1913.75-0.75-1.2580-19.4-8.09-3.51

  5.6+0.5-5.6+0.57.2+5.6-2.834.5-(17.2+4.5)

  三、解决问题

  1、P1054

  2004年春季运动会田径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见书)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

  2、P1065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

  3、P106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

  4、P1068⑴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

  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

小数的意义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小数的意义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至50页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完成第5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小数概念的认识。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图画在黑板上,教师准备一把米尺,如果有可能学生最好每人也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

  1.教师边提问边把下面提到的数写在黑板上:

  “过去我们学过一些数,像0、1、2、3、4、10、100、1000等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整数。)

  “还学过一些数,像0.1、0.2、0.13、2.56等,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小数。)

  像0.6、0.3这样的小数我们过去学过一些,但都比较简单,今后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方面的知识。

  二、自学新知:

  1、自学小数的产生。

  2、操作:师拿出米尺,让两个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先让学生演示1米的长度,然后再量黑板的长度,每量完1米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条短线。如果量完3米后,剩下的.不足1米,提问:“余下的不足1米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6分米可以表示成小数吗?”

  “那么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在量黑板的长度和量课桌的长度时,都出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需要用小数表示。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

  2.学习小数的意义。

  〈一〉操作:教师拿出米尺,同时也让学生把带来的米尺拿出来(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一把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1米的长度。

  〈二〉出示问题:(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2)多少分米是1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3)3分米是几个1分米?3分米是几个十分之一米?那么3分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是多少?

  (小组讨论后回答,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三〉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

  (1)把1米子均分成100份,每-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2)多少厘米是1米?1厘米是1米的多少分之一米?1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3)把1米分成1000等分,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以自己的尺为标准,回答问题。

  3.师生共同概括小数的意义。

  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50页中间两段。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5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2.做练习十二的第l、2、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再进行讲解。

  四、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4、5题。

  板书设计:例1:1角是十分之一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2分是百分之二元,用小数表示是0.02元;

  教学设计: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产生,在三年级的时侯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学生并不陌生,但缺乏直观认识,所以在这课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尺上找出所要表示的数,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更易于记忆和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课后附记:

小数的意义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32~33页例1和“做一做”,第36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类推迁移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米尺、多媒体课件、立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创设情景】

  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个人资料,既满足了学生想进一步地了解老师的好奇心,又达到了复习铺垫的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创造小数的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小数世界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一位小数

  今天的学习,我们借助一样学具~米尺,大家认识它吗?现在我们把它搬到大屏幕上!

  (出示米尺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教学例1。

  教师提问:一起来数数,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学生一起数,得出结论(10份)。

  提问:因为1米=10分米,所以这一份是多长?

  学生观察后回答:1分米

  小结: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提问: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教师强调0.1米表示的意思:(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0.1米)

  想一想:0.1米的长度和米的长度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相等的关系)

  由此得出:米=0.1米

  (2)这样的3份是几分米?(这样的3份是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

  提问:谁能说说0.3米表示什么意思?

  同样,可以得出:米=0.3米

  (3)这样的7份又是多长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7米。)

  提问:谁能再来解释一下0.7米表示什么意思?

  同理,可以写成:米=0.7米

  (4)进一步强化训练:这样的9份就是(9分米),写成分数是(米)、写成小数是(0.9米)(学生口答完成)

  教师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师:课件显示我们刚才得到的一组分数,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都是10)

  师:分母都是10的,也就是十分之几的数,我们用几位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

  师:结合我们得出的这几组等式,谁能把你刚才的发现再来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点击出示第一个发现!你的发现太棒了!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段是几米?)(0.3米)

  一起数数0.3米是由几个米组成的?(3个)

  提问:那0.3里面有()个0.1?

  这一段又是多长?(0.7米)

  再来数数几个米组成0.7米?(7个)

  提问:那0.7里面有()个0.1?

  进一步强化训练:0.9里面有()个0.1?(9个)

  请大家想一想:9个0.1如果再加上1个0.1是多少呢?(是1)

  提问:1里面有()个?(10个)

  也就是说:1里面有10个0.1

  提问:谁能告诉我1.2里面有()个0.1?(1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像0.3、0.7、0.9、1.2……都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里面有()个,我们就说,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1

  师:这句话太重要了,谁能把它再说一遍!

  点击出示第二个发现!(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反馈小训练:谁能告诉老师:0.8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认识两位小数

  小小的米尺,大大的学问。

  师: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老师再想继续分的话,会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呢?(100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几厘米?(每一份是1厘米)

  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呢?(米)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老师把之前分得的1分米,通过放大,再次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就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

  小结:这样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提问:这样的4份和8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又是多少米呢?

  请大家翻开课本32面,把你的答案写在书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师:根据你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组等式(显示等式课件)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次写出的都是几位小数?(两位小数)

  师:表示这些小数的分数,它们的分母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都是100)

  师:那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点击出示第一个发现!你的发现真了不起!

  师: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百分之几也可以看作是几个百分之一,这里的就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01

  师:谁能把这句非常重要的话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点击出示第二个发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反馈小训练:想一想0.25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

  3、认识三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那三位小数呢?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和自学要求,有步骤地进行自学探究,并完成手中的活动报告单。提问:根据前面的学习规律,说说1毫米、6毫米、13毫米用分数和小数该怎样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发言总结:1毫米用分数表示是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6毫米用分数表示是米,写成小数是0.006米。13毫米用分数表示是13/1000米,写成小数是0.013米

  提问:经过你们的自学探究,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总结发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点击出示发现!你们个个都是自学小能手!老师为你们点赞!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谁能尝试着把它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教师可适当提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都属于小数范畴)

  学生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师板书)

  师:依此类推,分母是10000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数,可以用(五)位小数来表示……说的完吗?(说不完)就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这就是小数的意义,请大家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意义,教师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可真棒!自己总结出了小数的意义!

  5、总结: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师:谁能尝试着把它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师板书)

  师:你是个非常善于总结的孩子!这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请大家齐读一遍。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说不完)看来同学们理解了!

  6、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过渡)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一个用整数1来表示的正方体,我真诚的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个正方体变形的过程,你们愿意吗?

  教师出示正方体变形课件,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1里面()个0.1

  0.1里面()个0.01

  0.01里面有()个0.001

  提问: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通过演示操作,交流讨论发现:1里面有10个0.1;0.1里面有10个0.01;也就是0.1是0.01的10倍,我们就说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10,0.01里面有10个0.001,也就可以说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是10。

  师:什么情况下它们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呢?举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结:小数和整数一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师板书)

  请大家齐读一遍。

  三、【巩固提升、练习反馈】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可以一题两问)

  2.判断:争当合格小裁判(说出判断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学的高兴吗?谁能向同学们分享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

  小结:是的,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分母是10、100、1000……的这类特殊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探究由特殊到一般研究和转化。只要你善于思考和发现,你就能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最后,老师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人生格言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五、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小数的进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意义教案15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教材第108页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练习二十五1-6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地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方法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重点:小数的.意义、性质。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填空。

  (1)用来表示()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点的左边是小数的()部分,右边是()部分。

  (3)10.605读作();二百点零二七写作()。

  (4)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5)把0.0800化简得();把12.3写成三位小数是()。

  (6)0.09×1000=();14.5÷100=()。

  (7)6.08千克=()克;5.9米=()米()厘米;

  2吨360千克=()吨=()千克;

  128000=()万;23708000000=()亿。

  (8)把8.953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0.01是()。

  2.比较大小,在”○“里填”>“、”<“或”=“。

  (1)3.6○3.06(2)0.0724○0.0733

  (3)5.108○5.1008(4)0.990○0.9900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小数的意义。

  (1)让学生回答什么叫小数?

  (2)完成教材第108页的第1题。

  2.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1)让学生回答小数的性质?

  (2)回答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108页的第2题。

  3.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说说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2)完成教材第108页的第3题。

  4.复习小数和复名数。

  完成教材第108页的第4题,集体订正。

  5.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说说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完成教材第108页的第5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4-6题。

【小数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小数的意义》教案08-29

《小数的意义》教案01-30

小数的意义教案12-11

小数的意义教案10-20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教案08-16

《小数的意义》教案范文06-21

《小数的意义》的优秀教案05-06

小数的意义教案 15篇06-23

《小数的意义》教案五篇07-29

小数的意义教案15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