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时间:2025-09-03 09:19:0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1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应会: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

  2隐形内容与目标

  (l)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2)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学习材料

  铅笔、彩色水笔、水粉色、毛笔、卡片纸、笔洗。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l、自制有关生肖动物邮票、工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课件。

  2、民间工艺品实物一组。

  3、生肖邮票学生作品一组。

  4、剪好齿孔的多种形状、尺寸各异的'空白邮票,剪好外形的一组生肖动物、面值、中国邮票字样。

  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提出问题:能说出邮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组研究、讨论,结合生括经验及查找资料,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研究十二生肖邮票,你能发现系列成套邮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探究学习

  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

  出示空白邮票、文字、面值、生肖动物图案,提出问题:这一组资料,哪些组合后更适合、更具美感?

  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摆组合,得出结论:

  1、生肖图案应充满画面的绝大部分。

  2、面值文字应突出,系列邮票文字应一致。

  3、它的附属资料如印章纪年、汉语拼音等也应统一。

  4、底色、边框也应成系列。

  学生创新实践

  提出要求:

  1先进行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

  2完成一枚有创意的生肖邮票。

  作品展示、评价

  l、展示学生的作业。

  2.组织学生评价,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的: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发展学生的创新。

  二、教学难点、

  重点: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游戏比赛活动。

  三、教具准备:

  范作、彩泥、彩色笔等。

  四、学具准备:

  彩色橡皮泥、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组织教学。

  2、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3、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3、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4、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5、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提出几点意见和看法。

  6、师按照个别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登山游戏图,稍做示范。

  (三)综合实践。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8课。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目标: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四、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作精神。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加强训练。

  五、教学措施:

  处于儿童绘画“过渡期”儿童,是儿童美术学习兴趣取向的转折期。教师应注意引导,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或过分相信儿童的天赋,任其发展,将导致儿童怕画或厌画的不良后果。

  1、加强绘画欣赏教学,重建学生绘画兴趣和信心。

  2、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课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料解释世界水资源的有限以及分布不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切实体会到世界水危机、中国水危机、北京水危机,同时培养学生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进一步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关心水资源的思想,能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并自觉地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污染,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水危机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2、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投影片、录像、自制计算机软件、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的讲台上放着一大杯水,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有关水

  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节《水资源》。

  [板书]:第二节水资源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水做过什么?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展示投影片]:

  生产主要工农业产品用水量

  [提问]:在表中所列出的工业品中用水量最大的是什么?农产品中用水量最多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启发提问]:以上我们看到了水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你能不能试

  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有多种答案,教师均应予以肯定)

  [转折过渡]: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复习一个小学中学过的概念——水循环。

  [计算机动画演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提出讨论问题]:你能说出水循环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是什么吗?(学生看动画演示,分组讨论,回答出六个环节的含义)

  [总结]:这种循环在地球上—刻也没有停止过。

  [转折过渡]:这些参加循环的水我们人类目前都能直接利用吗?

  [讲解]: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设把全世界的水都装在了我这个杯子里,一共是1升,我们来看看这1升水。

  [计算机分布演示]:在这1升水中0.97升都是咸水,在0.03升的淡水中0.02升是固态淡水,在0.01升的固态淡水中0.0098升都是地下淡水,0.0002升是河湖淡水,最后人类真正能够取到的水大约只有1滴。

  [总结]:人类日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转折过渡]:这有限的淡水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均匀吗?[

  [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先看图名,再寻图例。

  [讲解]:为什么要挂这幅《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呢?一般来讲,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贫乏。

  [提出讨论题]: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世界上哪些地区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哪些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贫乏。

  (学生讨论回答,指出一些国家或地区均可)

  [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明确地看出,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是极为不平均的。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水资源对人类是如此的重要,可水资源又是极为有限的,而且分布不平均。那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水资源呢?

  [提问1]: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在看录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水资源的。

  [放自制录像片]

  (学生回答:1、人类用水量增加;2、人类污染水资源;3、人类浪费水资源)

  [转折过渡1]:水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再加上人类用水的增加、不断的污染和大量的浪费,必然会导致全球性的水危机。水危机的到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看教科书68页的“读一读”。

  (全班看书,请一位学生朗读)

  [总结]:这惨境就是自然界水资源短缺再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转折过渡]:如果人类继续这样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指导分组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我给大家的资料并回答投影片上提出的问题,

  注意小组内的分工,最好每人回答一道题,全组合作完成。

  [资料]:

  据美国霍普金斯人学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20xx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80亿人,目前全世界有将近5亿人面临饮用水的问题,预计到20xx年时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8亿人。

  目前世界上有31个国家水供应紧张或饮水不足。这些国家大多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到20xx年,人口的增长将使包括印度在内的17个国家也陷入饮用水短缺的困境。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蔬果根、茎、叶、芽、花、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色彩特点,进行雕刻、塑造、创意设计一个立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联想中、能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观察、构思新形象。在比较中体验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创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创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观察生活、养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大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等特点进行联想与添加、组合造型,培养观察与设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对蔬果的原形进行切、刻、雕、挖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欣赏“蔬果童话形象”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蔬果童话形象夸张、变形的蔬果娃娃。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们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样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构想与创作的?

  (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创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蔬果的艺术作品?

  3. 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艺术品的。你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多种制作方法,设计与众不同的新形象来表现蔬果的童话故事。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5

  师:那么,我们也会将颜色差别大的色彩称之为“对比色”。

  板书:对比色。

  师:对比色之间差别大,和谐色比较接近相似。如果分别用对比色与和谐色来装饰画面,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和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体验对比与和谐

  屏幕: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树。

  师:同学们看,一棵奇妙的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还有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爱心。只可惜,这棵树缺少了什么呢?

  生:颜色。

  1.体验对比与和谐的感受。

  师:对,颜色。老师也挑选了两组颜色,看,这一组是属于什么颜色?这一组又是什么颜色呢?(师生交流)

  师生讨论:装饰后的大树画面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屏幕:赏析不同色彩画面的效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两组画面,是否如此呢?

  屏幕:小结对比色与和谐色效果。

  师:由此可见,对比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和谐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2.音乐过渡欣赏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摇篮曲”)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谐的色彩,有时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世界似乎都变的静静的

  轻轻的;(“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有时候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乐章,让人心潮澎湃,强烈的色彩对比,就好像鲜明的乐曲节奏,令世界也如此明快有力。

  3.讨论生活中的对比色或和谐色。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世界,而且还能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问题了。我来考考大家,以下的.场所,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呢?

  屏幕:医院、游乐场、图书馆、幼儿园。

  生:自主回答。

  4.(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师:这些颜色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

  屏幕:公共标志、色盲图、图表等。

  师:除此之外,对比色与和谐色还在哪些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色彩搭配原理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甚至一个小小的纸盒都运用上了和谐色的包装纹样。

  可设计师还想在颜色上做点小小的改变,让画面的色彩再多点对比,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屏幕:小红块——大红块——粉红块。

  师生讨论:影响色彩对比和谐的除了色彩差别大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生小组讨论。

  板书:颜色位置、颜色面积、颜色纯度。

  四、体验颜色搭配

  1.互动操作练习。

  师:合理用好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真的非常重要,服装中的色彩搭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帮助这位小朋友设计一下他的服装颜色的搭配吗?

  2.巧妙运用色彩对比的案例。

  师:《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19xx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那个恐怖的年代,世界令人感到末日般的恐怖、黑暗和绝望,而红衣女孩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人,给人较强烈的关注和印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但这件醒目的红衣出现在尸山之中时,则给观众心里带来无比痛苦的感受。导演通过这件红衣色彩的对比,使人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师:可见一个小小的色彩对比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思考,也为电影增添了寓意。掌握好对比与和谐的规律,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接下来,我们也来尝试做一个小小的色彩练习。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6

  知识要素

  多折剪及阴阳剪

  技能要求

  运用多种剪刻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剪纸的特点和规律,体验剪纸的乐趣

  实践与创造:运用剪刻方法,创作多种形式的剪纸作品

  欣赏与评议:欣赏民间剪纸作品,发表个人意见

  教学重点

  掌握剪纸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剪刻出有创意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现

  1.教师剪纸示范,或运用课件展示剪纸的方法。

  2.比较认识剪纸形象与绘画形象有何区别。

  3.比较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特色。

  4.归纳:剪纸造型特点是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对比鲜明。

  二.尝试与交流

  1.多媒体展示最早的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了解猴团花和马团花的特色。

  2.剪纸的方法:对称剪刻、阴刻、阳刻。

  3.欣赏剪纸作品,讨论作品表现哪些内容,纹样对形象的`美化装饰作用。

  三.创作与实践

  1.多媒体演示制作步骤。

  2.学生尝试模仿制作,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可选择对称剪、多折剪、阴阳剪等方法。

  四.展示与评论

  1.把作品展示出来。

  2.以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教师,对剪得好、讲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7

  教材分析

  大地分析本课是利用各种纸材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采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搓、捏成的纸团、纸绳,,并根据材料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

  学情分析

  本学期操作课较多,学生对于操作课已经有所适应,于是大地对本课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材料及其相关制作技术虽不同,看似有差异,实质上却包含着相似画面构成的一般规律。如将多个点靠近作线状排列会形成线的'感觉,点的间距、大小及色彩可产生各种变化;如将点聚集又会形成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与疏密配置可产生多种变化;线如果大量密集地使用,可形成面的感觉,线还有曲直、长短、粗细、闭合变化。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用纸团、纸绳粘贴出一幅装饰画。类似这样的装饰艺术很多,教材左下角之图例是一种立体装饰艺术品,这是法国第六十七届柠檬节最引人注目和极具创意的展品。本课作业可单独用纸绳或纸团表现或同时使用,参见教材图例。不同的作业方式其要求也就不同:

  采用纸团粘贴,应让学生掌握纸团的制作方法和巧妙组拼成形的方法步骤。纸团贮存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把握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制作装饰画时,注意利用“小纸团一点点排成线,一点点连成片”的方法,使画面形式美感增强。

  采用纸绳粘贴,应让学生掌握纸绳的搓捏制作方法和粘贴设计成装饰画的步骤、方法。注意在造型设计时巧妙利用纸绳的松紧使画面的线条出现粗细变化。

  综合采用纸团、纸绳粘贴成画,应同时掌握纸团、纸绳的制作方法,并根据画面中点、线、面的呈现方式,巧妙利用材料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难点: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教学过程

  1.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3. 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师生共同探究)

  4. 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

  (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 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6. 学生为几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7.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贴双面胶):注意点线面的不同运用。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8. 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9.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10. 小组合用材科,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11. 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12. 拓展延伸:艺术作品欣赏,可选用不同的材料为背景媒介做装饰。

  板书设计

  《纸品乐淘淘》1.构思。2.画图。3.制作。4.粘贴。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8

  一、教材分析: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活动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美化生活,服务与生活,溶于生活的连接,讲述着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这节“欣赏评注课”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花寄托人美的美好愿望,及补充的花的寓意。第二部分是美术作品中的花,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为学生接受多元文化提供良好的契机。第三部分是花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花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应会:

  (1)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2)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花美化生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齄。

  (2)通过欣赏,发现中国传统绘l画、建筑、工艺品中花优美的造型,培养学生珍视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l教学重点

  (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2教学难点

  (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比较思考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生动直观的感受到学习兴趣。

  五、学习材料

  花的图片、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

  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

  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

  (二)讲授新课:

  l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观看课件:《蓝花瓶》塞尚(法国)

  (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

  (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观看课件:《银莲花》杜菲(法国)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

  (1)生动的花瓣。

  (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

  (3)整合画面的桌布。

  2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1)工整、细腻

  (2)大气、豪放

  3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小组合作探究:

  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组长记录大家的发言。)小组间进行汇报。

  (三)、学生进行评述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9

  教材分析:

  编织工艺品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在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本课中学生要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进行简单的穿编制作。可将纸条、草绳、草叶等材料,通过剪、粘、穿编等方法,编织成有趣的作品。

  教材中用纸穿编成的“仙鹤”展翅高飞,活灵活现;用玉米叶穿编成的龙,利用了玉米叶天然的肌理,看上去纹理清晰,精美绝伦;用草叶穿编成的蝗虫,造型逼真;用彩色纸条穿编成的变色龙,色彩艳丽,趣味盎然;用草叶穿编成的小兔子,技法独特,新颖有趣;用麻线穿编成的小毛驴,精巧细腻,憨态可掬。这些作品能在材料选取、制作技巧及思路拓展上给学生以帮助。

  本教学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双手,促进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又开拓了学生造型的新领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教学思路:

  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采用激趣方式导入教学。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穿编工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拆分、恢复,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教师应适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如色彩的搭配、经线的裁剪、图案的设计等,并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作品质量。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认识编织概念—欣赏与编织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编织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实践制作—展示评价。

  教学建议: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一顶太阳帽,交流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编织工艺,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回忆身边常见的编织物品,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特点?感受编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二)发展阶段

  拆开、恢复草帽,探讨它是如何编织而成的',了解编织的基本技法。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并动手试做,初步掌握基本的编织技法。

  学生欣赏收集的不同材质的编织工艺品图片,思考:编织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可以怎么添加?怎么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展示作品,简述制作心得及感受。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教案二

  (一)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编织工艺品,请学生讲一讲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师提问:“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穿编技法,探索其规律。观看教师示范穿编一件简单的作品,巩固基本技法。

  分组讨论,总结步骤,解决难点。

  对穿编技法进行改进、创新。对穿编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

  在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选取什么材料,并动手把自己的设想制作出来。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对学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应太高,只要作品完整、有趣就可以。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欣赏、了解在有风或无风时湖面的变化,以及不同季节不同湖边的倒影风光,为学生在作画时作好基础。

  3、在了解湖边的倒影后,结合平时的观察用绘画的形式画一幅湖边的倒影图。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的喜欢,用画笔绘出一幅(可以是想象,或者看到的)美丽的湖边倒影图。

  教学难点:能掌握景物倒立视觉角度,根据湖面的变化画出岸上景物倒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导出新课

  1、猜图。问: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它们都是以山为主的风景图,可是它们表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下方,原来是多了湖水中倒影,景色另有一种美。)

  2、导出新课:这些美丽的倒影很是吸引我们的视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的来画,品味这倒影的美丽。

  二、赏析图片,寻找美的感受

  1、展示图片:春夏秋冬四幅倒影图

  问:这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季节的倒影图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交流,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2、展示图片:睡莲倒影图

  问:这幅图的主体是什么?感觉怎样?(让学生了解构图还可以取舍。)

  3、展示图片:有风的倒影图

  问:这幅图和前面的几幅图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知道有风时倒影是弯曲断裂的,在作画是要区别开。

  过渡:看了这么美的倒影风光,同学们一定是非常想提起画笔来画了,在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家是怎样画的。

  三、欣赏学生范画,寻找作画感觉

  出示几张范画,引导学生观察,使其了解一些构图、着色、倒影的表现方法。

  四、作业

  用画笔绘一幅(可以是想象,或者看到的)美丽的湖边倒影图。

  1、教师示范一些树的画法和倒影的表现方法。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展评优秀的作业

  1、展示作业。

  2、作业。自评、师生共评。

  六、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11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

  难点: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 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提问:

  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

  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 (如说明、画面…)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同的问题。

  总结回答。

  分析书上的作品。

  组际交流。

  讨论与分清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

  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一起来玩完成的棋子。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12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的创造才能,培养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课前准备:教师备教具,学生备硬纸片、剪刀。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课:

  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观赏。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新课:

  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尝试制作。

  1、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2、学生尝试制作,互助帮助解决困难,教师辅导。

  四、教师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纠正。

  五、学生分组,合作一个插接造型。

  六、评讲:

  学生把本组的作品摆好,集体参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感。

  课 题:风(想象画) 一课时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1、学生备画具。

  2、有关刮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

  问:这是什么声音?能不能画出来?

  二、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的学生作品。

  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通过风中的.人和物表达无形的风。

  三、请学生描述他们对风吹时见到的印象(包括微风、阵风、台风等),应借助具体物象或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出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进行表现。

  四、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最鲜明的一两件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思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的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五、学生作业。

  六、评讲。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13

  一、展示收集、交谈理想实现

  1、学生展示自主收集的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

  2、引导认识实现理想的方式。

  3、师生交谈: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理想目标,要从一个个小的目标做起,你的目标是什么?说一说。学生畅谈理想目标。

  4、引入新课:要完成一个个的目标,最好方式是什么呢?制定计划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今天就为我们的理想目标的实现来设计一个行为计划表。

  二、范式分析、获悉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计划表。计划表一般包括哪些部分呢?师生交流,获得认识。

  2、小结:一份计划表有标题、表格、文字等内容部分组成。

  3、分析与思考:怎样设计计划表才美观,使我们看到计划表就对行为充满信心?设计美观的计划表还应配上相应的装饰图案和画面,标题可用美术字进行美化。

  4、尝试与发现:提问:计划表的设计除了绘制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试一试,看看谁的方法最特别?学生讨论,尝试剪贴、压印等方法设计表格局部和进行美术字的装饰美化练习。

  5、学法指导:展示尝试练习的效果,自由评述。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有学生提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演示示范,指导解决学习问题。

  6、交流设想,启示创意。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提出要求、创意设计

  1、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

  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示、评述表达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2、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使用作品等。

  五、教学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教学后记: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14

  课题: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材料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2、创作。

  教具学具:

  手工工具、泡沫板、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畅谈作品的构思和设想。

  2、作品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3、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完成的作品,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评比。

  三、收拾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2.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和难点:

  重点: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难点: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学准备:

  课件、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怎样画人在天上飞?或是你见到画人飞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发言,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教师谈话导入:敦煌飞天作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现代人画的飞人与古代飞天的表现方法作比较。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二、欣赏感受飞天: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

  2.学生介绍收集飞天相关材料。

  3.教师介绍飞天:

  (课件展示)a.飞天的来历。 b.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 c.飞天的风格特征。

  教学意图:了解不同地方石窟及飞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自主了解知识的好习惯。

  三、欣赏探究飞天:

  1.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思考问题: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

  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怎样表现。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飞天的造型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欣赏评述能力。

  四、实践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条造型能力。教师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表现飞天的动态,线条的美感及动感。

  五、展示小结:

  课堂小结,评价。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0-21

小学美术教案10-16

小学美术教案07-07

小学美术教案10-13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09-25

美术教案小学四年级10-23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05-22

小学美术教案【热门】11-04

【精】小学美术教案11-15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07-07